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会是房企下一个掘金点吗?_第1页
特色小镇,会是房企下一个掘金点吗?_第2页
特色小镇,会是房企下一个掘金点吗?_第3页
特色小镇,会是房企下一个掘金点吗?_第4页
特色小镇,会是房企下一个掘金点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色小镇,会是房企下一个掘金点吗?目前一二线城市拿地成本越来越高,对房企而言,传统开发模式意味着净利润大幅下滑。开发商大举拿地卖房、卖房赚快钱的发展模式或将成为过去,不过,开发商似乎看到了又一个发展方向建设特色小镇。据不完全统计,碧桂园、绿城、华夏幸福、华侨城等房企正成为小镇玩家,更多的开发商则跃跃欲试。特色小镇,正在迎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新“风口”。无论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导向,还是首批127个特色小镇的鼓舞作用,亦或是四年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的宏大目标,都在昭告这个新鲜市场的巨大可能性。部分嗅觉灵敏的房地产商,在经历行业利润下滑、城市地价高企之后,也对特色小镇表现出极大的热忱,比如万科、绿城、蓝城、华夏幸福、碧桂园、时代地产、华侨城等多家房企已先后试水特色小镇。当东南西北都有地产商主导的“特色小镇”进入大家视野,业内就有“东良渚、西麓湖、北阿那亚、南聚龙(或绿城蓝湾小镇)”的四大名镇说法。如果说小镇的范式,是参照国外的“Town”,那么见地君想,这些扛着“小镇”大旗的狂热者,或许能称为Townlism,即“小镇主义者”。在“小镇主义者”眼里,特色小镇仿佛是最后的“概念股”,尤其是远郊大盘或者产业园区,包装成小镇就受到政府与客户的“追捧”。实际上,与传统的大盘房地产开发不同,特色小镇或许更看重持续运营能力。出版了业内第一本小镇书走进梦想小镇、现任良渚文化艺术中心馆长的沈毅晗,被业内尊称为“沈老板”。说,一个健全的小镇,可以看是一个“生活综合体”,它必须具备三种物理空间:住宅空间、商业空间和公共空间。其中,公共空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配套设施”最难打造,因为承载了小镇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生存环境和方式改变以及小镇文化承载的使命。但公共空间“免费开放,只能持有不能出售,而且还不能产生效益”,这几乎是有悖于一般房地产开发逻辑的。一:核心城市价格一波超越一波,地价超过楼价,几乎无以为继近期朋友圈经常被刷屏的新闻之一,就是某个区域又拍出了新的地王。从今年上半年报成交数据来看,地王的土地宗数、总价创新高。尤其是二线城市土地价格涨幅惊人。而成交土地价格贵过周边房价,“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更为普遍。良好的经济增长背景、城市化、收入上升、国内外宽松的货币政策因素带了地产十余年的发展发展时期,关于未来房价走势,从来都是最热门的话题。房价是涨或跌,我们这里不作过多猜想,只是种种数据表明,一、二线核心城市无论从普通居民的消费承受能力还是产业布局上,其性价比都在降低。在近两年经济转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背景下,尤其是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面临成本上升,盈利下降的困难境地,而不断上升的土地、房租成本使得盈利更加困难。一、二线城市的吸引力也将随之下降。对于普通居民而言:下图是近3年一线城市/二/三的住房收入比。一线城市的住房收入比远高于其它城市。这只是一个平均值,要是细看北京、上海、深圳的数据,还要远高于此。 资料来源:WIND,复世投资整理对于工商企业、地产企业而言:以零售为例,承载核心商圈重要价值的商业地产百货、购物中心表现持续低迷,高企的地价/租金使得实体经济难以承受。图:全国50家/100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当月同比%资料来源:WIND,复世投资整理那么,当我们看到城市心中的商业也不行,住宅开发风险变大的时候,我们也会关注到旅游市场今年异常火爆,这里我们列出周边游市场数据,持续高增速,预计未来增速仍然在30%以上。图:2016-2018中国在线周边游市场预测资料来源:易观智库、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二:中国城市新地理:产业布局从大城市走向大城市带更进一步,从城市发展路径来分析这个问题。这一部分,我们通过麦肯锡对于国内城市群的总结、政策角度、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具体案例来分析产业布局其实是在逐步促进“大城市带”的形成。(1)麦肯锡城市群方法将中国城市分为22个城市群,每个城市群围绕1到2个中心城市发展。所有的卫星城距离1个中心城市不超过300公里,并且每个城市群的GDP都超过中国城市总GDP的1%。从这个图上,其实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从已经形成的格局来看,就是以22个核心城市为中心的22个城市产业群,每个围绕在核心城市周边的小城市大约十几个到几十个。(2)从政策角度,在时隔37年之后,2015年12月,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同时,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北京召开。这是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也是历史上最高规格的城市工作会议,普遍被认为中国城市建设迎来拐点的标志性会议。根据会议精神,中央已经意识到:(3)以上海为例,计划构建上海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地区协同发展的“1+6”上海大都市圈,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应。图: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格局示意图根据长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大中小城市齐全,拥有 1 座超大城市、1 座特大城市、13 座大城市、9 座中等城市和 42 座小城市,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星罗棋布,城镇分布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 80多个。城镇间联系密切,区域一体化进程较快,省市多层级、宽领域的对话平台和协商沟通比较通畅。表: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规模等级资料来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年数据。三:新兴产业兴起,现有产业经济无需大城市核心区集中科技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工作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我们认为,科技的发展为产业提供了城市之间、区域之间更强的纽带关系,从而使产业在距离空间上的分散提供了可能,同时也降低了成本。从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说起,我们来看看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的变化:最早的华尔街,它的金融中心地位来源于是交易聚集地。像芝加哥的商品交易所、谷物交易所和期权交易所这样的传统金融中心有大约5万名雇员,而现在,很多工作可以由电脑自动完成。在更为虚拟化:阿尔.伯克利访谈中,有这样一段话:华尔街即使还重要,也会变得越来越电子化。由于科技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工作,所以华尔街将作为一个虚拟地点而不是地理实体存在。其价值将体现在投资家有风险的判断及经纪人的知识之中。有价值并值得支付的是关于买卖哪种证券的良策。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新兴产业的兴起,城市工商业集中于核心大城市的必要性在逐步降低。总结起来,大约说明了两种趋势:第一, 基础设施完善为核心城市转向周边城市,或中心城区转向郊区提供可行性;第二, 新兴产业留在核心城市/中心城区的必要性在降低。简单说就是,性价比的权衡。在核心城市的承受能力有限的背景下,中心的价值变得越来越高,也就是工商企业、居民为此承受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城市中心的性价比也在降低。目前,国内经济正面临着二三十年快速增长之后的放缓,也是经济转型最为迫切的时间点,新兴产业将替代基础制造业等成为未来经济的重要载体。而新兴产业,如IT、金融、生物医药、传媒、设计类公司等等对于城市配套要求较低,可在核心城市周边布局,分散核心城市中心城区压力。从国外看,比如美国硅谷,是高科技事业云集的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谷的别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湾区南部;硅谷是高科技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开创者,该地区的风险投资占全美风险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择址硅谷的计算机公司已经发展到大约1500家。 再例如,格林尼治是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小镇,面积很小,只有174平方公里,集中了五百多家对冲基金。单单Bridge Water一家公司就掌管着1500亿美元的规模。这个地方离纽约州坐火车3540分钟。图:美国中央公园,离格林尼治小镇很近从国内看,举例杭州基金小镇,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将借鉴“纽约、波士顿”模式,打造中国版“格林尼治”,重点打造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业链,形成投资基金资产管理中心,弥补上海等地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的不足。小镇目前投资项目300余个,投资金额200余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资本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同时,私人汽车的普及,城市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包括城郊地铁的开通、高铁线路增加缩短了城市及周边区域往来的时间和成本,便利性提升。同时,郊区和小城镇相对较低的人口密度也提供了更好的自然绿化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从上面的例子可见,国内的玉南山基金小镇的自然环境不用多说,美国的格林尼治基金小镇也在美国中央公园的附近。前面谈了很多,大约就是核心城市性价比不高,新兴产业在交通、通讯、网络等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的背景下,在郊区或小城市也可以布局。而同时,各地/区政府对于产业小镇里的政策、税收等支持,包括同行聚集、人才聚集、客户聚集、配套聚集也大大支持了工商企业的发展,而环境优美,则更是锦上添花。四:美国模式将会成为中国一、二线核心城市的未来看完了政策的方向、区域案例、以及新兴科技对于产业布局、城市布局的影响,不如,我们看看已经经历了城市发展全过程、城市化完成的发达国家是如何演绎这一路径的。或许,我们可以找到共性,去判断我国未来的城市化发展方向和目前所处的阶段。整体上,美国三大群市圈都由大都市、小城市、小城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交错构成。在城镇化进程中,美国整体统筹产业布局,打造大“都市圈”和“城市带”,依托大中城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形成了国际性大都市、全国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小城市、镇等不同层次的城镇体系。资料来源:网络图片、美国人口调查局2010年数据,复世投资整理;从地区分布看,美国已形成了三大城市群: 1、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 2、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 3、圣地亚哥旧金山城市群。这些城市带和都市区的形成,都不是靠无限扩张中心城市来实现城市规模,而是通过大批小城镇的集合来实现的,卫星城镇和工业区交错,共同构成大都市圈。大城市/小城市,城市中心/郊区的分配来看:60年代小城镇兴起,人口和产业向中小城市聚集。美国的城市化分为三个阶段,农村向城市迁移、小城市向大城市聚集、城市向郊区转移三阶段(参与下图),这里我们主要讲与此文相关的60年代至90年代的小城镇发展的时期。60年代,美国政府实行了“示范城市”的试验计划,开始对大城市中心区进行再开发,试验计划旨在分流大城市人口,加快发展小城镇。从下图可见,美国在城市市区人口在70-90年代以下降趋势为主,同时,郊区人口持续增长。70年代,美国50个大城市的人口下降了4%,而这些大城市周围的小城镇的人口则增加了11%,中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5%。资料来源:美国150年城市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2004图:19世纪中叶以来芝加哥市人口变化 资料来源:都市化时代-20世纪美国人口流动与城市社会问题从人均GDP的指标衡量,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和美国小城镇发展的阶段较为相似。由于中国各地区人均GDP水平相差较大,我们采用2015年各地人均GDP分别来对应美国时期,基本全部处于70年代以后至90年代之前,也就是美国人口由核心城市向小城镇分散,由中心地区向郊区分散的过程。从目前核心城市的人口、交通、基础设施压力等来看,向郊区小镇、向小城市发展的需求也愈加强烈。通过美国的城市发展路径梳理,和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看,未来几年城市化的过程中,人口由城市中心向郊区发展可能是明显的特征之一。五:国家政策力推小镇模式为何房企转型会青睐特色小镇?除了行业利润下滑,寻找新的增长点之外,政策推动应是其中因素之一。(一)国家政策积极推荐小镇建设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也表示,将强化对特色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支持特色小镇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功能,并将选择1000个左右条件较好的小城镇,积极引导扶持。今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通过培育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强调建设特色小镇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防止大包大揽,防止盲目造镇。根据文件,到2020年,全国要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二)各地也纷纷出台推荐当地小镇发展的各种规划,有拟建小镇的特色,有政府对于这部分小镇建设的具体支持措施,有拟投资金额等等,这里列出部分省、城市政策:六:成功的案例和大资本推动下的集团化行为,纷纷推动小镇转型近两年,各大房地产企业都将小镇开发作为转型的重点,有旅游小镇,有养老小镇,也有农业休闲小镇。宋卫平带领的绿城集团在小镇的开发上倍受关注,桃李春风、乌镇雅园都是业内争相学习的案例。万科的良渚文化村、随园嘉树在养老配套和细节打造上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其它类似华侨城、万达,旅游小镇的打造也是这些集团转型的出路之一。 图:万科良渚文化村图:杭州桃李春风碧桂园集团宣布启动“科技小镇”计划,据了解,目前该集团已有三个科技小镇项目开动,分别是惠东稔山科技生态城项目、惠州潼湖创新小镇项目、惠州潼湖科学城项目。与碧桂园不同,绿城中国联席董事长宋卫平选择的是特色“农业小镇”。按他的设想,小镇距离上海、杭州等城市三五十公里,一个小镇需要三平方公里土地,其中两平方公里是农业,一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形成3万人的小镇。农业小镇最大的特点是对基础农业的规划,靠着小镇中房地产开发建设部分获得的收益,带动周边的农业改造,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