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用担保研究报告分析_第1页
中国信用担保研究报告分析_第2页
中国信用担保研究报告分析_第3页
中国信用担保研究报告分析_第4页
中国信用担保研究报告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2010年第1期2010年1月31日目 录.政策建议 担保业成中小企业融资高效途径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执行多日的宽松型货币政策进行反向操作。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担保行业而言,是个难得的发展机会,但担保企业在此时更应做好行业的自律,修好企业内功,以利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一、银根紧缩给担保业带来机遇我们认为,央行之所以在此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为了控制信贷规模,预防通胀升温。这会冻结银行系统相当一部分的资金,但影响不会太大。但这对于担保行业来说,倒是一个好机会。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资金,如果银行的贷款门槛提高,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困难的话,那么担保行业就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相对于银行而言,担保企业贷款更为灵活,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帮助。事实上,担保行业对广东中小企业的作用已开始显现。据统计,2009年1-11月,纳入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备案管理的256家担保机构为15537户中小企业提供了813.52亿元的担保贷款,有效缓解全省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对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担保企业则感到压力与动力并存。相对于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而言,预计今年国内融资不会那么宽松与快捷。这带给了企业一定的压力担保企业毕竟只是起到中介的作用,钱还是从银行出来的,假如银行贷款收紧,担保企业也会受到影响。在银行贷款门槛提高的情况下,担保企业会有更多的机会,这会给予企业发展的动力。两者相比,企业的动力大于压力,这是担保企业发展的好时机。二、面对机遇行业呼吁更要自律面对管理部门调整信贷投放节奏带来的好机会,担保行业该如何调适以抓住发展的机遇呢?机遇在面前,但担保行业首先要管好自身的发展。担保行业定位于金融,我们称之为“准金融”行业,它起步较晚,仍然是一个新兴的不成熟的行业。一个行之有效,并且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行业标准,是目前担保行业所缺乏的。国务院正在研究出台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这个新兴行业的监管,这会大大改善这个行业摸着石头过河的状况,让担保行业加速成熟,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打算则更为实际。银根是否收紧无法判定,但无论结果如何,企业都要做好准备,近期应增加资本金,以增强自身的实力,并根据国务院的融资性担保管理办法,加强公司团队的规划管理,修好企业内功。此外,企业还应加强与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公司的合作,利用政府资源,增强公信力,并为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量身打造,开发出多样性的担保产品。 监管层多管齐下力促信贷均衡投放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银行新增贷款达到4.58万亿元,约占当年新增贷款的将近一半,其中2009年1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2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07万亿元,3月份新增贷款1.89万亿元,每一个月的新增贷款均超过万亿。今年央行希望银行信贷的投放将更加适度、均衡,不要出现像去年一季度信贷井喷的情况。为了遏制信贷井喷和通货膨胀预期上升,监管层应该采取多种措施,调控今年的信贷投放节奏。一、央行增加回笼资金的力度央行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1月6号闭幕的央行工作会议都强调要有效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因此央行必须加大控制基础货币的回笼力度。如央行1月7日发行了600亿元3个月期央行票据,同时进行了300亿元正回购,而新年第一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400亿元,加上上周回笼资金,央行实现净回笼资金1370亿元,意味着央行已经连续13周净回笼资金,这一回笼数量亦是时隔11周重返千亿元之上。与此同时,1月12日央行还进行了2000亿元的28天期正回购,创下了历史单次正回购数量的最高纪录。此外1月12日晚间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进一步回收流动性。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力度加大和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回笼资金,控制信贷的过度投放。20082009年12月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走势图二、货币市场利率开始上行,将会抑制票据融资的规模在去年一季度的新增信贷中,票据融资占有较大的规模,其中2009年1月票据融资增加6239亿元,2月份票据融资增加4870亿元,3月份票据融资增加3691亿元,票据融资占到新增贷款的32.3%。去年票据融资规模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储蓄利率和票据融资利率倒挂,由于货币市场资金充裕,银行票据贴现率低于储蓄利率,企业可以从中进行无风险套利。现在货币市场利率开始上行,如央行1月7日在公开市场招标发行3个月期央行票据,最终参考收益率回升至1.3684%,较1月5日发行的150亿同期限央票利率1.3280%上行逾4个基点;而同时进行的300亿元正回购中标利率1.36%亦较上周升高3个基点。此外,1年期的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较大,倒挂现象比较严重,1年期利率也开始上调。1月12日,央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了200亿元的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量较上周增加了80亿元,发行利率为1.8434%,较上周的1.7605%上升了8.29个基点,这是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连续20周维持稳定后再度出现上行。因此随着央票利率上行,企业的票据融资利率也会上行,将会抑制票据融资规模。三、管理层对信贷风险的监管力度加大,将会抑制信贷规模的盲目扩张随着银行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信贷风险也日益受到监管层的注意。监管层主要是提高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要求,规范银行补充资本金方式,如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2%,拨备覆盖率要达到150%。此外,银监会还要求银行从补充资本金中扣除持有的其他银行发行的次级信用债券以及混合债券,意味着银行可能不得不减少贷款来满足银监会12%的资本金要求。去年,银监会还出台了关于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已出台、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已出台、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主要是控制贷款投放结构,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此外,银监会还加强了对银行资本金监管,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信息披露指引将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要求银行及时披露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及其他资本工具的变化情况在内的一系列信息。因此我们认为,加强对银行信贷监管,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谨慎信贷,控制信贷发放的规模、力度和重点。四、央行应加大对商业银行的信贷窗口指导1月5-6日的央行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切实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尽量使贷款保持均衡,防止季度之间、月底之间异常波动。同时央行强调将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提示,引导商业银行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引导信贷资金主要用于在建、续建项目,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的贷款投放。在中央银行的窗口指导下,有利于商业银行顺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求,优化信贷结构,控制信贷的盲目投放和过度扩张。因此,我们认为促进信贷的适度均衡投放,央行和监管层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调控和监管,合理引导,防范银行信贷的过度扩张,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增长。 治理担保业乱象各省将出台监管细则专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解决方案的担保行业,将结束此前松散的、监管不足的“放羊式”发展,转而投入各地政府金融办门下,接受其与各地银监局等管理部门的联手监管。而酝酿已久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下称管理办法)也有望在春节前出台,成为完善担保行业管理体系的又一“利器”。这是从日前召开的“2010广东担保论坛”上传递出的声音。“担保机构已正式被中国银监会定性为金融机构。”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担保行业工作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亲自宣布了这一消息。并且,担保行业期盼已久的管理办法目前已结束31个省市的意见汇总,正由国务院法制办逐条审核。该办法将从担保机构的准入、设立、责任规范、运营要求、监管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规定,是与担保企业息息相关的法规。针对当前担保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不足、单体风险偏高等情况,很可能要求担保企业每三个月就必须上报一次资本金,大股东要承诺持续注资,足额提取风险拨备、杜绝关联交易、关联担保等。担保行业的监管权限将从国家下放到地方政府,国家层面只有一个协调机制,不再设立统一监管机构。各地金融办将是担保行业管理的具体实施者。一、两大监管方向在管理办法的送审稿中,对担保机构资本金情况的每季上报、现场和非现场检查方式等,流露出由银监会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类银行监管”的倾向。从之前对担保行业的扶持发展,到目前的与严格监管、规范经营并重,背后是监管部门对担保机构“乱象”的担忧。时至今日,联席会议尚无法获得国内担保机构数量和资本金的确切数据,由此可见担保机构泥沙俱下、散乱无章的后遗症。按照目前的管理体系,部际联席会议实质是国家层面的协调机构,而对担保机构的监管职能更多是落在各省金融办或经信委等部门。而在地方,对担保机构的监管将继续分层。以广东为例,最新数据显示,在1490家担保法人机构中,共有资本金700多亿,其中在县区一级有900多家,注册资本金400多亿。在管理办法出台后将有为期一年的整顿规范期,此间依照管理办法,对担保机构而言将有两大方面的监管方向。 其一为公司治理和经营主业方面,日后将参照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试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高管准入制度,同时严格规范担保公司从事核心主业,有比例限制其经营其他非担保业务。 其二是风险监控,包括对担保机构资本金到位的监管,评估大股东持续注资能力,而对于拨备则要求风险资产全覆盖,对单一客户的集中度管理也在规范之列。二、银担合作受冲击担保机构介入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一直试图寻求与银行实行风险责任对等。在广东担保论坛上,一民营担保公司负责人表示,既然监管部门承认担保机构的金融行业属性,在风险责任上应该与同为金融机构的银行共同分担,而不应在风险出现后由担保公司负担所有的损失。此外,在新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下,目前的银担合作必然受到冲击。东莞一担保公司董事长表示,新规定出台后,目前与银行签订的合作协议可能需要修改和撤销,而一些小型担保公司如果达不到资本金和准备金的要求,亦可能退出与银行的合作,由此带来的影响亦是问题。在1月中旬,银监会已经牵头召开银行机构内部会议,探讨管理办法出台后的银行与担保合作模式,而且将会就此出台“合作指引”来规范银担合作。相对应的,各地方也可能将在此基础上制定“银担合作”的指引。此外,相关部门正在探讨对合规经营的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操作性,并对担保机构实行税前计提准备金等方案进行研究。 拓展信贷市场要积极创新担保方式近年来,创新担保方式一直是经济金融界的热点话题,国家出台过多项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进行担保方式创新。在多方努力下,新型的担保方式正在不断涌现。一、构筑担保融资平台 增强小企业融资服务能力围绕大型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创新,可以更好地为供应链上下游小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服务。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在这方面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充分利用对公大客户的客户资源基础好、合作关系稳固的特点,重点加大了对龙头企业上下游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力度。主要是围绕相关行业中的核心企业,着力推进应用“蕴通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为核心企业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和终端用户提供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开发了多项满足中小企业经营需求特点的信贷产品。 二是尝试联合保证担保方式。联合保证担保方式是指由一家小企业(或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在同一区域或相近区域相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多家企业集合成一个联合保证体,每家企业按融资额一定比例资金作为担保金,同时每个成员融资都由联合保证体保证。以股权质押融资为突破口,拓展产权市场的融资功能,是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积极支持未上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可行路径。在开展股权质押融资时有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一是质押标的股权的价值评估。可由产权交易机构组织专家对公司股权进行评估并分类;按照产权交易机构历史交易数据,参照同类公司股权交易价格确定评估价格;先按照一种方法确定评估价格,参照典当行管理办法,按低于股权评估价50%的比例发放贷款。 二是质权风险及防范。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有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股权价格的不稳定性。公司因经营不善导致股票价格下跌或股权贬值,贷款机构通过处置出质股权可能难以完全收回本金。道德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及重大交易情况不用面向全社会公布,贷款机构难以全面掌握其生产经营动态情况。在股权质押后,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可能绕过贷款机构以各种途径变相处置公司资产,掏空公司使其股权贬值。产权交易机构在防范风险方面可以做大量工作,如认证质押股权的真实性,保障公司的公信力,使潜在风险显性化,建立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建立融资双方信息对称机制,引入担保机构等。对于中小企业的专利权质押获得贷款的申请,商业银行应从深刻认识专利权质押特有的性质入手,寻找降低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的方法。比如,专利权作为出质物,获取的贷款到期不能还款时,与一般抵押物一样,所不同的是处置的价格,可能多数时比原估值要低。即出质的专利权拍卖以后所得,抵偿不了贷款额,需要继续追偿,这表现为风险大的一面。但另一方面银行没有看到的一面是:专利权作为质押物被转让后,就意味着出质人对专利权三个权利,即独占实施权、许可权、转让权都没有了。所以,用专利权质押取得贷款的企业,还清所有贷款的压力比传统抵押物承受的压力大。根据这样的特点,商业银行选择企业时,可设定一个指标:净资产+专利评估值60%申请银行贷款额的30%,还款就基本有了保证。出质人到期不能还款,如果还能维持生产,债权有保证,如果不能维持生产的,关门清偿,也有保障。显然,这种保证作用意味着:出质人以骗贷为动机的降至很低,申请专利权质押贷款更为谨慎;还款意愿会增强,不论是贷款期内,还是逾期内;确实是客观因素造成到期不还的,也利于各级政府有目的救助。对中小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是一项打开银行和中小企业合作渠道的有益探索。推动这一担保方式的创新,有两个方面需要引起关注: 一是发挥应收账款融资独具的优势和作用。应收账款融资对传统融资的替代,其实质是银行由关注企业的动产或不动产等抵押物,转向关注企业商品流动、资金流动和现金流动,看重的并非抵押物的多少和信用等级的高低,只要企业有稳定真实的商品交易背景,以及交易双方有一方是银行认可的核心企业,都可以发展成为银行营销支持的对象。银企双方要主动适应并紧跟这种发展趋势,不能还因传统融资模式下的抵质押物问题而一筹莫展,止步不前。 二是出台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一些刚性规定或操作指引。相对其他担保类型的贷款而言,应收账款融资业务的操作风险较大,目前国家尚未制定应收账款贷款的相关制度,在出质人的资质、可出质的应收账款类型、非典型权利认定、规模控制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要求,各行在操作中标准不一,差异性很大,不利于风险控制。因此,有必要出台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方面的一些刚性规定或操作指引。二、完善信贷抵押制度 解决农村地区融资难问题与固定抵押权相比,浮动抵押权具有浮动抵押标的物的流动性、浮动抵押人对抵押财产享有自由处分权等特点,在农村信贷实践中有广泛的适用空间,诸如规模经营模式之下的养殖业、种植业和渔业活动等,均可采取这种担保方式。不过,由于物权法及其配套规章中对浮动抵押制度规定得过于简略,给农村金融机构评估和控制信贷风险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到了这种新型的担保方式在信贷实践中的运用。为此,建议一是应适当扩大浮动抵押的标的物范围。物权法将浮动抵押权的标的物限定为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以上述全部财产设定抵押固能发挥该制度潜能,但以上述部分财产(如所有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设定抵押亦可反映该制度的特色。除此以外的动产、不动产和权利不得设立浮动抵押。这就导致了信贷实践中无法将处于一个农业生产环节和链条的所有财产都纳入其中,直接发挥到这种新型担保方式在实践中的运用。例如,一个养殖业主在其经营活动中可能拥有的财产包括:厂房、养殖权、养殖农机具、鱼苗、成品鱼、(基于买卖鱼苗或成品鱼的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等,如果能够将以上财产一体抵押,既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整体评估,维护农户的利益,又可以简化手续,降低交易成本,还能够避免不同担保权之间的冲突。第二,完善浮动抵押的登记方法。基于浮动抵押财产的浮动性,浮动抵押权登记应不同于固定抵押权登记。动产抵押登记书中“抵押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归属或者使用权归属”无法特定化,只能对抵押财产进行概括性描述,无法详列抵押财产清单。以全部的现有和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设定浮动抵押的,只需注明“现有和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全部抵押”;以上述财产部分设定浮动抵押的,只需界定部分即可,如“以现有和将有的生产罐头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全部抵押”、“以现有的和将有的鱼产品、蔬菜、水果抵押”。同时,为达到公示标的物之上的权利负担的目的,浮动抵押登记书上应当标明“浮动抵押”字样,以提醒交易相对人,在抵押人的正常经营活动中与抵押人就抵押财产的交易并无风险,否则交易相对人依登记书关于抵押财产的记载将会对交易风险作出相反的判断。 今年以来,在人民银行的助推下,天门市、洪湖市农村信用社成功试行了农村土地和水域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试点期间,人民银行相关部门派出专人到信用社进行具体指导,从贷款对象、贷款方式、抵押品的认定、操作流程到风险规避等与两地信用社一道进行了交流研究,拿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了规范土地水域经营权抵押贷款运作三项机制: 一是抵押有效机制,明确了抵押过程必须履行的登记、评估、仲裁程序及相关路径。 二是贷款合规机制,在确定借款人取得贷款用于农业开发项目的真实有效性及评估、租金偿付、登记、抵押手续完备后,确定贷款金额、期限、利率、抵押率、还款方式时应严格遵循四个原则:贷款额度不超过土地和水域租金80%+前期投入50%+不动产30%加权金额的50%;贷款期限按承包期限和生产周期确定,期限不得超过土地经营权剩余年限;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同档次基准利率的30%;办结时间20万元(含)以下不超过20天,大额不超过30天。 三是风险可控机制,除要求经办行加强贷前调查,跟踪管理,落实防控措施外,注重从政策保险、行业联保、政府贴息和基金补偿四个方面控制风险。 浅论如何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长效机制众所周知,中小企业早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大企业发展的依托,是活跃市场的基本主体,也是经济活力的具体体现。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已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占企业总数的99.7%,提供了全社会75%的就业机会。“十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但是,长期以来,诸如政策体系不完善、融资困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据有关资料显示,仅在2008年上半年,珠三角一带就有6.7万家企业倒闭,还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在苦苦支撑,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大量中小企业的倒闭,不仅会引致经济衰退,而且必然形成农民工“失业潮”,造成社会不稳定。因此,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政府现在应尽可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例如,适当提高中小企业纳税规模标准,增加出口退税,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与创业基地,强化对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帮助中小企业建立信息化平台,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中国金融业,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这主要体现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领域,以及中小企业信贷的信用担保领域。一、间接、直接融资皆受局限从间接融资的方面看,现阶段,中国仅有20%的国内金融资源,投向经济贡献率达50%以上的中小企业。目前银行放松信贷的步伐正在在加快,信贷资源正向中小企业倾斜。尤其,研究建立“中小企业银行”,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已被有关方面提上议事日程。一些大银行还针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立了专门的事业部,把人员、机构独立出来,单独考核、核算和定价。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有关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组织体系仍不完善,机制和信贷产品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目前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适宜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社区银行、合作银行。银行对授信客户的准入门槛较高,多数中小企业达不到银行规定的贷款基本条件。由于改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银行特别是基层银行的信贷部门,无暇了解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因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也相当谨慎;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在商业银行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和执行严格的不良率考核制度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从直接融资的方面看,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平台,应当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当前在创投领域,政府引导基金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央1亿元资金以及各地方引导基金的设立,其对中小型创业企业的资本支持力度将越来越大。然而,由于中小企业板市场规模较小,加之目前A股市场走势不景气,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仍相对偏弱。尚未上市的优秀民企,希望通过资本市场平台提升发展空间;创投业人士,迫切要求资本市场的退出渠道能够更顺畅;一些已上市的中小企业板公司,则希望市场再融资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显然,这些需求目前还很难得到满足。因此,在战略层面谋划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同时,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如何在操作层面完善中小企业资本市场的支持体系建设,以适应不同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应成为当前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通过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完善中小企业板,支持已上市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等。二、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从促进中小企业信贷的信用担保方面看,在当前严峻的金融、经济形势下,信用担保机构作为银、企的桥梁和纽带,在增强企业信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由于现行信用担保体系仍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担保公司普遍实力弱、成本高、风险大,因而其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因此,各有关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协调,抓紧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支持担保公司做大做强。众所周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已不存在认识上的问题。目前要思考的,是如何去实践与落实相关的政策,如何加强银行、信用等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可操作性,如何切实从金融机构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解决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等问题。对此,我们认为目前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同时努力:l 首先,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通过新建地区性中小银行和完善现有银行的功能,来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是强化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组织保证。地区性中小银行对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家的人品和能力等,具有信息优势,因此在为地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上,具有比较优势。当前,必须打破“金融机构越大越好”的思维定式,积极探索建立社区银行、小额农贷机构等小型金融组织,尽快推出放贷人条例,加快民间借贷合法化和阳光化的步伐。事实上,中国目前最缺的就是“谁出资,谁管理、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真正的社区金融组织。试想,如果中国现在有几万家这种不追求大而全,服务范围仅限定在特定社区的金融组织运营,何愁中小企业缺乏金融支持?何愁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效率不高?l 其次,为中小企业定做融资产品,推动金融创新。成功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服务,关键在于不能把过去传统企业贷款管理模式,照搬到中小企业贷款上来,而要用全新的理念、方式和经营模式来做。 一是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贷款品种,如仓单质押贷款、货权质押贷款、商铺经营权质押贷款、银票质押担保贷款、信用证担保贷款、企业法人周转经营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 二是引入自然人担保、大股东担保等担保方式,解决中小企业不动产抵押不充分的难题。 三是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不同的个性化融资产品,适当降低融资门槛。例如,对发展初期的小企业,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抵押质押担保,可以不进行评级授信,直接提供贷款;对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小企业,则制定适合其特点的客户评级办法,按级给予相应的金融服务;而对于财务信息比较充分、信用记录较好的中型企业,在进行信用评级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以充分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l 第三,完善担保运行机制,促进中小企业担保信用体系健康发展。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的通行做法。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数国家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而中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才刚刚起步,目前特别需要在担保运行机制上有所突破。 一是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担保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代偿问题难以避免。仅靠担保机构微薄的保费收入,很难弥补可能发生的代偿损失。各级财政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建立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基金,作为担保机构的代偿坏账补助,使担保行业承担的社会贡献与政府扶持力度相一致。对此,广东、上海等省市已经做出了尝试,但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二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设立再担保基金,用于对民营担保机构的资金扶持,提高信用担保机构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帮助其分散经营风险。 三是从政策层面上,鼓励各种经济成份的资本参与担保公司投资,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 四是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免征营业税。l 第四,探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可行融资组合,为融资多元化探索有效途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要经历一个生命周期,该周期与其研制和生产的产品周期、及随之产生的新行业周期之间,存在明显的同步关系。 一是种子期的融资模式。在此阶段,内部融资先于外部融资,可通过出售使用效率不高的资产来获得必要资金,采用附有购买选择权的租赁方式租用资产;同时,灵活机动地争取其它外部资金,其中风险投资是最佳融资选择。 二是成长期的融资模式。此阶段要力争金融机构的贷款;同时,创业投资、融资租赁在此扩张时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比如,通过融资租赁的经营方式,用少量资金取得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然后边生产、边还租金,达到加速投资、扩大再生产的目的。 三是成熟期的融资模式。可广泛利用资本运作的方式获取资金。 四是衰退期的融资模式。这一时期,要力争在证券市场上获取资金。此时,企业提供的产品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利润率开始下降。企业可通过出卖商誉、与其他企业联合或被兼并收购等方式,获取股本套现,并开始新一轮创业。可通过在证券市场发行债券或股票筹集资金;同时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努力争取企业二次创业期的早日到来。总之,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瓶颈、遭遇“严冬”考验的情况下,中国金融业应该积极作为,不仅要推出各种政策措施,而且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对中小企业予以坚决有力的支持。惟其如此,才能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御寒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返点禁令禁而不止 担保费替代中介返点关于规范做好个人房地产按揭贷款业务,维护市场秩序的自律共识日前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下发,由此宣告银行房贷“返点”行动由深圳、上海、杭州等地覆盖到了全国。该文件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商业银行应停止以任何形式向房贷中介及其从业人员支付与所提供的服务不对称、纯粹业务介绍的“返点”费用。该文件出台的背景是,随着按揭贷款业务迅速发展,银行为争取房贷业务资源竞相向房贷中介支付高“返点”费用,引发银行间恶性竞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在一线城市中,深圳、上海两地的返点行为已基本令行禁止,而北京市场的返点行为尚未停止,广州多数银行正处于观望当中,返点费依然延续了前期协议约定的水平,2010年的返点费尚未约定。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都认为,彻底杜绝返点不太现实,银行与中介的交易可能转到地下,以其他形式替代返点费。当前,部分中介公司正酝酿与担保公司合作,以“担保费”形式与银行合作,银行支付费用后,中介和担保公司进行收益分成,以规避监督。这种模式不在自律公约列出的返点费用形式之内。虽可操作,但风险较大。近期深圳一家大型地产中介成立了担保公司,在担保业务之外,还可经营按揭代理等业务,而银行亦表态愿意与其合作。对于此次房贷返点费禁令“规格”提升至全国,受影响较大的房贷中介公司颇有微词。广州一家大型按揭公司人士称,银行为寻找客户而支付一定的渠道费用是应当的,在高昂的利息面前,返点占银行利息的比例极小,仅为利息的0.6%2.1%。虽然返点费的支付通道被堵,但一些中介机构很快找到其他绕道路径以规避自律公约。有的中介虽不再明着收银行的返点费,但试图与担保公司合作,以“担保费”的名义从银行拿到费用再分成。深圳一家担保公司证实,部分城市的担保公司的确以这种模式成为中介公司的走账渠道。而在收益分配中,中介公司占大头,且不承担风险,担保公司获取少部分收益。比如,银行给出1%的返点费,担保公司得0.4%,中介得0.6%。中融信担保董事长孙晓林表示,长三角有些城市存在这种合作,担保公司与房产中介机构各分一半的收益。担保公司愿做此类生意,是考虑到房贷业务是低风险业务,愿意承担全部风险,还可借此开发个人经营性贷款担保等业务。不过,也有中介较为审慎。深圳某大型中介按揭部人士说,去年11月份,曾有银行提出通过“担保费”模式合作,但被该公司否决了。因为这种模式的风险较大,一是有违反行业自律公约之嫌,二是在收益和风险分配上不平衡,担保公司的财务隐患很大。.担保说法 论知识产权融资担保的方式让与担保用知识产权进行担保融资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鉴于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可复制性等特点”,与有形资产有极大的不同,因此不能采用抵押、留置、动产抵押等传统的担保物权方式,我们认为应采用我国已存在的权利质押,同时借鉴德日等国的让与担保、财团抵押、企业担保等担保方式来构造我国的知识产权担保体系。之所以围绕知识产权担保设计多种担保方式,是因为知识产权担保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没有必要规定当事人必须选择何种担保方式,而应当尽量为其提供多样的担保方式,扩大其选择范围,并尊重当事人在实务中的理性选择。本文专门就让与担保进行论述。一、让与担保的作用“让与担保者,系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为担保债务人之债务,将担保标的物之权利转移于担保权人,于债务清偿后,标的物应返还于债务人或第三人,债务不履行时,担保权人得就该标的物受偿之非典型担保。”这项标的物的权利,一般为所有权,而担保权人一般为债权人。法制史上,让与担保起源甚早。据考证,这一制度之源头可以溯及到距今约3000年的古罗马时代。时至今日,各国的成文法典大多未规定让与担保制度,但随着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涌现的对于融资担保的极大需求,终于促使各国以判例法的方式建立起了这一制度。“在现代日本、德国及英美法系国家,让与担保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担保方式。”让与担保发源甚早而今仍能复苏并盛行,是因为其具有下列社会作用:1.让与担保的性质,决定让与担保的标的物仅以具有可让与性为条件,所以其范围非常广泛,不限于一般物品。即便是正在形成中的财产权也可设定让与担保,因此其标的物的范围几乎不受限制。这正是近现代各国建立让与担保制度的重要理由之一。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新的知识产权类型不断出现,各种社会上新形成或尚在形成的知识产权,如电脑软件之权利,可否确定为法律上的权利,可否为担保之标的物,往往须经过漫长的演进阶段,但企业之经营,商场之运作不容许法律慢慢演进,而让与担保正可以实现此种财产权担保之目的,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2.让与担保可节省权利质权实行之费用,并避免标的物于拍卖程序中换价之不利。传统担保物权的实行均有一定的程序,耗时费钱,且在拍卖程序中,“以不得高价变卖为常,其结果标的物之担保价值,不免低估。”这样,不但对设定人有害,而且担保权人也有不能完全受偿之危险。而让与担保的换价程序,可依当事人任意所定之方法进行,较为便捷,变价与估定的价值较高,可以弥补传统担保的上述缺憾。3.与权利质权相比,让与担保不仅比权利质权简洁明快和易于执行,而且比权利质权具有更强的效力。“因为权利质权的本质是附条件的权利转让,而让与担保则是以转移所有权的方式进行担保。这也正是让与担保为实务界所广为利用的原因之一”。此外,就担保权人的心理方面而言,让与要比设质的感觉好一些。特别是在多数不特定债权之上设定集合让与担保的场合,权利质权更是无能为力。让与担保虽有其正面的积极作用,但仍然有其缺点。对债权人而言,标的物在债务人的占有中,乃是让与担保的正常要求,如果债务人有失诚信,擅自处分标的物的话,担保权人即有丧失其担保之危险。对债务人或第三人即设定人而言,其与债权人之间虽有信托约款,以规范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然而如果担保权人有失诚信,擅自处分标的物的话,设定人将丧失标的物之权利。况且标的物的权利在担保权人手中,担保权人极易迫使债务人就本利之偿还订立苛刻之条款,这种情形对债务人自然不利。另外,让与担保之设定,无法从外在表象确定其担保债权额,且在当事人之间极易就其债权额或标的物的估价造假,所以第三人即设定人其余的债权人极易受到损害。二、让与担保的设定让与担保的设定,与其他权利一样,可分为依法律行为与非依法律行为两种。“依法律行为设定让与担保权,为让与担保权发生之常态。”债权人在依法律行为取得让与担保权时,必须与知识产权所有人或有处分权人订立书面的让与担保合同。其内容包括:1.让与担保设定人、担保权人的姓名、名称及住所。2.被担保债权的种类、数额。3.知识产权的名称、种类、状况等。4.知识产权的评估额。5.知识产权的占有管领、收益及有关费用的负担。6.让与担保的期限。7.让与担保的消灭条件。8.当事人双方争议的解决条件。9.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另外,与知识产权质押不同的是,债务人或第三人应将知识产权的权利凭证交付让与担保权人占有。让与担保设定合同应进行登记,此登记乃是“通知登记”。“通知登记”制度最早出现在美国的统一商法典中,在通知登记制度中,被要求登记的不是担保契约或其副本,而只是一个通知,并且该通知可于担保权设定之前或之后进行登记。“该通知不要求融资登记报告记载很多内容,通知登记本身仅仅表明:履行登记的担保权人在其所陈述的担保物上设有担保权益。”因此,登记的目的意在向取得权利者以及后手利害关系人提供有关契据上的法律认识,登记的效果具有宣告性质,即一个适当的登记是就担保权的存在而向世人发出的通知。“通知登记”制度有三个功能: 其一,为债权人提供保护自己利益的手段。“因为融资登记报告续简短而精确,在包括双方姓名、地址以及担保物种类时便告充分。”而不要求包括债权额等具体债权债务关系,从而有效的防止了经济状态的暴露。 其二,提供一个具有充分内容的公开登记以警醒那些利害关系人(即在登记完成后可能与债务人或抵押物发生交易的第三人):这里可能存在着一个先存担保利益。 其三,仅仅给予查询者进行其调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信息量,第三人欲从有关当事人处得到进一步的相关信息,就要凭借融资登记报告中的最低信息量去揭示整个交易状况。登记机关为每种知识产权的主管部门。登记机关除在知识产权登记簿上进行设定让与担保权登记外,还应在该知识产权凭证上做出“设定让与担保”后,将其交给让与担保权人收执。三、让与担保的效力让与担保的效力,包括对内效力与对外效力两个方面,分述如下:1.对内效力让与担保的对内效力,指设定人与担保权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换言之,指让与担保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依解释,此当事人间的内部关系属于债之关系范畴,具有信托行为的性质。即担保债权和标的物的范围、标的物的利用关系、让与担保的实行方式及标的物的保管责任等,全部由当事人自由约定。当事人未就这些内部关系作约定时,学说认为则应受债务担保目的之规范。就担保权人而言,他仅得在担保目的范围内取得标的物即知识产权之权利,且权利之行使也不得逾越此项目的范围;就设定人而言,标的物由其继续占有,设定人自然应该在符合担保债务目的的前提下,负保管义务。违反此项义务而处分标的物或使其毁损、灭失,或因怠于管理致知识产权价值减少时,设定人即构成让与担保契约违反,而应负损害赔偿责任,至于损害赔偿额,原则上以担保债权额为限度。2.对外效力让与担保的对外效力,指让与担保对当事人以外之第三人所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大致包括清偿期届至前,标的物的处分与第三人的关系,设定人与担保权人之债权人的关系,担保权人与设定人之债权人的关系,及第三人侵害标的物时的关系等四种。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种关系。而此种关系又具体包括两种情形:其一,如标的物由担保权人处分时,因担保权人在法律上是标的物之所有人,所以无论第三人为善意或恶意,他均能取得该标的物之所有权。其二,关于设定人处分标的物的问题。让与担保成立后,标的物所有权即转移与担保权人,设定人因此丧失标的物之处分权。四、让与担保的实现让与担保的经济目的在于担保债务的清偿,因此,在担保债权的清偿期届至而债务人未为清偿时,担保权人可实行其让与担保,以知识产权换得价值,清偿担保的债权。让与担保的实现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其一,处分清算型。又称变价受偿型。依此方式,担保权人将标的物予以变卖,从卖得价金中受偿,并将受偿完毕后残留的价金额返还给设定人。其二,归属清算型。又称估价受偿型。依此方式,担保权人将标的物予以公正估价,如估得的价额超过担保债权额时,超过部分返还于设定人,而标的物所有权则确定的归担保权人取得。须说明的是,担保权人并非自动得取得标的物所有权,而须对设定人发出实行让与担保权的通知后,才能发生这种效果。此项通知到达之时,往往被作为估价之基准时,担保权人之估价是否公正,依此时之价值予以判断。如不公正,设定人得请求以该基准时为公正的价额清算。以上两种方法,当事人采取何种方法,一般皆由双方自由选择。在当时人未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时,依判例及学者通说,宜采处分清算型。 我国应收账款融资担保方式的必然选择应收账款一般是指企业因对外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原因而产生的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等收取商品或劳务的价款及价外费用的企业债权,其本质为一般债权。大量现存应收款及不断增长的未来应收款,使许多企业遭受困扰。它们一方面背负繁重的应收款管理及催收工作负担,一方面又在资金融通和周转上面临困境。为摆脱这种困境,实践中出现了以应收款这一一般债权作为担保品融资的做法。这种做法把应收款管理与融资两个方面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解决难题的新思路。但其是否在法律上可行,担保法律关系当事人各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究竟有哪些担保方式可以选择,立法上应该如何应对,这都是在先行的实务面前不容回避的理论及立法问题。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财产的静态归宿关注较多,却忽视了天然具备动态特征的债权的转让和利用,反映到立法上来,以债权作为融资工具的法律规范不但粗疏,而且不成体系,甚至付之阙如。这样,理论及立法上的滞后与现实中需要的迫切就使对应收账款融资担保问题的探讨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应收款转让、浮动担保、普通债权质押、一般债权让与担保四种制度都在应收账款融资担保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目前的企业发展也迫切需要应收款类债权利用的助力,那么在我国法律,尤其是物权法的框架内,究竟哪一种方式更适宜、更有效呢?梁慧星教授主持的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将一般债权质押、浮动担保及一般债权让与担保一举囊括,王利明教授主持起草的建议稿则仅仅确认了一般债权质押和让与担保。两个学者建议稿代表了学界重视物权法指引功能的心理。但是,这种运用法律指导实践,使二者不致脱节的迫切愿望是否能够实现,暂时还是一个疑问。一般债权质押,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认可的一种担保方式。但我国担保法上却未见其踪影。仅仅第75条第4项“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这一关于质押标的的兜底性规定,依稀给人承认一般债权质权的希望。事实上,大多数学者在为现实中的一般债权设质寻找法律依据的时候,也倾向于作出将一般债权包含于“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的解释。推而知之,通说对立法明确承认一般债权质押持支持态度。但也有学者提出了质疑。质疑意见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其一,一般债权质押担保功能有限。一般债权质权的标的物是拟制的财产,实际上只是一种请求权,质权所担保的债权也是一种请求权。如果此种请求权的实现以另一种请求权的实现为基础,那么债权最终实现的程度难以预料。第三债务人(入质债权的债务人)的责任财产状况,第三债务人是否有履行能力,是否有抗辩事由,亦重新回到质权人的考察范围,而这正是担保物权制度所极力规避的。 其二,一般债权质押缺乏合适的公示方式。质权作为一种担保物权,具有物权效力,要求质权的标的进行公示,不特定的第三人方可知晓质权的存在从而产生公信力。当债权作为质权的标的时,能否公示,如何公示就成了一个难题。目前实践中采用的移转债权证书和通知第三债务人的公示方式并不足取。但经过分析不难发现,以上质疑并非不可反驳。基于债权的请求权性质认为一般债权质押担保功能有限不无道理。但事实上,在一般债权质押实务中,没有人会不经过信用调查,甘冒巨大风险将资金出贷或者设定很难实现、甚至没有实现可能的质权。设想有这样一种人存在,与民法上“理性人”的基本假设是相悖的。这种信用调查包括对出质人以及第三债务人的还款能力等方面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以便为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当然,这无疑是加大了质权人的信息咨询成本,因此有学者呼吁建立全社会多层次的信用和风险评级制度,培育中介机构,分担质权人的负担,保证债权利用的良好运行。在这样的制度健全之后,随着不良债权成为质权标的可能性的减小,一般债权的担保功能会相应地增强。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