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职业防护.ppt_第1页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ppt_第2页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ppt_第3页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ppt_第4页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院感科,主要学习内容,1.医护人员面临的职业风险,一、医护人员职业风险,1、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感性认识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13年9月30日, 全国共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43.4 万例。中国全人群的感染率大致为0.058% 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人口的10% 梅毒在中国的感染率比艾滋病高得多,已经成为一个十分 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医院就诊患者的总体丙肝病毒阳性率为3.15%至10.5%,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我国医院现状 医院的医务人员接诊的这类患者逐渐增多。 医院内医务工作者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尤其是职业暴露预防相关知识掌握度不够。 医院中的医务工作者已成为因职业暴露感染疾病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你们的世界 每年有数百万病人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和各种侵入性手术 治疗。 也许你就是这项技术的执行者。随着各项技术的执行, 无形中也增加了由血源暴露引起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机会。 每年你所接触的大量病人,都有可能被血液感染的潜在危险,其严重后果是什么?,2、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1、针刺 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污染的针头或锐器伤害。,2、切割 手术中传递剪刀及刀片;缝合中。,职业暴露的原因,3、抽血 将血样标本注入试管中;拔出针头时或患者躁动导致针头弹出。,4、直接接触 收拾手术污物;经常发生在患者或其他人员突然移动时;分离输液器时。,二、职业防护措施,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洗手或手消毒 手套 面罩、护目镜和口罩 隔离衣、防护鞋 消毒与灭菌 正确处置利器 环境卫生,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种预防,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特点,手卫生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安全注射,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或伤口必须戴上手套 若有可能会溅出血液、体液必须戴上口罩、眼罩及穿上防护衣 切勿套回已使用的针头 小心处理针头及利器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或伤口,或取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 正确穿脱隔离衣,标准预防的主要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 便、最经济的措施是:认真、规范、适时的 洗手!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可减少医院感染2030!,速 干 手 消 毒 剂 的 使 用,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 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 替洗手。,口罩 帽子 面罩 手套 鞋套 靴子 护目镜 N95口罩 隔离衣 防护面罩 防护服,常用的防护用品,口罩的正确戴法,1、将口罩戴上,金属软条应该向上; 2、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及颈后; 3、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该部分压成鼻梁形状; 4、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鼻至下巴,紧贴面部。,1、按面型选择普通/细码型号,拉松头带。金属软条向上,将手穿过头带。 2、戴上口罩,头带分别置于头顶后及颈后。 3、将双手的食指及中指由中央顶部向两旁同时按压金属软条。 4、检查妥当。正确检查:以双手轻按口罩,然后刻意呼吸,空气应该不会从口罩边缘泄漏。负压检查:以双手轻按口罩,然后刻意呼吸,口罩中央会稍凹陷。,N95口罩的正确佩戴,医护人员在检查治疗中必须配戴口罩; 当口罩潮湿或污染,应立即更换新的口罩 治疗过程中不可以用手套触摸口罩; 离开诊室前,必须脱下口罩,不可以悬挂于颈脖上; 正确脱戴方法:先洗手戴口罩后戴手套;先脱手套洗手后 再摘口罩;,戴 口 罩 的 注 意 事 项,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 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可能 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 一副手套只能使用一次,一副手套也不能用于 不同的患者,操作中如手套破损要立即更换,脱手 套后仍需立即彻底洗手。 手套的作用:屏障,防止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进行如下操作时应戴手套: 接触病人体液、污物、处理污物。,戴 手 套,医务人员在操作前要评估被体液污染的危险程度,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具。 如传染科等应穿隔离衣; 急诊科、外科等处理大出血患者时要考虑戴防水围裙,气管插管和吸痰时则应戴护目镜和面罩; 妇产科护理人员辅助接生时应穿防水围裙以及防护面罩,避免羊水喷溅造成的污染等。,正确评估防护工具的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注射及处置锐利器具要求: 1、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 2、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 3、千万不要向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 4、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5、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统一处理。 6、勿将锐器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7、勿将锐器废弃物放在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地方。,安全注射以及处置锐利器具,特别提醒 护士在清洗消毒器械工作中,针刺损伤是 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本 身,还可以传播感染性疾病,所以护士除了 在消毒过程中戴手套外,还养成用钳子取污 染的针头和尖锐物的习惯,减少刺伤皮肤的 机会。,手部皮肤发生 破损,在进行 操作时必须戴 双层手套,注意防止被针 头、缝合针、 刀片等锐器刺 伤或者划伤,禁止用手回套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特 别 警 示,处置输液、注射用物禁止用手分离针头,工作中增加感染危险性的因素,受损的伤口较深 接触污染血液的量多 空心针头刺伤比实心针头的危险性大 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可以见到的血液 器械曾置于患者的动、静脉血管内 无保护接触患者血液时间较长 晚期患者或患者病毒载量较高,1、对病区空气污染的自身防护:戴好口罩,须注意的是正确使用和保存口罩。 2、对接触性细菌传染的防护:了解洗手指征,掌握洗手的规范方法。 3、对血液、体液传染的防护:切记,只需少量带各项乙肝、丙肝等病毒的血液就足以致感染。因此在操作中应牢固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高危环境下的自我防护,四、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必要时需预防性用药。,一、职业暴露后局部处置 锐器伤急救(现场处理) 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5-10分钟,(用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因为短时间内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可以减少职业感染的机率。,眼睛溅入液体: 眼睛溅人血液,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须迅速。避免磨擦眼睛。冲洗至少10分钟。,其它处置程序,1、报告带教老师或科室负责人,网上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2、进行暴露评估:患者、自己 3、第一时间血清学检测:HBV、HCV、HIV 4、院感科:必要时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注射疫苗、药物治疗、追踪随访等,1,2,3,4,5,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上报,用肥皂在流动水下冲洗5-10分钟,碘酒、酒精消毒伤口,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现场评估患者、自己(血清学监测),处 理 流 程,请有关专家评估并指导处理,乙肝暴露后的预防和随访,乙型肝炎病毒 接触后预防措施与接种疫苗的状态紧密相关: 未接种疫苗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 肝疫苗的措施;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反应者,无需处理;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反应者,应采取注射乙 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抗体反应未知者进行抗原抗体检测,如检测结果不 充分,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乙肝暴露后的预防和随访,注意: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应以24小时内 建议: 暴露后HBV感染的监测: 1,3,6个月内查肝功能、乙肝三对,必要时9 个月或者1年,丙肝暴露后的预防和随访,丙型肝炎病毒 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 建议: 暴露后HCV感染的监测: 1,3,6个月内查肝功能、丙肝抗体,必要时9 个月或者1年,艾滋病暴露后的预防和随访,艾滋病病毒 尽快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预防性用药应 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后4小时内实施 ,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 ,也应实施预防性用药。对所有不知是否怀 孕的育龄妇女应避免或终止妊娠。 在接触者可耐受的前提下,给予 4周的接触后预防性用药。,艾滋病暴露后的预防和随访 接触后应于六个月内开展艾滋病病毒追踪 检测,包括在接触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 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 性进行监测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