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20851.5-2019 电子收费 专用短程通信 第5部分:物理层主要参数测试方法》相比于《GB/T 20851.5-2007 电子收费 专用短程通信 第5部分:物理层主要参数测试方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1. 技术标准的更新:新版标准依据了最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对物理层参数的测试要求进行了修订,以适应电子收费系统中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的演进,确保测试方法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2. 测试参数的增补与细化:增加了对新引入的物理层参数的测试方法,同时对原有参数的测试指标进行了细化和优化,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例如,可能包括对信号强度、频率稳定性、调制精度等方面的更严格要求。

  3. 测试环境与条件的明确:新版标准可能更详细地规定了测试环境的设置、测试仪器的校准方法以及测试条件的具体要求,以减少测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高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4. 兼容性与互操作性测试:鉴于电子收费系统中设备多样性和网络复杂性增加,2019版标准可能加入了更多关于不同厂商设备间兼容性与互操作性的测试指导,确保整个电子收费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交互。

  5.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随着对信息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新标准可能包含了针对物理层数据传输安全性的测试方法,以及对用户隐私保护的相关要求,确保电子收费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安全。

  6. 标准化语言与格式:标准文本本身可能按照最新的国家标准编写规则进行了修订,提高了标准的规范性和易读性,便于技术人员理解和执行。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9-05-10 颁布
  • 2019-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20851.5-2019 电子收费 专用短程通信 第5部分:物理层主要参数测试方法_第1页
GB∕T20851.5-2019 电子收费 专用短程通信 第5部分:物理层主要参数测试方法_第2页
GB∕T20851.5-2019 电子收费 专用短程通信 第5部分:物理层主要参数测试方法_第3页
GB∕T20851.5-2019 电子收费 专用短程通信 第5部分:物理层主要参数测试方法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T20851.5-2019 电子收费 专用短程通信 第5部分:物理层主要参数测试方法-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3510010L79 .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2085152019 代替 . GB/T20851.52007 电子收费 专用短程通信 第5部分 物理层主要参数测试方法 : ElectronictollcollectionDedicatedshortrangecommunication Part5 Testmethodsofthemain arametersin hsicallaer : p py y2019-05-10发布 2019-12-01实施 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085152019 . 目 次 前言 范围1 1 规范性引用文件2 1 符号和缩略语3 1 主要测试设备和附件推荐特性4 2 测试条件5 3 测试方法6 5 GB/T2085152019 . 前 言 电子收费 专用短程通信 分为 个部分 GB/T20851 5 : 第 部分 物理层 1 : ; 第 部分 数据链路层 2 : ; 第 部分 应用层 3 : ; 第 部分 设备应用 4 : ; 第 部分 物理层主要参数测试方法 5 : 。 本部分为 的第 部分 GB/T20851 5 。 本部分按照 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 本部分代替 电子收费 专用短程通信 第 部分 物理层主要参数测试方 GB/T20851.52007 5 :法 与 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 GB/T20851.52007 , : 修改增加了测试信号要求 见 年版的 ( 5.2,2007 5.2); 增加了 被测设备测试状态要求 见 “ ”( 5.3); 修改了测试方法的表述形式 见 和 年版的 和 ( 6.2、6.3 6.4,2007 6.2、6.3、6.4、6.5、6.6、6.7 6.8); 增加了路侧单元接收灵敏度 接收带宽 最高输入信号功率 同信道干扰抑制比 邻信道干扰抑 、 、 、 、 制比 阻塞干扰抑制比的测试方法 见 、 ( 6.2); 增加了车载单元唤醒灵敏度 唤醒时间 接收灵敏度 接收带宽 最高输入信号功率 同信道干 、 、 、 、 、 扰抑制比 邻信道干扰抑制比 阻塞干扰抑制比的测试方法 见 、 、 ( 6.3); 修改增加了车载单元初始化设备的测试方法 见 年版的 ( 6.4,2007 6.4)。 本部分由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并归口 (SAC/TC268) 。 本部分起草单位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中关村中交国通智能交通产业联盟 北京中交国通 : 、 、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聚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长江智能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速通 、 、 、科技有限公司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李 汉 魁 肖 迪 田 晓 庄 张 玉 军 桂 杰 李 伟 张 北 海 周 斌 张 春 杰 陈 丙 勋 : 、 、 、 、 、 、 、 、 、 、刘鸿伟 李全发 、 。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GB/T20851.52007。 GB/T2085152019 . 电子收费 专用短程通信 第5部分 物理层主要参数测试方法 :1 范围 的本部分规定了电子收费专用短程通信物理层主要参数的主要测试设备和附件推荐 GB/T20851 特性 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 、 。 本部分适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电子收费系统 自动车辆识别 车辆出入管理等领域可参照使用 ,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 , ( ) 。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9254 电磁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 GB/T121902006 电子收费 专用短程通信 第 部分 物理层 GB/T20851.12019 1 :3 符号和缩略语 31 符号 .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 D 天线最大直径 : 。 d 被测设备与测试天线间距 : 。 表征功率与载波信号功率的比值 dBc: 。 表征功率与 的比值 dBm: 1mW 。 杂散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ei.r.pcon: 。 最大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ei.r.pmax: 。 f 接收带宽下限频率 1: 。 f 接收带宽上限频率 2: 。 f 信号源发射信号中心频率 c: 。 f 标称载波频率 Tx: 。 f 实际载波频率 Txa: 。 G 被测设备接收天线增益 Rx: 。 G 测试天线增益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