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12-23 颁布
  • 2017-06-23 实施
©正版授权
GB 5009.16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pdf_第1页
GB 5009.16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pdf_第2页
GB 5009.16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pdf_第3页
GB 5009.16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5 0 0 9.1 6 82 0 1 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2 0 1 6 - 1 2 - 2 3发布2 0 1 7 - 0 6 - 2 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 家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 G B5 0 0 9.1 6 82 0 1 6 前 言 本 标 准 代 替G B/T 5 0 0 9. 1 6 82 0 0 3 食 品 中 二 十 碳 五 烯 酸 和 二 十 二 碳 六 烯 酸 的 测 定 、 G B/T2 2 2 2 32 0 0 8 食品中总脂肪、 饱和脂肪( 酸) 、 不饱和脂肪( 酸) 的测定 水解提取-气相色谱法 、 G B5 4 1 3.2 72 0 1 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G B/T9 6 9 5.22 0 0 8 肉 与肉制品 脂肪酸测定 、G B/T1 7 3 7 62 0 0 8 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制备 、G B/T1 7 3 7 72 0 0 8 动 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S N/T2 9 2 22 0 1 1 出口食品中E P A和DHA的测定 气相 色谱法 、NY/T9 11 9 8 8 油菜籽中油的芥酸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本标准与G B/T5 0 0 9. 1 6 82 0 0 3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 增加了内标法和归一化法; 修改了原标准中的色谱柱, 将玻璃柱改为毛细管色谱柱。 G B5 0 0 9.1 6 82 0 1 6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总脂肪、 饱和脂肪( 酸) 、 不饱和脂肪( 酸) 的测定。 本标准中水解-提取法适用于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酯交换法适用于游离脂肪酸含量不大于 2%的油脂样品的脂肪酸含量测定; 乙酰氯-甲醇法适用于含水量小于5%的乳粉和无水奶油样品的脂 肪酸含量测定。 第一法 内标法 2 原理 2.1 水解-提取法: 加入内标物的试样经水解-乙醚溶液提取其中的脂肪后, 在碱性条件下皂化和甲酯 化, 生成脂肪酸甲酯, 经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 内标法定量测定脂肪酸甲酯含量。依据各种脂肪酸甲 酯含量和转换系数计算出总脂肪、 饱和脂肪( 酸) 、 单不饱和脂肪( 酸) 、 多不饱和脂肪( 酸) 含量。 动植物油脂试样不经脂肪提取, 加入内标物后直接进行皂化和脂肪酸甲酯化。 2.2 酯交换法( 适用于游离脂肪酸含量不大于2%的油脂) : 将油脂溶解在异辛烷中, 加入内标物后, 加 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通过酯交换甲酯化, 反应完全后, 用硫酸氢钠中和剩余氢氧化钾, 以避免甲酯皂化。 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 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为G B/T6 6 8 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 盐酸(HC l) 。 3.1.2 氨水(NH3H2O) 。 3.1.3 焦性没食子酸(C6H6O3) 。 3.1.4 乙醚(C4H1 0O) 。 3.1.5 石油醚: 沸程3 06 0。 3.1.6 乙醇(C2H6O)(9 5%) 。 3.1.7 甲醇(CH3OH) : 色谱纯。 3.1.8 氢氧化钠(N a OH) 。 3.1.9 正庚烷CH3(CH2)5CH3 : 色谱纯。 3.1.1 0 三氟化硼甲醇溶液, 浓度为1 5%。 3.1.1 1 无水硫酸钠(N a2S O4) 。 3.1.1 2 氯化钠(N a C l) 。 G B5 0 0 9.1 6 82 0 1 6 2 3.1.1 3 异辛烷 (CH3)2CHCH2C(CH3)3 : 色谱纯。 3.1.1 4 硫酸氢钠(N a H S O4) 。 3.1.1 5 氢氧化钾(KOH) 。 3.2 试剂配制 3.2.1 盐酸溶液(8.3m o l /L) : 量取2 5 0m L盐酸, 用1 1 0m L水稀释, 混匀, 室温下可放置2个月。 3.2.2 乙醚-石油醚混合液(1+1) : 取等体积的乙醚和石油醚, 混匀备用。 3.2.3 氢氧化钠甲醇溶液(2%) : 取2g氢氧化钠溶解在1 0 0m L甲醇中, 混匀。 3.2.4 饱和氯化钠溶液: 称取3 6 0g氯化钠溶解于1.0L水中, 搅拌溶解, 澄清备用。 3.2.5 氢氧化钾甲醇溶液(2m o l /L) : 将1 3. 1g 氢氧化钾溶于1 0 0m L无水甲醇中, 可轻微加热, 加入无 水硫酸钠干燥, 过滤, 即得澄清溶液。 3.3 标准品 3.3.1 十一碳酸甘油三酯(C3 6H6 8O6,C A S号:1 3 5 5 2 - 8 0 - 2) 。 3.3.2 混合脂肪酸甲酯标准品。 3.3.3 单个脂肪酸甲酯标准品: 见附录A。 3.4 标准溶液配制 3.4.1 十一碳酸甘油三酯内标溶液(5.0 0m g/m L) : 准确称取2.5g( 精确至0.1m g) 十一碳酸甘油三酯 至烧杯中, 加入甲醇溶解, 移入5 0 0m L容量瓶后用甲醇定容, 在冰箱中冷藏可保存1个月。 3.4.2 混合脂肪酸甲酯标准溶液: 取出适量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移至到1 0m L容量瓶中, 用正庚烷稀 释定容, 贮存于-1 0以下冰箱, 有效期3个月。 3.4.3 单个脂肪酸甲酯标准溶液: 将单个脂肪酸甲酯分别从安瓿瓶中取出转移到1 0m L容量瓶中, 用 正庚烷冲洗安瓿瓶, 再用正庚烷定容, 分别得到不同脂肪酸甲酯的单标溶液, 贮存于-1 0 以下冰箱, 有效期3个月。 4 仪器设备 4.1 匀浆机或实验室用组织粉碎机或研磨机。 4.2 气相色谱仪: 具有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 I D) 。 4.3 毛细管色谱柱: 聚二氰丙基硅氧烷强极性固定相, 柱长1 0 0m, 内径0.2 5mm, 膜厚0.2m。 4.4 恒温水浴: 控温范围4 01 0 0, 控温1。 4.5 分析天平: 感量0.1m g。 4.6 旋转蒸发仪。 5 分析步骤 5.1 试样的制备 在采样和制备过程中, 应避免试样污染。固体或半固体试样使用组织粉碎机或研磨机粉碎, 液体试 样用匀浆机打成匀浆于-1 8以下冷冻保存, 分析用时将其解冻后使用。 G B5 0 0 9.1 6 82 0 1 6 3 5.2 试样前处理 5.2.1 水解-提取法 5.2.1.1 试样的称取 称取均匀试样0. 1g1 0g( 精确至0. 1m g, 约含脂肪1 0 0m g2 0 0m g ) 移入到2 5 0m L平底烧瓶 中, 准确加入2. 0m L十一碳酸甘油三酯内标溶液。加入约1 0 0m g焦性没食子酸, 加入几粒沸石, 再加 入2m L9 5%乙醇和4m L水, 混匀。根据试样的类别选取相应的水解方法, 乳制品采用碱水解法; 乳酪 采用酸碱水解法; 动植物油脂直接进行步骤5. 2.1.4; 其余食品采用酸水解法。 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选择内标, 对于组分不确定的试样, 第一次检测时不应加内标物。观察在内标物峰位置处是 否有干扰峰出现, 如果存在, 可依次选择十三碳酸甘油三酯或十九碳酸甘油三酯或二十三碳酸甘油三酯作为 内标。 5.2.1.2 试样的水解 酸水解法: 食品( 除乳制品和乳酪) : 加入盐酸溶液1 0m L, 混匀。将烧瓶放入7 08 0水浴中 水解4 0m i n。每隔1 0m i n振荡一下烧瓶, 使黏附在烧瓶壁上的颗粒物混入溶液中。水解完成后, 取出 烧瓶冷却至室温。 碱水解法: 乳制品( 乳粉及液态乳等试样) : 加入氨水5m L, 混匀。将烧瓶放入7 08 0水浴中 水解2 0m i n。每5m i n振荡一下烧瓶, 使黏附在烧瓶壁上的颗粒物混入溶液中。水解完成后, 取出烧瓶 冷却至室温。 酸碱水解法: 乳酪: 加入氨水5m L, 混匀。将烧瓶放入7 0 8 0 水浴中水解2 0m i n。每隔 1 0m i n振荡一下烧瓶, 使黏附在烧瓶壁上的颗粒物混入溶液中。接着加入盐酸1 0 m L, 继续水解 2 0m i n, 每1 0m i n振荡一下烧瓶, 使黏附在烧瓶壁上的颗粒物混入溶液中。水解完成后, 取出烧瓶冷却 至室温。 5.2.1.3 脂肪提取 水解后的试样, 加入1 0m L9 5%乙醇, 混匀。将烧瓶中的水解液转移到分液漏斗中, 用5 0m L乙醚 石油醚混合液冲洗烧瓶和塞子, 冲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 加盖。振摇5m i n, 静置1 0m i n。将醚层提取 液收集到2 5 0m L烧瓶中。按照以上步骤重复提取水解液3次, 最后用乙醚石油醚混合液冲洗分液漏 斗, 并收集到2 5 0m L烧瓶中。旋转蒸发仪浓缩至干, 残留物为脂肪提取物。 5.2.1.4 脂肪的皂化和脂肪酸的甲酯化 在脂肪提取物中加入2%氢氧化钠甲醇溶液8m L, 连接回流冷凝器, 8 01水浴上回流, 直至 油滴消失。从回流冷凝器上端加入7m L1 5%三氟化硼甲醇溶液, 在8 0 1 水浴中继续回流 2m i n。用少量水冲洗回流冷凝器。停止加热, 从水浴上取下烧瓶, 迅速冷却至室温。 准确加入1 0m L3 0m L正庚烷, 振摇2m i n, 再加入饱和氯化钠水溶液, 静置分层。吸取上层正 庚烷提取溶液大约5m L, 至2 5m L试管中, 加入大约3g 5g无水硫酸钠, 振摇1m i n, 静置5m i n, 吸 取上层溶液到进样瓶中待测定。 5.2.2 酯交换法 适用于游离脂肪酸含量不大于2%的油脂样品。 5.2.2.1 试样称取 称取试样6 0. 0m g至具塞试管中, 精确至0. 1m g, 准确加入2. 0m L内标溶液。 G B5 0 0 9.1 6 82 0 1 6 4 5.2.2.2 甲酯制备 加入4m L异辛烷溶解试样, 必要时可以微热使试样溶解后加入2 0 0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 盖上 玻璃塞猛烈振摇3 0s后静置至澄清。加入约1g硫酸氢钠, 猛烈振摇, 中和氢氧化钾。待盐沉淀后, 将 上层溶液移至上机瓶中, 待测。 5.3 测定 5.3.1 色谱参考条件 取单个脂肪酸甲酯标准溶液和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溶液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 对色谱峰进行定性。 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溶液气相色谱图, 见附录B。 a) 毛细管色谱柱: 聚二氰丙基硅氧烷强极性固定相, 柱长1 0 0m, 内径0.2 5mm, 膜厚0.2m。 b) 进样器温度:2 7 0。 c) 检测器温度:2 8 0。 d) 程序升温: 初始温度1 0 0, 持续1 3m i n; 1 0 01 8 0, 升温速率1 0/m i n, 保持6m i n; 1 8 02 0 0, 升温速率1/m i n, 保持2 0m i n; 2 0 02 3 0, 升温速率4/m i n, 保持1 0.5m i n。 e) 载气: 氮气。 f) 分流比:1 0 01。 g) 进样体积:1.0L。 h) 检测条件应满足理论塔板数(n) 至少20 0 0/m, 分离度(R) 至少1.2 5。 5.3.2 试样测定 5.3.2.1 试样溶液的测定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将脂肪酸标准测定液及试样测定液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 以色谱峰峰面积定量。 6 分析结果的表述 6.1 试样中单个脂肪酸甲酯含量 试样中单个脂肪酸甲酯含量按式( 1) 计算: Xi=Fi Ai AC 1 1 C 1 1VC 1 11.0 0 67 m 1 0 0 (1) 式中: Xi 试样中脂肪酸甲酯i含量, 单位为克每百克( g /1 0 0g) ; Fi 脂肪酸甲酯i的响应因子; Ai 试样中脂肪酸甲酯i的峰面积; AC 1 1 试样中加入的内标物十一碳酸甲酯峰面积; C 1 1 十一碳酸甘油三酯浓度, 单位为毫克每毫升( m g /m L) ; VC 1 1 试样中加入十一碳酸甘油三酯体积, 单位为毫升(m L) ; 1.0 0 67 十一碳酸甘油三酯转化成十一碳酸甲酯的转换系数; m 试样的质量, 单位为毫克( m g ) ; 1 0 0 将含量转换为每1 0 0g试样中含量的系数。 G B5 0 0 9.1 6 82 0 1 6 5 脂肪酸甲酯i的响应因子Fi按式(2) 计算: Fi= S iA1 1 AS i1 1 (2) 式中: Fi 脂肪酸甲酯i的响应因子; S i 混标中各脂肪酸甲酯i的浓度, 单位为毫克每毫升( m g /m L) ; A1 1 十一碳酸甲酯峰面积; AS i 脂肪酸甲酯i的峰面积; 1 1 混标中十一碳酸甲酯浓度, 单位为毫克每毫升( m g /m L) 。 6.2 试样中饱和脂肪( 酸) 含量 试样中饱和脂肪( 酸) 含量按式( 3) 计算, 试样中单饱和脂肪酸含量按式(4) 计算: XS a t u r a t e dF a t=XS F Ai (3) XS F Ai=XF AMEiFF AMEi-F Ai (4) 式中: XS a t u r a t e dF a t 饱和脂肪( 酸) 含量, 单位为克每百克(g/1 0 0g) ; XS F Ai 单饱和脂肪酸含量, 单位为克每百克( g /1 0 0g) ; XF AMEi 单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 单位为克每百克( g /1 0 0g) ; FF AMEi- F Ai 脂肪酸甲酯转化成脂肪酸的系数。 脂肪酸甲酯转换为脂肪酸的转换系数FF AME i- F Ai参见附录D。脂肪酸甲酯i转化成为脂肪酸的系数 按照式( 5) 计算: FF AMEi-F Ai= MF Ai MF AMEi (5) 式中: FF AMEi- F Ai 脂肪酸甲酯转化成脂肪酸的转换系数; MF Ai 脂肪酸i的分子质量; MF AMEi 脂肪酸甲酯i的分子质量。 6.3 试样中单不饱和脂肪( 酸) 含量 试样中单不饱和脂肪( 酸) 含量(XM o n o - U n s a t u r a t e dF a t) 按式( 6) 计算, 试样中每种单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含 量按式( 7) 计算: XMo n o - U n s a t u r a t e dF a t=XMU F Ai (6) XMU F Ai=XF AMEiFF AMEi-F Ai (7) 式中: XM o n o - U n s a t u r a t e dF a t 试样中单不饱和脂肪( 酸) 含量, 单位为克每百克(g/1 0 0g) ; XMU F Ai 试样中每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单位为克每百克( g /1 0 0g) ; XF AMEi 每种单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 单位为克每百克( g /1 0 0g) ; FF AMEi- F Ai 脂肪酸甲酯i转化成脂肪酸的系数。 脂肪酸甲酯转化成脂肪酸的系数FF AME i- F Ai参见附录D。 6.4 试样中多不饱和脂肪( 酸) 含量 试样中多不饱和脂肪( 酸) 含量( XP o l y - U n s a t u r a t e dF a t) 按式(8) 计算, 单个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按式(9) 计算: G B5 0 0 9.1 6 82 0 1 6 6 XP o l y - U n s a t u r a t e dF a t=XP U F Ai (8) XP U F Ai=XF AMEiFF AMEi-F Ai (9) 式中: XP o l y - U n s a t u r a t e dF a t 试样中多不饱和脂肪( 酸) 含量, 单位为克每百克(g/1 0 0g) ; XP U F Ai 试样中单个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单位为克每百克( g /1 0 0g) ; XF AMEi 单个多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含量, 单位为克每百克( g /1 0 0g) ; FF AMEi- F Ai 脂肪酸甲酯转化成脂肪酸的系数。 脂肪酸甲酯转化成脂肪酸的系数FF AME i- F Ai参见附录D。 6.5 试样中总脂肪含量 试样中总脂肪含量按式( 1 0) 计算: XT o t a lF a t=XiFF AMEi-T Gi (1 0) 式中: XT o t a lF a t 试样中总脂肪含量, 单位为克每百克( g /1 0 0g) ; Xi 试样中单个脂肪酸甲酯i含量, 单位为克每百克( g /1 0 0g) ; FF AMEi- T Gi 脂肪酸甲酯i转化成甘油三酯的系数。 各种脂肪酸甲酯转化成甘油三酯的系数参见附录D。脂肪酸甲酯i转化成为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系 数按式( 1 1) 计算: FF AMEi-T Gi= MT Gi 1 3 MF AMEi (1 1) 式中: FF AMEi- T Gi 脂肪酸甲酯i转化成为脂肪酸甘油三酯的系数; MT Gi 脂肪酸甘油三酯i的分子质量; MF AMEi 脂肪酸甲酯i的分子质量。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第二法 外标法 7 原理 7.1 水解-提取法: 试样经水解-乙醚溶液提取其中的脂肪后, 在碱性条件下皂化和甲酯化, 生成脂肪酸 甲酯, 经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 外标法定量测定脂肪酸的含量。 动植物纯油脂试样不经脂肪提取, 直接进行皂化和脂肪酸甲酯化。 7.2 乙酰氯-甲醇法( 适用于含水量小于5%的乳粉和无水奶油试样) : 乙酰氯与甲醇反应得到的盐酸- 甲醇使其中的脂肪和游离脂肪酸甲酯化, 用甲苯提取后, 经气相色谱仪分离检测, 外标法定量。 7.3 酯交换法( 适用于游离脂肪酸含量不大于2%的油脂) : 将油脂溶解在异辛烷中, 加入氢氧化钾甲醇 溶液通过酯交换甲酯化, 反应完全后, 用硫酸氢钠中和剩余氢氧化钾, 外标法定量测定脂肪酸的含量。 8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 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为G B/T6 6 8 2规定的一级水。 G B5 0 0 9.1 6 82 0 1 6 7 8.1 试剂 8.1.1 盐酸(HC l) 。 8.1.2 氨水(NH3H2O) 。 8.1.3 焦性没食子酸(C6H6O3) 。 8.1.4 乙醚(C4H1 0O) 。 8.1.5 石油醚: 沸程3 06 0。 8.1.6 乙醇(C2H6O)(9 5%) 。 8.1.7 甲醇(CH3OH) : 色谱纯。 8.1.8 氢氧化钠(N a OH) 。 8.1.9 正庚烷CH3(CH2)5CH3 : 色谱纯。 8.1.1 0 三氟化硼甲醇溶液: 浓度为1 5%。 8.1.1 1 无水硫酸钠(N a2S O4) 。 8.1.1 2 氯化钠(N a C l) 。 8.1.1 3 无水碳酸钠(N a2C O3) 。 8.1.1 4 甲苯(C7H8) : 色谱纯。 8.1.1 5 乙酰氯(C2H3C l O) 。 8.1.1 6 异辛烷 (CH3)2CHCH2C(CH3)3 : 色谱纯。 8.1.1 7 硫酸氢钠(N a H S O4) 。 8.1.1 8 氢氧化钾(KOH) 。 8.2 试剂配制 8.2.1 盐酸溶液(8.3m o l /L) : 同3. 2.1。 8.2.2 乙醚-石油醚混合液(1+1) : 同3.2.2。 8.2.3 氢氧化钠甲醇溶液(2%) : 同3.2.3。 8.2.4 饱和氯化钠溶液: 同3.2.4。 8.2.5 乙酰氯甲醇溶液( 体积分数为1 0%) : 量取4 0 m L甲醇于1 0 0 m L干燥的烧杯中, 准确吸取 5.0m L乙酰氯逐滴缓慢加入, 不断搅拌, 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并定容至5 0m L干燥的容量瓶中。临用前 配制。 注:乙酰氯为刺激性试剂, 配制乙酰氯甲醇溶液时应不断搅拌防止喷溅, 注意防护。 8.2.6 碳酸钠溶液(6%) : 称取6g无水碳酸钠于1 0 0m L烧杯中, 加水溶解, 转移并用水定容至1 0 0 m L容量瓶中。 8.2.7 氢氧化钾甲醇溶液(2m o l /L) : 同3. 2.5。 8.3 标准品 8.3.1 混合脂肪酸甲酯标准: 同3.3.2。 8.3.2 单个脂肪酸甲酯标准: 同3.3.3。 8.3.3 脂肪酸甘油三酯标准品: 纯度9 9%。 8.4 标准溶液配制 8.4.1 单个脂肪酸甲酯标准溶液: 同3.4.3。 8.4.2 脂肪酸甘油三酯标准工作液: 根据试样中所要分析脂肪酸的种类选择相应甘油三酯标准品, 用 甲苯配制适当浓度的标准工作液, 于-1 0以下的冰箱中保存, 有效期3个月。 G B5 0 0 9.1 6 82 0 1 6 8 9 仪器设备 9.1 匀浆机或实验室用组织粉碎机或研磨机。 9.2 气相色谱仪: 具有氢火焰离子检测器(F I D) 。 9.3 毛细管色谱柱: 聚二氰丙基硅氧烷强极性固定相, 柱长1 0 0m, 内径0.2 5mm, 膜厚0.2m。 9.4 恒温水浴: 控温范围4 01 0 0, 控温1。 9.5 分析天平: 感量0.1m g。 9.6 离心机: 转速50 0 0r/m i n。 9.7 旋转蒸发仪。 9.8 螺口玻璃管( 带有聚四氟乙烯做内垫的螺口盖) :1 5m L。 9.9 离心管:5 0m L。 1 0 分析步骤 1 0.1 试样的制备 操作步骤同5. 1。 1 0.2 试样前处理 1 0.2.1 水解-提取法 1 0.2.1.1 试样的称取 称取均匀试样0. 1g1 0g( 精确至0. 1m g, 约含脂肪1 0 0m g2 0 0m g ) 移入到2 5 0m L平底烧瓶 中, 加入约1 0 0m g焦性没食子酸, 加入几粒沸石, 再加入2m L9 5%乙醇, 混匀。根据试样的类别选取 不同的水解方法。 1 0.2.1.2 试样的水解 操作步骤同5. 2.1.2。 1 0.2.1.3 脂肪提取 操作步骤同5. 2.1.3。 1 0.2.1.4 脂肪的皂化和脂肪酸的甲酯化 操作步骤同5. 2.1.4。 动植物油脂试样不经脂肪提取, 直接进行皂化和脂肪酸甲酯化( 同5. 2.1.4) 。 1 0.2.2 乙酰氯-甲醇法 1 0.2.2.1 试样称取 准确称取乳粉试样0. 5g或无水奶油试样0. 2g( 均精确到0. 1m g) 于1 5m L干燥螺口玻璃管中, 加 入5. 0m L甲苯。 G B5 0 0 9.1 6 82 0 1 6 9 1 0.2.2.2 试样测定液的制备 向试样中加入1 0%乙酰氯甲醇溶液6m L, 充氮气后, 旋紧螺旋盖。振荡混合后于8 01水浴 中放置2h, 期间每隔2 0m i n取出振摇1次, 水浴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将反应后的样液转移至5 0m L 离心管中, 分别用3 m L碳酸钠溶液清洗玻璃管3次, 合并碳酸钠溶液于5 0 m L离心管中, 混匀。 50 0 0r/m i n离心5m i n。取上清液作为试液, 气相色谱仪测定。 1 0.2.3 酯交换法 1 0.2.3.1 试样称取 称取试样6 0. 0m g至具塞试管中, 精确至0. 1m g。 1 0.2.3.2 甲酯制备 同5. 2.2.2。 1 0.3 标准测定液的制备 准确吸取脂肪酸甘油三酯标准工作液0. 5m L, 按5.2.2.2相应步骤进行相同的前处理。 1 0.4 色谱测定 色谱参考条件同5. 3.1。 1 1 分析结果的表述 1 1.1 试样中各脂肪酸的含量 以色谱峰峰面积定量。试样中各脂肪酸的含量按式( 1 2) 计算: Xi=A imSiFT Gi-F Ai AS im 1 0 0 (1 2) 式中: Xi 试样中各脂肪酸的含量, 单位为克每百克( g /1 0 0g) ; Ai 试样测定液中各脂肪酸甲酯的峰面积; mS i 在标准测定液的制备中吸取的脂肪酸甘油三酯标准工作液中所含有的标准品的质量, 单位为毫克( m g ) ; FT Gi- F Ai 各脂肪酸甘油三酯转化为脂肪酸的换算系数, 参见附录D; AS i 标准测定液中各脂肪酸的峰面积; m 试样的称样质量, 单位为毫克( m g ) ; 1 0 0 将含量转换为每1 0 0 g试样中含量的系数。 1 1.2 试样中总脂肪酸的含量 试样中总脂肪酸的含量按式( 1 3) 计算: XT o t a lF A=Xi (1 3) 式中: XT o t a lF A 试样中总脂肪酸的含量, 单位为克每百克(g/1 0 0g) ; Xi 试样中各脂肪酸的含量, 单位为克每百克( g /1 0 0g) 。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G B5 0 0 9.1 6 82 0 1 6 1 0 第三法 归一化法 1 2 原理 1 2.1 水解-提取法: 试样经水解-乙醚溶液提取其中的脂肪后, 在碱性条件下皂化和甲酯化, 生成脂肪酸 甲酯, 经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 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测定脂肪酸百分含量。 动植物油脂试样不经脂肪提取, 直接进行皂化和脂肪酸甲酯化。 1 2.2 酯交换法( 适用于游离脂肪酸含量不大于2%的油脂) : 将油脂试样溶解在异辛烷中, 加入氢氧化 钾甲醇溶液通过酯交换甲酯化, 反应完全后, 用硫酸氢钠中和剩余氢氧化钾, 面积归一化法定量测定脂 肪酸百分含量。 1 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 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水为G B/T6 6 8 2规定的一级水。 1 3.1 试剂 同3. 1。 1 3.2 试剂配制 同3. 2。 1 3.3 标准品 1 3.3.1 混合脂肪酸甲酯标准溶液: 同3.3.2。 1 3.3.2 单个脂肪酸甲酯标准: 同3.3.3。 1 3.4 标准溶液配制 单个脂肪酸甲酯标准溶液: 同3. 4.3。 1 4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同第4章。 1 5 分析步骤 1 5.1 试样的制备 操作步骤同5. 1。 1 5.2 水解-提取法 1 5.2.1 试样的称取 称取均匀试样0. 1g1 0g( 精确至0. 1m g, 约含脂肪1 0 0m g2 0 0m g ) 移入到2 5 0m L平底烧瓶 中, 加入约1 0 0m g焦性没食子酸, 加入几粒沸石, 再加入2m L9 5%乙醇, 混匀。根据试样的类别选取 G B5 0 0 9.1 6 82 0 1 6 1 1 不同的水解方法。 1 5.2.2 试样的水解 操作步骤同5. 2.1.2。 1 5.2.3 脂肪提取 操作步骤同5. 2.1.3。 1 5.2.4 脂肪的皂化和脂肪酸的甲酯化 操作步骤同5. 2.1.4。 1 5.2.5 色谱测定 色谱参考条件同5. 3.1。 1 5.3 酯交换法 1 5.3.1 试样称取 称取试样6 0. 0m g至具塞试管中, 精确至0. 1m g。 1 5.3.2 甲酯制备 同5. 2.2.2。 1 6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某个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Yi按式(1 4) 计算, 通过测定相应峰面积对所有成分峰面积 总和的百分数来计算给定组分i的含量: Yi= AS iFF AMEi-F Ai AS iFF AMEi-F Ai (1 4) 式中: Yi 试样中某个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 AS i 试样测定液中各脂肪酸甲酯的峰面积; FF AMEi- F Ai 脂肪酸甲酯i转化成脂肪酸的系数, 参见附录D; AS i 试样测定液中各脂肪酸甲酯的峰面积之和。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 7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 0%。 1 8 定量限 参见附录E。 G B5 0 0 9.1 6 82 0 1 6 1 2 附 录 A 单个脂肪酸甲酯标准品的分子式及C A S号 单个脂肪酸甲酯标准品的分子式及C A S号见表A.1。 表A. 1 单个脂肪酸甲酯标准品的分子式及C A S号 序号脂肪酸甲酯脂肪酸简称分子式 C A S号 1 丁酸甲酯 C 4:0C5H1 0O26 2 3 - 4 2 - 7 2 己酸甲酯 C 6:0C7H1 4O21 0 6 - 7 0 - 7 3 辛酸甲酯 C 8:0C9H1 8O21 1 1 - 1 1 - 5 4 葵酸甲酯 C 1 0:0C1 1H2 2O21 1 0 - 4 2 - 9 5 十一碳酸甲酯 C 1 1:0C1 2H2 4O21 7 3 1 - 8 6 - 8 6 十二碳酸甲酯 C 1 2:0C1 3H2 6O21 1 1 - 8 2 - 0 7 十三碳酸甲酯 C 1 3:0C1 4H2 8O21 7 3 1 - 8 8 - 0 8 十四碳酸甲酯 C 1 4:0C1 5H3 0O21 2 4 - 1 0 - 7 9 顺- 9 -十四碳一烯酸甲酯 C 1 4:1C1 5H2 8O25 6 2 1 9 - 0 6 - 8 1 0 十五碳酸甲酯 C 1 5:0C1 6H3 2O27 1 3 2 - 6 4 - 1 1 1 顺- 1 0 -十五碳一烯酸甲酯 C 1 5:1C1 6H3 0O29 0 1 7 6 - 5 2 - 6 1 2 十六碳酸甲酯 C 1 6:0C1 7H3 4O21 1 2 - 3 9 - 0 1 3 顺- 9 -十六碳一烯酸甲酯 C 1 6:1C1 7H3 2O21 1 2 0 - 2 5 - 8 1 4 十七碳酸甲酯 C 1 7:0C1 8H3 6O21 7 3 1 - 9 2 - 6 1 5 顺- 1 0 -十七碳一烯酸甲酯 C 1 7:1C1 8H3 4O27 5 1 9 0 - 8 2 - 8 1 6 十八碳酸甲酯 C 1 8:0C1 9H3 8O21 1 2 - 6 1 - 8 1 7 反- 9 -十八碳一烯酸甲酯 C 1 8:1 n 9 tC1 9H3 6O21 9 3 7 - 6 2 - 8 1 8 顺- 9 -十八碳一烯酸甲酯 C 1 8:1 n 9 cC1 9H3 6O21 1 2 - 6 2 - 9 1 9 反, 反- 9,1 2 -十八碳二烯酸甲酯 C 1 8:2 n 6 tC1 9H3 4O22 5 6 6 - 9 7 - 4 2 0 顺, 顺- 9,1 2 -十八碳二烯酸甲酯 C 1 8:2 n 6 cC1 9H3 4O21 1 2 - 6 3 - 0 2 1 二十碳酸甲酯 C 2 0:0C2 1H4 2O21 1 2 0 - 2 8 - 1 2 2 顺, 顺, 顺- 6,9,1 2 -十八碳三烯酸甲酯 C 1 8:3 n 6C1 9H3 2O21 6 3 2 6 - 3 2 - 2 2 3 顺- 1 1 -二十碳一烯酸甲酯 C 2 0:1C2 1H4 0O22 3 9 0 - 0 9 - 2 2 4 顺, 顺, 顺- 9,1 2,1 5 -十八碳三烯酸甲酯 C 1 8:3 n 3C1 9H3 2O23 0 1 - 0 0 - 8 2 5 二十一碳酸甲酯 C 2 1:0C2 2H4 4O26 0 6 4 - 9 0 - 0 2 6 顺, 顺- 1 1,1 4 -二十碳二烯酸甲酯 C 2 0:2C2 1H3 8O26 1 0 1 2 - 4 6 - 2 2 7 二十二碳酸甲酯 C 2 2:0C2 3H4 6O29 2 9 - 7 7 - 1 2 8 顺, 顺, 顺- 8,1 1,1 4 -二十碳三烯酸甲酯 C 2 0:3 n 6C2 1H3 6O22 1 0 6 1 - 1 0 - 9 2 9 顺- 1 3 -二十二碳一烯酸甲酯 C 2 2:1 n 9C2 3H4 4O21 1 2 0 - 3 4 - 9 G B5 0 0 9.1 6 82 0 1 6 1 3 表A. 1( 续) 序号脂肪酸甲酯脂肪酸简称分子式 C A S号 3 0 顺1 1,1 4,1 7 -二十碳三烯酸甲酯 C 2 0:3 n 3C2 1H3 6O25 5 6 8 2 - 8 8 - 7 3 1 顺- 5,8,1 1,1 4 -二十碳四烯酸甲酯 C 2 0:4 n 6C2 1H3 4O22 5 6 6 - 8 9 - 4 3 2 二十三碳酸甲酯 C 2 3:0C2 4H4 8O22 4 3 3 - 9 7 - 8 3 3 顺1 3,1 6 -二十二碳二烯酸甲酯 C 2 2:2C2 3H4 2O26 1 0 1 2 - 4 7 - 3 3 4 二十四碳酸甲酯 C 2 4:0C2 5H5 0O22 4 4 2 - 4 9 - 1 3 5 顺- 5,8,1 1,1 4,1 7 -二十碳五烯酸甲酯 C 2 0:5 n 3C2 1H3 2O22 7 3 4 - 4 7 - 6 3 6 顺- 1 5 -二十四碳一烯酸甲酯 C 2 4:1C2 5H4 8O22 7 3 3 - 8 8 - 2 3 7 顺- 4,7,1 0,1 3,1 6,1 9 -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 C 2 2:6 n 3C2 3H3 4O22 5 6 6 - 9 0 - 7 G B5 0 0 9.1 6 82 0 1 6 1 4 书 书 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 B5 0 0 9.1 6 82 0 1 6 1 5 附 录 C 脂肪酸甲酯的保留时间和相对保留时间参考 脂肪酸甲酯的保留时间和相对保留时间参考见表C.1。 表C. 1 脂肪酸甲酯的保留时间和相对保留时间参考 序号脂肪酸甲酯脂肪酸简称保留时间/m i n相对保留时间/ (C 1 1:0) 1 丁酸甲酯 C 4:01 2.5 60.4 7 2 己酸甲酯 C 6:01 5.5 40.5 9 3 辛酸甲酯 C 8:01 9.8 30.7 5 4 葵酸甲酯 C 1 0:02 4.3 20.9 2 5 十一碳酸甲酯 C 1 1:02 6.4 61.0 0 6 十二碳酸甲酯 C 1 2:02 8.4 91.0 8 7 十三碳酸甲酯 C 1 3:03 0.4 61.1 5 8 十四碳酸甲酯 C 1 4:03 2.4 51.2 3 9 顺- 9 -十四碳一烯酸甲酯 C 1 4:13 4.3 11.3 0 1 0 十五碳酸甲酯 C 1 5:03 4.5 61.3 1 1 1 顺- 1 0 -十五碳一烯酸甲酯 C 1 5:13 6.6 21.3 8 1 2 十六碳酸甲酯 C 1 6:03 6.8 71.3 9 1 3 顺- 9 -十六碳一烯酸甲酯 C 1 6:13 8.8 11.4 7 1 4 十七碳酸甲酯 C 1 7:03 9.4 21.4 9 1 5 顺- 1 0 -十七碳一烯酸甲酯 C 1 7:14 1.5 91.5 7 1 6 十八碳酸甲酯 C 1 8:04 2.2 71.6 0 1 7 反- 9 -十八碳一烯酸甲酯 C 1 8:1 n 9 t4 3.7 31.6 5 1 8 顺- 9 -十八碳一烯酸甲酯 C 1 8:1 n 9 c4 4.3 81.6 8 1 9 反, 反- 9,1 2 -十八碳二烯酸甲酯 C 1 8:2 n 6 t4 6.1 61.7 4 2 0 顺, 顺- 9,1 2 -十八碳二烯酸甲酯 C 1 8:2 n 6 c4 7.7 31.8 0 2 1 二十碳酸甲酯 C 2 0:04 8.9 01.8 5 2 2 顺, 顺, 顺- 6,9,1 2 -十八碳三烯酸甲酯 C 1 8:3 n 65 0.5 01.9 1 2 3 顺- 1 1 -二十碳一烯酸甲酯 C 2 0:15 1.5 11.9 5 2 4 顺, 顺, 顺- 9,1 2,1 5 -十八碳三烯酸甲酯 C 1 8:3 n 35 2.1 51.9 7 2 5 二十一碳酸甲酯 C 2 1:05 2.9 52.0 0 2 6 顺, 顺- 1 1,1 4 -二十碳二烯酸甲酯 C 2 0:25 5.9 92.1 2 2 7 二十二碳酸甲酯 C 2 2:05 7.7 52.1 8 2 8 顺, 顺, 顺- 8,1 1,1 4 -二十碳三烯酸甲酯 C 2 0:3 n 65 9.7 82.2 6 2 9 顺- 1 3 -二十二碳一烯酸甲酯 C 2 2:1 n 96 1.3 52.3 2 3 0 顺1 1,1 4,1 7 -二十碳三烯酸甲酯 C 2 0:3 n 36 2.1 22.3 5 G B5 0 0 9.1 6 82 0 1 6 1 6 表C. 1( 续) 序号脂肪酸甲酯脂肪酸简称保留时间/m i n相对保留时间/ (C 1 1:0) 3 1 顺- 5,8,1 1,1 4 -二十碳四烯酸甲酯 C 2 0:4 n 66 3.0 42.3 8 3 2 二十三碳酸甲酯 C 2 3:06 3.5 32.4 0 3 3 顺1 3,1 6 -二十二碳二烯酸甲酯 C 2 2:26 7.6 82.5 6 3 4 二十四碳酸甲酯 C 2 4:06 9.9 92.6 4 3 5 顺- 5,8,1 1,1 4,1 7 -二十碳五烯酸甲酯 C 2 0:5 n 37 0.3 62.6 6 3 6 顺- 1 5 -二十四碳一烯酸甲酯 C 2 4:17 2.9 82.7 6 3 7 顺- 4,7,1 0,1 3,1 6,1 9 -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 C 2 2:6 n 38 1.7 23.0 9 G B5 0 0 9.1 6 82 0 1 6 1 7 附 录 D 脂肪酸甲酯、 脂肪酸和脂肪酸甘油三酯之间的转化系数 脂肪酸甲酯、 脂肪酸和脂肪酸甘油三酯之间的转化系数见表D.1。 表D. 1 脂肪酸甲酯、 脂肪酸和脂肪酸甘油三酯之间的转化系数 序号脂肪酸简称 FF AME - F AFF AME - T GFT G - F A 1C 4:00.8 6 270.9 8 680.8 7 42 2C 6:00.8 9 230.9 8 970.9 0 16 3C 8:00.9 1 140.9 9 150.9 1 92 4C 1 0:00.9 2 470.9 9 280.9 3 14 5C 1 1:00.9 3 000.9 9 330.9 3 63 6C 1 2:00.9 3 460.9 9 370.9 4 05 7C 1 3:00.9 3 860.9 9 410.9 4 41 8C 1 4:00.9 4 210.9 9 450.9 4 74 9C 1 4:1 n 50.9 4 170.9 9 440.9 4 69 1 0C 1 5:00.9 4 530.9 9 480.9 5 03 1 1C 1 5:1 n 50.9 4 490.9 9 470.9 4 99 1 2C 1 6:00.9 4 810.9 9 500.9 5 29 1 3C 1 6:1 n 70.9 4 770.9 9 500.9 5 25 1 4C 1 7:00.9 5 070.9 9 530.9 5 52 1 5C 1 7:1 n 70.9 5 030.9 9 520.9 5 49 1 6C 1 8:00.9 5 300.9 9 550.9 5 73 1 7C 1 8:1 n 9 t0.9 5 270.9 9 550.9 5 70 1 8C 1 8:1 n 9 c0.9 5 270.9 9 550.9 5 70 1 9C 1 8:2 n 6 t0.9 5 240.9 9 540.9 5 67 2 0C 1 8:2 n 6 c0.9 5 240.9 9 540.9 5 67 2 1C 2 0:00.9 5 700.9 9 590.9 6 10 2 2C 1 8:3 n 60.9 5 200.9 9 540.9 5 64 2 3C 2 0:10.9 5 680.9 9 590.9 6 08 2 4C 1 8:3 n 30.9 5 200.9 9 540.9 5 64 2 5C 2 1:00.9 5 880.9 9 610.9 6 26 2 6C 2 0:20.9 5 650.9 9 580.9 6 05 2 7C 2 2:00.9 6 040.9 9 6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