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_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_第1页
技术规范标准_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_第2页
技术规范标准_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_第3页
技术规范标准_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_第4页
技术规范标准_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我们总羡慕别人的幸福,却常常忽略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其实,幸福很平凡也很简单,它就藏在看似琐碎的生活中。幸福的人,并非拿到了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而是珍惜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用感恩的心态看待生活,用乐观的态度闯过磨难。目 次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则25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86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97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58 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199 清洁生产、总量控制与环保措施22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2311 公众参与2312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2613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结论及对策建议27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与内容28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格式与内容32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海洋油气勘探工程环境影响登记表格式与内容42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格式与内容45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潮流数值模拟方法47附录F (资料性附录) 床面泥沙冲淤数值模拟方法52附录G (资料性附录) 泥沙输移扩散数值模拟方法55附录H (资料性附录) 污染物输运数值模拟方法59附录I (资料性附录) 溢油漂移扩散数值模拟方法63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主要内容、技术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其它海域内从事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和规范,其最终版本适用本规范。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GB 3552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4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GB 18421 海洋生物质量GB 18486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GB 18668 海洋沉积物质量GB/T 12763 海洋调查规范GB/T 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SC/T 9110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海洋油气勘探工程offshore petroleum exploration project为了寻找和查明海上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的圈闭,并探明油气面积、油气储量、油气层情况及其产出能力的过程。3.2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offshore petroleum development project为了将海洋中的地层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转化为油气产品所进行的新建和调整工程作业活动。主要包括建设海上平台、海上人工岛(通岛路)、浮式钻井设施和海底油气井口设施、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海底管线、陆上终端等设施,并进行的钻完井作业、油气开采、井流物的分离和处理、水和岩屑的回注等过程,以及其它改变海水、海岸线、滩涂、海床和地层等自然环境现状的油气开发工程。3.3 环境风险environmental risk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表征,为事故发生概率与事故造成的环境后果的乘积。3.4 油气田oil and gas field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同一油气田可以是一种类型的油气藏,也可以是多种类型的油气藏。3.5 调整井adjustment well在原有井网基础上,为改善油气田开发效果,进行的细分开发层系、加密井网等油田调整所钻的侧钻井、加密生产井、注水井及更新井等都称为调整井。3.6 钻屑回注cuttings reinjection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将钻屑、废泥浆等平台废弃物通过研磨、剪切和筛选,使其粒度满足回注要求,通过海水稀释后,将钻屑浆液注入到允许的地层内的过程。3.7 注水开采water injection exploitation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专门的注入井将水注入油藏,保持或恢复油层压力,以注入水驱动孔隙介质中的原油流向采油井,提高油藏原油的开采速度和采收率。3.8 陆上终端onshore terminal建造在陆地上用于接收和处理海上油气田开采出来的油、气、水或其混合物的配套设施。3.9 地质性溢油geological oil spill海上油藏因承受超安全临界条件的外力、受到人为扰动,产生了通达床面的新的油气通道,造成含油气污染物质无控制地外泄。3.10 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 marine eco-environment sensitive area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较高,且遭受损害后较难恢复其功能的海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湾、河口海域,领海基点及其周边海域,海岛及其周围海域,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特殊生境(红树林,珊瑚礁等),重要的渔业水域、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等。3.11 近岸海域nearshore area已公布领海基点的海域指领海外部界限至大陆海岸之间的海域,渤海和北部湾一般指水深10m以浅海域。4 总则4.1 一般规定4.1.1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级管理评价等级为1级、2级、3级的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应按照评价工作程序的要求,编制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文本格式可参照附录A执行。各单项评价等级低于3级的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可编制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报告表文本格式可参照附录B执行)。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情形:c) 已进行生产的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由于稳产、地层预测发生变化等原因,需要进行调整的;d) 在原油气井网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生产设施新钻生产井或回注井,或者采用加挂井槽、栈桥连接等方式新钻生产井或回注且新增含油生产废水日排放量未超过5000m3的;e) 同一油气田内已建设施之间新增或更换海底管道、电缆的;f) 为借助邻近油田进行生产处理而铺设的不长于10km且处于非海洋生态敏感区的海底管线;g) 油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停产,恢复生产后原工程设施发生变化,但原生产工艺流程和主要环保设施未发生改变且不增加污染物产生量的;h) 陆上终端油气存储设施改扩建的。海洋油气勘探工程应按规定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登记表格式可参照附录C执行。4.1.2 评价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应符合图1的要求。第 一 阶 段第 二 阶 段第 三 阶 段编制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1研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开发方案有关文件2确定开发方案各单项环境评价内容和范围3确定各单项环境评价的评价等级筛选重点评价内容确定评价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依据环境质量要求1汇集、分析所获数据、资料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各单项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4环境风险分析与预测编制和报批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环境质量现状综合分析和评价2环境影响预测综合分析和评价3环境保护措施的经济技术论证4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5公众参与分析6清洁生产与总量控制7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和可行性结论8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和措施资料汇集、环境现状资料分析 环境现状调查工程概况和污染源初步分析 详细工程分析 建设单位提出委托公众参与调查、公示图1 评价工作程序图4.2 评价内容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依照工程类型及其对海洋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按表1确定。表1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工程内容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海洋水质环境海洋沉积物环境海洋生态环境海洋地形地貌冲淤环境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地面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地下水环境陆域生态环境环境风险海上平台油(气)田/海底管道/海底电(光)缆/油气开采用人工岛及通岛路/陆上终端/为必选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为可选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 为非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注1:对于位于近岸海域、且有生产水等回注地层工艺的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地下水环境应作为评价内容。注2:对于位于近岸海域、且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应将大气环境作为评价内容。4.3 评价工作等级4.3.1 评价等级的确定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依据表2确定。同一海洋油气开发项目由多个工程内容组成时,应按照各个工程内容分别判定各单项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并取所有工程内容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中的最高级别,作为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海洋油气开发包括陆上终端工程的,其陆上终端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分别确定。表2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据工程内容工程规模工程所在海域和生态环境类型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水 质环 境沉积物环 境生 态环 境水文动力环境冲淤环境海上平台油(气)田工程1污水每天排放量大于10000m3或年产油量大于300104t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11122其它海域22233污水每天排放量(500010000)m3或年产油量(100300)104t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12123其它海域23233污水每天排放量(10005000)m3或年产油量(20100)104t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23233其它海域33333海底油、气、水输送管道、海底电(光)缆等工程2、3长度大于100km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11121其它海域22121长度(10100)km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22232其它海域33332通岛路工程(非透水构筑物)4长度大于1km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11111其它海域22111长度(0.51)km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22111其它海域23212长度小于0.5km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22222其它海域33322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工程中的海上人工岛工程的评价工作等级按照围填海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确定。 1对于气田工程,其各单项评价等级可下调1级。2对于不挖沟铺设的海底管道工程,冲淤环境评价等级可下调1级。3对于仅铺设海底电(光)缆的工程,其各单项评价等级可下调1级。4对于全部或部分采用透水构筑物的通岛路工程,评价等级可下调1级。4.3.2 风险评价等级的确定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涉及易燃、易爆(泄漏)的油气物质,其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均为一级。4.4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应依据工程特点、所在海域环境特征及周边海洋环境敏感目标分布等确定,应覆盖工程建设可能影响到的全部海域。评价范围应以平面图方式标示,说明其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等内容,给出评价范围的四至坐标。4.4.1 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环境评价范围以工程用海(含依托工程)外缘线为起点进行划定,1级评价分别向外扩展不少于15 km,2级评价分别向外扩展不少于10 km,3级评价分别向外扩展不少于8km。4.4.2 水动力环境、泥沙冲淤环境评价范围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海域特性,在上述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原则上不低于水质环境的评价范围。4.4.3 海底管线评价范围沿垂直海底管线路由方向从管线外缘向两侧扩展不少于5km。4.4.4 陆上终端工程评价范围参照4.3.1节所引用的有关技术导则分别确定。4.5 评价成果文件4.5.1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基本要求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内容,文字应简洁,并附图表及照片,数据应可靠、翔实,评价结论应明确、可信,环境保护与对策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4.5.2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a) 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b) 项目周围环境现状;c) 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d) 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e) 清洁生产、总量控制和环保措施;f)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g) 公众参与;h) 项目实施的环境监测(含监测计划);i)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与建议。4.5.3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要求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文字应简明扼要,数据应可靠、翔实,评价结论应明确、可信,并提出环境保护建议等。4.5.4 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主要内容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应主要包括下列内容:a) 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b) 污染与非污染要素分析c) 项目周围环境现状;d) 环境敏感区(点)和环境保护目标分析;e) 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f)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g) 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5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5.1 工程概况应阐明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工程名称、工程地理位置、建设性质与规模、工程组成、工程设施(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海底管道、海底电缆、水下井口设施、油气开采用人工岛及通岛路等)的平面布置和结构形式、生产物流特性(油气水比例、密度、粘度等特性)、井口数量(包括采油井、采气井、注入井及预留井口)、逐年生产预测、预计投产时间、工程投资等油气田基础数据等。给出工程地理位置图和工程设施平面布置图。对于包含陆上终端的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应明确终端工程的地理位置、性质与规模、占地面积、工程投资等内容,详细阐述工程组成(包括主体工程、储运工程、公用工程、环保工程及配套工程等)、原辅材料和产品方案以及总图布置。给出终端地理位置图及总平面布置图。对于依托现有油(气)田工程设施进行开发建设的新建、改(扩)建项目,还应说明依托的现有工程概况,主要包括现有工程设施、生产规模、投产时间、目前的运行状态、服务寿命及可依托性。5.2 工程分析5.2.1 工程开发方案海洋油气开发工程主要包括建设阶段和生产阶段。应详细阐明工程的建设施工工艺和生产工艺。5.2.1.1 建设施工工艺建设阶段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海上工程设施(平台导管架及甲板组块、浮式生产储油装置、水下井口设施等)的安装、海底电缆管道的铺设、钻完井作业、油气开采用人工岛及通岛路的建设、陆上终端的建设等。针对工程所包含的作业内容给出相应的建设施工工艺。海上工程设施安装作业:说明海上设施的安装方式、参加作业的人员及船舶数量、安装作业周期。海底电缆管道铺设:说明海底电缆管道铺设的方式、埋设深度、挖沟方式、施工人员数量、施工船舶类型及数量、施工时间。钻完井作业:说明各平台钻井方式、井控设备和井身结构(包括典型井身剖面、钻井层位、深度以及井径等)、钻井液类型、参加作业的人员及船舶数量、作业期(钻完井作业持续的时间)。油气开采用人工岛(通岛路):明确采用的施工船舶与机械、施工人员数量、施工方式、施工天数以及临时施工场地布置等内容。依托设施改造:说明依托设施的相关改造内容和改造方法、参加作业的人员及船舶数量、作业期。陆上终端工程:说明陆上终端、进出站管线以及配套工程的施工工艺。明确基础处理、土地平整、配套工程建设等施工工艺;明确进出站管线铺设、管道跨越等的具体施工方法;给出施工人数和天数。5.2.1.2 生产工艺说明平台或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的油、气、水处理工艺及设计处理能力,以及油气储运方式。工艺流程包括原油处理工艺、天然气处理工艺、生产水处理工艺、注水工艺等,并附清晰的工艺流程图。说明陆上终端工程油气水处理工艺、储运方式、物料平衡以及水平衡,并附清晰的工艺流程图、物料平衡图及水平衡图。对于包含生产水或泥浆、钻屑回注的工程,要明确给出回注量、回注物主要成分、回注目标地层及深度。5.2.2 污染源分析根据建设阶段和生产阶段的实施内容,分析各阶段可能产生污染物的环节及污染物的种类,并分别核算各类污染物的产生量、排放量;说明污染物的排放/处理方式等。明确给出产污环节图,图中标出产生污染物的作业时段及对应的污染物种类。列表给出工程开发各阶段污染物源强的核算结果。表格内容包括污染物种类、性质、产生量、产生浓度、消减量、排放量、排放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及达标情况。核算方法可采用类比分析法、物料衡算法、资料复用法等方法核算,给出各污染物的排放源强及核算依据。5.2.2.1 海上工程应阐述建设阶段和生产阶段的产污环节及污染物种类,说明各污染物中的主要污染因子,并对污染物源强进行核算。建设阶段污染物主要包括:非含油钻屑、含油钻屑、非含油钻井液(泥浆)、含油钻井液(泥浆)、悬浮沙、生活污水、机舱含油污水、生产垃圾(含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平台以及海底管道防腐用牺牲阳极的成份、规格、数量、总用量、重金属释放量等内容。生产阶段污染物主要包括:生产水、生活污水、机舱含油污水、废气、生产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内容。由多个油气设施组成的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应分别核算每个设施各开发阶段的污染物源强。改扩建工程应针对现有、在建、改扩建工程分别进行污染物源强核算。5.2.2.2 陆上终端工程应阐述建设阶段和生产阶段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污染物种类,核算污染物的源强。建设阶段污染物主要包括:施工机械含油污水、冲洗废水、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尾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含危险废物)等。生产阶段污染物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地面冲洗水、初期雨水、生活污水、有组织排放废气、无组织排放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含油固废等危险废物)等。5.2.3 非污染环境要素分析应详细分析油气田海上施工、生产运行、维护检修和事故等各阶段中产生的非污染环境要素,确定其主要影响方式、内容、范围和可能产生的结果,分析其主要控制因素,核算并列出非污染要素清单。5.2.4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详细分析各阶段作业活动对水动力、水质、沉积物、地貌、大气等海洋自然环境,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渔业资源等海洋生态环境,水产养殖、渔业捕捞、航运交通等海上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采用矩阵法对各阶段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通过综合判断对评价因子进行筛选。6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根据海洋油气开发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需要,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海洋环境现状调查的采样和分析质量控制应按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和海洋调查规范(GB/T 12763)执行。6.1 环境现状资料要求6.1.1 资料范围和内容环境现状评价工作可利用现有海洋调查资料,现有海洋调查资料不能满足评价工作需要的或项目所在海域岸线形态、地形地貌等发生变化的,应开展现状调查。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a) 根据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特点及所在海域的水文动力环境特征,确定海水水质、生物质量及海洋生物分布现状调查时间和频率。1级评价至少应取得春、秋两季的调查资料;2级评价至少应取得春季或秋季的调查资料;3级评价至少应取得一季的调查资料;3级以下以收集资料为主,在所收集的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的情况下,应取得一季的调查资料。b) 沉积物环境现状至少应取得一季调查资料。c) 渔业资源应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特征和评价工作要求,收集评价海域的渔业资源种类(游泳动物、甲壳类、头足类、鱼卵仔鱼等)组成、数量分布、主要类群及生物学特征,给出主要经济种类成幼体比例、渔获量、资源密度及现存资源量等。d) 收集工程所在海域的地形地貌资料,有陆上终端工程时,还应收集登陆点附近区域的地形地貌及岸滩演变资料。e) 收集工程所在海域的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海洋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污染源现状等资料。f) 收集工程所在海域的社会环境现状资料,包括区域的行政区划、城市(镇)规模、人口密度、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状况及海洋经济开发利用的内容、类型和程度,海域开发使用现状和现有海洋工程设施的分布状况等。g) 需进行海洋大气、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收集沿岸大气、地下水水源地相关资料。6.1.2 资料可靠性a) 海洋环境现状分析测试数据应由具有国家级、省级计量认证资质的海洋环境监测机构提供,并提供以计量认证形式出具的分析测试报告(即有CMA字样的分析测试报告)或实验室认可形式出具的分析测试报告(即有CNAS字样的分析测试报告),且能准确反映工程附近海域实际情况;b)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资料以所在地人民政府职能部门统计和发布的数据资料为准;c) 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应是现行有效的;d) 环境敏感区现状资料应是经实地调访、勘查获取和核实的。6.1.3 资料时效性a) 除长期历史统计数据外,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现状、海洋地质、数值模拟计算所使用的海洋水文等实测资料应采用评价材料上报主管部门之日起算, 5年内的资料,按年为计算单位;b) 海洋资源、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生物现状等应采用评价材料上报主管部门之日起算,3年内的资料,按年为计算单位;其中,海洋沉积物质量可采用5年内的资料,按年为计算单位;c)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应采用评价材料上报主管部门之日起算,2年内的资料,按年为计算单位;d) 遥感影像数据应采用评价材料上报主管部门之日起算,2年内的资料,按年为计算单位。6.2 海洋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2.1 海洋水文动力6.2.1.1 调查范围和站位布设调查范围应满足评价工作的要求,潮流调查站位应根据全面覆盖、重点代表的原则布设,1级评价一般不少于6个调查站位,2级评价一般不少于4个调查站位,3级评价一般不少于2个调查站位,3级以下以收集资料为主,一般不少于1个调查站位。涉及到包含陆上终端、海底管线、海上油田设施等海域使用跨度较大的工程可适当增加站位。1、2、3级评价潮位不少于2个调查站位,可与潮流同步观测。6.2.1.2 调查内容和调查时间调查内容一般包括:潮流(流速、流向)和潮位等项目。需进行冲淤环境影响预测的工程,悬浮物现状调查应增加悬浮物粒径参数分析内容。根据当地的水文动力特征和海域环境特征,确定海域水文动力的调查时间。季节变化较大的海域应收集不同季节观测资料。海洋水文的观测一般选在大潮期进行。此外,还应收集有代表性的波浪、潮位、气温、降水、风速、风向、灾害性天气等的长期历史统计数据。6.2.1.3 环境现状评价海洋水文动力环境现状评价应结合海岸线和海底地形、地貌现状调查结果,详细、全面地阐述海洋水文、气象要素的现状分布与变化特征,并附以图表说明。主要包括:最大风速、最小风速、平均风速及变化规律,典型日平均风速,主导风向、风速及频率等内容;潮汐性质及类型,最高、最低潮位值;潮流、余流性质及类型,涨、落潮流和余流的运动规律。6.2.2 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对于1、2级评价的项目应进行海底地形和地貌的现状调查;对于3级及3级以下评价的项目以收集有效的、满足评价范围和评价要求的历史资料为主,以现场补充调查为辅。6.2.2.1 调查内容和调查时间海底地形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导航定位、水深测量、水位测量以及数据处理和成图;水深测量包括深度测量和一些必要的改正(吃水改正、声速改正、波浪改正、船姿改正、沉降改正和水位改正等)。海底地貌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在海底地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海底侧扫声纳测量,结合其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成图(可采用比例尺1:50001:2000的地形图)。海底地形地貌的调查频次应不少于1次。调查时间一般不受限制,可与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态和生物资源等评价内容的调查时段一并考虑。6.2.2.2 调查测线布设采用测线网方式进行海底地形地貌调查时,主测线采用垂直地形或构造总体走向布设,联络测线应尽量与主测线垂直,不同调查比例尺的主测线和联络测线间距参照GB/T12763.10中表1,在采用全覆盖方式进行海底地形地貌调查时,多波束测深和侧扫声纳测量的主测线采用平行地形或构造总体走向布设,相邻测幅的重叠应不少于测幅宽度的10%,联络测线应不少于主测线总长度的5%,且至少布设1条跨越整个测区的联络测线。在海底构造复杂或地形起伏较大的海区,应加密测线,加密程度要求能够完整地反映海底地形地貌特征。6.2.2.3 环境现状评价海底地形和冲淤环境现状评价应重点分析与工程所在海域水深分布及其周边海域的海岸、滩涂、海床等地形地貌的现状,冲刷与淤积环境的现状等内容,并说明岸滩稳定及冲淤变化规律、等深线变化、人工沟槽等障碍物的分布、泥沙分布现状、泥沙物理特性、沉积物类型与分布等。铺设海底管线、海底电缆等工程应增加海洋腐蚀环境的分析与评价内容。6.2.3 海洋水质6.2.3.1 调查范围和站位布设海水水质调查范围应覆盖全部评价海域。调查断面和站位应根据所在海域的环境特点,按全面覆盖、均匀布设、重点代表的原则布设。近岸海域调查断面应尽量垂直于岸线,海底管线工程等评价海域狭长的情况下,调查断面可选择平行于长轴布设。1级评价的调查站位不少于20个, 2级评价的调查站位不少于12个,3级评价调查站位应不少于8个,3级以下评价调查站位应不少于6个。主要工程设施、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河口及近岸等环境要素变化梯度较大的海域的调查站位应加密布设,各区加密站位不少于2个。调查范围内有岩石、沙质或泥质底质等不同底栖生物生境时,各种不同生境内的水质调查站位数应不少于2个。6.2.3.2 调查参数选择海水水质调查要素应包括常规调查项目,如酸碱度、水温、盐度、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溶解氧、无机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重金属(总汞、铜、铅、镉、锌、铬、砷)、硫化物等,以及工程产生的主要特征污染物,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多环芳烃和挥发酚等。主要特征污染物可依据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进行适当增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多环芳烃等平面分布变化梯度较小的要素可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站位进行调查。调查方法按照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的要求执行。6.2.3.3 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海水水质评价一般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超标率统计法。海水水质评价标准应采用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可根据工程所在海域各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评价海水环境是否满足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目标要求。6.2.4 海洋沉积物6.2.4.1 调查断面和调查站位海洋沉积物调查站位应按照全面覆盖、均匀布设、重点代表的原则进行布设,尽量与水质调查断面和站位一致,调查站位数应不少于水质调查站位的50%。6.2.4.2 调查参数选择海洋沉积物调查要素应包括常规调查项目,如粒度、有机碳、硫化物、重金属(总汞、铜、铅、镉、锌、铬、砷)、石油类等,以及工程产生的主要特征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和挥发酚等。主要特征污染物可依据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进行适当增减。多环芳烃和挥发酚等主要特征污染物可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站位进行调查。对于包含海底管线的海洋油气开发工程,调查要素还应包括泥温、pH、氧化还原电位、电阻率等。调查方法按照海洋调查规范(GB/T 12763)和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的要求执行。6.2.4.3 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沉积物评价一般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超标率统计法。沉积物质量评价标准应采用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可根据工程所在海域各海洋功能区沉积物质量要求,评价沉积物环境是否满足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目标要求。6.2.5 海洋生物质量6.2.5.1 调查内容海洋生物质量样品现场调查按照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的要求执行。采集的样品应包括评价范围内常见的定居性双壳贝类、甲壳类和鱼类,分别不少于1种。1级评价项目应至少采集评价范围内3个不同区域的样品,2级评价项目应至少采集评价范围内2个不同区域的样品,3级及3级以下评价项目应至少采集评价范围内1个样品。6.2.5.2 调查项目海洋生物质量分析项目应包括常规监测项目,如石油烃、重金属(总汞、铜、铅、镉、锌、铬、砷)等,以及工程的特征污染物,如多环芳烃等。6.2.5.3 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海洋生物质量评价一般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超标率统计法,评价标准采用海洋生物质量(GB 18421)或其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6.2.6 海洋生态环境6.2.6.1 调查范围和站位布设海洋生物现状调查站位应按照全面覆盖、均匀布设、重点代表的原则进行布设,尽量与水质调查断面和站位一致,调查站位数应不少于水质调查站位的60%。6.2.6.2 调查内容海洋生物现状调查内容应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含鱼卵、仔稚鱼)、游泳生物、底栖生物等的组成和数量分布(包括生物种类、生物密度、生物量、丰度、均匀度、多样性指数等)以及叶绿素a的分布;还应包括珍稀濒危生物和重要经济生物的数量及其分布。评价范围内含潮间带的工程,还应进行潮间带生物调查。调查方法采用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中的要求执行。6.2.6.3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参照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和海洋调查规范(GB/T 12763),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以图表和文字形式给出。6.2.7 大气环境位于近岸海域、且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海洋油气开发工程,需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进行沿岸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3 环境敏感区调查6.3.1 调查范围环境敏感区的调查范围至少应覆盖工程建设、生产或异常工况可能影响到的区域,并能满足环境风险评价和影响预测的需要。6.3.2 调查对象和调查项目环境敏感区一般包括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港口航运区、旅游区和盐田区等。调查项目应包括环境敏感区的位置、范围(界址点坐标)、敏感目标和保护对象等。6.3.3 调查方法采用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的方式对环境敏感区进行调查。6.3.4 调查结论以清晰、规范性的图件给出各环境敏感区的名称、位置、范围、方位以及与工程的距离等,并以表格形式列出,辅以文字和照片对各敏感区的信息作出详细说明。6.4 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状以资料收集为主,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开展必要的调查,应详细阐明和分析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所在区域及其周围海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现状。主要包括:a) 所处海域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状况,海域的水文动力情况,气候与气象状况等。b) 所处海域邻近地方行政区划、人口密度,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状况及其城市基础设施等状况。c) 海洋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包括主要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类型和程度等。d) 海洋功能区划及相关规划。e) 对于离岸12海里以上且不涉及登陆管线的海上油气开发工程,可不进行社会环境现状调查。6.5 陆上终端工程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分别进行大气环境、声环境、地面水环境、地下水环境、陆域生态环境、土壤环境的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工作。有排海污染物的陆上终端工程,还应参照本规范的有关要求,进行海水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和生态环境的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6.6 改扩建工程回顾性评价对于油气田改扩建工程(含调整井),应设置专章对现有油气田进行回顾性评价。主要内容包括:现有油气田建设情况、现有油气田建设前的环境质量状况、油气田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环保措施的运行效果等内容。7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依据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海域的环境特征、工程规模及工程特点,预测评价工程各阶段对海洋水文动力、海底地形地貌及冲淤、水质、沉积物、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地下水环境等造成的影响。7.1 一般规定a) 水文动力环境、海底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水质环境、沉积物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地下水环境等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应符合各单项评价等级的要求;b) 影响评价应阐明工程各阶段的污染要素和非污染要素的特征,包括主要预测因子的影响时段、范围和程度;c) 影响评价应有足够的空间分辨率,满足海洋水质、地形地貌与冲淤、海洋生态、海洋沉积物环境、环境风险等评价内容的预测需求;d) 影响评价应给出主要预测因子环境影响最大覆盖状态下的外包络线范围与分布;e) 预测精度应满足监督管理的要求,并为制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7.2 海洋水文动力环境预测分析工程所在海域的潮流和余流的分布特征,评价工程对潮流和余流分布的影响范围及程度。7.2.1 预测方法采用成熟的海洋水动力数值模式预测评价工程对海洋水文动力环境的影响范围及程度(附录E),并利用水动力实测数据进行验证。7.2.2 预测内容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的项目和内容主要包括:a) 工程所在海域的潮流和余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b) 涨、落潮流和余流的最大值及方向,涨落潮流历时;c) 工程对邻近海域潮流、余流的影响范围和程度。7.2.3 环境影响评价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结论应包括:a) 给出工程所在海域的水文环境要素的变化与特征;b) 给出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敏感目标和周边海域开发利用活动的影响程度;c) 给出工程对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的评价结论;d) 给出工程的水文动力环境影响是否可行的结论。应根据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减缓水文动力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若评价结果表明工程对海洋水文动力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和环境不可接受时,应给出环境不可行的分析结论,并提出修改建设方案、总体布置方案等建议。7.3 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7.3.1 预测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附录F)或采用国家、行业发布相关工程设计规范的经验公式方法,对工程所在海域的地形地貌变化、冲刷与淤积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利用工程所在海域收集的地形地貌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若无历史资料,可用类比分析等方法进行验证。7.3.2 预测内容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主要包括:a) 预测工程各阶段对海岸、滩涂、海床等地形地貌、冲刷与淤积的可能影响,并分析评价其产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b) 1级评价项目应重点对工程所在海域的形态变化(包括海岸、滩涂、海床等地形地貌),冲刷与淤积,泥沙运移与变化趋势等的范围和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并定量给出影响的范围和程度。7.3.3 环境影响评价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结论应包括:a) 列出冲刷与淤积、泥沙运移与变化趋势等的增加值与稳定值的时空分布图表;b) 评价工程所在海域的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要素的变化与特征;c) 根据工程引起的海岸线、滩涂、海床等地形地貌变化、冲刷与淤积的时空变化、泥沙运移与变化趋势等预测结果,结合水动力、悬浮物浓度变化等预测结果,评价工程对海域地形地貌与冲刷或淤积的影响;d) 给出工程对海底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的评价结论;e) 给出工程的地形地貌与冲淤的环境影响是否可行的结论。1级评价项目应给出地形地貌与冲淤变化的趋势性分布描述,阐述影响范围与程度。2级和3级及3级以下评价项目可定性分析工程对地形地貌冲淤环境的影响。应根据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减缓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7.4 海洋水质环境7.4.1 预测方法采用成熟的泥沙输移扩散模式和污染物输运模式预测评价工程对海洋水质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见附录G和附录H)。7.4.2 预测内容海水水质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主要包括:a) 在工程各阶段的正常和非正常工况下,分别定量预测各评价因子的浓度增加值及其分布;b) 针对悬浮物扩散,应合理选择有代表性的边界控制点,分别计算各控制点在大、小潮状况下的预测浓度增加值,按照各控制点最外沿的连线形成浓度增量曲线,给出悬浮物扩散的浓度增量的外包络线、外包络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给出悬浮物影响时长和最大影响距离;c) 针对排海污染物扩散,应按照污染物排放点的排放特征合理选择计算点,分别计算计算点在大、小潮状况下的预测浓度增加值,按照计算点最外沿的连线形成标准浓度曲线,给出排海污染物扩散的各标准浓度值的外包络线、外包络面积及其空间分布;据此给出混合区的最大面积及位置;d) 列出排海污染物预测浓度增加值与现状值的浓度叠加分布表(图)、悬浮物预测浓度增加值。e) 1级和2级评价应给出预测后的悬浮物浓度增量、各排海污染物叠加现状值的浓度曲线平面分布图。f) 3级以下评价可采用类比的方法定量给出悬浮物影响时长和最大影响距离。7.4.3 环境影响评价海水水质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结论应包括:a) 评价工程所在海域的水质环境要素的变化与特征;b) 给出工程对海水水质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同时说明主要影响因子和超标污染物;c) 给出工程是否满足所处海洋功能区的水质环境质量要求的结论和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定量或定性结论。1级和2级评价应给出预测后的悬浮物浓度增量、各排海污染物叠加现状值的浓度曲线平面分布图;3级及3级以下评价应分析工程对海水水质的影响程度。根据海水水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水质环境保护对策措施。7.5 海洋沉积物环境应对工程各阶段的沉积物环境质量影响进行预测。7.5.1 预测方法采用的沉积物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应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1级评价项目应尽量采用定量或半定量预测方法,2级和3级评价项目可采用半定量或定性预测方法。7.5.2 预测内容应根据工程分析结果,结合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进行预测因子(参数)的筛选,甄选的预测因子应具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工程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状况。沉积物环境质量影响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a) 钻屑、泥浆、悬浮泥沙扩散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b) 含油钻屑、泥浆中的石油类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c) 海底管道、平台导管架等采用的牺牲阳极对沉积物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d) 人工岛填海物料的理化性质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7.5.3 环境影响评价海洋沉积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包括:a) 给出工程所在海域沉积物环境影响预测的结果与评价结论;b) 明确给出工程是否满足所处海洋功能区的海洋环境保护管理要求的结论。1、2级评价项目应给出预测因子的趋势性分布描述,阐述影响范围与程度。3级及3级以下评价项目可定性地阐述影响范围与程度。若评价结果表明工程对所在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或不能满足环境质量要求和海洋功能要求时,应提出有针对性的减排和环保对策措施。7.6 海洋生态环境应对海洋油气开发工程各阶段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别做出分析与评价。7.6.1 分析方法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应以现状调查为基础,分析评价工程的生态影响途径、方式,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分析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海洋生物资源损失采用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进行估算。7.6.2 分析内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析海洋油气开发各阶段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开发活动引起的海洋生境、生态环境区域空间格局变化情况,以及由此变化影响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范围和程度。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应包括:海洋油气开发各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干扰,是否对评价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带来变化,是否使某些生态问题严重化,是否使生态环境发生时间与空间的变更,是否使某些原来存在的生态问题向有利的方向发展等。3级评价项目要对关键评价因子(如珍稀濒危物种、海洋经济生物等)进行分析;2级评价项目要对所有重要评价因子进行单项分析;1级评价项目除了进行单项分析外,还要对区域性全方位的影响进行分析。7.6.3 环境影响评价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结果应包括:a) 根据各评价因子的定量或定性结果说明其影响范围、位置和面积,同时说明主要影响因子和超标污染物;b) 定量给出海洋生物资源的损失量及其经济价值;c) 给出评价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结论。若评价结果表明工程对所在海域的海洋生态产生较大影响,环境不可承受或不能满足环境质量要求时,应提出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或调整工程规模、方案。7.7 大气环境位于近岸海域、且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海洋油气开发工程中的海上生产设施,根据工程分析中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强,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附录A中估算模式计算污染物的扩散距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