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失业及下岗妇女再就业障碍研讨_第1页
欠发达地区失业及下岗妇女再就业障碍研讨_第2页
欠发达地区失业及下岗妇女再就业障碍研讨_第3页
欠发达地区失业及下岗妇女再就业障碍研讨_第4页
欠发达地区失业及下岗妇女再就业障碍研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发展 收稿日期: 2008 - 12 - 25 基金项目: 2007年甘肃省妇联委托项目;世界银行“ 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 支持贫困、 失业/下岗妇女就业“ 子项 目 ” 作者简介:焦克源(1963 - ) ,男,甘肃武山人,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政策分析与地方政府管 理;刘 媛(1984 - ) ,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 政策分析与地方政府管理。 西部欠发达地区 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的障碍及破解 基于甘肃省天水市的实证研究 焦克源,刘 媛 (兰州大学 管理学院,兰州730000) 摘要:在对具有西部欠发达地区典型特征的甘肃省天水市两区(秦州区和麦积区)一县(秦安县) (以下统称天水 市) 1024名贫困、 失业/下岗妇女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贫困、 失业下岗妇女的再就业行为及其现状,进而 运用高级统计方法探究了影响其再就业行为的文化程度、 年龄及家庭月收入等主要因素。研究发现:失业下岗妇 女的个体属性、 社会特征与经济状况对她们的再就业行为影响显著,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基于对这些相关性的 分析,提出了促进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失业妇女;再就业;欠发达地区 中图分类号: C9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 - 8409(2009) 04 - 0072 - 06 Th e O b s ta c le s o f L a id-o ff W om e ns R e-em p lo ym e n t in L e s s2d e ve lop e d W e s te rn A re a s a n d th e W a y to B re a k An Empirical Study of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 J I AO Ke2yuan, L I U Yuan (School of M anagem ent,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730000)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investigated 1024 poor, unemployment/laid - offwomen of the two areas (Qinzhou and Maiji) and one county (Qin an) ( referred to collectively as the city of Tianshui) in Tianshui City of Gansu Prov2 ince which are typical zones in less - developed western areas . On this basis, it analyses the poverty, unemploy2 ment/laid - off womensRe - employment acts and the status comprehensively, and uses advanced statisticalmeth2 ods to explore the education level, age, income, and the other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ir re - employment con2 ducts .It finds that: the unemployed/laid - off womens individual attributes, social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 situation significantly impact on their re - employment behavior,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uch correlation, itmakes specific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improve the re - em2 ployment situation for the unemployment/laid - off women. Key words: laid - off women; re - employment; less devecoped areas 一、 问题的缘起 一个稳定、 和谐的社会需要以劳动者的充分就业 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 欠发达地区当中具有典型特征的一个省份,是我国的 老工业基地之一,传统产业和国有企业比重较大。随 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和 产业水平的不断升级,企业职工的就业和再就业的压 力越来越大,失业与再就业问题俨然成为我国转型期 27 区域发展 备受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据劳动部门公 布的资料, 19982003年,我国国有企业累计下岗职 工2818万人,到2003年底,“ 全国城市登记失业人数 ” 达到800万人,登记失业率达到413%。庞大的失业队 伍给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在大量的下岗/失 业人员中,大部分都是一些女职工。近年来,国家和地 方政府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优惠 政策,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政策,通过各种渠道为下 岗职工创造就业机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从目 前来看,由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方面 与发达地区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这给社会的再就业 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甘肃省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 观,特别是失业/下岗妇女的再就业工作尚有许多事情 要做。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失业/下岗妇 女的再就业工作,发挥她们的“ 半边天 ” 作用,已经成 为全社会广泛关注和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但由 于历史和个人的原因,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面临着诸 多困难与障碍,其中有些问题在短期内还难以全部、 彻 底解决。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了解决失业/下岗妇女的 再就业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通过资金投 入、 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提供多种再就业服务等手段, 以帮助她们尽快实现再就业。但是目前失业/下岗妇 女的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失业下岗人数连年递增 的同时,再就业率却呈现出连年递减的趋势。面对如 此复杂的再就业形势,首先应该认真分析影响失业/下 岗妇女再就业行为的关键性因素,其次要厘清各级政 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应该采取的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再次是失业/下岗妇女应该坚持怎样的择业观和就业 观,应该选择何种再就业行为。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 思考和认识,在对甘肃省天水市两区(秦州区和麦积 区)一县(秦安县) (以下统称天水市) 1024名贫困、 失 业/下岗妇女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贫困、 失 业/下岗妇女的再就业行为及其现状,进而运用高级统 计方法探究了影响其再就业行为的文化程度、 年龄及 收入等主要因素。 二、 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 本文提出以下理论假设:影响欠发达地区失业/下 岗妇女再就业行为的主要因素有两类:欠发达地区失 业/下岗妇女的自然与社会特征和经济状况,且这些因 素对失业者再就业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过对这两类影响因素进行经验推演,筛选出3 个影响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行为的自变量:年龄、 文 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然后将它们与因变量(失业者的 再就业率)相联系,建立了陈述变量间关系的研究假 设,最后将这些假设联系起来,就构成了一个解释欠发 达地区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行为的因果模型。 本文研究的具体假设为: 假设1:年轻的失业者更可能获得再就业机会。 假设2:文化程度高的失业者比文化程度低的失 业者容易获得工作。 假设3:家庭月收入越低的失业者再就业率可能 越高。 (二)变量及研究方法 11基本变量及其测量 本文采用的自变量是影响失业者再就业行为的各 个因素。由于影响因素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所以笔 者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文所使用的问卷 和数据选取了自变量。本文选取的自变量如下: 第一,个人的自然与社会特征、 年龄、 文化程度(界 定为受教育水平)。第二,经济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 月总收入。本文将这些变量进行了频次统计分析,转 换结果见图1。 表1 再就业者年龄、 文化程度、 家庭收入的百分比分析表 变量 再就业百分比 年龄 20岁以下2113% 2130岁26183% 3140岁48178% 4150岁20173% 51岁及以上1152%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3166% 初中34176% 高中(中专、 职校、 技校)54157% 大专6110% 本科及以上0191% 家庭收入 300元以下15124% 301500元32101% 5011000元39133% 10011500元10167% 1500元以上2174% 由图1和表1可以发现,在此次调查研究中,再就 业者年龄集中在2130岁与3140岁两大区域内, 这两大区域占再就业者总数的近80%。在再就业者 37 区域发展 当中,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 职校、 技校)的再就业 者最多,达到54157%。其次是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 再就业者。再就业者的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 仅占所有再就业者的13141%。 21资料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 深度访谈、 座谈会与文献研 究并用的方法收集资料。数据资料来源于作者承担的 2007年甘肃省妇联的委托项目 世界银行“ 中国经 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 支持贫困、 失业/下岗妇 女就业子项目 ” 中“ 关于天水市贫困、 失业/下岗妇女 培训状况的调查 ” 数据。2007年11月上旬课题组选 择了甘肃省天水市的两区(秦州区和麦积区)一县(秦 安县)的贫困、 失业/下岗妇女为目标对象,采用问卷调 查的形式,针对其培训需求及就业状况、 劳动力市场的 需求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本次调查针对失业/下岗 妇女共发放问卷1204份,收回有效问卷1198份,回收 率为9914%;针对培训机构共发放问卷49份,收回有 效问卷49份,回收率为100%;针对企业雇主共发放问 卷11份,收回有效问卷11份,回收率为100%;同时举 行了四次有培训机构、 劳动力市场和企业业主代表参 加的座谈会。因此,本次调查完全达到了调查问卷设 计的信度和效度的要求。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部,下辖两区五县,市区集中 了全省的机械、 电子、 仪表等大部分国有企业,包括秦 安县在内的所辖五个县都是以农业为主的省级贫困 县。因此,天水市具有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的典 型特征。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天水市失业/下岗 妇女的比例比较高,失业/下岗妇女的再就业问题非常 突出。近几年来,当地政府以及各级妇联在解决失业/ 下岗妇女再就业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积极的 成效,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因此,选择对天水市失 业/下岗妇女现状的调查研究,对进一步解决我国的失 业/下岗妇女的再就业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普 遍的指导作用。 31相关分析方法阐述 统计学中,相关分析是以分析变量间的线性关系 为主,它是研究它们之间线性相关密切程度的一种统 计方法。本文剔除有缺失数据的样本,得到有效样本 1194个。根据年龄、 文化程度、 家庭月收入与再就业 率之间的相关图(图2、 图3、 图4) ,应用SPSS统计分 析软件对失业/下岗妇女的再就业率与年龄、 文化程 度、 家庭月收入之间的关联度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系 数,以说明年龄、 文化程度、 家庭月收入和再就业率之 间的关联程度。 三、 年龄结构与再就业率的相关性分析 (一)年龄结构与再就业率的关系 通过图2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就业率是 下降的,即再就业率与年龄呈现负相关关系 。在 20 岁以下到2130岁这个区间内呈现微弱的正相关状 态,但2130岁到51岁以上这个区间内呈现显著的负 相关状态。年龄与再就业率的多项式拟合结果如图2。 (二)年龄结构与再就业率相关系数的测定 将20岁以下、2130岁、3140岁、4150岁、51 岁以上这5个年龄阶段及其再就业率的数据录入 SPSS,利用SPSS软件测定年龄与再就业率之间的皮尔 逊相关系数 (如表 2) 。 表2 年龄结构与再就业率相关系数 年龄再就业率 年龄Pearson Correlation1-1 978( 3 3) Sig1(2 - tailed)1004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 - products 9051000- 131060 Covariance2261250- 31265 N55 再就业率Pearson Correlation-1 978 ( 3 3)1 Sig1(2 - tailed)1004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 - products - 1310601197 Covariance- 312651049 N55 由表2可见,年龄与再就业率之间的皮尔逊相关 系数为- 01978,这说明年龄与再就业率呈负相关关 系,即年龄越大,再就业率越低。并且该系数的绝对值 处于017与1之间 ,并且接近于 1,说明年龄与再就业 47 负相关关系: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或减少)时,因变量Y的值随之而减少(或增加 ) , 这样的相关关系就是负相关,也叫异向相关。 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用于说明变量Y与变量X之间的线性关系,通常用R表示,且 R1。0 R 1,称Y与X正相关; - 1 R 0,称Y与X 负相关。且 R 越接近于1,则说明变量Y与变量X之间的线性关系越显著。 0 | r| 1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线性相关, | r| 0. 4为低度线性相关; 0. 4| r| 0. 7为显著性线性相关; 0. 7| r| 1为高度显著性线性相关。 区域发展 率之间高度显著性线性相关。由此验证了本文的假设 1:年轻的失业者更可能获得工作机会成立。 四、 文化程度与再就业率的相关性分析 (一)文化程度与再就业率的关系 通过图3,可以观察到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再就 业率也在逐步增长,即文化程度与再就业率呈正相关 关系,多项式拟合曲线呈现递增态势。在大专到本科 及以上这个区间内,增长速度比较快。由此可见,文化 程度高的失业/下岗妇女较文化程度低的在再就业的 过程中更具有竞争优势。 (二)文化程度与再就业率相关系数的测定 本文分别将小学及以下、 初中、 高中(中专、 职校、 技校)、 大专、 本科及以上这5个层次的文化程度及其 再就业率的数据录入SPSS,利用SPSS软件测定文化 程度与再就业率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如表 3) 。 表3 文化程度与再就业率相关系数 学历再就业率 学历Pearson Correlation11 985( 3 3) Sig1(2 - tailed)1002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 - products 10100011450 Covariance215001363 N55 再就业率Pearson Correlation1 985 ( 3 3)1 Sig1(2 - tailed)1002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 - products 114501217 Covariance13631054 N55 由表3可以得到,文化程度与再就业率之间的皮 尔逊相关系数为01985,这说明文化程度与再就业率 呈正相关,即文化程度越高,再就业率越高。并且该系 数的绝对值接近于1,说明文化程度与再就业率之间 高度显著性线形相关。同时,该相关系数也验证了本 文的假设2成立。 五、 家庭月收入与再就业率的相关性分析 (一)家庭月收入与再就业率的关系 由图4发现,在300元以下到5011000元这个 区间内,随着收入的增加,再就业率也迅速提高。在这 个区间内,多项式拟合曲线是递增的。在5011000 元到10011500元这个区间内,再就业率仍是逐步上 升的,但是速度有所减缓。而在10011500元到1500 元以上这个区间内,多项式拟合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这 说明在家庭月收入达到1000元后,失业/下岗妇女的 再就业率是下降的。但在调查的再就业者当中,家庭 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者仅占再就业者的13141%。样 本呈现这样的特征,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状况有直接 的联系。在欠发达地区,人均收入较低,该特征直接影 响家庭月收入水平。 (二)家庭月收入与再就业率相关系数的测定 表4 家庭月收入与再就业率相关系数 家庭月收入再就业率 家庭月收入Pearson Correlation11752 Sig1(2 - tailed)1143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 - products 10100011120 Covariance215001280 N55 再就业率Pearson Correlation17521 Sig1(2 - tailed)1143 Sum of Squares and Cross - products 111201222 Covariance12801055 N55 由表4得到,家庭月收入与再就业率之间的皮尔 逊相关系数为01752, 017017521。这说明相 对于年龄、 文化程度与再就业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而言, 家庭月收入与再就业率之间的相关系数没有那么大, 但仍然不能忽略家庭月收入与再就业率之间高度显著 性线性相关,即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增长,再就业率也不 断提高。经验证,本文的假设3,即家庭月收入越低的 失业者越可能再就业不成立。 六、 关于促进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状况的若干建议 通过以上对失业/下岗妇女的再就业率与其年龄、 文化程度、 家庭月收入之间相关性的全面、 系统的分 析,根据这些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结合包括天水市在 57 区域发展 内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具体实际和失业/下岗妇女的 特点,本文拟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供政府决策部 门在研究解决失业/下岗妇女的再就业问题实践予以 参考。 (一)逐步提高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的文化技能 素质 实现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首先应发展普通教 育、 强化职业培训。从图1可以看到,再就业的失业/ 下岗妇女队伍中,最集中的区域为2130岁、3140 岁。这两大群体分别占此次调研中再就业人口的 26183%和48178%。20岁以下、51岁以上这两部分边 缘区域仅占再就业失业/下岗妇女人口的2113%和 1152%。这说明,一方面占到近半数的失业/下岗妇女 其文化程度普遍都不高,另一方面天水市的失业/下岗 妇女还呈现出低龄化特点。 因为文化技能低而导致其失业/下岗,又因为失 业/下岗而影响她们的收入使其陷入贫困。所以,从一 定意义上来讲,文化的贫困是导致其失业/下岗的重要 因素。通过培训可以帮助她们获得在新兴产业谋取职 位所需的技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西部欠发达地 区,人口素质偏低,仍然存在着 “ 女人读书无用 ” 、 “ 男 主外、 女主内 ” 的传统思想。当经济困难时,许多家庭 会首先选择让男孩而不是女孩求学。并且许多女性在 受过一定教育后,自己也会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转向 工作或投入家庭生活当中。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况, 是由于社会、 家庭包括女性自身认为,“ 如果她们没有 入学的话,她们将受雇去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 产品和劳务。为此,她们将被 付酬 ,因此,入学是有 机会成本的 ”。因此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妇女接受高 等教育人数比例锐减也在情理之中。根据本文对受教 育程度与再就业率相关分析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对女 性就业有着极大的影响。使社会和妇女自身正确理解 受教育的“ 机会成本 ”,把在教育上的各种花费看做是 一种投资,其目的不仅在于获取本领,而且在于增加个 人作为一个生产者的未来收入与自身竞争能力。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对失业/下岗妇 女再就业有着极大的作用。所以本文建议: 11提高适龄妇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政府和 教育部门应该对那些选择参加高等教育的适龄妇女予 以一些经济补助(如减免学费,月度、 年度补贴)、 入学 优惠政策(如入学考试加分等)以及毕业就业的帮助 指导等措施,使妇女切身感受到高等教育带来的收益 回报,以鼓励适龄妇女参加高等教育。 21对无条件参加高等教育的适龄妇女给予全面 的就业培训。健全的就业培训体系可以提高妇女的再 就业能力,也可以使妇女增加再就业的选择机会。 31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失业/下岗女性进行培训 时,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引导。对大龄失业/下岗妇 女加强针对性技能培训,发挥其参与社区建设的独特 优势。对低龄失业/下岗妇女,应作为实施“ 女性素质 工程 ” 的主要对象,要努力引导她们学习技能、 增长本 领,将其培养为复合型人才。还要对她们加强世界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鼓励她们勇于迎接竞争,面对 挑战,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培训项目内容方面应增设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 内容。倡导失业/下岗妇女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将人 生规划与职业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家庭与事业相 互支持、 相互配合,形成人生的和谐发展。 (二)不断拓展处于“ 边缘 ” 区域的失业/下岗妇女 再就业潜能 处于“ 边缘 ” 地带的失业/下岗妇女在生理和心理 能力上与再就业年龄集中区域的失业/下岗妇女相比, 有一定劣势,往往受到用人单位的显性与隐性歧视。 但是这一区域的失业/下岗妇女也有许多特点: 20岁 以下(一般指15岁 19岁)是女性职业生涯的起步阶 段,这一时期的从业者对职业前景有着较为积极的心 态。应该重视对这个年龄段失业/下岗妇女的职业培 训,使其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开端,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 定良好的基础。51岁以上(一般指51岁 54岁)女性 的工作经验丰富、 心态平和,在组织协调等方面有着得 天独厚的优势。拓展就业“ 边缘 ” 区域的失业/下岗妇 女的再就业潜能,可以使失业/下岗妇女的再就业年龄 集中区域得以延展。 (三)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制度的再就业功能 失业保险作为由国家确定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其核心是社会集中建立失业保障资金,分散失业风险, 保障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并通过 失业培训,促进失业者尽快再就业。失业保险制度与 就业也是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项制度安排。目前我国 的失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失业保险在政策取向上还 是以生活保障为主。受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的国情影 响,这一制度在我国失业保险中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 分的发挥。鉴于目前我国失业人员再就业压力过大的 客观现实,我们应当把失业保险过去只是对失业劳动 者的消极事后救济,帮助失业者度过失业期间的生活 困难为主,逐步向促进就业的功能方面转变,以解决再 就业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只有这样,失业保险制度 才能够健康发展,解决失业/下岗妇女的任务才有可能 提前完成。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1将促进再就业作为失业保险的发展取向。失 业保险制度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将再就业作为 失业保险的发展取向。解决失业/下岗妇女的就业问 题,主要是更新她们的知识,提高她们的就业技能,加 大职业指导、 职业培训、 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的投入, 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切实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实现 67 区域发展 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而这些也正是失业 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之所在。 21逐步提高失业保险的覆盖率。一方面,建立不 分经济类型和用工形式的保障机制,把更多的劳动者 纳入失业保险体系当中,并妥善解决职工在不同经济 类型单位之间转换时的关系接续问题,防止参保资源 流失。另一方面,要加大失业保险费的收缴力度,明确 制定有关法律责任和处罚条款。 31按比例提取就业再就业基金。通过增加失业 保险金中用于技术培训、 转岗训练费用比例的办法,将 以往简单的生活保险转化为促进失业人员的再就业保 险。要把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同待业培训和再就业介绍 紧密联系起来。这里可以借鉴德国的经验:德国在失 业保险费收上以后,其中三分之二的资金用于职业介 绍和就业培训,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资金用于支付失 业保险金。而我国用于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的资金比 例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失业救济 的比例,提高就业再就业基金的比例,从而达到加强失 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功能。 4.在积极就业政策的框架下,将失业保险纳入就 业的总体部署,加强与就业服务工作的协调与融合。 在具体的措施上,可以考虑加大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 预算安排,研究提出失业保险用于促进就业的资金同 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统筹使用的办法等。 (四)完善促进失业/下岗妇女再就业的其他配套 措施 11优化再就业扶持政策 贫困是欠发达地区长期伴随失业/下岗者的普遍 问题。在国家现行有关失业/下岗人员就业扶持的基 础上,对家庭贫困的失业/下岗人员,特别是长期失业 的贫困人员要有更为优惠的扶持政策。一是发放工资 性补助,对企业招用女性45岁以上,持有 城市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领取证 的失业/下岗人员,并签订半年以 上劳动合同,工资标准低于当地最低标准的,除按国家 有关失业/下岗人员政策发给社会保险补贴外,再给予 用人单位每人每月一定数额的工资性补助。二是对再 就业培训机构培训上述人员并成功介绍再就业的,除 按照预定的标准支付培训费用外,还可以按人头发给 一定的再就业奖励金。三是对失业/下岗人员中的贫 困人员组织起来再就业或自谋职业、 从事劳动密集型 产业的,除享受有关失业/下岗人员的优惠扶持政策 外,每人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工资性补助,期限1年; 女性45岁以上的,可适当延长发放期限,以帮助其能 够开展正常的经营。 21为失业/下岗妇女中的贫困群体进行免费职业 指导和职业介绍 一是通过免费培训提高她们的竞争力。由于贫困 群体经济承受能力极为脆弱,因此,应为其提供便捷、 免费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帮助其真正认识和 评价自己的能力,提高她们的一技之长,恰当定位再就 业方向。 二是加大免费职业指导和介绍力度,帮助实现再 就业。要广泛收集适合就业弱势群体特点的就业岗 位,开展有针对性的“ 一对一 ” 职业指导,树立其自强 自立、 竞争就业的意识和信心,及时将劳动力市场招聘 信息提供给她们,重点推荐她们,并鼓励各类民办职业 介绍机构为其免费提供服务。 三是定期举办面向就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