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江下游太仓南通深水航道初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建设单位:长江航道局评价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二一年九月1 总 论1.1 评价目的在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污染分析,预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可行措施,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工程环境保护设计、工程施工及营运期环境管理,使工程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是适应长江航运和沿江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航运潜能,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两个“率先”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是全国内河航运最重要的水运主通道,水运条件十分优越。长江水运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40%,在我国内河航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长江水运是长江沿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和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依托,也是连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纽带。长江三角洲地区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约为全国的6%,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经济实力最强、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之一。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700亿元,约占全国的24%;外贸进出口总额9260亿美元,占全国的36%。随着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积极推进,江苏沿江经济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沿江八市面积占江苏全省的47.3%、人口占55.2%,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却分别占到全省的80%、94%和97%。沿江地区已成为江苏经济的增长极、外商投资的密集区、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基地。江苏省外贸进出口货物70%是通过沿江港口完成的。江苏沿江港口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宗散货外贸和中转运输的重要门户,已成为长三角综合运输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沿江拥有吸引国际国内大型制造业项目的良好条件。特别是在本世纪前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长江沿江面临着诸多机遇:长江沿江的改革开放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吻合,工业化中期发展加工业的内在要求与国际资本投资相契合。因此,在国际国内制造业资本和技术、劳动力快速流动的过程中,长江沿江可以吸引较多门类的加工业前来落户。长江沿江所具备的成长性空间和资源环境容量可以用来承载新兴产业的进入。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长江沿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后发优势明显,为长江沿江地区的大规模、高强度开发预留了具有成长性的产业空间和资源环境容量。随着长江航道得到重大改善,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条件将更加优越,长江沿江吸纳国际国内转移资本的能力将大大增强。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时期,在国家总体战略部署下,长江三角洲地区提出了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地区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早在十一五期间,国务院和交通运输部的有关部门先后提出了长江下游深水航道建设的战略部署。“十二五”期间,在新形势下继续深化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实施12.5m向上延伸工程是促进沿江港口发展、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进一步落实两个“率先”发展目标的迫切需求。2010年8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因此,为了满足沿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充分发挥大型船舶的运输效益,为支撑和带动沿江地区经济开发创造良好条件,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尽早实施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南通(天生港区)是十分必要与紧迫的。 是充分发挥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效益,进一步挖掘太仓南通河段沿岸港口潜能、带动沿江产业带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三期工程已于2010年3月通过交工验收,进入为期一年的试通航期,2010年底将上延至太仓荡茜闸。而12.5米深水航道的开通为上海沿江港口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试通航仅1个月,通过长江口的船舶艘次数环比增加约50%,大型船舶艘次数增加明显。据测算,长江航道水深每增加10厘米,大约可以增加船舶的载重吨800吨,对于一艘5万吨级散货船来说能节约30004000元,而对于集装箱船来说就能节约10000元以上。太仓南通河段沿岸分布的港口有南通港、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这四个港口所在城市的GDP约占全江苏省20%,港口货物吞吐量约占沿江八港的45%,集装箱吞吐量约占沿江八港的55%。随着这几个沿江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港口货物运量也将平稳增长,运输的保障需求日益突出,畅通的深水航道将成为满足持续发展的海轮运量的重要保证,其运输效益的发挥将在进一步推进临江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提高水运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为支撑和带动沿江地区经济开发创造良好条件。太仓南通河段沿线分布有许多沿江企业,船舶的运输成本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由于受水深条件的限制,5万吨级船舶亏载现象严重,致使5万吨级码头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沿江企业的竞争力也有所限制。实施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工程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举措。例如,将于2010年年底实施的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太仓工程,每年将可为太仓港区增加5000万元以上的收益。而当12.5m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南通后,每年在船舶乘潮、候潮、在港、运输等各环节将带来超过6亿元的国民经济效益。因此,应尽快实施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南通(天生港区)工程,使沿江5万吨级以上码头充分发挥作用,降低沿江企业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使长江深水航道沿江经济效益能进一步上延至南通,从而带动沿江产业带更快更好发展。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治理工程航运优势,进一步挖掘太仓南通河段沿岸港口潜能,尽早实施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南通(天生港区)是十分必要与紧迫的。 是抓住相对有利时机,遏制河势及航道条件向不利方向发展,保护和利用现有深水航道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整治工程投资效益的需要。经过多年的演变及人工治理,特别是通州沙水道上游主流相对稳定后,为通州沙水道总体河势稳定提供了有利的进口河势条件,加上通州沙水道与白茆沙水道之间的徐六泾节点作用逐步加强,白茆沙水道河势变化幅度也进一步减小,上世纪九十年代太仓南通河段曾出现12.5m水深全线贯通的良好局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州沙水道主航道一直稳定在通州沙东水道狼山沙东水道,1992年以来,随着上游福姜沙水道分流形势逐渐稳定,通州沙东水道发展的趋势逐渐稳定,全潮分流比稳定在90%以上。通州沙水道12.5m等深线宽度大多数年份在500m以上,仅在少数年份内局部航段宽度在250m至500m之间。由于通州沙水道宽度相对较为宽阔,且水道两侧为可冲易动的水下暗沙, 1998年以来通州沙下段及狼山沙的左缘不断冲刷崩退,沙体退幅在600m以上,深泓也随之右摆,沙洲崩退导致河道总体展宽,水流分散,同时水道左缘的新开沙淤涨,导致水道深槽扭曲,泥沙在南农闸一带淤积,形成碍航浅滩,有的年份航道水深不足10.5m,成为长江下游段的碍航瓶颈之一,如2000年9月10.5m航宽从多年的900m左右缩窄至650m,2004年又缩窄至550m,且航槽中存在不足10.5m的浅包。同时,随着狼山沙的受冲后退,2004年以来狼山沙东水道深槽明显淤浅,狼山沙东水道在狼山沙尾部附近深槽最深点大幅淤浅610m,通州沙水道航道条件已向不利方向发展。同时通州沙、狼山沙的受冲后退导致航槽位置的变化,甚至还存在着特殊水文年份时沙体被切割影响局部河段河势稳定的风险,成为影响目前12.5m航道水深条件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实施洲滩关键控制工程遏制通州沙尾部及狼山沙左缘的受冲后退所带来的航道不利变化趋势,改善航道条件,以达到12.5m水深要求。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白茆沙发育成完整高大滩体以来,南、北两水道10m深槽贯通,航道条件良好。根据本水道12.5m深槽核查资料,1992年至今,白茆沙南水道12.5m等深线常年贯通,航宽可满足500m要求,白茆沙北水道12.5m深槽曾在1994年贯通过,但在进口附近1500m范围内、出口东风沙2200m范围内12.5m槽宽小于500m。其后,由于受徐六泾节点主流南偏的影响,白茆沙沙头持续冲刷后退,北水道逐渐衰退,至2008年,沙头-5m等高线累计后退约3.5km,北水道进口-10m深槽中断约4km。沙头的持续冲刷后退也导致南水道进口段不断展宽淤浅,航道水深由16m左右逐渐减小至1314m,航道条件已有向不利方向发展趋势,这种趋势若继续发展下去,将很可能导致白茆沙南水道进口段航道水深或航道宽度难以满足12.5m深水航道的要求,特别是若遭遇大洪水冲刷,白茆沙体有可能变得低矮、散乱甚至冲失,航道条件将大幅恶化,届时要维护深水航道畅通将很困难(如1978年1979年南、北水道淤浅到不足7.1m,当时南京航道区所属“航浚7号”、“航浚8号”和“航浚9号”三艘1500方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试图浚深北水道,施工过程中发现回淤十分严重,疏浚完成土方67万m3,但航道水深几乎没有增加,北水道未能浚深,通过浚深原海轮航道南水道,完成土方105万m3,水深增加了0.9m,才能勉强维持白茆沙海轮航道7.1m以上)。如不尽早采取工程措施对起关键控制作用的白茆沙头部进行守护,将可能丧失12.5m深水航道建设基础条件。因此,实施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向上延伸至南通(天生港区)建设工程是抓住相对有利时机,遏制河势及航道条件向不利方向发展,保护和利用现有深水航道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整治工程投资效益的需要。 是为下游南港北槽深水航道长期安全运行提供稳定的上游河势条件的迫切需要。澄通河段、白茆沙水道以及下游的南、北港与南、北槽河段之间河势演变关系息息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人工的控制作用下,如皋中汊分流比逐渐由10%增加到30%,致使如皋中汊的落潮水流顶冲刘海沙水道右岸九龙港十一圩一带后,主流离岸向北过渡,使得通州沙西水道进流条件恶化,通州沙西水道快速萎缩。落潮主流顶冲左岸任港一带后,贴左岸下行,由于龙爪岩的挑流作用,主流又逐渐偏离左岸,向下顶冲通州沙、狼山沙左缘,致使通州沙东水道水流不断向右作弯,使得进入长江口徐六泾节点段的主流南偏,导致了白茆沙南水道的快速发展,同时白茆沙沙头呈持续后退、北水道总体呈现淤积萎缩的态势。白茆沙水道演变对南支下段南、北港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当白茆沙北水道发展时,有利于南港进流;当北水道萎缩、南水道发展时,则有利于北港进流。同时,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白茆沙沙体冲散引起大量底沙向下游南、北港输移,导致南北港分流通道的上口被堵塞,使得主流在南北港分流口附近另辟新的下泄通道。因此,目前,南支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白茆沙沙体,防止沙体受冲引起大量切滩泥沙向南、北港搬运,影响下游河段的河势稳定。因此,迫切需要遏制上游通州沙、狼山沙左缘的后退趋势,守护和稳定白茆沙头,改善北水道水流动力条件,为下游南港北槽深水航道长期安全运行提供稳定的上游河势条件。综上分析来看,实施长江下游太仓南通深水航道初通工程十分必要,且十分紧迫。1.3 评价因子、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3.1 评价因子表1-1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环境要素施工期营运期水环境SS、COD、BOD5、NH3-N、石油类(悬浮泥沙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重点是对取水口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影响)COD、BOD5、NH3-N、石油类(船舶舱底油污水及生活污水)生态环境水生生态和渔业资源、长江豚类及其它珍稀水生生物,底栖生物、陆域植被生物量损失水生生态和渔业资源、长江豚类及其它珍稀水生生物,生态恢复及补偿环境空气TSP(道路扬尘、施工粉尘)SO2、NOX、烃类化合物(施工机械燃油废气)SO2、NOX、烃类化合物(船舶废气)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施工运输船、施工船、施工场地机械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航行船舶交通噪声)固体废物施工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船舶垃圾社会环境土地征用及补偿,施工扰民,人群健康水上交通安全、交通阻隔、基础设施行洪、排涝,社区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环境风险石油类(施工船舶溢油事故)石油类(航道内船舶溢油事故)1.3.2 评价等级表1-2 评价工作等级环境要素工作等级评价等级划分依据水环境三级依据HJ/T 2.3-93和JTJ 227-2001,本工程属A类航道工程项目,营运期排放的污水主要是航道内的船舶污水,污水排放量1000m3/d,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不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特殊水环境保护目标。生态环境一级依据HJ/T 19-1997和JTJ 227-2001,本工程属A类航道工程项目,影响范围50km2,生物量减少50%,物种多样性减少50%,考虑到工程直接占用河床面积约9km2,且工程水域是珍稀保护水生动物栖息地,评价等级提升为一级评价。环境空气三级依据HJ/T 2.2-2008,本项目位于平原地区,营运期主要大气污染源为船舶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NOX、烃类化合物,属无组织排放且发生量很小,根据估算模式计算结果,其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10%,因此评价按三级进行。声环境三级依据HJ/T2.4-2009,本项目位于GB3096-2008的2类区,营运期间最大船舶噪声值约71dB(A),衰减至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噪声等效A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内,且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不涉及特殊声环境保护目标。环境风险二级依据HJ/T169-2004,项目本身不存在物质危险性和功能性危险源,主要环境风险为船舶燃料油泄漏,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由间接行为导致,燃料油属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非重大危险源。1.3.3 评价范围表1-3 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环境要素评价范围水环境长江下游太仓南通深水航道初通工程整治河段上游上游2km至下游5km。生态环境水域同水环境。陆域工程河段最高洪水位线及施工期临时场地外100m以内陆域范围。环境空气工程河段最高洪水位线及施工期临时场地外200m以内范围。声环境工程河段最高洪水位线及施工期临时场地外200m以内范围。环境风险同水环境。社会环境项目直接影响区。1.4 评价标准1.4.1 水环境 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南通市、常熟市、太仓市长江干流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根据上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工程段对应崇明岛陆域执行类标准,工程段所在长江干流(上海段)执行类标准。SS的评价标准参照执行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中第三级标准。 项目建设期的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船舶污染物排放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中对应标准。1.4.2 声环境 声环境现状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航道两侧50m大堤以内区域声环境影响评价执行4a类标准,其它区域执行2类标准。 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1.4.3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现状和影响评价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4.4 沉积物工程水域沉积物执行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二级标准。1.5 环境保护目标1.5.1 水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范围内设置在长江干流的集中式生活用水取水口及水源保护区,是本项目的主要水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水环境评价范围内,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及上海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共有4处,分别为南通狼山老洪港饮用水水源、景观娱乐用水区,常熟饮用水水源、工业用水区,太仓饮用水水源、工业用水区,上海市东风西沙备用水源保护区,上述水源保护区内均没有工点。本工程水环境评价范围内,有生活用水取水口4个,即狼山水厂取水口、洪港水厂取水口、常熟市三水厂取水口、太仓二水厂取水口,各取水口对应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没有工点。1.5.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评价区内的野生植物、野生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兽类等)、水生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等),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的保护物种。工程江段常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江豚等觅食栖息,并曾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活动记录。 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据调查,在长江干流中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是在流水中繁殖,它们的产卵场集中在重庆至彭泽长约1695km的江段。工程河段是很多重要经济鱼类的生存场所,也是洄游鱼类的必经通道。 工程河段附近生态功能保护区有:长江洪港饮用水源保护区、长江(常熟市)重要湿地、长江常熟饮用水源保护区、长江(太仓市)重要湿地、长江太仓浪港饮用水源保护区、东风西沙备用水源地,上述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均没有工点。1.5.3 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工程河段江面宽710km,两岸分布的城镇、居民点距本工程工点在500m以外,不在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工程在通州沙水道、白茆沙水道工程岸边各设一处施工基地,将对附近的居民点产生影响,将其作为本项目的声环境、环境空气保护目标。2 工程概况2.1 工程地理位置长江下游太仓(荡茜闸)南通(天生港区)河段位于长江下游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承南通水道,下与浏河水道相连,全长约56km,上距南京市约250km,下距上海市约37km。左岸为江苏省南通市、上海市崇明县,右岸为苏州市的张家港市、常熟市与太仓市,主要由通州沙和白茆沙水道组成。2.2 工程建设方案2.2.1 建设标准建设目标:通过实施洲滩关键守护控制工程并辅以疏浚措施,保护和利用现有相对较好的航道形态,初步实现12.5m深水航道由太仓荡茜闸上延至南通天生港区,并为深水航道的稳定畅通运行和继续向上延伸创造条件。通航标准: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船(实载吃水11.5m)全潮,5万吨级散货船、油船满载乘潮双向通航;兼顾10万吨级及以上海轮减载乘潮通航的要求。2.2.2 建设内容2.2.2.1 航道整治工程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上延工程包括通州沙尾至狼山沙尾左缘守护工程、白茆沙沙头中上段守护控制工程、新建闸护岸加固工程以及浅区段疏浚工程。 通州沙尾至狼山沙尾左缘守护工程:对通州沙尾至狼山沙尾洲滩左缘线,采取潜堤型式进行守护,通州沙潜堤基本沿-5m等高线布置,狼山沙潜堤基本沿-2m等高线布置,总长15.3km,通州沙潜堤顶高程上游端为-2m(19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下游端为1m,狼山沙潜堤顶高程均为1m。对潜堤左右侧进行护底(或护滩),以保持潜堤稳定。 白茆沙沙头中上段守护工程:白茆沙头潜导堤:主要作用是恢复航道条件优良时期的白茆沙沙头位置,有利于控制左右汊分流。潜导堤长3.3km,头部堤顶高程-7m,尾部与圈围潜堤相接,顶高程为+1m;白茆沙头圈围潜堤:主要作用是守护白茆沙头部,保持头部沙体高大完整。圈围潜堤长9.7km,顶高程均为1m;南缘齿坝:主要作用是封堵窜沟,保护工程结构安全,并稳定和改善进口航道条件。南侧设齿坝3道,坝头顶高程均为-7m,第一道齿坝坝根与潜导堤相接,顶高程为-2.4m,其余齿坝根与圈围潜堤相接,顶高程为+1m。 新建闸护岸加固为避免整治工程影响堤防安全,对崇明岛右缘新建闸处长2km的岸段进行护岸加固。 疏浚挖槽工程通州沙水道南农闸一带布置疏浚挖槽工程,长3500m,宽600m;白茆沙南水道进口一带布置疏浚挖槽工程,长2500m,宽600m。疏浚底高程均控制在理论最低潮面下12.5m。2.2.2.2 配套设施 航标工程白茆沙头部守护工程范围需临时设置施工期专设航标10座,在通州沙与狼山沙左缘守护工程范围需临时设置施工期专设航标5座,以标示施工水域,避免船舶航行对其造成干扰,保障工程正常施工。 公用工程通州沙在工程区域长江东岸靠近新开沙处设置1个施工基地;白茆沙在太仓岸边布置1个施工基地。同时为满足施工要求,考虑在通州沙基地附近租用1座千吨级码头,在白茆沙临时基地附近租用1座千吨级码头。 锚地调整工程目前,在白茆沙头部南侧布置有常熟港下海轮锚地,锚地长5132m,宽8001428m,该锚地的上部与白茆沙头部守护工程相重合。因此,为保证航道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需对常熟港下海轮锚地予以调整,建议将锚地左边界上段右移1328m,且缩窄锚地宽度并适当向上延伸,调整后锚地长6926m,宽5821296m,面积保持不变。2.2.3 工程量本工程的主要工程量汇总见表2-1。表2-1 主要工程量汇总表序号项目单位工程数量备注1砂肋软体排m34869682砼联锁块余排m84430353袋装碎石m38688224抛石m36998675充填袋装砂m34235046反滤土工布m22223217疏浚m348015002.4 投资估算及建设工期2.5.1 工程投资工程投资估算为368616.06万元,其中,工程费用308114.12万元,其他费用36386.87万元,预留费用24115.07万元。2.5.2 建设工期安排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上延至南通(天生港区)建设工程施工总工期均暂定为2年(24个月),其中施工准备期3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21个月。3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3.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长江干流地表水监测结果,工程所在长江江段内,南通、常熟、太仓境内水质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上海境内(崇明岛近岸水域)水质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3.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工程河段各大气测点监测结果,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3.4 声环境现状根据本次声环境监测结果,工程区域各测点昼间、夜间噪声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3.5 沉积物根据工程水域沉积物监测结果,工程水域沉积物中,除铜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二类沉积物质量标准外,其余均符合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符合二类沉积物质量标准。3.5 生态环境现状3.5.1 水生生态现状3.5.1.1生物质量河蚬生物体质量除石油类和铅符合二类生物体质量标准外,其余监测指标均满足一类标准。河蚬生物体质量符合二类生物体质量标准。3.5.1.2海洋生态2010年7月调查显示,表层叶绿素a均值为2.50 mg/m3(1.724.09 mg/m3);初级生产力均值为28.45 mgC/m2.d(18.4841.77 mgC/m2.d);浮游植物70种,细胞丰度均值为17.46106ind./L(2.0031.00106 ind./L),以颗粒直链藻、舟形藻属、小型念珠藻等为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63(1.713.54);浮游动物20种(不含6种浮游幼虫(体)和仔鱼),总生物量和丰度均值分别为18.65 mg/m3(050.46 mg/m3)和20.84 ind./m3(0 ind./m377.29 ind./m3),以球状许水蚤、台湾温剑水蚤、广布中剑水蚤等占优势,多样性指数(H)均值1.93(0.003.37);底栖生物17种,其中,阿氏拖网采集的为15种,底泥样品为3种;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均值分别为20.783 g/m2(064.825 g/m2)和12.92个/m2(035.00个/m2),以河蚬占优势,多样性指数(H)低,均值仅为0.11(01.00);潮间带底栖生物6种,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3.67个/m2和9.08g/m2,以疣吻沙蚕、谭氏泥蟹、无齿螳臂相手蟹、圆锯齿吻沙蚕和丝异蚓虫等占优势。3.5.1.3渔业资源 鱼卵、仔鱼共鉴定鱼卵和仔鱼5种,鱼卵1种,仔鱼4种和一个未定种。鱼卵和仔鱼平均密度分别为0.01 ind./m3 和35.13 ind./m3,以寡鳞飘鱼占绝对优势。 游泳动物共鉴定游泳动物18种,鱼类14种,虾类3种,蟹类1种。渔业资源密度重量和尾数均值分别为9.44 kg/km2和2328.62 ind./km2,其中,鱼类资源密度重量和尾数均值分别为9.32 kg/km2和1919.82 ind./km2,虾类为0.08 kg/km2和129.74 ind./km2,蟹类为0.04 kg/km2和279.07 ind./km2。以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刀鲚、光泽黄颡鱼、脊尾白虾和狭额绒螯蟹等占优势。平均幼体比例分别为鱼类34.0%,虾类91.3%,蟹类100%。渔获物重量和尾数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1.24(0.442.28)和1.39(0.592.57)。本调查水域调查期间没有发现珍稀或濒危水生生物物种。3.5.2 陆生生态现状3.5.2.1 陆生植物整治江段沿岸区域共有维管植物58科135属156种(括亚种、变种和变型)其中野生植物有46科93属109种。该区的植物种类较为贫乏,属种组成较为单调,且大多为亚热带地区的常见植物。工程整治沿岸区域植被类型不多,共有11个群系。其中,阔叶林有2个群系,灌丛有2个群系,草丛有5个群系,水生植被有2个群系。从生境类型看,陆生植物群落类型中以草丛为主,水生植物群落有挺水植物群落和浮水水生植物群落,但是分布面积较小。森林群落类型较少,阔叶林中只有加杨林和香樟林,均为人工林,因此总体看来现状植被以草丛植被为主。3.5.2.2 陆生动物评价区野生动物资源基本是常见鸟类和一些小型兽类,鸟类有鹳形目的牛背鹭、白鹭等;鸽形目鸠鸽科的山斑鸠、珠颈斑鸠等;佛法僧目翠鸟科的普通翠鸟等;雀形目椋鸟科的八哥、鸦科的喜鹊、大嘴乌鸦等,小型兽类有啮齿目鼠科的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等。评价区没有发现国家级重点陆生保护动物和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记载种。家养动物主要有猪、牛、羊、鸡、鸭、鹅、蜂等。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1 水文情势变化影响根据长江下游太仓南通深水航道初通工程防洪评价报告:长江口12.5m 深水航道上延至南通(天生港区)建设工程实施后高低潮位变化变化仅限于工程区域附近且一般都在0.02m 以内。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上延至南通(天生港区)建设工程实施后,龙爪岩一带近岸流速略有减小且一般在0.02m/s左右;六干河、七干河、望虞河口、耿泾塘以及海洋泾口附近的近岸流速变化很小;苏通大桥主通航孔之间流速略有减小,流向变化一般都在0.3以内;白茆沙南、北水道近岸流速都略有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一般在0.05m/s以内。随着工程的实施通州沙西水道分流比变化很小,新开沙夹槽下部的分流比变化一般都在0.2%以内,白茆沙北水道分流比变化一般都在1.2%以内,南支分流比变化很小,南北港分流比无变化。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上延至南通(天生港区)建设工程不仅遏制了通州沙、狼山沙后退的趋势,而且对平顺水流、稳定河势更为有利。工程的实施使得白茆沙滩面落潮流速减小,白茆沙沙体上交错的窜沟区域明显淤积,有利于白茆沙沙体向南侧淤涨,使得白茆沙形成高大、完整并且平面形态与南水道河宽相适应的沙体。工程实施的实施稳定了滩槽格局和汊道分流比,有利于工程河段整体河势的稳定。可见,整治工程实施有利于滩槽的稳定,水动力条件的改变以及河床的冲淤变化对长江防洪排涝、河势的影响不大。4.2 水环境影响 水下沉排、抛石、护岸、疏浚和抛泥过程中都将导致施工点下游水体SS浓度增高,其影响范围均在施工点下游200m以内。 工程附近江段正在使用的狼山水厂取水口、洪港水厂取水口、常熟市三水厂取水口、太仓二水厂取水口与本项目工点的最近距离均在4km以外,本工程未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工程施工对取水口无不利影响。 预制件生产及护岸、筑堤工程产生的生产废水发生量很小,经沉淀处理后,对水环境影响甚微。 施工营地内设化粪池,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作农肥,不排入长江,对水环境基本不产生污染影响。 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由各地方地方海事局认可的有资质的船舶垃圾船舶接收点接收处理。通过收集处理后对水环境基本不产生污染影响。4.3 生态环境影响 整治河段附近有长江洪港饮用水源保护区、长江(常熟市)重要湿地、长江常熟饮用水源保护区、长江(太仓市)重要湿地、长江太仓浪港饮用水源保护区、东风西沙备用水源地等生态功能保护区,本项目均不涉及上述生态功能区保护范围,工程建设对其无明显影响。 施工期护岸、筑堤工程将造成航道局部水域悬浮物浓度增加,对局部水生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影响,导致施工期间航道内水生生物数量的减少。航道整治对水生生态环境是局部的、暂时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也随之结束。水下沉排、抛石及护岸施工作业产生的悬浮泥沙影响范围为作业点下游50m以内,浮游生物具有普生性,其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工程对江段浮游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工程建设占用水域面积,施工造成一定底栖生物损失量。 施工作业改变局部水生生态环境,影响水体质量及浮游生物数量,对鱼类活动、觅食和栖息空间有一定影响。但工程所在区域人类活动频繁,对鱼类活动、觅食和栖息空间影响较大,而本工程施工范围较小,施工时间短,上述影响是暂时性的,不影响鱼类物种资源的保护。工程完成后,原有的鱼类资源及其生息环境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对评价范围鱼类种类、数量的影响小。 评价江段没有鱼类产卵场分布,工程建设不会破坏长江鱼类固有的繁殖场所。工程水下施工时段为11月3月,正值长江枯水期,避开了鱼类产卵繁殖期及鱼苗摄食育肥期(4月6月)、珍稀保护水生动物的洄游高峰期(5月8月),工程水下施工作业不会影响该江段鱼类和珍稀保护水生动物的摄食、繁殖和洄游。 工程河段不是珍稀鱼类保护区,但是具有典型的白鳍豚和江豚栖息地特征,也可能是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白鳍豚、中华鲟、白鲟、江豚等的通道。整治江段内珍稀水生保护野生动物总体数量较少,在施工区出现几率不大,因此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本项目在南通、太仓岸边各设一处施工基地,占用土地类型以荒地为主,不占用农田,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其选址合理,但临时征地会破坏少量植被。施工后,通过绿化等措施植被基本可以完全恢复。 整治江段经济发达,开发程度较高,评价区的陆生植物、陆生动物均为常见种,工程建设不会对珍稀野生保护动物、植物资源产生不利影响。 本江段航道整治后,有利于维持现有河势,避免水流冲淤走直,有利于维持现有洲滩结构与格局。4.4 声环境影响拟建航道两侧村镇距离航道中心线距离均在1km外,施工船舶噪声不会对航道两侧村镇造成噪声扰民影响。临时施工场地机械噪声不会对居民产生影响;随着施工的结束,施工噪声的污染也随之消失。营运期航行船舶噪声不会对航道沿线居民造成噪声影响。4.5 环境空气影响施工船舶主机、运输车辆及其它施工机械产生的燃油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很小,施工期灰土拌搅及混凝土搅拌和、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土石方的开挖等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尘污染。居民点位于工程点200m外,施工作业产生的粉尘对其影响很小。船舶废气为无组织排放源,排放将对环境空气将产生污染影响,但这种影响仅局限在排放点50m范围内,均发生在航道范围内,不会影响到长江沿岸环境空气保护目标。4.6 固体废物影响施工营地、施工场地附近设置临时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施工期施建筑垃圾部分用于场地回填,不能利用部分与生活垃圾一起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营运期船舶垃圾由有资质的单位统一接收处理。采取上述措施后,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很小。4.7 社会环境影响河段沿岸经济发达,各类取水设施较为完备,本工程建设避开了取水口设施,不会对取水口造成破坏或其它影响;工程河段内的桥梁、过江电缆基本满足通航标准要求。拟建工程施工场地临时正用的土地数量较小,占用土地均为空地或芦苇地,没有占用耕地,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没有影响。施工期间对通航有影响,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可避免事故发生。项目建设有利于现有河道水文情势的改善和岸坡稳定,对防洪、行洪、排涝均会产生有利影响。项目建成后将改善通航条件,可增加通过能力和货运量,促进沿线水运的发展,推动项目区域经济增长,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4.8 环境风险影响施工期、营运期工程所在江段内一旦发生船舶碰撞、搁浅、侧倾等造成燃料泄漏等污染事故,将污染局部长江水体,特别是威胁到对下游的如皋长青沙鹏鹞取水口水质安全。为保护长江水质,必须通过严格的环境管理,尽量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并通过建立有关制度、完善设备,提高人员素质和制定溢油应急计划,采取适当的控制溢油事故措施,以控制溢油事故的污染。航道内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应立即启动溢油应急计划,采取事故应急措施,降低溢油事故对环境的影响。5 主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5.1 水环境保护措施5.1.1 施工期筑坝、护岸、疏浚等水下施工作业安排在枯水期内完成。施工结束后施工场地应及时清场,建筑垃圾不得弃至航道中。施工船舶严格执行交通部2005年第11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对各类船舶废水和垃圾进行收集处理,严禁随意排放。严格管理施工船舶和施工机械,严禁油料泄漏或倾倒废油料。船舶运输施工材料过程中应采取遮盖措施,加强管理,避免施工材料坠入航道中在施工营地内设置化粪池,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充分沉淀处理后,其上清液作为绿化和农业灌溉用水,污泥就近农田处理,严禁向长江水域排放,工程完成后,沉淀池消毒清理后拆除。预制场、搅拌站等临时施工场地附近设置排水沟、沉淀池(5m3m2m)对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后回用于洒水抑尘,多余水达标后排放,禁止任意排放生产废水。按照航运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水上作业公告,施工船舶悬挂信号标志,保证航运船舶安全及施工船舶作业安全,避免碰撞等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疏浚泥沙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确定的地点抛弃,禁止乱抛乱弃。同时有筑坝和疏浚两种整治措施时,应先筑坝再疏浚,减少疏浚悬浮物影响范围。5.1.2 营运期航道管理部门和当地环保部门应督促航道沿线的港口、航道管理站配备合格的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处理装置以及船舶垃圾接收设施,营运船舶舱底油污水、生活污水申请海事局认可的符合资质的接收船舶接收处理。海事部门应加强对航道内营运船舶的监督和检查,杜绝船舶污水偷排现象。尽量避免水污染事件或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5.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禁止将施工营地、施工场地布置在长江河道内滩地上,不得随意破坏洲滩和岸坡上的植被。陆域施工时严禁随意砍伐工程附近区域的树木或破坏植被。施工场地动土前应先剥离30cm的表层熟土集中堆存,待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复耕作业,临路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不适合恢复植被的,如已经硬化的施工场地,进行土地功能转换。虽然本工程建设范围均不占用芦苇滩,但工程附近有多处芦苇滩分布,因此施工期应加强对附近芦苇滩的控制,严禁占用或破坏芦苇滩。施工单位应加紧与渔政部门的联系和协商,水下施工过程应接受专家指导,尽量避开鱼类洄游产卵季节,施工时应采用相应的干扰措施驱赶鱼类,以避免对鱼类的伤害。在各施工场外围设置排水沟、沉淀池,生产废水经沉淀后排放。结合工程措施弥补产粘性卵鱼类的产卵场,包括利用工程构筑物营造利于水生生物附着的亲水护坡、护岸等,如利用编织物护岸、营造蜂窝状护岸等。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渔业资源损失进行生态补偿,后开展渔业资源恢复工作,每年定期开展增殖放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徽某央企驻皖单位岗位外包服务招聘1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房屋抵押担保合同协议(抵押)5篇
- 2025年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初级中学招聘顶岗教师3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南昌二十八中教育集团洪都学校(原南昌市江铃学校)见习教师招聘2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放射科医学影像诊断学考核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海南省通信网络技术保障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第2号)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淮南寿县公开选调教师176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第二批自主招聘(15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合同,连带责任借款担保合同2篇
- 2025年中医药康复医学综合治疗方案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公开课】第一节+内能及其改变(教学课件)物理沪科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
- 海事英语阅读 课件Unit 9 Text A Types of Maritime Vessels
- 发型师的职业素养
- 2025科技公司研发部门劳动合同范本
- 少儿沪语趣味启蒙课件
- 机电安装工程验收用表
- 小红书运营合同协议
- 家事财产申请表
- 安徽离婚协议书范本
- 规范化司法所模板
- 2025年公共营养师考试历年真题与试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