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配合拔火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doc_第1页
温针灸配合拔火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doc_第2页
温针灸配合拔火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针灸配合拔火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关键词】温针灸拔火罐椎动脉型颈椎病 笔者于2004年3月至2010年10月以温针灸配合拔火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8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58例患者均来自中医科门诊,其中男性27例,女性31例,年龄25-71岁,病程1月-7年,平均6.4个月。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所有病例均经X线摄片、CT检查而确诊。排除美尼尔氏综合症、颅内病变。 2治疗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取患侧天柱、风池、完骨、C3-6夹脊穴、大椎、颈百劳、率谷。气血亏虚加百会,痰湿阻络加丰隆、肝肾不足加三阴交。 其中C3-6夹脊穴每次取两穴、交替使用,其它穴位每次均取,局部常规消毒,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常规进针,平补平泻,其中大椎、风池穴针柄上各置一长2cm艾条,底部点燃,留针30min后取针。取针后于大椎及颈夹脊部取适宜口径竹火罐拔罐,留罐15min。10次为一疗程,两疗程间休息一天,3疗程后统计治疗结果。 3治疗效果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为疗效评价标准。治愈: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体征消除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计41例,占70.7%;好转: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体征消除但过度劳累后易复发,经休息后可缓解,计15例,占25.9%;无效:经上方治疗后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体征无改善。计2例,占3.4%;有效率为96.6%。其中一个疗程治愈9例,两个疗程治愈19例,,三个疗程治愈13例。随访半年未复发。 4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2岁,因头痛,眩晕,耳鸣半月在外院住院治疗16天无效果,经他人介绍来我处诊治,主诉头痛,眩晕,耳鸣一月伴恶心,经X线及CT检查而确诊,给予上方治疗一个疗程后头痛,眩晕,耳鸣好转,治疗两个疗程后诸症缓解能正常上班而告愈。 5体会 中医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病机多由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或痰湿阻络而致精血不能上承,导致清窍失养而发为眩晕。现代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椎动脉颈段受颈部椎体及其周围软组织(肌肉、韧带及神经血管等)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变化的影响造成血流障碍所致。有研究2认为,针刺可刺激局部穴位感受器,反射性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偱环,缓解颈肌或血管痉挛,修复局部软组织粘连,纠正锥间关节紊乱等,从而恢复颈椎正常解剖关系和生物力学平衡。温针灸主要是利用艾火温和的热力扩张治疗部位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并加速穴区组织内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转移和排泄3。天柱、风池、完骨、颈百劳符合局部取穴的原则有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充养脑髓而达止晕定眩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针刺风池穴对脑血管有解痉扩张和收缩的双重作用4。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膀胱经之间,针刺夹脊穴既可疏经通络,又可激发此二经经气,振奋阳气。拔火罐有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针刺、温针及拔火罐配合治疗,疗效可靠值得基层推广。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89. 2蒋振亚,李常度.杵针大椎八阵穴为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1,21(2):94-96. 3陈美仁,王萍,成钢,等.温针对坐骨神经患者痛阈值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