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986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手足口病986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手足口病986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手足口病986例临床分析.doc_第4页
手足口病986例临床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足口病986例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 了解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2008年5月10日至2009年5月9日986例手足口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的高发年龄为25岁,全年中发病率最高的月份为57月(占50.62),有接触史为主要发病原因。结论 在手足口病流行地区高发季节,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防范意识,避免密切接触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手足口病;传染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小儿发病为主。近年来,我国多个省市和地区发生了手足口病的爆发和流行1, 2008年5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研究和管理,进行网络直报1。从2008年5月10日至2009年5月9日我院共诊治手足口病患儿986例,为解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现将此986例临床调查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 2008年5月10日至2009年5月9日,在我院儿科门诊手足口病专诊室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986例,均符合卫生部公布的2008年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都均采用统计报表、患儿个案调查表等方法进行详细信息登记,全部病例由防保科进行个案调查,986例中门诊治疗892例,住院94例。男564例(占57.2%),女422例(占42.7%)。2岁以下179例(占182);25岁655例(占66.5);5岁以上10岁以下152例(占15.3%)。 1.2 结果1.2.1 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患儿中,绝大多数有接触史,共787例(占79.8)。幼托儿童发病较散居儿童高,发病季节以57月发病数最多,占总发病数的50.6,1011月份又是一个小高峰(占21.5%)。接触史及职业分布情况详见表1,发病月份情况详见表2。1.2.2 临床表现 986例患儿大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共946例(占95.9),其中低热453例(占45.9)、高热493例(占50.1),12 d后出现流涎597例(占60.5),口痛868例(占88.0),厌食759例(占76.9),口腔疱疹及溃疡898例(占91.1)多在软腭、硬腭、齿龈,个别在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皮疹867例(占87.9),膝关节周围皮疹346例(占35.1),头痛15例(占1.5),呕吐68例(占6.9),腹泻324例(占32.8)。并发症:精神萎靡、呕吐、心电图或心肌酶改变,心肌损害65例(6.6),高热不退、头痛、呕吐、精神萎靡并发脑炎4例(占0.04)。 表1 接触史及职业分布情况(略)表2 发病月份分布情况(略)1.2.3 治疗与转归 门诊患儿治疗予蒲地兰口服液、利巴韦林等抗病毒治疗。住院患儿除予抗病毒治疗外,根据病情对症治疗,有心肌酶谱增高者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及果糖二磷酸钠营养心肌,并发脑炎者应用甘露醇降颅压、镇静、止惊等对症治疗。986例均治愈,大多数患儿病程510d,少数患儿1015d,平均(7.10.3) d。未见重型肺炎、典型暴发性心肌炎、极重型脑炎及死亡病例。 2 讨论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曾有关于此病流行的报道。此病于1957年新西兰首次发现,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这一诊断名称2。我国于1981年在上海首次发现本病,以后各省均有报道,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最常见为柯萨奇病A16型及肠道病毒7l型。近年来,我国山东、安徽等地发生小儿手足口病大流行,或暴发流行,引起大家的积极关注3。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快,且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极易引起感染流行。从我院本组发病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的患儿有明显的接触史者(占79.8)。男孩发病多于女孩。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以57月居多(占50.6),为全年中发病率最高的月份,1011月份又是一个小高峰,这与手足口病春季和初秋季高发的特点相符。本组病例发病年龄以25岁最多,共655例(占66.5)。幼托儿较散居儿童发病率高,可能的原因为幼托儿童相互接触密切,玩具、食物、手、毛巾等易引起交叉感染。本组病例大部分(95.9)患儿发热,热型不规则,多在皮疹出现前12 d开始发热。部分病例伴随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咳嗽、流涕等呼吸道感染表现,绝大多数患儿有口腔疱疹(91.1)及皮疹(87.9)。本组病例绝大多数的患儿治疗经过顺利,病程一般510d,平均(7.10.3)d痊愈。少数伴有并发症,无患儿留有后遗症,无死亡病例。提示只要及早诊断,正确治疗,手足口病的预后是良好的。 因手足口病大多数病例都是在门诊诊断和治疗,我院在诊治手足口病过程中,成立了手足口病诊疗区,建立了就诊流程,首先门诊筛查,然后到指定隔离门诊就诊,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丙类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报告。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留观患儿集中同一诊室输液,重症患儿住院单独隔离治疗。在治疗期内加强消毒隔离工作,患儿的用具、呕吐物、粪便等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处理,医护人员均严格消毒双手,医疗器具按规范消毒,诊室、治疗室、病房均要求空气流通,紫外线定时消毒。要求医生每诊治一位患者后均洗手,避免了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因手足口病接触传染性较强,本组患儿近80%有接触史。通过本组的诊疗实践,笔者认为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和地区,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加强健康教育等是手足口病的重要的预防措施,特别是为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在院内公共场所、侯诊区、儿科诊疗区、留诊观察区、儿科病房等重点地方通过张贴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资料、宣传画、给患儿及家长发放宣传手册、制作黑板报等方法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对手足口病的防范意识,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以减少被感染机会。同时对体弱儿和免疫力低下的小儿可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口服玉屏风颗粒等方法,增强小儿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参考文献】 1赵成松,赵顺英 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