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建良教授治疗胆道恶性肿瘤经验.doc_第1页
尤建良教授治疗胆道恶性肿瘤经验.doc_第2页
尤建良教授治疗胆道恶性肿瘤经验.doc_第3页
尤建良教授治疗胆道恶性肿瘤经验.doc_第4页
尤建良教授治疗胆道恶性肿瘤经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尤建良教授治疗胆道恶性肿瘤经验【摘要】 尤建良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探索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恶性肿瘤规律。提出先肝缓急,后脾治本;利胆退黄,消瘤散结;降逆化饮,补消并举;配合化疗,减轻毒性等观点,对于临床辨治胆道肿瘤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 胆道肿瘤中医药治疗,;尤建良;老中医经验胆道恶性肿瘤一般分为胆囊癌、肝外胆管癌和壶腹周围癌,其中以胆囊癌和胆管癌最为常见。尤建良教授自1985年以来,在总结著名中医肿瘤专家赵景芳主任医师的学术经验基础上,进行微调平衡法治疗癌证的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仅就尤建良教授治疗胆道恶性肿瘤的经验,介绍如下。1 先肝缓急,后脾治本 中医典籍虽无胆道系统肿瘤的名称,但属“积聚”、“胁痛”、“黄疸”、“腹痛”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胆道附于肝,与肝相为表里。凡气血郁积胆,湿热瘀结中焦,必影响肝的疏泄和胆的中清、通降。尤教授认为“胆病以肝求之,先通过辨证论治控制痛、胀、疸、热,随即回归健脾和胃,坚持微调平衡,达到人癌和平共处最终抑瘤消积”。本病乃肝郁脾虚气滞,瘀热互结胆经,郁滞成积,积久克土,必损及后天之本,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晚期胆积内在失衡的“关键点”在于中焦,所以在解决由肝而发的首要痛苦后要把治疗焦点集中在调理中焦上,此时当采用“微调平衡法”,只有微微调控后天脾胃之枢纽,以后天促先天,调气以调瘀,同时力避滋腻伤中、攻伐伤正,通过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康复功能控制病情发展才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最终达到抗癌转移,甚至治愈肿瘤的目的。“微调平衡法”的基本方为微调三号方(WD3),含有党参、猪苓、茯苓、茯神、薏苡仁、谷芽、麦芽、炒白术、茯苓、制半夏、枇杷叶、生甘草,诸药合用扶助正气,调和脾胃,微调平衡,激发潜能,调控岩邪,并可减轻手术、放化疗后副反应。本方旨在激活自身康复系统,并使其处在最佳运行状态,自主兴奋地投入调控状态1-2。 例1 臧某,男,65岁,无锡人。2001年7月24日因胁胀腹痛,CT示胆囊实性占位3.5cm4.8cm,侵及十二指肠、胰头、后腹膜淋巴结成团,最大2.5cm3.5cm,无法手术,前来就诊。患者平素情志抑郁,首诊右胁胀痛拒按牵及肩背,右上腹痛,口苦食少,大便秘结,舌质暗红有瘀点,舌下静脉迂曲,舌苔薄黄腻,脉弦。肿瘤放免检测:CEA:190ng/ml,CA125:120u/ml,CA199:1200u/ml。治从疏肝利胆,理气活血,方选金匮要略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0g,延胡索40g,黄芩12g,枳实10g,生大黄6g(后下),郁金10g,姜半夏6g,白芍30g,鸡内金30g,大腹皮15g,八月札30g,片姜黄12g,三棱10g,莪术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1周后大便通,去大黄,继服1月,胁胀腹痛等均明显减轻,突出表现为:形体消瘦,面色少华,不思饮食,上腹部饱胀,舌质暗,舌苔薄黄腻,脉细濡。证属脾虚湿阻,郁而化热。治宜健脾理气,兼清利肝胆,以WD3方加减: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茯神各10g,猪苓30g,姜半夏10g,陈皮6g,炒谷芽、麦芽各15g,薏苡仁10g,淮山药20g,鸡内金15g,炒山楂、神曲各15g,柴胡6g,黄芩6g,枳壳10g,参三七10g,八月札30g,片姜黄12g,甘草6g。服药3月后,腹胀纳差等症状消失,肿瘤放免指标均恢复正常,继以原方随证加减。2003年7月4日复查胆囊肿块1.5cm0.8cm,胰腺肿块消失,后腹膜淋巴结1.6cm1.5cm。2007年3月复诊随访,Karnofsky评分100分。2 利胆退黄,消瘤散结 胆道恶性肿瘤造成胆道梗阻出现黄疸,常伴有上腹部疼痛,肿块胀满,发热,口苦,纳差,厌油腻,大便呈陶土色等症状,同时出现胆管炎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尤教授认为,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性黄疸使用利胆退黄常法时,当始终不忘消瘤散结。方以伤寒论茵陈蒿汤配合化瘀软坚散结、解毒消积之片姜黄、鸡内金、龙葵、藤梨根、徐长卿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加大猪苓剂量30-60g,同时还要辨证解决病人的主要病证,用柴胡、白芍、郁金疏肝柔肝,行气止痛;黄芩、虎杖、车前子清利湿热,泻火解毒,除湿退黄;青黛、野菊花、山慈菇、三七粉化瘀解毒消肿;伴发热者加马鞭草、地骨皮退热;恶心欲吐者加姜半夏降逆止呕;纳食少者加山楂、神曲健胃消食。疾病后期热去湿留,湿从热化,兼有血瘀症状,甚则出现腹水,则属于阴黄,当温阳化湿,选茵陈术附汤同时加化瘀药等。治疗本病还当始终不忘调理后天脾胃才能药中肯綮,扶正固本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例2 陈某,女,71岁,既往有胆囊炎病史。2006年1月觉右上腹部刺痛,家人发现其双侧巩膜黄染,行彩超、CT检查提示:胆囊癌肝转移。因病变已侵犯肝门部,无法手术,后作经皮穿刺胆汁外流术,黄疸消退。2006年4月患者再次出现黄疸,于本院就诊,行B超、CT提示:胆囊占位性病变,可探及胆囊部位混合性肿块,约5cm6cm,肿瘤放免检测:CEA:240ng/ml,CA125:70.66u/ml,CA199:1200u/ml,TBIL:76mol/l,DBIL:42.5mol/L,ALT:240iu/L,AST:50iu/L,腹部触诊扪及6.5cm肿块,质硬固定,腹部胀满,目赤身黄,发热,口苦,纳差,厌油腻,乏力,倦怠消瘦,大便呈陶土色,小便浓茶色,舌红苔黄腻,脉沉弦数,体重45kg,Karnofsky评分40分。证属肝胆湿热,治宜疏肝清热利胆,消瘤散结退黄。药用:柴胡、延胡索各10g,白芍15g,郁金10g,猪苓30g,黄芩10g,山栀子15g,车前子30g,清半夏10g,茵陈30g,虎杖10g,郁金10g,潞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淮山药20g,片姜黄10g,川楝子6g,鸡内金30g,赤芍10g,马鞭草30g,地骨皮30g,龙葵20g,藤梨根15g,徐长卿30g,甘草6g。同时配合服用由青黛、野菊花、山慈菇、三七粉按132比例配制而成的散剂(装胶囊),每次1g,每日2次。2007年2月随访,Karnofsky评分90分。3 降逆化饮,补消并举 晚期胆道恶性肿瘤姑息性手术时常发现肝门及胰头转移,腹腔广泛转移,术后常出现呃逆呕吐,胸腹腔积液,治疗十分棘手。中医认为“关格”“臌胀”必邪实与正虚并见,胆气横逆,肺胃之气不降,饮停湿泛则呃逆不止,痰多胸痞,腹部胀痛难忍。治疗先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降逆化饮,兼以健脾疏肝。葶苈大枣泻肺汤中之葶苈子通闭泄满,配合大枣取其缓中补脾而不伤正气,尤师认为该方降胆胃之气横逆尤佳,此方尚有降逆利水,通调水道之意,是治疗“臌胀”的良方,与三子养亲汤合用消胀除满。获效后中病即止,去掉泻肺伤正的葶苈子等,从而进入激活自身康复系统,自主兴奋调控的下一阶段;治疗的第二阶段,一方面有脾胃亏虚之形体消瘦、纳呆神疲,另一方面仍然存在邪结于腹中的实象,治重恢复机体后天之本,拟在健脾的基础上疏肝利胆,化瘀祛湿消积。 例3 李某,男,55岁,教师。2004年CT检查示:胆囊占位。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胆囊癌已侵犯肝门部及胰头转移,腹腔内癌瘤已广泛转移,无法切除。术后半月出现腹水和少量胸水,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效果不佳,特来我处就诊。首诊:呃逆不止,食后尤甚,痰多胸痞,腹部胀痛难忍,腹大如鼓,形体消瘦,表情淡漠,目睛黄染,大便干结,2-3日1行,小便色黄,舌苔水滑白腻,脉滑。肿瘤放免检测:CA199:550.30u/ml,CEA:29.50ngml,Fer蛋白1000ng/ml。此胆积肝气横逆,痰饮水湿内停,肺胃之气上逆。当急则治其标,先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降逆化饮,兼以健脾疏肝,处方:葶苈子15g,大枣12枚,白芥子10g,苏子10g,莱菔子30g,桂枝4g,茯苓30g,柴胡、延胡索各10g,清半夏10g,陈皮6g,茵陈30g,潞党参10g,炒白术10g,白芍10g,片姜黄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二诊:大便转软,呃逆好转,续用药2周,腹部胀闷痛感明显缓解,病人形体消瘦,纳呆神疲,舌质淡,脉细,药已中病,上方去葶苈子等泻肺伤正之品。以健脾行水,疏肝利胆为大法,选WD3方,先后加入鸡内金15g,莱菔子15g,炒山楂15g,柴胡、延胡索各10g,桂枝4g,白芍10g,茯苓皮30g,泽泻20g,大腹皮30g,枳壳10g,参三七10g,八月札30g,石见穿30g,鬼箭羽10g,茵陈30g,片姜黄10g。于3、6个月后多次复查B超、CT示:无新病灶出现。Karnofsky评分90分。4 配合化疗,减轻毒性 尤教授认为,“中药三步周期疗法”可以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同时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化疗药对晚期胆道系统肿瘤的敏感性。“中药三步周期疗法”即化疗前益气养阴,扶正培本;化疗中降逆和胃,醒脾调中;化疗后补气生血,温肾化瘀3。中药三步周期疗法贯穿健脾消导于始终,药后常可使患者脾气得醒,中州得运,饮食倍增,精神改善,对化疗的耐受性提高。 例4 马某,男,62岁,干部。2004年4月病人上腹部疼痛、黄疸,CT示胆总管和胰头部位肿瘤融合成团并侵犯肝脏,部分肝内胆管扩张,无法手术,予健泽合顺伯化疗6个周期(GEM:1.4g,d1、d8,PDD:20mg,d1d5,q28d)。疗效达PR,腹痛、黄疸消。整个化疗过程中始终配合“中药三步周期疗法”。病人未出现度及以上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均正常,能保证化疗准时顺利进行。化疗结束病人纳谷欠馨,体虚乏力,时有咽痛,口干,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黄,根腻,脉细弦。证属脾虚胃热,治当健脾清胃。处方: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茯神各10g,姜半夏10g,陈皮6g,黄连2g,吴茱萸2g,白芍10g,防风10g,炮姜6g,桂枝3g,山楂炭10g,煨肉果6g,重楼10g,连翘10g,薏苡仁10g,炙枇杷叶10g,生甘草10g。服上方1周,咽痛减腹泻止,体力食欲渐增,黄腻苔转薄白,坚持健脾和胃大法,对原方微调之,去连翘加猪苓30g,女贞子10g,黄芪30g。此后病人血象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