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某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1页
江苏省某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2页
江苏省某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3页
江苏省某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4页
江苏省某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江苏省2011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本卷满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轧钢/倾轧 折本/折变 数说/数典忘祖 B里弄/玩弄 校对/校场 重镇/重峦叠嶂 C弹弓/弹簧 露相/暴露 拾级/朝花夕拾 D寒伧/伧俗 复辟/辟谣 薄技/薄利多销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与健康的文化观念长期缺失有重要的关系。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原因是合法却不合理的利益不可能长期持续的结果。B博土教育一旦以满足社会对“具有博士学位人才”的需要为目的,就必然会走向规模迅速扩大而质量急剧下滑。C专家表示,此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将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汽车行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应用。D残奥会如同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不仅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更让我们对残疾人事业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强烈的责任感。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作者不愿意在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三个原因(三点原因每点不超过15个字)。(4分)我一般不太愿意在毕业典礼这么隆重的场合演讲。今天在座的各位都不是为了听演讲而来,方帽子拔穗才是真正的期盼。大学毕业典礼被认为是人生的重要时刻,一个演讲者如果要背负这么超负荷的意义,我觉得难以承受。场合太严肃、太隆重了,我就会想起马克吐温在这种场合的做法他会在最庄严肃穆的一刻,让一只脏兮兮的小狗突然蹿上去对着演讲者“汪汪”叫,让这个人手足无措。 (节选自龙应台心灵的X光)(1) (2) (3) 4、以下是从某中学生的作文中摘录的片断,它可以代表近几年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请从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性质的角度,评论这种语言现象。要求观点鲜明,有说服力,不要超过70字。(5分)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是“偶”非常“稀饭”的。酱紫,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昨晚,我的JJ带着她的青蛙BF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JJ的BF一个劲地对我妈妈PMP,说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PLMM。真是好BT啊,7456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也。岩好读书,刚鲠有器局,以名节自许。仕周,累迁内史中大夫,昌国县伯。宣帝嗣位,为政昏暴,京兆郡丞乐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言甚切至。帝大怒,将戮之。朝臣皆恐惧,莫有救者。岩谓人曰:“臧洪同日,尚可俱死,其况比干乎!若乐运不免,吾将与之俱毙。”诣阁请见,言于帝曰:“乐运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者,欲取后世之名。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落其术内耳。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运因获免。后帝将诛乌丸轨,岩不肯署诏。御正颜之仪切谏不入,岩进继之,三拜三进。帝曰:“汝欲党乌丸轨邪?岩曰:臣非党轨,正恐滥诛失天下之望。”帝怒,遂废于家。高祖受禅,拜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岩性严重,明达世务,每有奏议,侃然正色,庭诤面折,无所回避。上及公卿,皆敬惮之。时高祖初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磐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二王年并幼稚,于是盛选贞良有重望者为之僚佐。于时岩与王韶俱以骨鲠知名,物议称二人才具侔于高颎,由是拜岩为益州总管长史。及岩到官,法令明肃,吏民称焉。蜀王性好奢侈,尝欲取獠口以为阉人,又欲生剖死囚,取胆为药。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王辄谢而止,惮岩为人,每循法度。蜀中狱讼,岩所裁断,莫不悦服。其有得罪者,相谓曰:“平昌公与吾罪,吾何怨焉。”上甚嘉之,赏赐优洽。十三年,卒官,上悼惜久之。益州父老,莫不殒涕。岩卒之后,蜀王竟行其志,渐致非法,造浑天仪、司南车、记里鼓,凡所被服,拟于天子。又共妃出猎,以弹弹人,多捕山獠,以充宦者。僚佐无能谏止。及秀得罪,上曰:“元岩若在,吾儿岂有是乎!”(隋书卷六列传二十七) 【注】臧洪,三国时人,与张超、陈容为挚友。曹操围歼张超时,臧洪曾泣求袁绍救张超而遭拒,遂与袁绍结怨,以微弱之力抗击袁绍,粮尽兵败被擒而不降,与陈容同日被杀。袁绍说:“如何一日杀二烈士!”獠:蛮人,泛指边疆少数民族。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御正颜之仪切谏不入入:(被)采纳 B.汝欲党乌丸轨邪 党:偏袒 C.每惩周代诸侯微弱 惩:处罚 D.物议称二人才具侔于高颎物:人们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的一组是:()(3分)A. 于时岩与王韶俱以骨鲠知名B.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以勇气闻于诸候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C.臧洪同日,尚可俱死,其况比干乎D.排阁切谏,王辄谢而止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赵予秦璧而秦弗予赵城,曲在秦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周宣帝嗣位,为政昏暴,京兆郡丞乐运抬了一口棺材,进见周帝,以必死之心,条列周帝八项错误,言词颇为激切。B.元岩亦以必死之心营救乐运,他直接支援乐运的言论,以攻帝之过的方式来唤醒周帝,他的刚直性格,由此获得证明。C.元岩不顾一切为乌丸轨辩冤,不以昏君之暴而缄口不言,虽遭罢官,但他正是凭这一类行为在前后朝获得骨鲠名声。D.元岩生前,对蜀王杨秀的举止严加节制;元岩死后,蜀王就渐渐胡作非为到了违背法令的地步,隋文帝对此感到非常遗憾。8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3分)岩性严重,明达世务,每有奏议,侃然正色,庭诤面折,无所回避(4分)。其有得罪者,相谓曰:“平昌公与吾罪,吾何怨焉。”(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更漏子王夫之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注:更漏子,词牌名,本意为夜半滴漏之声。王夫之,明清之际思想家及抗清义士,学界称船山先生。漫长“秋宵”作者彻夜难眠的情状是如何表现的?(4分)词人为什么长夜难眠?(2分)由“清寂”写到“清劲”,是本词的一大特点,请试作阐述(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信誓旦旦, 。(诗经卫风氓)(2)此情可待成追忆,_。(李商隐锦瑟)(3)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4)_,虎啸猿啼。(范仲淹岳阳楼记)(5)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_,_,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五、文学类文本(2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黄 昏 刘绪源有一年春天,我因胃疾,成天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透过窗口,看见远处屋顶上一大群白色的鸽子时不时地飞起来,在天空中一圈一圈地盘旋着,翱翔着。我的心常会有些失落,常有一种寂寞乃至荒凉的感觉。是因为鸽子的自由自在,反衬出了我的无奈?细想想又不全是如此。更重要的,大概是从鸽子们那种自然的永恒的充满韵律感的行动方式上,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与人生的短暂。尤其是,病情好好坏坏老不见转机时,每当黄昏来临,鸽群散尽,当天空由淡蓝变为深蓝,晚霞由暖色调转向冷色调,沉沉的暗夜终于一步一步地无可挽回地降临并覆盖了整个大地时,病人的心,常常会在这种美丽而无望的变化中,悄悄地抽紧,过后又不知不觉地松下来,人便在冷寂中无力地睡去。一天,也是在黄昏时看着鸽子盘旋,我忽然记起了一本著名的小说牛虻。小说中的男主人公,那位无比坚强的意大利革命者,却极其害怕看到黄昏落日。那是因为,他曾在起义失败后逃出境外,在异国受了致命的伤害,曾一天天孤独地在野外的黄昏落日中等死。后来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却怎么也不能承受旧日恐怖情绪的袭扰,偶见窗外的黄昏景色,他的脸就会变得惨白。但他并不从此走向畏怯,相反,他比过去更勇敢了。这似乎十分矛盾,小时候读这本书时我最不能理解的也是这一点。我们从小被反复灌输进头脑里的英雄的概念,是不能有缺点和任何使之害怕的东西的。这位“牛虻”不仅那样地真实,而且那样地迷人,他在经历了死之绝望以后,竟更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变成了更加义无反顾的英雄。我当然不是英雄,却有一点是与那位异国的“牛虻”略有近似的我在终于告别了医院和病床、告别了那扇曾无数次让我看到黄昏和鸽群的窗口之后,并没有变成小心翼翼的生命至上主义者,却变得更为超脱和勤奋了。我仿佛已经意识到自己极有限的生命力应该用在哪些地方,我的几本自己比较满意的书,差不多都是在那场大病之后写出来的。另外也有一点是与“牛虻”很不相同的,就是我越来越喜欢看黄昏的景色了。人们是习惯于将人生的老年比喻成黄昏的。我离那样的年龄还很远。可是,较早地体验一下生命有可能渐渐离开自己时的心情,我想还是很有意义的。我从医院出来后,完成的第一个作品,是那本薄薄的人生的滋味。这是专门写给中学生看的。我当然知道,对于中学生来说,它显得老气横秋了;可我还是愿意为他们写这样的书。我觉得,即使是十几岁的中学生,也不应该只生活在自己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他们也应该有一点短暂的时间,想想未来,想想黄昏,体验一下人生的各种不同的风景。这会使他们紧张而喧闹的生活,变得更有滋味;也会使他们的性情,变得深刻而美丽。不仅是黄昏,我以为,人甚至还应该体验沉沉的黑夜。前不久,我和一群友人坐船到一个南方沿海城市去开会,深夜,我们围站在甲板上,对着满天的星光,唱一支又一支我们难以忘怀的老歌。我忽然记起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高龙巴,其中写到一位老水手,孤独地坐在船头,唱了一整夜忧伤的歌一种悠远苍凉的感觉顿时浸透了我的全身。我想:高龙巴的时代,海上曾飘过老水手的歌;今天则飘过了我们的歌;几百年之后呢?一定又有新一代人的歌在海风中飘浮荡漾了。想到这些,我丝毫不觉得悲切凄凉,我只感到宇宙和自然的伟大;当然也想到了生命的短暂,但同时,也就更感到了人生的珍贵和美丽。11第一段中写道:“我的心常会有些空落,常有一种寂寞乃至荒凉的感觉。”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从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答: 12阅读第段,回答下面问题。(6分)第段中“牛虻”的“真实”和“迷人”各指什么?(4分)答: 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自己“越来越喜欢看黄昏的景色了”?(2分)答: 13本文题为“黄昏”,却在最后一段写起了“黑夜”。这是不是一种“跑题”?请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的看法。(5分)答: 14文学作品往往避免平铺直叙,“文似看山不喜平”是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要求。请结合全文,分析本文在思路布局上的妙处。(7分)答: 六、论述类文本(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失败的英雄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做一个英雄。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5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5个人的业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舞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5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4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4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手高出一筹。荆轲的分量之所以超过其他4个刺客的总和,是因为秦王的分量超过被谋刺的4个人的总和。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追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13岁就杀过人的秦舞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B、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匕见”的一瞬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C、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着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D、文中写号称13岁就杀过人的秦舞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了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佐证文章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16、为什么在史记刺客列传记载的5位刺客中,荆轲却成为名气最大的一个?(6分) 17、“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这句话如何理解?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6分)七、作文(70分)18仰视、平视、俯视是不同的观察视角。平视是生活中人们最常用的一种姿态。请以“平视”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C(Azh/y sh/zhsh Blng/nng jio zhng/chngCdn/tnlu/lsh/sh Dchen/cng b/pb)2、D (A项,句式杂糅;B项,成分残缺,“走向”缺少宾语中心词;C项:搭配不当,“汽车行业”前应加“推动”;或者结构混乱,“优化经济结构”改为“经济结构优化”)3、参加毕业典礼的目的不是听演讲;毕业典礼的意义演讲者难以承受;毕业典礼的场合不适合演讲。(每点1分,通顺达意1分)4、(1)持批评态度。如:这段流行于青少年当中的网络“新语言”,生吞活剥地“拿来”方言、西方语言掺和在汉语中,不知所云。这种行为是对我们母语的一种污染和羞辱,损害了汉语的纯洁性,这样下去,汉语将是一个连本国人都不认识的“怪语”。 (2)持一分为二的态度,如:语言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汲取方言和外来的语言精华,补充新词汇,可使汉语更充满活力。但是,生吞活剥地“拿来”,不知所云,只能把汉语弄得不伦不类,起不到汉语作为交流工具的应有作用。(3)持完全赞同观点的不给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5、C(惩:警诫,有成语“惩前毖后”;A项“入”,史记魏世家有“时上颇厌兵,入其言”例;B项可联想到成语“党同伐异”;D项的“物”可参照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的注释,现代汉语中有成语“待人接物”。) 6、A(凭借;B:就、竟然;C:反问语气、自己的;D:表承接、表假设或者表转折)7、B(并非直接支援乐运言论和攻帝之过,而是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来唤醒周帝,措辞巧妙,是其刚直性格的另一种体现。)8、不如安慰他一下而后把他打发走,以此来使陛下的大度得以显示(显示陛下的大度)。元岩性情威严稳重,通晓世事,每每上奏表议朝政,他都能一脸庄重之色地侃侃而谈,在朝廷上进谏或当面驳斥,没有什么顾虑的。 那些获罪的人,相互说:“平昌公治我们的罪,我们还怨恨什么呢(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参考译文:元岩,字君山,河南洛阳人。元岩喜欢读书,性格刚正耿直有度量,以培养自己的名节要求自己。入后周为官,多次升迁至内史中大夫,封为昌国县伯。后周宣帝继位,施政昏庸残暴,京兆郡丞乐运就抬着棺材到朝堂,条列宣帝八项过失,言语情辞非常厉害恳切。宣帝很生气,将要杀他。朝中大臣都惊恐畏惧,没有谁敢出面救乐运。元岩对人说:“三国时的臧洪为了朋友,尚能和陈容同日赴死,又何况商朝时还有比干那样的诤臣呢!假若乐运免不了被处死,我将和他一起死。”元岩到朝堂中求见宣帝,对宣帝说:“乐运知道上书面奏一定得死,他不顾及自己的性命也要上奏的原因,是想取得后世的名声。陛下如果杀了他,就成就了他的名声,落入他的圈套中了。不如安慰他一下而后把他打发走,以此来显示陛下的大度。”乐运因此得以免死。后来宣帝要杀乌丸轨,元岩不肯写诏书。御正颜之仪恳切进谏,宣帝不听,元岩进去接着进谏,三次跪拜三次进谏。宣帝说:“你想要偏袒乌丸轨吗?元岩说:臣不是想偏袒他,只是担心滥杀大臣让天下人失望。”宣帝非常生气,(元岩)于是被罢职,回到了家里。隋文帝杨坚登上帝位,元岩担任了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元岩性情威严稳重,通晓世事,每每上奏表议朝政,他都能一脸庄重之色地侃侃而谈,在朝廷上进谏或当面驳斥,没有什么顾虑的。皇帝和三公九卿,全都尊敬畏惧他。当时隋文帝刚即位,时常对后周诸侯势力逐步衰弱,从而导致灭亡引以为诫,因此把各位儿子分封为王,权势等同于王室,想用这种分封的办法建立磐石一样的稳固统治,就派遣晋王杨广镇守并州,蜀王杨秀镇守益州。当时二位王子年纪都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广泛地选择忠贞优秀、有极高威望的人作他们的辅佐。当时元岩与王韶都以耿直而闻名,人们说他们二人才华等同于高颎,因此让元岩担任益州的总管长史,王韶担任河北道的行台右仆射。等到元岩到任,法令明白严肃,官吏和百姓都称赞他。蜀王本性喜好奢侈,曾经想用蛮人作太监,又想将活着的死刑犯剖腹,取出死囚的苦胆作药。每次元岩都不听从命令,径直到蜀王宫中极力进谏,蜀王就在认错之后,不再作这样的事,并且畏惧元岩的为人,做事时每每遵循法度。益州的各种案子,凡经过元岩审理的,没有人不心悦诚服。那些被判罪的人,相互说:“平昌公治我们的罪,我们还怨恨什么呢。”隋文帝很欣赏他,赏赐很优厚。隋开皇十三年,死在官任上,皇上悼念惋惜了好长时间。益州百姓,没有不落泪的。元岩死后,蜀王杨秀居然就胡作非为了,渐渐地到了违背法令的地步,造浑天仪、司南车、计里鼓,大凡所用的器物,和天子差不多。又和妃子一起出外打猎,用弹射人,捕了许多山里的蛮人,用他们充当宦官。手下的辅佐没有谁能够劝阻。等到杨秀获罪,皇上说:“元岩如果还在,我儿子怎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 三、古诗鉴赏(10分) 9室内观一夜“斜月”“疏星”,叹“秋宵真永”;听一夜滴漏声,双眼未合;室外落叶声、虫鸣声,也扰人心烦,薄酒也无助睡眠。结构上由室外写到室内,再由室内写到室外。词中无失眠字眼,而彻夜难眠情状毕现,表现得非常细腻。国家多难的伤感之情,报效国家的少年之志,在这漫长的秋夜中一齐涌上心头。清寂:室外的星月,渲染出旷远冷寂的意境;长夜的秋声,听在耳,击在心,营造出凄切冷寂的氛围。清劲:明写更漏点点扰人烦,实述家国身世添人忧;末三句,将词旨点到家国身世上,所有的景物意象都有了点点深意,真是力重千钧。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1)不思其反 (2)只是当时已惘然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4)薄暮冥冥 (5)浅草才能没马蹄 (6)仰无(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五、文学类文本(23分)11与鸽子相比,作者有一种失去自由的无奈;与大自然的永恒、无限相比,作者感到了人生的短暂;黄昏时分,作为病人,作者的心常会感到紧张、无望、冷寂。评分标准:本题3分,每个要点1分。由鸽群、黄昏引发的不快感受写起,既与“黄昏”的文题相照应,又为后文回想“牛虻”而产生心理转变,变得“超脱和勤奋”、“越来越喜欢看黄昏的景色了”奠定基础。评分标准:本题2分。“与题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