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_第1页
某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_第2页
某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_第3页
某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_第4页
某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4年度实施方案(报批稿)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二一四年十一月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4年度实施方案(报批稿)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二一四年十一月目录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I第一章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形势11.1 长寿湖基本现状11.1.1 长寿湖概况11.1.2 长寿湖流域水文水系11.1.3 长寿湖生物多样性31.1.4 长寿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41.1.5 长寿湖流域污染物排放状况41.1.6 长寿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51.2 已有保护措施及成效81.2.1 编制实施环境保护规划81.2.2 制订实施相应的政策法规91.2.3 开展污染源综合整治101.2.4 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实施进展及成效131.3 主要环境问题181.3.1 长寿湖氮磷入湖负荷压力仍较大181.3.2 污染收集治理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191.3.3 长寿湖内源污染不容忽视191.3.4 长寿湖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水源涵养功能受损201.3.5 长寿湖流域管理机制与机构尚需完善201.3.6 长寿湖流域环境监管能力有待完善211.4 面临的压力和形势分析21第二章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目标232.1 指导思想232.2 指导原则232.3 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232.3.1 总体思路232.3.2 技术路线242.4 年度目标252.4.1 绩效目标252.4.2 水质目标252.4.3 生态环境目标262.4.4 水环境管理目标26第三章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方案283.1 保护措施283.1.1 水污染控制283.1.2 生态系统调控293.1.3 生态安全管理293.2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293.2.1 污染源治理303.2.2 生态保护工程313.2.3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333.2.4 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移民34第四章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364.1 规划项目投资估算364.2 规划项目资金来源364.3 环境效益分析36第五章保障措施385.1 组织保障385.2 制度保障395.3 技术保障405.4 资金保障41第六章方案实施计划42附表:2014年度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项目表44附图:2014年度实施项目分布示意图46第一章 长寿湖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形势1.1 长寿湖基本现状1.1.1 长寿湖概况长寿湖(北纬29503004,东经1071510727)又称狮子滩水库,兴建成于1954年,大坝位于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镇(图1.1),主要来水为龙溪河,是龙溪河流域下游控制性水库,湖水流经长寿城区汇入长江。长寿湖由中部湖区、东部湖区和北部湖区构成,流域汇水范围涉及长寿区、梁平县和垫江县的45个乡(镇),流域人口达171万,是长寿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图1.1 长寿湖地理位置图1.1.2 长寿湖流域水文水系长寿湖是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大型人工湖,其水深平均10m,最大50m,蓄水10亿m3,水域面积65km2,有岛屿203个。图1.2 长寿湖入湖河流分布图长寿湖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020km2,占龙溪河流域面积92%。水库正常蓄水位347.00m,死水位328.50m,主汛期(5月8月中旬)防洪限制水位346.3m,汛末(8月下旬10月)防洪限制水位346.8m。校核洪水位348.90m(p=0.05%),设计洪水位347.30m(p=1%)。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47.5m3/s,折合年径流量14.99亿m3,径流深496.4mm,年平均径流模数0.42。长寿湖入湖河流有9条,包括进入东部湖区的赵家坝河、小河、板桥河、雷祖河,进入中部湖区的余家沟,进入北部湖区的龙溪河、响塘村河、余洞坪河、咸丰村河,其中龙溪河为最主要的入湖河流(图1.2)。龙溪河为长江左岸一级支流,河流全长229.8km,流域面积3280km2,河口多年平均流量54m3/s,发源于重庆市梁平县明达镇龙马村文家沟,流经梁平县、垫江县、长寿区三个县(区)后在长寿区凤城街道走马村6组注入长江。梁平县境内干流长60.2km,流域面积79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4.1m3/s,年径流总量4.44亿m3,河宽1290m,平均比降0.89%。垫江县境内干流长96.8km,流域面积1499.63km2,多年平均径流量25.07m3/s,年径流总量8.08亿m3,河宽60150m,平均比降0.74%。长寿区境内干流长72.8km,流域面积668.4km2,多年平均流量51.3m3/s(狮子滩水文站),年径流总量16.18亿m3,河宽80150m,平均比降3.67%。1.1.3 长寿湖生物多样性长寿湖流域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长寿湖流域森林植被以亚热带暖性针叶林为主,其次为落叶阔叶林、竹林和常绿阔叶林共四个植被类型七个群系,共有森林植物182科249属为619种以上,有珍稀保护植物12种,如水杉、银杏、杜仲、鹅掌秋等;林区内有较多的野生动物资源,据查有6目15科28属97种,其中脊椎动物51种,列入国家保护的动物7种,如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红腹锦鸡等。长寿湖建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栖息着42种鸟类、28种水禽,数量达到1.5万余只,其中水禽中优势种有绿头鸭、班嘴鸭和绿翅鸭等3 种,普通种有赤麻鸭、骨顶鸭、鸬鹚等4 种,少见种有5种,罕见种有11 种,如鸳鸯、小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寿湖水库形成以后鱼类主要以鲢鱼、鳙、草鱼、翘嘴红鮊、三角鲂、鳤、鲤、鲫等为主,近年来人工放养鱼类主要有鲢、鳙、鲫、草鱼四类鱼。1.1.4 长寿湖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目前,长寿湖流域范围内的长寿区、梁平县和垫江县人口总户数约为101.79万户,总人口为279.74万人,常住人口216.35万人,城镇人口96.67万人,城镇化率为44.68%。2012年相比2011年城镇人口增加3.92万人,城镇化率增加1.98个百分点。长寿湖流域内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在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在不断增加。2012年,长寿区地区生产总值(GDP)336.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93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200.02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05.46亿元,增长17.7%。垫江县地区生产总值168.83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23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34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26,增长9.1%。梁平县地区生产总值156.65亿元,比上年增加17.1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32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9.46万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87亿元,增长11.7%。1.1.5 长寿湖流域污染物排放状况根据统计,2013年长寿湖流域45个乡镇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年排放量为.5t、总氮(TN)为14842.2t、总磷(TP)为1820.4t。从污染类型分析看,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最大的为居民生活污水、农田面源、居民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分别占48.8%、25.7%、10.8%和9.6%;总磷排放量最大的是居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居民生活垃圾和农业面源,分别占44.8%、31.8%、13.2%和9.7 %;总氮排放量最大的是居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分别占58.0 %、23.3%和12.9%。从流域各行政区域分析看,在工业、生活、农业、养殖行业中,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均为长寿湖流域上游梁平和垫江两县排放量最大,流域内只有旅游污染全部来自长寿区(表1.1)。表1.1 2013年长寿湖流域污染物排放情况(t)污染源长寿湖流域其中:长寿区其中:垫江县、梁平县CODTNTPCODTNTPCODTNTP工业4653204-1981-4455203-居民生活污水50740860681580181377128427227229686居民生活垃圾11241587240132095429921492198农田面源267173465176450355221222142913155畜禽养殖99911920580301357817269781342408水产养殖33827612892210184旅游206354206354-总计148421820173862646369865001219714511.1.6 长寿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长寿湖是长寿区主要的饮用水源,长寿区环保部门对长寿湖水质状况开展了长期的例行监测和专项监测工作。2004-2013年,对六剑滩、长寿湖共2个断面进行了例行监测。饮用水源保护监测点狮子滩大坝,每周监测一次,监测项目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浊度、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铅、镉、石油类、电导率、化学需氧量、总氮、铜、锌、总磷、粪大肠菌群、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硫化物、硒、氟化物、叶绿素a、透明度等27项指标。2009-2013年,对湖区水质进行了7次专项监测,监测断面为高峰、三合、御龙口、万寿、罗山、竹子滩、大坝、石塔坡,并在专项监测中对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底泥情况进行了监测,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生物多样性评价及水质生物学评价,为全面掌握长寿湖水环境状况奠定基础。(1)水环境质量状况1991年以前,长寿湖湖泊水体较好,基本维持在类类;1992年起逐步推行网箱网栏养鱼,导致长寿湖水体水质急剧恶化。2001-2004全面拆除网箱网栏,并落实新业主的水质保护责任制后,湖水水质全面出现好转,2005年恢复为类。随着长寿湖流域内垫江县与梁平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长寿湖水质出现反弹,2006年湖泊总体水质为V类,超标因子为总氮。长寿湖全面拆网实行了一体化系列化养殖后,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与人员、财力的保障,不排除长寿湖仍有肥水养殖的可能,2007年和2008年总体水质为劣V类,超标因子为总氮。2009年,长寿湖水环境状况引起了重庆市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人大的极大关注,建立了长寿区、垫江县、梁平县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大了长寿湖流域的环境监管力度;通过采取生态补偿机制来控制上游污染,遏制了水体的进一步恶化,并使长寿湖总体水质改善到V类,超标因子为总氮。2010年,长寿区彻底取消了长寿湖的养殖承包合同,采取增殖放流模式,维持长寿湖水生态系统,实现总体水质改善到IV类,超标因子为总氮。2011年以来,长寿区开始逐步实施重庆市长寿湖流域污染防治与生境改善规划,完成了长寿湖周边的长寿湖镇、邻封镇、云集镇25个行政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逐步关闭了上游及周边污染严重的企业,长寿湖总体水质恢复到III类。(2)水生态质量状况20世纪50年代末,湖水中浮游植物平均密度达cell/L,,浮游动物7000ind./L16000ind./L,底栖动物常见有扁螺蚬、蚌、摇蚊、蜉蝣目、蜻蜓等。2001年,长寿湖浮游植物的监测发现,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群落均以硅、绿藻为主,其中硅藻约占浮游生物总数的60%,绿藻约占浮游生物总数的30%,同时各监测点中出现铜绿微囊藻、螺旋鱼腥藻等富营养化指示种,说明2001年时湖区即有明显的富营养化风险。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长寿湖有浮游植物97种,隶属于7门、11纲、18目、29科、57属,以绿藻门的种类最多,其次是硅藻,其他藻类较少;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值为2.22107cell/L,其中蓝藻门平均细胞密度为1.07107cell/L,所占比例最大,隐藻门第二,平均细胞密度为4.61106cell/L,其他藻类密度较低。浮游动物61种,轮虫的种类数最多,原生动物次之,枝角类、桡足类较少;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297.18ind./L。大型底栖动物29种,隶属于3门,6纲,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153ind./m2。水生昆虫最多,达13种;腹足类次之,为5种;水栖寡毛类4种,蛭类3种,瓣鳃类、甲壳类最少。1.2 已有保护措施及成效1.2.1 编制实施环境保护规划自2000年以来,重庆市人民政府、长寿区人民政府和长寿湖管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就长寿湖的发展与环境保护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划。2005年批复了重庆市龙溪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渝府2005133号);同年开始实施重庆市长寿湖镇环境规划(2005-2020),按照规划要求,投入大量资金,改善长寿湖40平方公里水域周边村镇的生态环境,其中几年至今年,已完成24个村镇,有效地降低了入湖污染负荷。经过不懈的努力,于2011年2月,长寿湖镇荣获重庆市市级环境优美镇称号,2012年荣获国家级生态镇称号;2013年,邻封镇荣获重庆市市级生态镇称号。2010年,长寿区人民政府批准2011年1月开始实施重庆长寿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境改善规划(长寿府发2010205号文),该规划纳入了长寿区十二五环境规划。特别是2012年以来,编制实施了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2年度实施方案、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3年度实施方案,系统、全面地指导长寿湖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打造秀美的长寿湖奠定了基石。此外,还编制了一系列相关规划方案,包括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寿区环保“六大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年)的通知(长寿府发2013140号),其中长寿区“碧水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年)、长寿区“绿地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年)、长寿区“田园行动”实施方案(20132017年),以及森林长寿湖方案、长寿区畜禽养殖区划规划、长寿区城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重庆市长寿区长寿湖西岸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长寿湖、双龙、邻封三镇片区发展规划均涉及到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1.2.2 制订实施相应的政策法规长期以来,重庆市、长寿湖流域相关区县及有关部门针对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2002年1月1日第一次实施的、2005年5月27日修订的、2011年10月1日重新修订实施的重庆市长江三峡水库库区及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同年,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龙溪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的通知(渝府200278号),以及长寿区出台了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防治长寿湖大洪湖水污染的通知(长寿府发200254号);2004年10月1日由重庆市长寿湖管委会公布实施长寿湖旅游船只营运管理实施办法;2007年9月1日实施了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2008年9月1日,重庆市长寿湖管委会公布实施长寿湖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办法;2009年,出台了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有关工作的通知(渝农发2009419号),同年4月1日,重庆市长寿湖管委员会公布实施重庆市长寿湖区保护办法;此外,还制订了长寿湖镇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环保档案管理制度、环境投诉接待制度和长寿湖镇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2.3 开展污染源综合整治(1)工业污染治理根据重庆市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09-2012),实施了长寿湖流域内6家重点工业企业废水的处理及回用工程,关闭了李记食品厂、茂盛榨菜厂等高污染企业;根据重庆市长寿区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13-2015),对但渡镇重庆长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桐木煤矿及海棠镇重庆市长寿区雨君纸制品加工厂的现有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改造。同时,根据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实施了“街镇工业走廊云台工业组团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和“街镇工业走廊海棠工业组团污水收集管网工程”等项目,新增总氮、总磷削减量分别为9.16t/a、0.82t/a。(2)船舶污染治理实施了重庆市长寿区港行管理处关于长寿湖船舶防污整治实施方案,成立了“长寿湖防船舶污染领导小组”,新建了船舶垃圾回收处理站4座,安装船舶防油污、污水处理器,办理自用船舶证书103艘。根据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实施“长寿湖船舶生活污染整治工程”项目,新增年度削减量分别为总氮1.35t,总磷0.19t。(3)生活污染治理根据重庆市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2009-2012),完成了长寿湖流域内梁平县的12个乡镇、垫江县的24个乡镇、长寿区的6个场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长寿湖流域内梁平县的12个乡镇、垫江县的25个乡镇、长寿区的6个场镇垃圾收运系统建设;根据重庆市长寿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境改善规划,完成了在农村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工程和生物净化厕所,完成2000余户农用沼气池建设,并完善了长寿湖流域长寿区段场镇垃圾处置设施及收运系统。2012-2013年,根据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实施了“长寿湖湖泊生活污染治理工程项目”、“拆除长寿湖内旅游重污染项目”,实施了长寿区龙河镇、双龙镇、云台镇、海棠镇石堰镇生活污水收集次级管网工程,实施了漂浮物清理及岸边垃圾治理、现有老垃圾封埋等工程项目。新增年度污染物削减量分别为总氮54.65t、总磷7.91t。(4)水产养殖污染治理1999年长寿县人民政府下发长寿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溪河长寿段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办法的通知(长寿府发199913号),要求2001年至2004年拆除长寿湖内网箱围拦,实行经营性生态养殖,2003年,长寿区人民政府下发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关于限期拆除长寿湖养殖网栏的通知(长寿府发2003128号),并于2004年3月31日前全面拆除长寿湖养殖网栏,避免年投饵料4000t以上,鸡粪、化肥2万t以上。2010年5月收回长寿湖养殖承包经营性养殖合同,采取增殖放流的方式维系长寿湖水生态系统。(5)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长寿区人民政府制发了重庆市长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及养殖污染控制实施方案的通知(长寿府办发2010162号)文件,划定了适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结合“四清四治”(清理三同时,治理违法建设;清理排污权,治理违法排污;清理风险源,治理安全隐患;清理监管点,治理监管缺位)工作,严格执行规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全面推动辖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并取得显著实效。根据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实施了“畜牧养殖园区面源整治项目”工程,可实现年度污染物削减量分别为总氮44.34t、总磷5.45t。(6)种植污染治理根据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实施了“现代种植园区面源控制项目”、“沙田柚种植园区面源整治项目”等种植面源治理工程,可实现年度削减量分别为总氮214.5t、总磷24.8t。(7)生态修复工程根据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实施了“重庆市长寿湖生态安全调查”、“长寿湖高速路出口连接道生态绿化修复工程”、“长寿湖沿湖路绿化工程”、“外围污染控制带环境整治工程”、“湖滨消落带生态修复工程”、 “生态搬迁移民”等项目。通过以上一系列的生态修复工程,新增绿地和湿地面积1281.5亩,累计实现年度削减量分别为COD204.73t、总氮54.81t、总磷1.68t。(8)监管能力建设根据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实施了“调查取证现代化、科技化建设”、“湖泊水质监测系统建设”、“水质快速监测设备建设”、“环境监测及管理人员技能培训”等项目。主要用于监管队伍的培训及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配备,采购了多参数水质快速监测仪等野外便携式测定仪器及离子色谱仪等室内分析仪器共计十几项;采购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激光测距仪等环保现场取证影像采集、记录、编辑和储存设备;完成20名人员上岗培训和持证上岗,监测站双认证工作,有力的保障了流域内环境监管能力的提高。(9)其它项目根据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实施了“长寿对垫江、梁平生态补偿”项目,每年按长寿区年度财政预算内收入1%用于上游流域的污染治理或生态修复,20122013年已累计完成对垫江、梁平4452万生态补偿资金,削减上游污染物负荷分别为总氮158.69t,总磷11.81t。1.2.4 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实施进展及成效(1)方案编制与批复情况为大力推进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根据财政部、环保部关于组织申报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的通知(财建函2011155号)和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财建2011464号)有关要求,2012年重庆市编制了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申报材料,并成功申请入围第二批生态专项保护范围。根据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的总体部署要求,重庆市制定了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通过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专家技术评审,并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的批复(渝府2013)37号)。总方案针对性的提出了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规范化水源地建设、生态保护工程、污染源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移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6大类工程47个项目,总投资.4万元(中央资金49990万元,地方配套94180.4万元,企业自筹48700万元),形成了“保护为主,保护与开发并举,建立可持续发展宏观模式”的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完整体系。为切实加强长寿湖生态专项工作组织领导,区政府办制发了关于成立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长寿府办发2012158号),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副区长左永祥担任组长,副区长付恺担任副组长,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和区环保局等20个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为长寿湖专项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按照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和重庆市财政局关于批复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2年度实施方案的函(渝环函2012320号)、关于批复重庆市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3年实施方案的函(渝环函2013)309号)批复的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2年度实施方案、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2013年度实施方案,区政府办制发了关于下达2012年度长寿湖生态环境专项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长寿府办发2012150号)和关于下达2013年度长寿湖生态环境专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长寿府办发2013126号)。将年度目标任务下达相关责任单位,同时纳入年度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内容,由区政府督查室牵头对相关单位定期开展督察,保障项目有力推进。同时,为切实强化专项资金管理,长寿区财政部和区环保局联合制发了关于印发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长财行发201285号)文件,实行专项资金“专账、专户、专人”管理,严把资金审批和报账等各项环节。(2)专项执行情况及成效20122013年,各项目根据年度计划稳步推进,已累计完工和在建项目共计30个,占总方案实施项目总数的64%。其中,2012年实施项目已全部完成;2013年实施的16个项目均已完成年度进度安排。20122013年项目进展具体情况如下: 2012年专项执行情况及成效2012年完成项目共计18个,实现年度新增削减总磷12.27t,完成年度计划的122.7%;新增削减总氮103.62t,完成年度计划的103.6%;新增削减化学需氧量2078.08t,完成年度新增削减计划的207.8%。2012年项目共投资17556.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000万元(占17.1%),地方投资9856.4万元(占56.1%),企业自筹4700万元(占26.8%),中央资金与地方配套资金比例约为15。中央、地方、企业资金执行率达100%。 2013年专项执行情况及成效2013年根据经费计划等实际情况,已实施项目16个,其中长寿湖生态养殖实验及科研推广一期、长寿湖湖区主干管污水管网工程、漂浮物清理及岸边垃圾治理项目二期等项目由于中央资金未下达,已纳入2014年工作任务。2013年项目实施后,每年新增削减总磷31.85t,完成年度计划的106.16%;新增削减总氮370.73t,完成年度计划的123.57%;新增削减化学需氧量 1745.05t,超额完成年度新增削减计划的削减任务172.7%。2013年项目预算总投资3373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9140万元(占27.1%),地方投资15470万元(占45.9%),企业自筹9125万元(占27%),中央资金与地方配套资金比例约为25。其中地方、企业资金按计划全部到位,资金执行率达到100%;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仅仅到位2400万元(占原计划的26.26%),下达资金执行率达到100%,但缺口达6740万元,暂由地方政府垫支。2013年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到位额度仅占年度投资总量的7.1%。(3)专项实施以来总体实施成效实施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以来,主要污染物削减效果较为明显,水质呈现稳中趋好的态势,生态环境状况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水环境管理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水质稳中向好根据统计,实施专项工作以来,湖体及入湖河流水质稳中趋好。2013年长寿湖水质较之基准年(2011年)总体有所改善,与2012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湖区部分水域和个别河流受季节、水文气候和污染物输入量变化影响,局部不定期出现类水质,但与往年相比,出现类水质的区域快速减少,出现频次大幅降低。根据监测,湖体水质总体保持在类,2013年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氨氮、溶解氧等湖体水质主要指标浓度分别为1.236 mg/l、0.049 mg/l、17.14 mg/l、0.301 mg/l,较2011年略有降低(表1.2)。而主要入湖河流龙溪河水质类别没有明显变化,但其水质主要指标浓度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2013年龙溪河入境断面监测结果显示,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浓度分别为17.53 mg/l、1.415 mg/l、0.097 mg/l、0.491 mg/l,其中氨氮浓度下降较为明显。表1.2 湖区水质指标对比表单位:mg/L指标基准年现状2016年目标COD17.617.1415.0TN1.241.2360.940TP0.0590.0490.050NH3-N0.3080.3010.300 生态系统进一步恢复通过开展自然草被带保护、缓坡型消落带乔木修复、陡坡消落带生态恢复等工程,恢复湿地面积384亩,增加生态涵养林面积897.5亩,生态修复面积、森林覆盖率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湖区及其周边生态系统逐步得到修复。 社会效益逐步体现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得到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发展与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区域生态系统走向良性循环。逐步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特点、难点环境问题,确保饮用水安全,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当地居民的满意度。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控制通过实施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提高了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规模化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稳步上升,主要污染物入库负荷削减效果较为明显,完成年度预期目标。2012-2013年累计新增削减入库污染负荷为:化学需氧量4723.86t、总氮924.13t、总磷81.64t。1.3 主要环境问题虽然长寿湖生态保护工作实施以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与规划目标值相比,长寿湖水质仍有一定的差距,其主要原因为长寿湖内源污染及沿湖地区生活污染未能完全治理。1.3.1 长寿湖氮磷入湖负荷压力仍较大根据重庆市长寿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境改善规划对长寿湖水环境承载力的计算结果,如要满足III类水质标准,长寿湖总氮、总磷的水环境承载力分别是2761.21 t/a、103.24 t/a。2013年,总氮的入湖负荷与环境承载力基本持平,总磷的入湖负荷超出水环境承载力的2.57倍。由此可见,长寿湖总磷的入湖量仍超出长寿湖自身水环境承载能力。在各类污染源中,居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田面源以及畜禽养殖粪便是主要贡献者,占长寿湖流域总氮排放量的59.88 %、3.77%、22.33%与12.38%,占总磷排放量的43.34 %、12.79 %、9.79 %与33.26 %。1.3.2 污染收集治理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长寿湖湖滨区涉及长寿区境内沿湖的4个镇87个村落,总人口2.06万人,同时长寿湖旅游景点每年接待135万人次。但由于湖区周边村落污水处理、垃圾集中处置等基础设施仍不完善,还有部分旅游景点的餐饮、住宿等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湖体,且部分农田灌溉水及养殖废水等同样未经有效收集处理直接排放,最终均汇入长寿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长寿湖湖水水质。同时,湖滨区内部分村庄仍存在无垃圾池、无集中收集的问题,无序丢放的垃圾随雨水进入湖体,湖面垃圾漂浮的现象时有出现。1.3.3 长寿湖内源污染不容忽视虽然2004年长寿湖全面拆除网箱、网栏,并实行经营性生态养殖,但由于长期的不科学养殖导致大量污染物沉积在湖底,长寿湖内源污染也不容忽视。据调查,长寿湖全湖以及龙溪河和小河下游均有污染底泥分布,其中长寿湖坝址前区污染底泥最厚,最大厚度达112 cm,平均厚度为92 cm,长寿湖中部污染底泥也较厚,平均厚度为47 cm。长寿湖全湖底泥中总氮平均值高达2390.57mg/kg,氮污染严重;全湖底泥中总磷平均值高达654.23mg/kg,磷污染较重;底泥的Hg和Cd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中度,其余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为轻度。底质中营养盐通过界面释放影响到湖体水质,在湖泊的点源与非点源得到有效控制后,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过程都会明显加快,即底泥的释放速率会明显增加,污染物进入水体形成二次污染,由此产生的内污染源仍会影响到湖水营养状态。1.3.4 长寿湖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水源涵养功能受损长寿湖生态系统结构不完整,稳定性差。湖滨区(500m不等)与水位变化带(长约286.89 km、面积为5.88 km2)的生态较为脆弱,由于长寿湖水库水位在一年中周期性的涨落明显,水位落差大,消落带受到水生生态系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交替控制,其受力方式及强度较强,侵蚀与堆积频繁,消落带以土生杂草为主,品种单一,生态系统脆弱,使得消落带呈现不稳定的特征。流域森林覆盖率及分布格局不能满足需求,森林植被层次简单,林分质量低下,林相单一,结构不合理,逆向演替明显,林木生长不良,容易遭受病虫侵染,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弱化,水源涵养功能受损,影响流域的清水产流。尤其是湖滨区农田、果园面积占湖滨区总面积的40%左右,植被类型简单,生态系统较为脆弱。1.3.5 长寿湖流域管理机制与机构尚需完善虽然,目前长寿湖流域水环境管理联动机制已初步建立,并定期召开长寿区、垫江县、梁平县水环境联席会议,且建立了下游补贴上游的生态补偿机制,但仍需在全流域的高度进行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建立各行政区县相互协调的管理机制与机构,各行政区县间应有明确的污染治理目标及出境水质标准。虽长寿湖管理委员会统一负责湖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但湖泊的治理毕竟属于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农业、林业、工业、旅游等多行业近20个政府部门。受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地方财力现状及流域环境管理相关部门间条块分割的影响,长寿湖流域层面的综合管理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以适应未来保护与治理进度。1.3.6 长寿湖流域环境监管能力有待完善随着全市监测能力的提升,长寿湖流域涉及的长寿区、垫江县与梁平县的监测能力得到长足的提高,特别是专项工作实施以来,长寿湖流域的环境监测能力软件、硬件都有一定的提升,但针对水环境的仪器设备配置仍不系统,硬件设备还有所欠缺,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求,水环境监测难以完全满足实际状况,对环境管理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1.4 面临的压力和形势分析当前,流域内经济快速增长,水环境压力越来越大。随着长寿湖流域内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存与环境的矛盾已经演化成沿湖经济发展与湖泊环境保护的正面冲突,特别是房地产和旅游开发正在向湖岸延伸。根据流域内长寿区、梁平县和垫江县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测,2016年长寿湖流域地区生产总值将比2011年增加60%以上,若不能严格控制新增污染项目,预计全流域废水排放量将增加约30%,严重威胁长寿湖的水环境保护。随着流域内工农业、旅游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长寿湖流域面临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生产污染叠加、水质污染与生态退化交织的威胁。此外,2013年为完成年度任务,地方财政已垫支部分资金。因此,为保证总体方案的顺利实施,急需各级财政按方案要求提供资金,以便集中有限的财力实施重点、重大项目。第二章 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目标2.1 指导思想根据国家关于加强重点湖泊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84号)精神,以长寿湖流域的水生态安全保障为目标,以长寿湖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为核心,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流域”为主线,贯彻落实“防治并举,保护优先”的基本方针,坚持“生态为本、控源治河、陆水同治、保护和开发双赢”的战略导向,着眼于湖泊生态长期保育和水质持续改善,让长寿湖休养生息,确保其作为长寿区城市水源地战略地位,成为全国人工淡水湖泊和多岛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典范。2.2 指导原则一是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二是坚持湖泊主导功能的原则。长寿湖主导功能是保持湖泊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湖泊生态景观,其次是饮用水源、渔业、旅游、防洪、灌溉、调蓄和航运等功能。三是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控源为主,控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四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五是坚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重点污染源综合治理的原则。六是坚持实事求是,因时制宜的原则。2.3 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2.3.1 总体思路坚持“防治并举、保护优先”的基本方针,遵从环境、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思路与理念设计,重点强化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保育。针对长寿湖流域的自然特征和湖泊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流域污染源系统控制及产业结构调整入湖河流水污染治理与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方案湖泊内源污染控制与生境改善全流域污染源监管与环境管理”的技术路线,以长寿湖主水体水质稳定达到类为方案总体目标,以流域控源治河和强化管理为根本措施,以加强生态系统修复为重要保障,以绿色生态流域建设为基础,提出生态安全调查、规范化水源地建设、生态保护工程、污染源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移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六大工程,形成“保护为主,保护与开发并举,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模式”的长寿湖生态安全试点的完整体系。2.3.2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图见图2.1。图2.1 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技术路线图2.4 年度目标2.4.1 绩效目标湖区水质总体达到类,龙溪河入湖断面水质达到类。2014年底,至少新增长寿湖入湖污染负荷削减量:化学需氧量350t/a,总体目标为2222.3 t/a,占总体目标的15.7%;氨氮115t/a,氨氮为纳入总体目标;总氮130t/a、总体目标为2053.5 t/a,占总体目标的6.33%;总磷8.5t/a,总体目标为189.8 t/a,占总体目标的4.47%。2.4.2 水质目标水质指标: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氨氮及流域特征污染水质指标,见表2.1。表2.1 湖泊水质指标指标基准年现状(2011年)2014年目标2016年目标COD(mg/L)17.616.915.00TN(mg/L)1.241.00.94TP(mg/L)0.0590.050.05NH3-N(mg/L)0.3080.3040.30综合营养指数51.0250.0049.362.4.3 生态环境目标表2.2 生态环境指标指标2012年目标值2013年目标值2014年目标值2016年目标值湖滨缓冲区湿地生态恢复率(%)10111215生态修复面积(亩)2606260626115200森林覆盖率(%)454647502.4.4 水环境管理目标水环境管理指标包括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环湖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环湖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规模化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和景区污水收集率(表2.3)。表2.3 水环境管理指标水环境管理指标2012年目标值2013年目标值2014年目标值2016年目标值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5686975环湖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35384050城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80828290环湖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40454760规模化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60656580景区污水收集率(%)909293100第三章 长寿湖生态环境保护方案3.1 保护措施依据长寿湖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综合考虑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污染保护工程的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特提出以下三类保护措施:水污染控制、生态系统调控、生态安全管理。3.1.1 水污染控制推进污水截留管网建设。以长寿湖镇污水处理厂为依托,建设长寿湖湖区主干管污水管网工程,湖区污水全部截留进入污水处理厂。城镇饮用水源取水口上游的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必须截留,排污口引至水源保护区下游。通过生态补偿,推动长寿湖流域上游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污水处理厂出水必须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推进湖区垃圾整治工作。设置清漂船,组建清漂队伍对湖区定期开展漂浮物清理及岸边垃圾治理,完成湖区日常维护工作。按照村组收集、乡镇处理的长寿湖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系统的要求,加强对周边区域生活垃圾处理转运工作的管理。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按照重庆市长寿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境改善规划要求,严格执行长寿湖流域各功能区的环境管制政策。依托工业组团污水收集管网集中处理污水,加强企业排污的监管,改善长寿湖水质。巩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成果。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三区划定方案,在长寿湖流域畜禽养殖禁养区域,禁止任何形式的畜禽养殖活动。加强沿湖地区大中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管理,在废水和固体废物消纳承受范围之内发展畜禽养殖规模,确保达标排放。加强农药和化肥使用管理,在湖泊最高水位线外300m范围内严格控制种植蔬菜、花卉等单位面积施用化肥量大的农业生产,严禁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3.1.2 生态系统调控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要合理开发湖泊水资源,禁止围湖造田、围湖养殖等缩小湖泊水面的行为,保证生态用水,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实施湖泊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加强湖中岛屿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实施岛屿生态修复,提高绿化覆盖率,从长效机制缓解湖中岛屿水土流失,降低入湖污染负荷。采取生物控制等措施修复水域生态系统,实施增殖放流,推动鱼类生态养殖工作。继续推进湖滨村居民的生态搬迁,拆除其建筑物,减少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干扰。3.1.3 生态安全管理以长寿区环境保护局和重庆市长寿湖管理委员会为长寿湖饮用水源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长寿湖饮用水源的监督管理。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完善法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健全长寿湖流域综合管理机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完善长寿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落实长寿区对上游梁平县和垫江县的生态补偿。提升长寿湖流域环境监测能力,建立水源保护环境预警机制,加强对排污口、流动污染源的预警监测。3.2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2014年实施项目共计7项,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工程、污染源治理、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移民、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这4个方面。其中,生态保护工程包括湖泊水体保育工程和湖荡湿地建设2个项目;污染源治理包括生活污水厂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建设2个项目;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为湖泊水质监测系统建设二期1个项目;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移民包括长寿湖湖滨村的生态移民和对垫江、梁平对口援助的生态补偿2个项目。2014年规划的实施项目主要集中在长寿湖湖区、湖滨区、寿岛、龙溪河流域等地,具体项目分布情况见附图。3.2.1 污染源治理污染源治理共计2项。其中垃圾处理工程1项,生活污水厂处理工程1项。漂浮物清理及岸边垃圾治理项目二期。该工程实施年限为2012-2014年,总体目标旨在通过漂浮物清理及岸边垃圾治理,确保长寿湖水质清洁,保障通航安全,并进一步起到保护长寿湖生态环境的作用。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按照长寿湖的5个片区,30个垃圾收运点设置清漂船,采购30艘双飞燕清漂船、2艘大型清漂中转船及其它清漂工具、耗材等,同时组建80人清漂队伍进行漂浮物清理及岸边垃圾治理,并完成日常维护工作。其中,2012年完成双飞燕清漂船采购4艘、漂浮物清理工程、岸边垃圾治理工程、以及大型清漂中转船采购的前期准备工作等。2013年由于资金原因未能开展,2014年规划采购一艘机动钢质大型清漂中转船和锄头、铁铲、钢丝绳等耗材,进行漂浮物和岸边垃圾清理等。该工程的开展,可削减化学需氧量44.1t/a、氨氮2.67t/a、总氮4.62t/a、总磷0.29t/a。管理单位为重庆市长寿湖管委会,建设单位为重庆市长寿生态旅业开发有限公司。长寿湖湖区主干管污水管网工程一期。该工程实施周期为2013-2015。2014年该项目规划实施湖区文家水口至双龙段铺设全长约2.7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