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关键词】 静脉输液; 安全管理静脉输液是最基本的临床护理操作之一,是医院治疗与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 药品器具的安全管理 1.1 输液用具 临床上常见输液用具有:输液器、锁骨下静脉穿刺管、PICC管、头皮静脉留置针、头皮针、肝素帽、三通接头等。使用前必须检查输液用具的有效期及包装的完整性。检查包装是否完整的方法:两手轻挤外包装袋,如能鼓起,说明无漏气,则可使用;如不能鼓起,则说明外包装可能有裂缝,用具可能已被污染,不可使用1。 1.2 药物 药物从配制到输入患者体内,要经过多个环节,各个环节都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污染药物。使用前要先检查药物的质量,药液有无混浊、变质、沉淀,包装瓶有无裂缝,瓶口有无松动。如发现异常,应考虑药液已被污染,不可使用。有报道提出应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置间洁净度应达万级,操作区域洁净度达百级,由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着连体工作服,戴乳胶手套和口罩,在生物安全柜和水平净化台上配制药液,可大大降低药液被污染的发生率2。药液应尽量现配现用,配制后放置时间不可过久,以免增加被污染的机会。更换药液时,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2 微粒污染管理 2.1 微粒污染的成因 我国2000版药典规定,平均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 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 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3,输液剂中的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 微粒进入人体,其引起的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包括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少等。汪筠等4通过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各环节微粒污染的实验研究发现,输液器的质量、进气方式、空气环境、配药用具和入液针剂等都有可能污染大小和数量不等的不溶性微粒,且这些环节的污染最终造成不溶性微粒污染的累加。 2.2 微粒污染的预防 正确配制药液。打开安瓿前,用75% 酒精浸泡砂轮割锯,痕长应小于颈段1/4周,用砂轮割锯时,会产生大量玻璃碎屑,需要再用75% 酒精擦拭,徒手掰开,以减少微粒污染。抽吸药液时,安瓿不应倒置,安瓿颈口玻璃微粒污染最多,瓶底最少,但针头触及底部易引起钝针,所以,有报道主张抽吸药液时,安瓿与地面倾斜45左右,针头置于安瓿底部3。自密封瓶内抽吸药液时,减少针头穿刺胶塞的次数,尽量使用一次性针头。空气环境洁净。操作前,避免扫床、扫地等,减少人员流动。有报道提出医院应尽快建立带空气净化系统的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和净化病房4。目前已有医院采取百级净化工作台净化空气,滤过空气中的尘粒,以减少微粒污染。使用全密闭输液系统。全密闭输液系统在输液过程中无需使用进气通路,软袋袋壁在空气压力下被压瘪,袋内液体在大气压力下全部输入,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液体不与空气接触,从而彻底避免了外界空气对输液的污染。 3 静脉置管的管理 3.1 选择合适的血管,掌握正确的穿刺技巧,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对血管的损伤,以免出现皮下血肿和渗血。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如穿刺点和进针方向掌握不好,可引起气胸、血肿、神经损伤等。PICC置管时,要准确掌握导管长度,置管后作胸透拍片,以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防止导管过长或误入颈外静脉。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穿刺部位干燥,避免引起局部感染。 3.2 置管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敷料贴覆盖固定,以随时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敷料贴边上注明使用时间。留在体外的导管应呈“S”形或弧形固定,导管受外力牵拉时能有一定的余地。更换敷料时应从向心端揭开,动作要缓慢,防止牵动导管。注意观察导管的刻度,判断导管有无滑脱。指导患者置管肢体勿负重和过度活动,以免引起导管脱出或漂移。 3.3 预防导管堵塞,定时正压封管或更换正压肝素帽。每日治疗结束后用生理盐水20 ml冲管,将残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再用肝素钠盐水15 ml封管,浓度为每ml盐水含100 U肝素。应脉冲式封管,当肝素封管液注入剩3 ml时,边退针边推封管液,直至针头退出。中心置管一般留置时间长,且多用于危重患者或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需要反复冲管、封管,感染机会增加,因此,留置过程中应定期换药和更换敷料贴,用碘伏换药23次/周,可有效预防感染。 4 并发症的管理 4.1 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多是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置管时间太长,而引起化学性或机械性局部炎症;也可因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或同一静脉反复多次穿刺造成局部静脉感染。表现为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热、痛。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静脉,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选择弹性好、较粗、回流通畅的血管,输注过程中注意避免药液外渗。 4.2 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一种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的并发症,多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或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在旁看护等。中心静脉输液时,由于静脉压低,空气可经导管进入静脉而发生空气栓塞;拔出静脉置管时,由于长期置管血管壁较为僵硬,空气也易进入静脉而发生空气栓塞。因此,在输血、中心静脉输液过程中,应及时更换液体,避免液体输空,在加压输液时应专人守护,防止发生空气栓塞。 4.3 漏液、渗液 输液过程中,药液渗出、漏出血管,引起穿刺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炎症反应。如果渗出药液刺激性强,如一些化疗药物,处理不及时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致残。因此,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发现漏液、渗液及时处理,尤其是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要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时方可给药,输注过程中避免输液肢体活动,防止药液渗出。 4.4 循环超负荷 循环超负荷是指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导致患者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左心衰竭。原因多是输液中滴速控制不当,或患者、家属擅自调快滴速,输液器的滴速调节器松紧不稳定等。因此,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尤其对老年及心肺功能不全患者,要准确调整输液速度,防止发生急性左心衰竭。 5 加强护士安全意识,健全输液管理制度 汪晖等5进行的“住院病人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中发现,患者最担心的是输液的准确性,担心护士加错药、担心护士输错药是患者最关注的输液安全问题。从药品领取到配制、到更换液体、到输注到患者体内,整个过程中都存在不安全因素,每位护士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及各项工作流程,保证输注药物、剂量的准确。健全输液管理制度,从输液操作的规范化、药物配置、输液速度监控、管道管理、输液反应及并发症监控等各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6。另外,还要加强护理文书的管理,包括护理记录、输液执行单、巡视卡、知情同意书等,确保相关文书的客观、清晰、及时、完整、准确。【参考文献】 1 李华.ICU患者输液安全管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8):10011002.2 雷蕾,王丽军,王燕,等. 加强安全输液管理的做法与体会.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73. 3 杨慧萍.微粒对安全输液的影响及护理进展. 包头医学,2007,31(1):3031.4 汪筠,孙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燃烧单词考研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智能家居互联互通标准与产业布局优化策略报告
- 新能源行业2025年储能技术协同创新趋势报告
- 激光医学测试题目及答案
- 小学音乐会考试题及答案
- 法警专业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高中物理光的颜色 色散教学设计
- 新能源产品创新2025:市场需求变化与调整策略分析报告
-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七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2 新人教版
- 2025年初二上册英语试卷及答案
- 《婴幼儿睡眠习惯培养》课件
- 公司有关进一步改组股份合作制实施方案
- 伊利企业文化手册
- 房建工程监理规划范本
- 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职责分工
- 餐饮库房管理流程
- 市政工程监理大纲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高速通信管道迁改施工方案
- USP 62-非无菌产品的微生物检验特定微生物的试验CN
- 幕墙UHPC施工专项方案 (评审版)
- 2025-2030年地域风味酱板鸭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