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研究.pdf_第1页
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研究.pdf_第2页
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研究.pdf_第3页
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研究.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卷第4期 2007年12月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Vol. 16 No. 4 Dec. 2007 文章编号:167226685(2007)0420038204 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3 张 茵,荀玉芳,李 烨 (南京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 摘 要:研究了萃取2沉淀法提取茶多酚的工艺特点,确定质量分数70 %乙醇萃取茶多酚的最佳温 度为70,最适时间为30 min ,料液比为120 ,进而确定以ZnCl2做沉淀剂,选用NaHCO3溶液调 节p H为610 ,沉淀浓缩液中的茶多酚,盐酸转溶沉淀后在p H为510时乙酸乙酯萃取茶多酚,提 取率可达21123 %。该提取工艺简单,无毒性,得率高。 关键词:萃取2沉淀法;茶多酚;萃取剂;沉淀剂;转溶 中图分类号:O625. 31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Tea2polyphenols from Tea ZHANG Yin , XUN Yu2fang , LI Y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 Nanjing 210046 , China) Abstract :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traction2precipitation method used in preparing tea2polyphenols (TP) are investigate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soaking TP were determined as follows: 70 % ethanol as solvent , leaching 30 min at 70and the ratio of tea and solvent 120. The preferred conditions of precipitation method are ZnCl2as precipitant and the regulation of p H value to 6. 0 with NaHCO3. Precipitated TP was solved by adding hydrochloric acid , and then extrac2 ted with acetoacetate in the condition of pH 5. 0. As a result , its extraction rate reached 21. 23 %. This method is simple with a high extraction rate and a lower toxicity. Key words : extraction2precipitation method; tea2polyphenols ; extraction solvent ; precipitant ; conversion solution 茶叶中富含一类多羟基的酚性物质 茶多酚 (tea polyphenols ,TP) ,质量分数一般在15 %30 %, 远高于其它植物。茶多酚中以儿茶素类(catechines) 为主体,质量分数在60 %80 %。儿茶素类化合物的 结构中有连或邻苯酚基,因此是活性较高的抗氧化 剂。茶多酚还具有高效的抗癌、 抗衰老、 抗辐射、 清除 自由基、 降血脂等一系列药理功能,在油脂、 食品、 医 药、 日化等工业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1。目 前从茶叶中提取TP的方法有3种。有机溶剂萃 取法。茶多酚易溶于水、 醇类、 醚类、 酮类、 酯类等,可 利用水或有机溶剂将茶多酚从茶叶中提取出来,再用 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将其从水提取物中分离出来。 此法能有效地从各种茶叶原料中提取茶多酚,但其 中含有大量的植物多糖、 色素、 咖啡碱等杂质,并且 使用多种溶剂、 步骤繁复得率低、 生产成本高。 离子沉淀法。利用茶多酚在一定的酸度条件下可以 和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沉淀的性质,从茶多酚浸提液 中富集提取茶多酚,再用酸溶解沉淀使茶多酚游离 析出。此工艺减少了有机溶剂的用量,不必浓缩,能 耗降低,产品无毒且纯度高,但在沉淀、 过滤和转溶 3收稿日期:2007210218 ;修订日期:2007211212 作者简介:张茵(1980 - ) ,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方面的研究,(E2mail) missannazhang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过程中茶多酚会损失,并且在碱性条件中茶多酚会 氧化成醌类物质,导致得率降低。柱层析吸附分 离法。因柱材料价格昂贵且再生存在一定问题,因 而无法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223。本文将萃取法 和沉淀法结合起来,选用市售的绿茶为原料,从浸取 方法、Zn2 +沉淀TP的最佳p H、 乙酸乙酯萃取条件 等方面研究了萃取2沉淀法提取茶多酚的效果,为进 一步开发利用茶多酚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与试剂 市售绿茶经粉碎机粉碎后,过30目筛,避光保 存备用。 酒石酸亚铁溶液:称取01200 0 g硫酸亚铁铵 (AR)和11000 0 g酒石酸钾钠(AR) ,用蒸馏水溶解 后定容至200 mL ,放置过夜后使用。p H = 715磷酸 盐缓冲液:取1/ 15 mol/ L的磷酸氢二钠溶液85 mL 和1/ 15 mol/ 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5 mL混匀即得。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112 仪器设备 微型高速万能试样粉碎机,河北省黄骅市新兴电 器厂;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LD422低速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PHS23C数字 酸度计,杭州东星仪器设备厂;DZF26050真空干燥 箱,上海杰晟科学仪器有限公司;RE52B旋转薄膜蒸 发仪,上海博通仪器经贸有限公司;DF2101S集热式 磁力搅拌器,上海硕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13 茶多酚定量测定方法 茶多酚提取的基本工艺路线为:茶叶 粉碎 茶叶末 乙醇水溶液抽提 去茶渣 浓缩茶多酚粗 提液 调p H ,Zn2 +沉淀茶多酚,离心 沉淀物酸转 溶 盐析除杂酯萃取 VC溶液洗涤酯相减压浓缩, 酯回收 真空干燥得茶多酚成品。 测定方法:准确吸取待测液1 mL ,加入4 mL蒸 馏水和5 mL酒石酸亚铁溶液,充分混匀,再加入 p H = 715磷酸盐缓冲液至25 mL ,在波长540 nm 处,以试剂溶液作参比,测定吸光度A。 茶多酚质量浓度(g/ mL) = 11957A n/ 500。 式中,11957表示用1 cm比色杯,当吸光度为015 时,每mL茶汤中含茶多酚相当于11957 mg ;n表示 待测液的稀释倍数。 茶多酚得率( %) =成品中茶多酚质量 (g)/ 干茶 末质量(g)100 %。 茶多酚得率分别指茶多酚的浸提率、 沉淀率和 萃取率。 114 浸提方法 准确称取10 g过30目的茶叶末放入装有回流 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颈瓶中,按料液比1 20( 表示1 g茶末用20 mL乙醇浸提)加入不同浓度的乙醇水 溶液,加热回流一定时间后趁热抽滤,即得茶多酚浸 提液。取1 mL茶多酚浸提液稀释10倍后按 “113” 方法测定茶多酚,计算其浸提率。滤液经蒸发浓缩 回收大部分溶剂。 115 沉淀方法 移取浓缩后的茶多酚浸提液10 mL于小烧杯 中,加入014 mol/ L ZnCl2水溶液,摇匀。用质量分 数15 %的NaHCO3水溶液调节酸度,在室温下用 数字酸度计测定,离心得茶多酚2锌盐沉淀,用蒸馏 水洗涤沉淀物两次,称重,计算茶多酚的沉淀率。 116 萃取方法 将茶多酚2锌盐沉淀物移至烧杯中,加入2倍体 积的蒸馏水混匀,室温下搅拌滴加3 mol/ L HCl溶 液,当p H约为310时,沉淀物溶解,离心去除少量 胶状沉淀。取110 mL茶多酚酸转液稀释20倍后 按 “113” 方法测定茶多酚,计算其得率。 在茶多酚酸转液中加入氯化钠颗粒,当质量分 数达到约4 %时,离心去除絮状沉淀,所得上清液用 质量分数15 %的NaHCO3调节p H ,再用乙酸乙酯 在室温下分两次萃取,第一次茶多酚酸转液与乙酸 乙酯的体积比为11 ,第二次为1018 ,合并两次萃 取液,按 “113” 方法测定萃余相中的茶多酚,计算其 萃取率。 在乙酸乙酯相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 %的VC水 溶液(用柠檬酸调节p H为310) ,两者体积比为2 1 ,洗涤两次。60 减压浓缩酯相回收大部分乙酸 乙酯。 在60 下进行真空干燥,成品茶多酚为棕黄色 粉末,置于棕色玻璃瓶中低温保存。 2 结果和分析 211 浸提条件的确定 21111 乙醇浓度对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从茶叶 中浸提茶多酚有热水浸提和有机溶剂浸提两种。大 量文献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水的提取效率低,乙醇 作为浸提剂有利于茶多酚溶出,且能保护茶多酚不 易被氧化425,故本试验选用乙醇作浸提溶剂。 93 第4期张 茵等:从绿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艺研究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茶多酚浸出量随浸提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 当料液比达到120后,茶多酚浸提率增加缓慢。考 虑到成本问题,实验选择茶末与乙醇的质量体积比 为120。 乙醇浓度对茶多酚浸提率影响很大。乙醇浓度 低,茶多酚中糖类、 果胶、 植物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 会大量增加,从而影响茶多酚的纯度,对其精制不 利;高浓度的乙醇溶解了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和脂质 体等,导致浸提液为暗绿色并增加了后续分离纯化 的难度,同时,高浓度乙醇也会引起蛋白质、 茶多糖 等大分子物质的沉淀,从而带动茶多酚的共同沉淀, 导致其浸提率反而降低6。本文考察了不同乙醇质 量分数对茶多酚浸提率的影响,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乙醇浓度对茶多酚浸提率的影响 Fig. 1 Effect of different ethanol concentration on TP extraction rate 由图1可以看出,质量分数70 %的乙醇水溶液 浸提茶叶的效果最好,茶多酚浸提率达到41196 % , 而质量分数为60 %时浸提率仅为34191 %。质量分 数为80 %时提出的茶多酚虽然最多,浸提率高达 43162 % ,但浸提液中的叶绿素也较多,笔者尝试了 用活性炭脱除色素,发现茶多酚的得率会有所下降, 因此本实验选择质量分数70 %的乙醇水溶液浸提 茶叶末。叶绿素是浸提液中的主要杂质,测定浸提 液在660 nm(叶绿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 可以作为判断杂质溶出的标志7。 21112 浸提时间的影响 一般而言,浸提时间越长 浸提效果越好,但茶多酚是一类多羟基的酚性物质, 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加热时更是如此8,因此 不能一味依靠延长浸提时间提高茶多酚的浸提率。 本文在035 min范围内进行浸提实验(图2) ,结果 表明,030 min时,浸提率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 20 min时浸提率为30169 % ,而30 min时浸提率达 到41196 %;超过30 min后,浸提率不但不随时间的 延长而增加,反而呈现出下降趋势 (31 139 %)。因 此,实验选择30 min。 图2 浸提时间对茶多酚浸提率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time on TP extraction rate 21113 浸提温度的影响 保持其它条件相同,分别 在60 ,70 ,80 进行浸提实验(图 3) 。结果表明,在 温度低于70 时,茶多酚浸出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 升高 (60 时浸提率为28165 % ,70 时浸提率达 到41196 %) ;超过70 后,茶多酚浸出率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 (32 149 %) ,可能是因为在温度 较高时,茶多酚氧化程度增加,并且导致浸提液颜色 加深(深褐色 ) , 同时,浸提液呈胶泥状,增加了离心 操作的难度。因此,实验浸提温度选择70。 图3 浸提温度对茶多酚浸提率的影响 Fig. 3 Effects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temperature on TP extraction rate 212 沉淀条件的确定 在一定的p H条件下,茶多酚能够与金属离子 作用形成沉淀,从而与咖啡碱分离开。该法使用的 有机溶剂少,选择性较强。但茶多酚与不同金属离 子形成沉淀的能力不同,目前常用的金属离子有 Al3 +,Zn2 +,Ca2 +。Al3 +会引发老年痴呆故不采用; Ca2 +在碱性条件下会形成Ca (OH)2,Ca (OH)2为 微溶物,沉淀效果不佳; Zn是人体所需元素,且 Zn2 +具有3d10电子结构,使水中的茶多酚沉淀得较 完全8。故本实验选择Zn2 +作沉淀剂。 茶多酚在碱性条件下易氧化褐变,并且氧化程 度随碱性的增强而加剧。NaHCO3属两性物质,只 要在水溶液中保持一定浓度,其p H就会维持在 8131 ,因此在调节p H时选用NaHCO3溶液,不会 因浓度造成比较严重的茶多酚局部氧化4。 04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月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随着ZnCl2用量增加,茶多酚的沉淀率逐渐上 升,当加入沉淀剂(ZnCl2)与茶末的质量比为12 时,茶多酚的沉淀率最高,再加入沉淀剂,沉淀率不 再增加。所以,在保证茶多酚沉淀率的前提下,为避 免浪费,选择12的质量比最为适宜。 选用ZnCl2沉淀茶多酚时,对p H有严格的要 求,p H太小,形成的沉淀物会很少;p H太大,沉淀 物可能会变质。常温下向浓缩后的茶多酚浸提液中 加入ZnCl2水溶液,在不同的p H下,测定茶多酚的 沉淀率结果见图4。由图可见,p H = 510 ,515时沉 淀不完全,沉淀量较少(p H = 510时沉淀率为 7166 % ,p H = 515时沉淀率为10142 %) ,p H615 条件下,部分茶多酚已被氧化(p H = 615时沉淀率 为11179 %) ,沉淀茶多酚的适宜酸度为p H = 610 615 ,p H = 610时沉淀量较多。故本实验选ZnCl2 沉淀茶多酚的p H为610 ,沉淀率可达24148 %。 图4 pH对茶多酚沉淀率的影响 Fig. 4 Effect of pHvalue on TP precipitation rate 213 萃取条件的确定 茶多酚含有较多的游离羟基,可与蛋白质和氨 基酸结合9。为了防止在乙酸乙酯萃取茶多酚的操 作中产生乳化现象,导致分离困难,茶多酚损失,本 实验采用盐析法将酸转液中的蛋白质等杂质沉淀除 去,故在后续的萃取过程中未出现分层不清的问题。 茶多酚易溶于乙酸乙酯,而咖啡碱在乙酸乙酯 中的溶解度很低5,因此将酸转溶后的清液,用适量 的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可进一步纯化茶多酚。由于茶 多酚在水中也有一定的分配系数,水层仍然溶有一 定量的茶多酚,故为了减少茶多酚的损失,本实验增 加了乙酸乙酯萃取的次数,采用两次萃取的方法。 实验发现水相的p H对乙酸乙酯萃取茶多酚的效率 有较大的影响,结果见图5。由图可见当水相的p H 为510时,萃取率最高(达到21123 %) ,而p H为 410和610时 萃 取 率 相 当,分 别 为20114 %和 20107 %。本实验用VC水溶液(柠檬酸调节p H为 31 0) 洗涤酯相,VC是还原剂,可以防止茶多酚氧化, 柠檬酸可以脱除残留的咖啡碱10。 图5 pH对茶多酚萃取率的影响 Fig. 5 Effect of pHvalue on TP extraction rate 3 结论 本实验采用萃取2沉淀法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 浸提条件为质量分数70 %的乙醇水溶液作浸提剂、 料液比为120、 浸提温度70、 浸提时间30 min ,离 子沉淀条件为Zn2 +作沉淀剂、 质量分数为15 %的 NaHCO3水溶液调节pH为610 ,酸转溶后用质量分 数4 %的NaCl除去蛋白质等胶体物质,避免萃取过 程中出现乳化现象,造成分层不清,茶多酚损失,萃 取条件为调节水相p H = 510 ,乙酸乙酯为萃取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