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制度限制和个体选择.doc_第1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制度限制和个体选择.doc_第2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制度限制和个体选择.doc_第3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制度限制和个体选择.doc_第4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制度限制和个体选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制度限制和个体选择论文关键词:制度变迁;梁祝;历史决定论;未来合理性论文摘要:制度变迁中的行动者是一个由法学家所写的历史文本,但“由法入史”的角度带来方法和表达角度的创新时,却在历史哲学的常识中犯下了法学家的错误。历史充满了偶然性,苏力用法学家的规范性思维试图将历史剧本化,用历史决定论的观点来分析梁祝悲剧的必然性。然而,这种事后叙述的故事化手法却难以被严肃的历史科学所接受,历史决定论的危险早已被自由主义思想所揭露。一、方法和表达捧读苏力教授的法律与文学,发现作者从文学中发掘法律问题的视角和方法确实独树一帜,尤其对制度变迁中的行动者一文颇多感慨。苏力通过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态度以及学术研究的一种诗化表达。这种方法和态度承袭了费孝通在乡土社会和生育制度中的实证主义脉络,费孝通立足于现代中国的鲜活现实,试图吹散“教条主义者”不切实际的烟云。而作者在此文中则立足于中国某一传统时期的固化现实,并且“历史”地置身于其中,努力地观其所观,想其所想,脱离当下环境进入特定语境,以试图突破和澄清主流社会的对于历史题材的一种感性解读的迷雾。是的,学术来源于现实,学术始终不能脱离于现实,学术的有用性正在于与现实的紧密结合,而且正如生物链所蕴涵的道理一般,只有与最底层的现实靠的最近最关注现实的一级学说,才能拥有丰富多样的色彩和激动人心的吸引力,而与底层现实离的最远的学说,比如哲学,则如森林之王狮子一样孤单,寂寥,也正是这样,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才孕育出了一个孔子,以及其它几个数得清的什么“子”,而古希腊以及欧洲近现代及当代的许多伟大的思想和思想家都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其源头和宗师,不是现代的堕落导致不再诞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而是自然社会为人类思维所提供的素材所形成的思维食物链只能供养起一个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我认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作为自然人在遥远的古代可能确实存在,但是他们的言语和思想却是后人不断地堆积不断地提升的结果,也就是说作为思想者作为一种思维人他们的思想存在却是后人的创造和加工,因此他们处在人类思想史的颠峰完全是人工堆积的结果,是全人类的共同思想努力的结晶,为了给这部分思想和智慧以一个便于传承的指称,我们便冠其以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名字。只要看我们尚能感受的马克思及其思想便能知道其中奥妙。因此人类的思维对某些稳定现实的概括或建构总有一个顶端,这个顶端单调而呆板,也正是如此顶端的哲学需要后人不断地阐释和发展,这种阐释和发展其实也就在不断地走近和走进每个时代具体的实践,正是通过走进和走近实践,真正的学者才有思考的动力和激情,而不是囿于对空洞学说的苦心编织或者对逻辑体系的迷恋。所以作者在此文中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现实关怀以及一种真正做学问的实证主义方法和态度。这是作者对问题的一种切入方式和姿态,当作者置身其中并且对问题拥有一定的感悟思考后,作者对问题呈现出一种诗意随性的表达,正如学者朱大可一样对任何深刻的社会问题都冠以巧妙的文字比喻和意象转换,做到了游刃有余和信手拈来的境界。这种诗化的表达和散文化的形式给大众砍掉了学术研究领域的第一道莫须有的门槛,也使本文成为雅俗共赏变成可能。这道门槛便是严格的论文形式以及一本正经的晦涩学术语言,我称之为语言制度,它不仅阻隔着大众社会而且也毒害着学术自身。它使学术变得高高在上,变成琼楼玉宇中的遥不可及的东西,阻隔着普通人与它的接触和亲近,它以专业化的术语来划定自己的边界和奠定自己的某种独立学科地位。这种语言和形式随着社会现实的发展正在越来越失去它的原本意义,成为存在于学术论文中的一套日渐空虚的毫无意义的符号和呆板形式,这种假道学似的学术语言在不断地引起层层的误解。并且由于它们本身是某种现象的一种固定概括,是一种语言制度,所以它们正如法律制度遭遇特殊现实问题的尴尬一般,在不断的误导着人们的理解以及遮蔽着人们对真正事实的正确把握,而且通过这种误导和蒙蔽,另一方面也在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不合理和弊端,是一种需要扬弃的东西。作者在本文中的论述打破了这种语言制度的规则,卸下了学术的伪装,使学术的外表变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至少让人们能够轻易地跨进他的思想,明白什么叫深入浅出。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这篇文章不是什么学术,是一种思想随笔,但是这种随笔起码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准确还原和对问题的一种生动展示以及吸引了人们对问题的关注。也许这篇文章是分析性和阐释性的,而不是建构性的,但是要想树立起学术的高楼大厦,必先得扫除基础上的一般碎片,使最结实可靠的地面展现在建筑者面前。二、一种简单的历史逻辑早孕导致流产如前所述,这篇文章从整体的基调上看是属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强调立足于现实,历史地看待现实,一方面作者通过前半部分的大量分析尽量地在还原历史事实,重构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民俗风情,而后通过这个基础,分析梁祝的悲剧在于自然和社会的冲突,以及包办婚姻的制度和特殊个案的矛盾,更深刻的在于,不知道何时应该改变制度。我同意作者前两点的原因分析,但对于所谓更深刻的悲剧症结,却不敢苟同。制度代表了一种历史理性,是人类的行动的产物。换言之,包办婚姻制度是传统农业社会无数男女实践后得出的一种稳定习惯,它的功过得失和合理性只有后来人旁观者才能体察和感悟。即它的合理性是后人在自己的时空维度所赋予的。我称其为“未来合理性”。但是现实世界中的特殊个案却无法自我认识到自己的行动是否具有这种“未来合理性”并且正当可行。特殊个案的价值选择和行动选择是受制于“当下合理性”的,问题在于梁祝不可能认识到这种“未来合理性”。他们无法改变制度,但同时又拒绝接受制度的改变,他们选择了被“未来合理性”所接受认可的自由恋爱的方式,并为此却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双双徇情。在文章对于第三点原因的表述中,作者却又回到了一种唯心主义的武断中了,而且越到文章后面,这种臆断也就越多,比如这段话:当我们拉开历史距离时,我们可以作出一种判断,这种判断一般来说并不对我们自己的存在产生影响。但是如果我们是作为历史进程中的行动者而不是作为回顾历史构建制度的合理性的思考者时,我们就如同梁祝二人一样并不能知道某个具体问题自身是否具有足够的合理性乃至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制度的特例是正当的且可行的(例如,保留当时仍然必要的父母包办和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允许梁祝作为一个特例);我们也不能知道,社会是否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巨大得足以废除某个已有的具体制度(例如,在梁祝的情况中,废除包办婚姻)。因此,人类永远是要在一种对现有和未来境况无法具有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做出影响甚至是决定自己未来的决定。这段话的言下之意是,假如作者知道某个具体问题自身具有足够的合理性时,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制度的特例是正当且可行的,那么作者便会选择这个特例的行动,而不管发生什么现实性的后果。也就是说,作者是试图用未来合理性即未来的价值标准(假如可以预见并且知道的话)来超越和取代当下的制度判断,给予制度中的行动者一种超越制度的参考和指导。这只能是书生式的天真思维,与迂腐相反,显得过分的超前。因为假如梁祝知道自己作为制度的特例是正当而可行,按照作者的意思梁祝就能够选择这个“未来合理性”标准,那么梁祝也许就结为连理幸福的生活成为古代自由恋爱成功的典范,避免悲剧的发生。但是作者忘了考虑,如此一来,梁祝也就违反了“当下合理性”即面临着现存制度的考问和批评。也许同样会使其遭受社会的压力和贬低评价甚至被强行拆散。所以,梁祝的选择,完全只能是根据现有的境况和当下的制度判断作出的选择,而无法根据未来的“合理性”来行动,因为,如果梁祝知道自身问题具有足够的合理性正当性,梁祝仍然会考虑行动成本,假如依照未来合理性勇敢地进行自由恋爱选择勇敢的生存,也许他们遭受的社会评价和压力以及家庭的阻挠和谴责,会使他们生不如死度日如年。他们对未来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