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农村建设的再思考.pdf_第1页
社会主农村建设的再思考.pdf_第2页
社会主农村建设的再思考.pdf_第3页
社会主农村建设的再思考.pdf_第4页
社会主农村建设的再思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再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再思考 王 剑 摘 要:摘 要:本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出发,针对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新 农村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土地”和“环境”两大方面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 点,并提出基于规划前提的新农村规划对策。 关键词: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土地 环境 规划 2006年2月21日, 新华社受权全文公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 件”,国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概念。如今,时至2009年,经过四年的不断探索和 实践,各地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背景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背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 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06年2月21 日,新华社受权全文公布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新农村 建设”概念明确提出。 自2006年以来, 全国各地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重要建设内容之一, 同时也加大了资金投入、政策推进等多方面的工作力度。 1.2国家、地方政策文件及资金投入 1.2国家、地方政策文件及资金投入 2006年至今,中共中央相继公布了四个“中央一号文件”,及一系列针对“三农问题”的政策、 方针。见表1。 2008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 表 1 中央自 2006 年以来的四个“一号文件” 2402 决定,作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 务、重大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村 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等重要决定。 国家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有资料显示,新农村建设仅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初步估 算就要4万亿资金,平均每年资金投入在2700亿左右。 1.3成效 1.3成效 通过新农村建设,农民生活环境有了一定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农业产业现 代化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1.4当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当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1农村土地资源 土地价值缺乏科学评估,没有最大化、合理化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新农村建设应加强实 际情况的深入研究,提出创新措施和政策。同时,对当地资源也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发掘,盲目 照搬照抄其他地区模式。 1.4.2农村乡村特色 类比性太差,大多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没有形成一定的特色产业,大部 分按一个标准照搬照复制。最终形成的后果往往是,土地利用率不合理,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导致“农村不农村,城市不城市”的尴尬境地。 2、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2、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巨系统工程,头绪众多、任务繁杂,各方面工作相互关联、相互衔接、 不可分割。新农村建设不是单纯物质空间的规划建设,包含了经济、地理、社会、行政管理等 方方面面的内容,同时也涉及到农委、经委、环保局、文广局、建交委等各个部门的合作、协 调。(图1) 图 1 新农村建设的系统构成 2403 3、新农村建设两大切入点 3、新农村建设两大切入点 针对新农村建设这一巨系统,笔者认为以土地、环境 两大方面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由外而内改变和改善 农民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同时达成在有限资源下 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改变农村地区的现有状况。(图2) 3.1土地 3.1土地 3.1.1 农田保护、土地整理与整合 对广大农民来讲,最宝贵的资源是土地,如何利用有 限的土地资源,为自己创造财富,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 平是一个根本问题。 (1)土地整理 ? 对农村地区的土地要进行细致调研,如宅基地及其产权、承包地经营权属等; ? 农民农用地使用情况、建设用地要进行客观的梳理; ? 结合远期城市发展规划,结合用地梳理,提出产业发展对策等; ? 积极建立土地资源资料库,实行土地信息动态跟踪管理。 通过土地要素的调研和整理,使之成为土地集约利用的第一手基础资料。 (2)针对性的农地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盘活土地,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使用效率,以保证农民的积极性和收入的增加,在一定 程度上保障农民生活。如通过采取引导农民一家一户的农地经营集中化、集约化。这里的土地 应该包括非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 (3)非建设用地的控制 针对性地进行农村地区非建设用地的控 制, 结合各种要素, 划分非建设用地控制区域, 维持农村村落的生态环境、 布局规模和可持续 发展。 3.1.2 土地发展使用模式的设想 设想局部农村地区成为某种意义的产业基 地,农民非农民化,即不从事传统意义上的农 业活动;出现特定意义下的农业产业工人,即 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活分离。 图 2 新农村建设切入点 图 3 发展模式设想 2404 提出农业生产活动与生活分离;产业工人生产活动、生活模式以及传统的生产活动、生活 模式。(图3) 3.1.3农村农民增收问题的思考 作为“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 农民及建设者只有充分了解所拥有的资源, 在国家的政策支持、 方针指导下,通过合理、有效、前瞻性的规划,才能一方面控制、一方面引导一定的产业投入, 使土地资源最大化、合理化使用,为农民提供一定的土地使用途径和使用指导。最终促进经济 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从总体来讲,可以使国家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并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在一定程度上 解决欠发达地区的就业流动。中央2008年和2009年公布的“一号文件”均体现了这一要点。 3.2环境 3.2环境 关于新农村的环境建设,应包括物质环境与非物质环境二大内容,不是通过规划和建设使 得农村像城市,而是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村民的实际需求,优化和完善整个环境,体现物质 形态的农村化,社会经济及活动城市化。 事实上,这些也是新农村建设者必须反思的问题。 3.2.1物质环境 (1)农村村落 在规划方法上,通过加法、减法等方式,对村庄村落进行梳理,并在一定程度下适应快速 城市化的影响,挖掘特色,同时延续和突出特色。 (2)村容整洁 村容整洁主要包括建筑、绿化、道路、水系、场地、环卫设施等方面的整治。 3.2.2非物质环境 (1)自然环境注重村落系统生态环境建设 通过对于农村地区的非建设用地控制、积极引导大区域空间范围内的生态安全格局;维持 自然生态空间的生态性和延续性,以生态化的模式建设新农村;对农业、林业等用地进行严格 控制,对各种绿色资源进行必要的法律管理。 (2)文化氛围人文建设,注重新农村的内涵建设 注重推行农村文化氛围的打造,进一步推动农村社会文化事业,对传统文化习俗、民风民 俗并加以延续与发展;加强对原有人文空间的梳理,以及对乡土文化的发展规划,是新农村内 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2.3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调研和分析本地居民生活模式、生产模式(如新型产业工人的出现)以及多元化居民点的 2405 建设。这里的居民应包括原住民、新产业工人。(图4) ? 梳理现状人口构成、人员从业情况(产业、地区)、人员来源情况; ? 对农民现状的居住生活、生产情况形成调研表; ? 突出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生活,外来产业工人(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 加强与农民的沟通、交流、协调,通过问题的探讨,导向性提出合理的建议;深入了解农 民的意愿,并使之参与其中。 作为规划工作者也必须深入思考一系列问题, “什么是农 民的真正生活”,“公共场所建设”“他们的需要,或者说更向 往怎么样的生活方式”,新农村建设应该在进一步完善农村 物质环境的前提下,提出一种适合的生活模式选择。 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中,已出现一定形式的不同农民 聚居点,或聚居一处、或农民新村、或农民社区提出村 庄由多个或单个农村社区构成,通过农村社区模式的建构, 解决一定意义上的社会问题。 4、规划工作之于新农村建设的应对 4、规划工作之于新农村建设的应对 在新农村规划中,涉及内容有宏观、中观结构性的,也有微观细节性的。通过一定的规划 图 4 现有农村地区社会成员主体构 成模式 图 5 基于两大切入点的规划应对 2406 体系的梳理和重构,体现不同层面的规划编制,以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前提指导。 (图6) 4.1宏观、中观层面4.1宏观、中观层面总体规划 总体规划 农村村庄与城市,村庄与产业、村庄与生态等问题,属于宏观层面的首要问题。主要涉及 产业布局、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应结合城市远期发展规划。特别是基础设施、道 路系统等配套,应依托现状分析、特色资源、城市化发展等要素,进行一定的支柱产业、村庄 村落选址等内容的规划应对。 4.1.1选址 村庄结合一定的项目选址, 既符合远期城市化要 求,又利于近期建设实施和操作性。以开放空间网 路建构为导向的村庄布局建设,采用填充式再开发 模式为导向型集中住宅布局。(图5) 4.1.2与城市化进程互动的构想 部分近邻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城镇, 其周边村庄应 突出考虑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相互关联,如浦东 地区的部分村镇。构想乡村社区向新型城市社区演 变,成为区域空间范畴的组成部分,形成一定空间 意义上的新型城市空间构成。(图7) 4.2微观层面4.2微观层面村庄整治规划(村庄建设规划) 村庄整治规划(村庄建设规划) 主要涉及物质环境的整治与改造,包括现有物质环境的改造和现有基础设施的完善。通过 近期行动计划,来进行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针对性实施。 完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设施与市政设施等内容,如浦东新区编制了浦东新区中心村及 图 6 规划布局项目选址 图 7 新型城市社区的构成 (城市-城镇-村落-生态基底) 2407 自然村改造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和导则,对中心村综合服务设施的配置提出了一定要求。 4.2.1 时效性 通过1-3年的建设,使新农村的各项内容有所提升。 4.2.2 实施性 对于不同系统内容的梳理与整理,形成一定的规划图纸以及切实针对性、可操作的实施图 则。 4.3以规划为前提,项目为支撑 通过一定的产业选择和带动模式,与新农村建设项目紧密结合,通过政府支持、村民自建 相结合,通过资金的多样化、操作性渠道建设新农村,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5、结语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特点。新农村建设涉及方方面 面的内容,其概念应该是与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对等的。从时间轴来看,三者应该是永恒的 话题,但又具其特殊意义;从横向比较,则属于人类人居环境的三个并列存在的载体。新农村, 其与城市、小城镇都应具其不同的属性特征,如有不同的生活场景、不同的生产场景、不同的 要素相互编织 作为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应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状况,在建设中以土地使用、环 境建设为切入点,并更多地去关注社会、文化等内涵问题。正确应对共同构成区域城市空间的 重要要素城市、城镇、农村不同地域空间的不同,以绿色生态为主调,不断提高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