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式看文物——学习《国家宝藏》有感.docx_第1页
换一种方式看文物——学习《国家宝藏》有感.docx_第2页
换一种方式看文物——学习《国家宝藏》有感.docx_第3页
换一种方式看文物——学习《国家宝藏》有感.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换一种方式看文物学习国家宝藏有感我们为什么是现在的我们?追根溯源,是因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延绵不绝的文明,这是每个中小学生都会背诵的内容。但如何让他们有体验、有认知、有参与、有互动,这是我们这一代博物馆人的责任。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故宫博物院一直尝试让文物活起来,例如在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之后,我们看到了年轻人对文物的热情;在故宫数字博物馆内,我看到学生们在“数字多宝阁”前流露的兴奋表情。2017年年底,国家宝藏的播出是声势最大的一次,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悉数到位,都拿出了镇馆之宝,邀请数十位明星助阵,演绎了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其实在我看来,文物本身就是活的,岁月不会悄悄流过而没有痕迹,只是缺少我们去发现;文物的价值也不应该是我们去发掘的,因为它们本身就存在。国家宝藏展示的是藏品,但更重要的是一件藏品里所包含的我们的文化和精神。国家宝藏所演绎的,是当我们看到一件文物的时候,大脑应该如何思考、如何产生脑电波。即便在我们还不具备这种历史知识积累的时候,也应该保持这种好奇心去贴近它们,这才是一件文物应得的尊严。我相信在此之后,我们会换一种方式看文物文化远在器物之上。由于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国家宝藏”这个称谓自然会吸引人,但我们还是要有“省宝藏”“县宝藏”,乃至“村宝藏”,这也是为什么要有数十位明星演绎国宝的前世今生,因为一件文物的经历,远比人们看到的要更久远。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虽然我一直为故宫博物院在节假日暴增的游客发愁,但我知道博物馆和人们的距离还比较远,参观博物馆并没能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这和博物馆原有的“冰冷”姿态有关。我曾经说过,如果不能让更多观众看到更好的藏品的话,那么即便存有世界上最多中国文物的故宫博物院,也并不值得我们骄傲。其实博物馆离人们并不远,而且我们一直在努力举办多种展览,让博物馆常看常新。我总说自己是一位“看门人”,在尽职尽责的同时给大家讲讲故事,这应该符合人们对“看门人”的普遍认知。除我之外,文物还有它们的“守护人”,这些人远比我重要得多。我们现在的每一件文物都经历过流转,因为每一代人都有对文化的追索,即便历经战乱灾荒,这也是中国文化得以延续的缘由。但文物传承至今,我们的历史使命和前辈文物“守护人”并无区别,保护、追寻、探索,但是今天我们更重要的使命,是把文物的前世今生故事讲给大家听,告诉人们文物与他们现实生活的关系。国家宝藏这本书的出版是一场文化盛事。27件文物背后是绵延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信仰。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大家打开书籍,了解文物背后的中国温度,能让更多父母和孩子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本源,也希望有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亲身感受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温度。国家宝藏这本书的出版,是我们“看门人”历史使命的延续,也是对文物的历史谱系、价值传承的深入挖掘,视频中所无法呈现的浩如烟海的历史细节将在书中一一呈现。通过图书这一载体,我们能够再度静静地品味和欣赏这些文物,也能够完整地捕捉历史,从而完善自己对文物、文化的认知。相信在读过这本书之后,再走进博物馆时,看到的文物将是另一番面貌。我总说文物是有尊严的,如何让它们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