文登面蛤文件121其他必要说明性或者证明性材料.doc_第1页
文登面蛤文件121其他必要说明性或者证明性材料.doc_第2页
文登面蛤文件121其他必要说明性或者证明性材料.doc_第3页
文登面蛤文件121其他必要说明性或者证明性材料.doc_第4页
文登面蛤文件121其他必要说明性或者证明性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其他必要的说明性或者证明材料一、 相关的地方饮食文化文登市南部濒临黄海,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兼得山川河海之利,所谓“一座昆嵛山、一条母猪河、一个五垒岛湾”,三者以脉相乘。五垒岛湾海域至今仍是一座海鲜资源的天然宝库,所产的“海鲜之王”蛤蜊(胶东人均读做嘎啦),个大壳薄、肉味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既可鲜食,又可制成干品。可制作多种食法,尤以带壳熟食为佳,原汁原味,液如奶汁,久食不厌,回味无穷。这里所产的四角蛤蜊,本地俗称文登面蛤,更是城乡居民情有独钟的一道海鲜。相传当地沿海一带有一个习俗,在渔家儿子娶亲的宴席上,其他佳肴可增可减,惟独不能缺少蛤仔这道菜;还有一种说法,由于当地居民儿子、女儿娶亲第一次见父母吃饭都要喝面条(俗称喝汤),也就是“蛤蜊汤面”,说是有了蛤仔,新人婚后才能得子,这里所说的蛤仔就是面蛤,因此,当地居民把四角蛤蜊俗称面蛤。另外,当地有人喜欢扒出肉来直接拌凉菜吃,也有用它包饺子、做汤面的,其鲜美之味,只有在当地才可以品尝得到的。二、史志记载“文登面蛤”,学名“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地方俗称“白蚬子”、“ 青蛤蜊”、“面蛤”,其属于软体动物门, 瓣腮纲,蛤蜊科, 蛤蜊属。文登面蛤味道鲜美,营养十分丰富,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2,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文登市位于山东半岛的东端,濒临黄海,海流畅通,水体交换量大,滩涂坡缓,有5条河流注入大海,饵料生物丰富,这些场所都是适合面蛤生存繁衍的地方,也是文登面蛤自然分布密集区。文登市志(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1996年12月):P93,“四角蛤蜊 俗称面蛤。广泛分布于中潮区的泥沙滩上,面积9536亩,资源量66.6吨,占2%。”潮间带生物资源综合调查报告(文登县潮间带生物资源调查队,1983年10月)P:12,“四角蛤蜊 广泛分布于中潮区的泥沙滩上,面积9536亩,资源量66.6吨,占2%。”烟台水产志(山东省出版总社烟台分社1989年10月):P62,“四角蛤蜊 俗名青蛤蜊,一年繁殖两次,生长较快,1龄即达性成熟,主要分布在掖县沙河口以西,及五垒岛湾、丁字湾和乳山县沿海中潮区以下海滩,全市资源面积1.8万亩,资源现存量615吨。该贝除食用外,主要作养虾饵料。”山东省志水产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p53,“贝壳坚厚,略呈四角形,故名四角蛤。主要分布在东营、昌邑、寿光无棣、文登、乳山等地沿海,以莱州湾沿岸产量较高。分布面积8万余亩,资源量约6.6万吨。”山东水产志资料长编(1986年8月):P133,“山东省主要经济双壳贝类资源状况表”显示四角蛤蜊在文登市区内有较大的分布面积和资源量。这说明文登沿海很早就有面蛤分布。面蛤是一种药食两用贝类,民间早有食用历史。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烤蛤蜊的方法,清朝袁枚的随园食单中有韭菜炒蛤蜊肉及制汤的记述。蛤蜊药用始载于梁代药书本草经集注,继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宋代嘉祐本草中记载蛤蜊肉“ 润五脏,止消渴,开胃,解酒毒。主老癖能为寒热者,及妇人血块,宜煮食之。”此后诸多本草皆述及了“ 服丹石人不可食”这一原理。面蛤贝壳含90%以上碳酸钙,软体中有较高含量的牛磺酸,是一种对人体极为重要的含硫必需氨基酸,具有保护心肌、肝脏和降血压、降血糖、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是新生儿大脑发育的必需物质。所以,文登面蛤不仅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文登面蛤是本地的主要海产品产区之一。大多养殖于靖海湾西部、埠口湾和五垒岛湾海域,海河交汇,水质优良,滩涂肥沃,产出的文登面蛤以壳薄和蛤肉丰满鲜嫩而享誉海内外。并且由于本地面蛤养殖大部分是自然繁育苗种,养殖密度小,天然饲料丰富,具有极强的抗辐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效。是消费者健康养生、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食品。清末,泽库镇一带渔民就开始采集自然蛤蜊苗,进行人工撒播护养。但人工养殖产量较不稳定,多在2535吨之间徘徊。1956年,县水产科在各乡镇建立国营贝类养殖场,文登面蛤养殖生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据山东省水产志资料长编中记载:1983年统计,文登市四角蛤蜊养殖面积9536亩,资源量66.6吨。19851990年,泽库镇镇港南村12个劳力承包500亩海滩养殖面蛤,年人均创产值5万元。由于面蛤养殖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呈迅速发展之势。目前,全市沿海的滩涂面积15.4万亩,就有2万亩的滩涂有面蛤自然分布,资源量约200余吨。为了科学开发利用文登面蛤这一宝贵资源,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通过两年多的海岸带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文登面蛤的生态习性、分布面积、资源面积、生物学量、资源量等。其中:五垒岛湾平均生物量为11.65克/米2,最高生物量为63.20克/米2,资源面积8822亩,资源量65.6吨。1992年,文登把开发滩涂养殖作为实施海洋大开发的重点,实施滩贝区域化精养,重点建设了滩涂贝类增养殖区,在文登面蛤资源集中区精养面积达到10000亩。2004年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在文登成立“文登海大贝类研究所”,并作为中国海洋大学教学实习基地,加强对贝类养殖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化开发;2008年成立了威海市滩涂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继成立了滩涂贝类养殖公司、贝类加工厂和滩涂贝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全面推广“滩涂贝类大面积精养高产技术”,使我市贝类养殖由护养逐步转变为建池精养,文登面蛤养殖产业化得到较快发展, 1995年总产量达到78吨,是1990年的3.12倍,2011年总产量达到118吨,成为全省贝类养殖的主要产区之一。综合上述多个方面,充分说明文登面蛤养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过“海鲜之王”的辉煌历史。无论在资源量、捕捞量、销售量还是在育苗、养殖、科研及加工工艺方面,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省乃至全国都占有主要地位,也为当地经济振兴做出了极大贡献。三、其他据了解,当地面蛤养殖主要是采集的自然苗种,个大壳薄、肉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成品面蛤在国内外消费市场倍受青睐。另外,文登市南海新区有着12公里绵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非常丰富,盛产各种鱼虾贝藻。每年5月到10月由威海市人民政府和文登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南海管委承办,在南海新区连续举办了金滩采贝节。文登市南海金滩采贝节始于二00七年,迄今已举办五届,以赶海、吃海、玩海为特色,深受各地游客欢迎。几年的发展积聚了相当的人气,仅开幕式就吸引了近万人参加。开幕式以开海仪式为主要内容,颇显渔家风情,主要分为金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