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早期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预防作用.doc_第1页
机械通气早期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预防作用.doc_第2页
机械通气早期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预防作用.doc_第3页
机械通气早期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预防作用.doc_第4页
机械通气早期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预防作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通气早期干预对老年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预防作用 作者:刘少峰,高成杰,张建欣,李志英,赵亮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老年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预防作用。 方法 将6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组32例术后机械通气1224 h。组32例术后未用机械通气。对两组患者术后血气分析,呼吸衰竭发生率、再插管率及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 组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再插管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组。结论 老年患者术后早期机械通气可显著降低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 机械通气;老年人;外科手术;呼吸衰竭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earl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ailure of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64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 Group One (n=32) was given postoperat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1224 hours, and Group Two wasnt given it. Comparison was don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the aspects of blood gas analysis, respiratory failure incidence, reintubation rate and death rate. Results The rates of respiratory failure, reintubation rate and death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Group One than in Group Two. Conclusion Earl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to postoperative elderly patients can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increase the rate of survival.Key word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elderly; surgical operation; respiratory failur 老年患者脏器储备能力明显降低,呼吸系统也出现退行性改变,有的还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加之手术麻醉的影响,呼吸衰竭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老年患者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老年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我们通过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了血气分析的变化及呼吸衰竭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老年患者64例,其中男40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65)岁。20例有10年以上慢性支气管炎病史,9例有心血管病史(包括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心率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32例,术后实施机械通气1224 h。组32例,待病人完全清醒,肌松药残余消失后拔除气管导管,采用常规支持疗法。12 方法组患者术后带气管导管呼吸囊控制呼吸送返ICU病房即刻实施机械通气1224 h。潮气量(VT)710 mlkg-1,呼吸频率1220次/min,吸呼比(I:E)1:1520,吸入氧浓度040060,呼气末正压(PEEP)初设置为零。停机前2 h 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SIMV+PSV)模式。停机指征:停用镇静剂6 h 以上患者意识清楚、无躁动、吸入氧浓度(FiO2)<040以下,自主呼吸平稳,生命体征稳定,血气分析基本正常。拔管指征:停用机械通气1 h 以上,生命体征平稳VT>7 mlkg-1,呼吸频率(R)1220次/min,FiO2<040,SpO2>090,血气分析无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拔除气管导管。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组患者完全清醒肌松药无残留后拔除气管导管, 送回病房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观察两组呼吸衰竭发生率、再插管率及死亡率。表1 两组手术前、手术后24 h 血气结果比较(略)13 呼吸衰竭诊断标准鼻导管吸氧35 L/min,单纯PaO2<60 mmHg(8 kPa),PaCO2正常或略低为型呼衰,伴PaCO2>50 mmHg (67 kPa)者为型呼衰1。两组患者PaO2<60 mmHg,PaCO2>50 mmHg,R>30次/min 给予再次气管插管。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2 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组患者术后24 h 血气分析血氧显著高于组患者。PaCO2明显低于组患者,ARDS发生率、再插管率和死亡率比组患者显著降低,详见表2。表2 两组ARDS发生率与再插管率、死亡率比较(略)3 讨论老年患者各器官的代偿能力、储备能力较差,呼吸系统功能减退,部分患者还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因而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差,清除药物也缓慢,发生低氧血症的几率也高2,而低氧血症长时间得不到及时纠正则可导致ARDS的发生,最后发生呼吸衰竭。术后早期给予机械通气,能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充分供氧,纠正低氧血症并有利于麻醉药物的代谢同时减少心肺做功,降低氧消耗,特别是早期应用机械通气可显著提高患者血氧浓度,减少二氧化碳蓄积,明显改善血气状况,显著降低再插管率和ARDS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参考文献】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