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文言文简答题_第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文言文简答题_第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文言文简答题_第3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文言文简答题_第4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文言文简答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项羽 刮目相看吕蒙 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诸葛亮 一鼓作气 曹刿 投笔从戎 班超 负荆请罪廉颇 完璧归赵蔺相如 凿壁借光 匡衡 指鹿为马 赵高 纸上谈兵赵括 精忠报国 岳飞 闻鸡起舞 祖逖 入木三分王羲之 卧薪尝胆勾践 乐不思蜀刘禅 图穷匕见荆轲 胯下之辱韩信 煮豆燃萁曹植 文言文简答题、开放性试题:1、读了韩愈的马说,请你结合当今人才使用的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当今人才的使用情况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基本上能做到“人尽其才”,但仍然有极个别人才被埋没或使用不当的情况。所以,我认为我们的领导干部仍然要檫亮眼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同时,作为人才自身,也要学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让别人能够发现你,重用你。2、陈胜是怎样一个人?试联系文段简要分析。(联系全文,用一个判断句概括陈胜这一人物形象。)陈胜是一位具有远大抱负和突出组织才能的卓越的农民运动的领导者。(第一问需联系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怎样理解陈胜、吴广的“乃行卜”和“置人所罾鱼腹中”的做法?表现了古人的迷信,但也表现了他们的智慧,为起义作舆论的准备。 4、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句子“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这一哲理的理解。 (2分)哲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求学之路,永无止境,永不知足” “对事物的认识不能靠主观臆断,要探索实践”等。 理解: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有类似的情况。比如:我的语文成绩在学校一直位于前茅,于是,我便认为无人能敌;一次,区统一检测,却发现比我厉害的大有人在。5、前人说醉翁亭记“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纵观全文,请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这句话说得非常精当。先写山间优美的景色,引出醉翁亭、太守,表明自己纵情山水之乐,接着写太守与民同游、同宴、同醉,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全文融写景、叙事和抒情为一体,情景交融。所以前人这样评价。6、醉翁亭记中写景的作用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写景是为下文议论作铺垫。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7、岳阳楼记中的藤子京和作者都是“迁客”,他们与文中提到的“迁客骚人”有哪些不同?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这两人有豁达的胸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老百姓着想,为国家分忧,在被贬之后还励精图治、处理政事,而且政治清明,使百姓安居乐业;而文中的“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 我们应该学习藤子京和作者,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更多的为国、为民着想。8、岳阳楼记前两段,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岳阳楼景观,主要用意在于什么?由景物之异,写出人们心情的不同,从而引出古仁人之心的议论。9、醉翁亭记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请以“欧阳修醉翁亭里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下联。范仲淹岳阳楼上先天下而忧。10、同是被贬之人,同是寄情山水,欧阳修的“醉”和柳宗元的“醉”有何不同?欧阳修的“醉”表达了他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而柳宗元的“醉”则表达了他的傲世情怀,通过寄情山水排解心中郁闷。11、范仲淹和欧阳修在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今天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肯定和继承的?请联系现实谈一谈你的看法。他们值得肯定和继承的地方有:“关心人民疾苦”“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今天,我们更应该有这种忧国忧民的意识,始终坚持把国家、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盛,人民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这句话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了一种理想的忧乐观,应该怎样看待?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关心人民疾苦”“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今天,这句话仍然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该为国分忧,为民着想,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强盛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幸福。13、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同:岳阳楼记提出“后天下之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异: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14、在鱼我所欲也中,说到选择。你过去一定也做过许多次选择,其中那一次对你的影响最大,给你的印象最深?把它写出来,看看能否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或教训。记得小时候,去爸爸的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打翻了叔叔家放在阳台上的花盆,当时很害怕,于是便选择了隐瞒,后来一直愧疚不安。从中,我得到了教训:做人一定要诚实坦荡,做了错事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15、鱼我所欲也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16、你能说说文中“舍生取义“的”义与社会上哥们义气的“义”有什么不同吗?(50字以内)孟子的“义”是大义,它事关人民、民族、国家的利益。而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有关的江湖义气。17、“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被古今许多仁人志士和革命者奉为行为准则。(1)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抗元,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害。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2)请你举出一位仁人志士或革命者及其言论,并谈谈你的看法。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非常钦佩文天祥的骨气,在元朝的威逼利诱面前,他毫不动摇,视死如归。他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3)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在某些腐败分子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用革命的小钱,喝革命的小酒,唱革命的小调”,并引以为荣。结合孟子“义”的思想,你最想对这些腐败分子说什么?在生命与大义面前,孟子“舍生而取义”。而你们作为人民的公仆,却恬不知耻的花着国家的钱、人民的钱,还摆出一副天经地义的样子,真是恶心。奉劝你们,赶快停手吧、停嘴吧,千万别把人所固有的本性全丢了。19、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在当时对(用人等)内政建设方面有进步意义;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20、联系本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诸葛亮是一个忠心耿耿、淡泊名利、有谋略的人。(分析:他一生辅佐刘氏父子,绝无二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满腹才华,却甘愿耕田种地,不求富贵;在出师北伐之前先平定后方,做事谨慎,计划周详。)21、诸葛亮一生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对他的这份忠心,你怎么看?请结合现实谈谈。我很钦佩诸葛亮的这份忠心,我们应该向诸葛亮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尤其应该做到“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尽职尽责的履行自己的承诺。不能为个人私利,泄露公司机密,或出卖朋友利益。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却屡见不鲜,而最终的结果是害人又害己。因此,我们应该学习诸葛亮,尽心尽力的做事,堂堂正正的做人。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2009年01月29日 星期四 20:29望梅止渴曹 操 三顾茅庐刘 备 初出茅庐诸葛亮 指鹿为马赵 高完璧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 颇 图穷匕见荆 轲 卧薪尝胆勾 践七步之才曹 植 闻鸡起舞祖 逖 江郎才尽江 淹 胸有成竹文与可一字千金吕不韦 毛遂自荐毛 遂 志在四方毛 遂 洛阳纸贵左 思以人为镜李世民 曾参杀人曾 参 陈陈相因司马迁 入木三分王羲之怒发冲冠蔺相如 双管齐下张 璪 囊萤照读车 胤 墨守陈规墨 翟目不窥园董仲舒 背水一战韩 信 纸上谈兵赵 括 磨杵成针李 白乐不思蜀刘 禅 围魏救赵孙 膑 暗渡陈仓韩 信 凿壁偷光匡 衡破釜沉舟项 羽 刮目相看吕 蒙 黄袍加身赵匡胤 朽木粪土孔 子相煎何急曹 植 投笔从戎班 超 紫气东来老 子 始终不渝魏 征老马识途管 仲 出人头地苏 轼 脱颖而出毛 遂 士别三日吕 蒙方寸已乱徐 庶 白驹过隙宋太祖 下笔成章曹 植 东山再起谢 安髀肉复生刘 备 叹为观止季 札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三寸不烂之舌毛遂 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 赔了夫人又折兵周 瑜与历史人物相关的80条成语1、一鼓作气(曹刿) 2、一字千金(吕不韦) 3、一字之师(郑谷) 4、一饭千金(韩信) 5、东山再起(谢安) 6、图穷匕见(荆轲) 7、纸上谈兵(赵括 8、负荆请罪(廉颇) 9、卧薪尝胆(勾践) 10、接竿而起(陈胜) 11、三顾茅庐(刘备) 12、孺子可教(张良)13、四面楚歌(项羽) 14、老当益壮(马援) 15、投笔从戎(班超) 16、暴殄天物(武丁) 17、暗渡陈仓(韩信) 18、嗟来之食(黔敖)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20、手不释卷(吕蒙)21、韦编三绝(孔子) 22、墨守成规(墨子)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24、鸡犬升天(刘安)25、高山流水(俞伯牙)26、口蜜腹剑(李林甫)27、风声鹤唳(苻坚) 28、泰山北斗(韩愈)29、破釜沉舟(项羽) 30、东窗事发(秦桧) 31、程门立雪(杨时) 32、司空见惯(刘禹锡) 33、梦笔生花(李白) 34、力透纸背(颜真卿) 35、成竹在胸(文与可) 36、赤膊上阵(许褚)37、马革裹尸(马援) 38、黄袍加身(赵匡胤) 39、洛阳纸贵(左思) 40、背水一战(韩信) 41、闻鸡起舞(祖逖) 42、初出茅庐(诸葛亮) 43、完璧归赵(蔺相如) 44、退避三舍(重耳) 45、乐不思蜀(刘禅) 46、指鹿为马(赵高) 47、画龙点睛(张僧繇) 48、入木三分(王羲之)49、讳疾忌医(蔡桓公) 50、多多益善(韩信) 51、秋毫无犯(岑彭) 52、望梅止渴(曹操) 53、鞠躬尽瘁(诸葛亮) 54、约法三章(刘邦) 55、请君入瓮(周兴) 56、举一反三(孔子) 57、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58、八斗之才(曹植) 59、陆海潘江(陆机、潘岳) 60、举案齐眉(孟光、梁鸿) 61、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62、沆瀣一气(崔沆、崔瀣) 63、江郎才尽(江淹) 64、七擒七纵(诸葛亮) 65、毛遂自荐(毛遂) 66、铁杵成针(李白) 67、莫须有(秦桧) 68、桃李满天下(狄仁杰) 69、曲高和寡(宋玉) 70、开卷有益(宋太宗) 71、凿壁偷光(匡衡) 72、刮目相看(吕蒙) 73、围魏救赵(孙膑) 74、一诺千金(季布) 75、杀妻救将(吴起) 76、前倨后恭(苏秦) 77、不学无术(霍光) 78、三令五申(孙武) 79、呕心沥血(李贺) 8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79 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80 范仲淹是宋朝时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他学问很好,能诗能文。他写的岳阳楼记十分著名,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范仲淹曾多次在朝廷担任要职,也曾镇守过地方。有一段时间,他镇守杭州。任职期间对手下的人都有所推荐,不少人得到了提拔或晋升,大家对他都很满意。这时候,有一个叫苏麟的官员,因担任巡检,常常在外,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当他见到自己周围的同事,无论职位比自己高的、低的都一个个得到了升迁,而自己却没人理睬,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担心自己一定是被这位范大人遗忘了。怎么办呢?直接去找范大人吧,是去争官位,又不便说。不说吧,心里又很不平衡。为此,他心情非常沉重。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委婉的办法来,这就是写首诗去向范大人请教,实际上去提醒他:千万别忘了自己!想到这里,苏麟高兴起来,他赶忙拿出纸认真地写了首诗,并将诗句呈给了范仲淹,很虚心地请他赐教。范仲淹读着苏麟的诗,很快就会意地笑了。他吟诵着诗中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诗句,完全懂得了苏麟的言外之意。是呀!怎么能把他忘了呢?很快,苏麟得到了提拔。“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这两句诗写得很含蓄,它借自然景色来比喻因靠近某种事物而获得优先的机会。范仲淹很有学问,一看这诗句自然明白了苏麟的心思。这两句诗后来就流传开了,经过压缩也形成了成语“近水楼台”,不过有了些贬义。它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利用某种方便而获得照顾,率先牟利的情况。在流传中“易为春”也常常写作“早逢春”。源于军事活动的成语不但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库,而且因其富于稳定性的结构,使军事历史文化得以浓缩其中,成为军事历史文化的“语言化石”。 汉语中源于军事活动的成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有反映古代军事思想的,中国的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军队和战争已经出现,古代军事思想也逐步形成。比如,关于“知难而退”、“有德不可攻”、“先人有夺人之心”等方面论述,已出现在左传军志中。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军事思想开始蓬勃发展,大量军事著作应运而生。从公元前3世纪末至清代,中国经历了十多个封建王朝,其间,军事思想不断发展,军事理论著作层出不穷。据统计,从先秦到清代前期,中国先后有2300多部兵书问世,这些军事理论的文字成品不但记载了丰富的古代军事思想资料,也为军事成语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基础。从沿用至今的汉语成语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其中不少反映了古代军事思想。比如,“以奇用兵”,是春秋时期思想家老聃提出的作战指导原则之一,语见老子,原意为用兵作战不要拘泥于常规,要以巧妙的方法和兵力部署来克敌制胜;“攻坚则轫”、“乘瑕则神”,是春秋时齐相管仲提出的作战指导思想,语见管子制分,原意为进攻敌人的强处会遇到困难,而进攻敌人的弱处则容易获得成功;“上兵伐谋”,是春秋时著名军事家孙武提出的军事原则,语见孙子谋攻篇,原意为运用计谋使敌人屈服是最好的用兵方法;“兵不厌诈”,也是孙武提出的军事思想,他认为用兵打仗必须运用诡计达到目的;“可见而进”、“知难而退”,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提出的战略思想,语见吴子料敌第二,原意为在于我不利的战略情况下,不能与敌人交战;“富国强兵”,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提出的战略思想,语见孙膑兵法强兵,原意为国家富强才能使军队强大;“刚柔相济”,是先秦军事著作军攕中提出的谋略思想,原意为在军事行动中果敢和智谋应当因事制宜地巧妙配合;“因势破之”,是汉代军事著作黄石公三略中提出的军事思想,原意为应当顺应形势去破击敌军;“胜败无常”,是明代军事著作投笔肤谈中提出的军事思想,原意为战争中的胜败不是固定的,可以互相转化。这些成语都是古代军事思想的精炼表述。 体现古代战计兵法的。出自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的成语有:首尾相应、以逸待劳、避实击虚、饵兵勿食、穷寇勿迫、避其锐气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吴子的成语有:先声夺人、以众击寡、因形用权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司马法的成语有:示众示寡、徒以坐固、因其不避、从奔勿息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孙膑兵法的成语有:营而离之、规而离之、以异为奇、客倍主半、居生击死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尉缭子的成语有:示无示有、阵密锋疏、背水一战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六韬的成语有:外乱内整、高垒伏锐、挠而攻之、反败为胜、分进合击等等。明代军事著作三十六计更为典型,几乎每一计策的名称都进入了汉语成语的宝库,例如:瞒天过海、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偷梁换柱、指桑骂槐、上层抽梯、反客为主等。这些成语早已为人们所耳熟能详,从内容看都是概括古代战计兵法的。 有浓缩古代著名战例的,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中收录了许多著名的战例,这些战例的名称或采用的主要战法被凝固为四字格式记载下来,久而久之,演变为成语而沿用至今。比如,“围魏救赵”这一成语源自战国时期的桂陵之战。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将军庞涓率兵8万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领兵8万救赵国。孙膑采用了围攻魏国都城大梁来解救赵国的策略,使魏军不得不撤离邯郸,回救本国,赵国因此而解围。此后,人们就把围攻来犯之敌的后方据点,迫使其撤回兵力的军事策略称作“围魏救赵”。又如,“假途灭虢”这一成语源自春秋时期晋国攻虢、虞两国的战争。据左传僖五年记载,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国向虞国要求借路,让晋国军队过境攻打虢国,虞国答应了这个要求。结果晋国战胜了虢国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