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城中村——进城农民工的“天堂”.doc_第1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城中村——进城农民工的“天堂”.doc_第2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城中村——进城农民工的“天堂”.doc_第3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城中村——进城农民工的“天堂”.doc_第4页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城中村——进城农民工的“天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城中村进城农民工的“天堂”近几年来,学界对于国内大中城市中的城中村的关注热了起来,但是这些关注的绝大部分都是否定式的、非议式的、指责式的,实事求是地肯定城中村作用者较少。科学的决策需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这种差不多“一面倒”的意见,显然不利于决策层决策。为了使城中村的研究争论起来,笔者利用在所在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驻地前后两个城中村的实地考察,以及参阅其他学者的研究,发现城中村对于农民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觉得现行各地大张旗鼓地改造城中村的决策有的太盲目。一、有关实事求是地肯定城中村作用的观点据检索,国内实事求是地肯定城中村作用观点的,大约有以下几种。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组织了“城中村问题”专家问卷调查。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实际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受访者中包括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政府相关部门的研究人员、传媒人士、协会负责人、社区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其专业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环境、新闻、金融、信息、技术等领域,其中亦包括部分深圳大学在校研究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关于城中村的功能和作用,九成以上的专家认为城中村解决了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63%的专家则认为治安恶化、犯罪率上升是城中村面临的最大问题。超过半数的专家认为城中村与现代都市形象不符,44.7%的人则认为城中村影响了城市规划;同时也有半数的专家认为城中村的存在降低了深圳生活成本和营商成本,留住了城市发展所需的劳动力。此外,有部分专家认为城中村带来了城市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城中村保存了城市特色文化。(!)陈劲松比较全面地分析了“城中村”具有的以下功能:1)完全的自由市场机制(政府缺位);2)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房的提供者(替代“经济适用房”功能);3)房屋的快速弹性供给者(从二层到十几层不间断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4)适用的,低门槛的社会配套提供者(从不提供市场不需要的配套);5)城市平民夜总会(满足大众的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需求);6)降低了城市运营和企业运营的成本(不用解释);7)降低了人们进入城市的成本(十几年,房租没有上升);8)企业用人的弹性需求得以保障(约20的人在找工作)。城中村,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城市投入最小,产出最大的区域,或者说是某种程度上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2)蓝宇蕴等则如实地评价了城中村对于村中失地农民的地位、作用,指出城中村提供给当地社区失地村民的保障与福利,涉及面广泛,几乎包容了村民基本物质生活保障、医疗保障、老年生活保障、优先就业安置、子弟入托入学优惠、死亡丧葬补助等从“摇篮”到“坟墓”的多重保障与福利。特别是作者发现,在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致命残缺,难以成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主要依赖的条件下,由农民的自组织方式所实现的社区保障,能够为失地农民提供一种替代性的问题解决路径。而且,由于我国统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在相当时期内仍然还有困难,因此,城中村失地农民所依赖的社区保障及其城市化意义值得关注。(3)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周大鸣博士认为,世界上所有大城市都有贫民窟,这是正常现象,不必将它看作城市之“瘤”。他认为城中村已经具有贫民窟的特征,他称之为城市贫困社区。他认为城市贫困社区目前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由旧村演变过来的城中村;一种是由老城区延续下来的低收入人群聚集区;还有一种是效益不好的传统大型厂矿宿舍区,那里集中了很多下岗待业的人。本文重点研究了城中村对于进城农民工的意义。发现,对于全国7000万人以上进城农民工来说,城中村简直就是他们的“天堂”。因此,在政府和社会都不能为进城农民工解决居住、社会保障等问题的情况下,与其要“自不量力”的取缔、消灭和改造城中村,还不如承认城中村存在的合理性,让城中村中的所有权人、老住户和入住的农民工,以其选举出的自治组织,依法进行自主管理。当然,本文把城中村说成是进城农民工的“天堂”,仅就农民工与他们自己的家乡农村对比而言,并不是指与城市里的住宅区对比而言,更不是与中高挡小区的对比而言。我在调研时,尚未发现有与城市里的住宅区的对比的农民工。不是农民工不愿意住现有城市住宅区,而是他们住不起,而且即使是住下去了也没有他们需要的各种服务。而且,我也完全同意学界们指出的城中村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完全同意正确解决这些问题,更没有为城中村存在的任何问题辩护的意思,我只是想指出学界们忽视了的城中村对于进城农民工的重大意义。二、进城农民工是怎样把城中村看成是自己的“天堂”?据由国务院研究室牵头的调研起草组的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称,目前,我国的农民工总数大约为2亿人,如果不算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左右。在这12亿进城农民工中,自行租赁并居住在城中村的比例约占60,折算为7000万人以上。其余的30%由用人企业提供或者居住在工地(作)场所,自购房的不足5,投亲靠友及其他方式解决住房的占5。北京市的“城中村”大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指在建成区内环境脏乱的城市角落。北京城八区约有这类的“城中村”231个,具体分布的区域为东城区4个,西城区3个,崇文区7个,海淀区70个,朝阳区57个,丰台51个,石景山20个,宣武区19个。总占地面积1092公顷,建筑面积273.5万平方米;第二类“城中村”主要是指规划城区内的行政村,大多分布在城乡结合部,约有112个,占地面积1.8万公顷,建筑面积7221万平方米。另据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统计,目前,仅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包括规划城区外的地区就有“城中村”311处,居住人口715万人。深圳截至2005年6月,实有人口1207万,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72万,非户籍人口1035万,这一比例高达1:6.11,这在国内无出其右。已逾千万的非户籍人口,多以同乡聚居,聚居千人以上暂住人口的自然村有290个,达640万多人。属于“同乡村”概念的群体有643个,近200万人。其中聚居人数3000至6000的达140个,人口超过55万;万人以上的“同乡村”有15个,人口达达23万人。那么,进城农民工是怎样把城中村看成是自己的“天堂”?一是进城后首选的落脚点、居住区和属于自己的“家”。综观农民工进城,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大多数都是跟随或由老乡领着,直接进入城中村中的落脚点。那些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农民工,进城后往往先在某个城中村暂停,和本村、本乡的老乡接上头、互换联络方式后,才去工地工棚居住的。城中村之所以成为进城农民工的“家”,原因在于城中村里居住的都是和他们一样的农民,即使是村中的“老板”,也是和他们一样的当地农民,所以感到很亲切。在这里,没有盛气凌人的官员,没有专门收拾小贩的城管,没有抓超生的计划生育工作者,没有瞧不起农民工的左派精英,没有扰民的警察。农民工在这里住的很安全,差不多每天都可以睡个安生觉。二是承受得起的专业化分工服务的小社会。在城中村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从吃喝拉撒、学习训练、娱乐休憩、儿童托管、医疗保健、生老病死的全程自我服务的体系。这一个体系,虽然比人们心目中城市体系来说尚不“正规”,尚不能称作是城市,亦即人们常说的城市社会,但是比农民工的老家来说已经是大不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