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塞33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小脑梗塞33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小脑梗塞33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小脑梗塞33例临床分析.doc_第4页
小脑梗塞33例临床分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脑梗塞33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小脑梗塞临床表现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小脑梗塞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脑梗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头颅MRI检查有助早期诊断。结论 临床上对疑诊小脑梗塞的患者,应尽早行头颅MRI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关键词】 脑梗塞;诊断小脑梗塞是脑梗塞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由于其临床表现多变,缺乏特异性,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小脑梗塞的早期诊断符合率,现将我科20052008年诊治的小脑梗塞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小脑梗塞病例33例中,男26例,女7例,年龄3385岁,平均64.5岁,住院治疗331天,平均15天。33例中有高血压病史27例,有糖尿病史12例,有冠心病史13例,有高脂血症20例,有颈椎病15例。1.2 起病形式及状态 急性起病26例,亚急性起病7例。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6例,睡眠或安静状态下起病27例。1.3 临床表现 发病时头晕29例,步态不稳20例,恶心、呕吐25例,构音障碍7例,肢瘫13例,意识障碍3例,眼震10例,饮水呛咳7例,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不准稳7例。1.4 影像学检查 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31例病人CT检查,仅5例显示小脑梗塞灶,余26例未显影。28例MRI检查均显示小脑梗塞灶,颅脑MRI诊断率高。另外合并脑干、丘脑、枕叶、基底节、额叶等部位梗塞4例。2 治疗及预后对于临床表现较轻、面积较小者,予活血改善脑循环如血塞通、灯盏细辛,抗凝如低分子肝素,营养脑细胞如胞二磷胆碱,抗氧自由基如依达拉奉治疗;对于症状较重、面积较大者,加用适当脱水剂如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脱水减轻脑细胞水肿,不予抗凝治疗。经上述治疗,本组33例病人基本痊愈19例,显著进步7例,进步5例,死亡2例。3 讨论小脑梗塞以往被认为是脑梗塞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由于CT及MRI的发展和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小脑梗塞诊断率得到大大提高。其病因与颅内其他部位梗塞的病因一样,如高血压病、心源性因素、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本组病例患者平均年龄>64岁,其中患高血压病、糖尿病的占84.61%,部分患者原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入院后经血压监测、糖耐量检查,12.34%的病人发现合并此两种疾病,提示小脑梗塞是在脑血管普通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此外,心源性因素导致血液动力学改变、血管畸形等常可导致该病的发生。小脑梗塞临床主要症状为眩晕、平衡障碍、共济失调及肌张力减低。小脑特殊的颅内神经解剖结构决定了小脑梗塞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原因考虑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眩晕、恶心、呕吐,体位改变可加重,这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表现。小脑的血液供应来自椎基底动脉系统发出的3条动脉,即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故椎基底动脉缺血必然累及小脑,极易与小脑梗塞相混淆。对反复发作的眩晕、恶心、呕吐,特别是短期内反复发作或长时间症状缓解不佳的患者,应警惕小脑梗塞的可能性,尽早行头颅MRI检查以助诊断。本组病例中,60.67%患者以眩晕为首发症状,查体未发现明显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头颅CT未见异常,经扩血管、活血改善微循环等治疗,疗效不佳,最后行头颅MRI检查确诊为小脑梗塞。前庭神经核是脑干中最大的神经核团,位置表浅,对缺氧极敏感。前庭小脑通路联系小脑和脑干。前庭神经核或其传导通路、前庭小脑通路损伤均能导致眩晕症状的发生,故脑干本身的缺血、梗塞与小脑梗塞两者不易鉴别。小脑与脑干共处与后颅窝,其为脑脊液循环流入蛛网膜下腔的通道,小脑梗塞可出现严重的脑水肿,由于后颅窝容积小,代偿空间不大,可引起梗阻性脑积水、颅压升高,导致脑干受压移位,出现不同症状的脑干损伤症状。本组33.3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脑干受累表现,入院时诊断考虑脑干病变,经入院后查头颅MRI确诊为小脑梗塞。另外,小脑梗塞在CT及MRI问世前少有报道,临床中只能靠病人的症状、体征作出诊断,最后的确诊靠尸检证实1。CT扫描可以看出小脑部位的低密度灶,也可以通过四脑室受压、变形、幕上脑室扩大等征象,提示小脑病变的存在,本组患者16.13%通过头颅CT检查确诊为小脑梗塞,但83.87%CT为阴性,立即行头颅MRI检查才得到明确。由于头颅CT有后颅窝骨骼伪影的干扰、24h内对梗塞灶可以不显影等局限性,因此,在诊断小脑梗塞上阳性率不高。MRI对组织内含水量变化极为敏感,脑动脉阻塞后最初6h梗塞内的水分已经增加,这种早期细胞中毒性水肿通过弥散加权像可以早期显示梗塞病灶,且不受后颅窝骨骼伪影的干扰2。MRI检查为确诊本病的理想工具。据统计,小脑梗塞的死亡率高达23%25%3,对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疾病的患者,反复出现眩晕、平衡障碍等症状,经简单活血及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者,须警惕小脑梗塞的可能,尽早行头颅CT或MRI检查,如有“后颅凹紧缩”影响特征,还可以选择手术治疗4,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可能改善预后。【参考文献】 1 赵庆杰,徐晓云,李国忠,等.小脑梗塞的临床特点与诊断J.中国急救医学,1996,16(6):41.2 张辉,雷征霖.小脑梗塞的临床与CT、MRI诊断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05,3(3):289-291.3 Nicol GL, Millns JP. Cerebellar infarction as a caus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