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29707-2013 是一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全称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牛奶中双甲脒残留标志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这项标准规定了使用气相色谱法来测定牛奶中双甲脒残留标志物的具体方法和要求,旨在确保牛奶产品的安全性和符合国家对于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保护消费者健康。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生鲜牛奶、灭菌乳及其他牛奶制品中双甲脒残留标志物的检测。双甲脒作为一种杀虫剂和驱虫剂,在畜牧业中可能用于动物体表寄生虫的控制,但其残留需严格控制,以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测定原理

标准采用的检测技术为气相色谱法,这是一种广泛应用在食品、环境等领域中对挥发性或可转化为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的技术。通过样品的提取、净化、衍生化(如必要)等预处理步骤,将牛奶样本中的双甲脒残留标志物转化为适合气相色谱分析的形式,然后在气相色谱仪中分离并测定其含量。

主要内容

  1. 采样与制备:规定了样品的采集、保存条件以及制备方法,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试剂与材料:详细列出了实验所需的各种试剂、溶剂和标准品的规格和要求,确保实验的重现性和可靠性。

  3. 仪器设备:明确了执行该检测方法所必需的气相色谱仪及其配置要求,包括检测器类型、柱温、载气流速等参数设置。

  4. 测定步骤:详述了从样品前处理到最终测定结果获得的全过程,包括提取、净化、定量、仪器操作及校准等关键环节。

  5. 计算与结果表示:提供了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双甲脒残留量的方法,并规定了结果报告的形式和单位。

  6. 精密度与准确度:设置了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要求,以及回收率试验,确保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法律效力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3-09-16 颁布
  • 2014-01-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 2970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牛奶中双甲脒残留标志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pdf_第1页
GB 2970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牛奶中双甲脒残留标志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pdf_第2页
GB 2970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牛奶中双甲脒残留标志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2970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牛奶中双甲脒残留标志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 G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 2970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牛奶中双甲脒残留标志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Determination of marker residues of Amitraz in milk by Gas Chromatographic method (电子版本仅供参考,以标准正式出版物为准) 2013-09-16 发布 2014-0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I 目目 次次 目 次 . I 前 言 II 牛奶中双甲脒残留标志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原理 1 4 试剂和材料 1 5 仪器和设备 2 6 试料的制备与保存 . 2 6.1 试料的制备 2 6.2 试料的保存 . 2 7 测定步骤 3 7.1 标准曲线的制备 3 7.2 提取和水解 . 3 7.3 衍生和净化 . 3 7.4 测定 . 3 7.5 空白试验 . 4 8 结果计算与表述 . 4 9 检验方法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 . 4 9.1 灵敏度 4 9.2 准确度 . 5 9.3 精密度 . 5 附录 A 6 II 前前 言言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系国内首次发布的国家标准。 1 牛奶中双甲脒残留标志物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 范围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牛奶中双甲脒残留标志物残留检测的制样和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牛奶中双甲脒残留标志物 2,4-二甲基苯胺残留量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定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则和试验方法 3 原理原理 试料中残留的双甲脒,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提取,水解,萃取,七氟丁酸酐衍生,气相色谱-电子捕 获检测法检测,外标法定量。 4 试剂和材料试剂和材料 以下所用的试剂,除特别注明外均为分析纯试剂;水为符合 GB/T 6682 规定的一级水。 4.1 双甲脒对照品:含量99;2,4-二甲基苯胺对照品:含量95。 4.2 氢氧化钠:优级纯。 4.3 碳酸氢钠:优级纯。 4.4 无水硫酸钠:优级纯。 4.5 七氟丁酸酐:色谱纯。 4.6 正己烷:色谱纯。 4.7 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取氢氧化钠 40 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 1 000 mL。 4.8 碱性水溶液:取水 1 000 mL,用 1 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调 pH 至 9.0。 4.9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取碳酸氢钠 10.35 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 1 000 mL。 4.10 1 mg/mL 双甲脒和 2,4-二甲基苯胺标准贮备液:精密称取双甲脒和 2,4-二甲基苯胺对照品各 2 10 mg,分别于 10 mL 量瓶中,用正己烷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浓度为 1 mg/mL 的双甲脒标 准贮备液和 2,4-二甲基苯胺标准贮备液。28保存,有效期 3 个月。 4.11 10 g/mL 混合标准工作液:精密量取 1 mg/mL 双甲脒标准贮备液和 2,4-二甲基苯胺标准贮备液 适量各 1.0 mL,于 100 mL 量瓶中,用正己烷稀释至刻度,配制成浓度为 10 g/mL 的混合标准工作液。 28避光保存,有效期 1 周。 5 仪器和设备仪器和设备 5.1 气相色谱仪:配电子捕获检测器。 5.2 分析天平:感量 0.000 01 g。 5.3 天平:感量 0.01 g。 5.4 离心机 5.5 旋涡混合器 5.6 均质机 5.7 恒温干燥箱 5.8 聚丙烯离心管 5.9 具塞离心管 5.10 圆底烧瓶 6 试料的制备与保存试料的制备与保存 6.1 试料的制备 取适量新鲜或冷藏的空白或供试牛奶,混合均匀。 取均质后的供试样品,作为供试试料。 取均质后的空白样品,作为空白试料。 取均质后的空白样品,添加适宜浓度的标准工作液,作为空白添加试料。 6.2 试料的保存 -20以下保存。 3 7 测定步骤测定步骤 7.1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 2,4-二甲基苯胺标准贮备液适量,用正己烷稀释,配制成浓度为 10、20、50、100、200 和 400 ng/mL 的系列标准溶液,各取 2.0 mL,按衍生化步骤处理,供气相色谱测定。以测得峰面积为 纵坐标,对应的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 7.2 提取和水解 称取试料 (5 0.05) g, 于聚丙烯离心管中, 加碱性水溶液 10 mL, 漩涡混匀, 4 200 r/min 离心 10 min, 取上清液于另一聚丙烯离心管中,残渣中加碱性水溶液 10 mL,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上清液。于 70恒温干燥箱中静置 50 min, 冷却, 加正己烷 10 mL, 漩涡混匀, 静置 5 min, 4 200 r/min 离心 10 min, 取上层正己烷液于圆底烧瓶中,下层液加正己烷 5 mL 重复萃取一次,合并两次正己烷层液,于 45转 蒸发至干,用正己烷 2.0 mL 溶解残余物,备用。 7.3 衍生和净化 取备用液于具塞离心管中,加七氟丁酸酐 10 L,混匀,于 60恒温 90 min,其间每隔 30 min 取出 超声 5 min。衍生后静置 10 min,加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 mL,混匀,取有机相层,加无水硫酸钠 2 g 去 水,供气相色谱测定。 7.4 测定 7.4.1 色谱条件 色谱柱:Rtx-1 毛细管柱(30 m0.25 mm) ,或相当者; 柱温:程序升温; 表 1 程序升温表 升温速率 / min 初始温度 停留时间 min 50 0 7 220 5 柱流速:1 mL/min,分析时间:27 min; 进样口温度:250; 进样量:1 L; 4 载气:氮气(纯度 99.999%) ,30 mL/min; 分流模式:分流,分流比 50 ;1 检测器温度:300。 7.4.2 测定法 取试样溶液和相应的标准溶液,作单点或多点校准,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标准溶液及试样溶 液中双甲脒和 2,4-二甲基苯胺响应值应在仪器检测的线性范围之内。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标准溶液和 空白添加试样溶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图见附录 A。 7.5 空白试验 除不加试料外,采用完全相同的步骤进行平行操作。 8 结果计算与表述结果计算与表述 试料中双甲脒的残留量( g/ kg) :按下式计算 mAs VCsA X 21.1 式中: X供试试料中双甲脒残留量,g/ kg; A试样溶液中 2,4-二甲基苯七氟丁酰胺的峰面积; AS标准工作液中 2,4-二甲基苯七氟丁酰胺的峰面积; CS标准工作液中 2,4-二甲基苯胺的浓度,ng/mL; V萃取用正己烷的体积,mL; m供试试料质量,g。 1.212,4-二甲基苯胺计算成双甲脒的校正系数。 注:计算结果需扣除空白值,测定结果用平行测定的算术平均值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9 检验方法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检验方法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 9.1 灵敏度 本方法的检测限为 2 g/kg,定量限为 5 g/kg。 5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