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综合概述_第1页
金融知识综合概述_第2页
金融知识综合概述_第3页
金融知识综合概述_第4页
金融知识综合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金融概述一、金融的概念:现实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以种种形式,直接的,间接的同银行等金融机构打交道,以货币形式进行经济交往或清理债权、债务等关系。人人都与金融结下不解之缘。什么是金融?“金”指资金,“融”指融通。 金融指货币资金的融通。融通的对象主要是货币和货币资金;融通的方式是有借有还的信用方式;而组织这种融通的机构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因此,金融涉及货币、信用和银行等诸范畴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内在关系。具体地说:凡是货币与货币资金的借贷、票据的买卖,债券和股票等证券的发行和转让以及外汇的买卖等,都属于金融活动。(一)概括为:金融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我们这里主要研究:货币、信用、银行的活动及其规律性。(二)分类:间接金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媒介来进行的金融活动直接金融:不通过媒介体,而由双方当事人直接建立的债权债务关系的金融活动。二、金融的产生和发展:金融活动涉及货币、信用和银行等诸要素。货币、信用我们将在第2章、3章介绍。这里主要介绍与金融密切相关的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一) 银行的产生:1、 银行一词始于意大利语,意为长凳、椅子,是货币兑换商的营业工具,英语发生了转化,意为存款的柜子,在中国,曾用白银为币材,店铺称为“行”,故译为“银行”,所以,银行的前身是货币经营业。2、 银行最早产生于当时的世界商业中心意大利,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580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1593年设立的米兰银行,1609年的阿姆斯特丹银行,1619年的汉堡银行均是早期著名银行。1694年设立的英格兰银行是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标志着近代资本主义银行的诞生。3、 我国银行业:史籍记载:唐朝中叶就出现了兼容银钱保管业务的“柜坊”,并产生了最早的汇兑业务“飞钱”的汇票。宋代已有专门经营银钱兑换的“钱铺”,明朝中叶,出现了专门从事钱币兑换并兼做存放款的“钱庄”,清朝末年产生了主要从事汇兑与存放款业务的“票号”。1845年,英国在香港、广州开设的丽如银行(分行)后改为东方银行,是国外资本在我国开设的第一家新式银行,1897年5月,在上海开设的中国通商银行则是我国自办的第一家现代商业银行。1904年清政府设立户部银行(后改为大清银行),通商银行以及稍后的“南三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北四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大陆银行、中南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现代银行业的兴起。1927年后,国民党政府建立并形成“四行两局一库”的金融体系。(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合作金库) 现在:中国人民银行我国的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四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自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恒丰银行,稍后,浙商银行、渤海银行、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各地组建了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二) 现代银行的发展趋势1、 规模集中化:资产额上万亿美元的“巨无霸”式银行。2、 全球化:跨国银行和银行业务国际化发展。3、 金融自由化:业务多元化,业务拓宽和业务交叉。4、 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融资方式、服务创新。5、 证券化: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筹资(2008年中国平安发行1600亿股票,浦发400亿)6、 信息化:建立高效率的电子资金转账系统。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与货币形式一、 货币(一) 概念:1、 传统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可以用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一切商品交易的媒介。2、 现代的定义:凡是在商品与劳务交易和债务清偿中,可以作为交易媒介与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手段就是货币。(二) 货币的范围:货币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货币:指的是现金(亦称“通货”)即流通中的纸币和金属铸币广义的货币:除现金外,还包括各种非现金的货币。凡是能履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及支付手段职能的信用流通工具或金融资产。范围:1、现金:纸币和铸币 2、存款货币:随时使用支票提取的活期存款 3、准货币:银行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政府债券等。 4、货币替代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代替货币起交换媒介支付手段作用,但并不具有货币其他职能 如信用卡等(三)货币层次的划分:参照国际通行的原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货币划分为四个层次M0 = 流通中的现金M1 = M0 + 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 = M1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M3 = M2 + 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一、 货币形式的发展(一) 实物货币:又称商品货币,最原始形式一种商品既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又可以作为一般商品进行消费,其价值是相等的,这种货币就是实物货币。我国古代:龟壳、海贝、皮革、米粟、布帛、农具等。在美国:金子、烟草、大米、家畜、威士忌等。妨碍货币发挥价值尺度和贮芷手段的职能。(二)金属货币:主要由钢铁等贱金属和金、银等贵金属组成。并经历了从贱金属到贵金属的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代青铜铸造的“刀币”“铲币”等,秦统一后,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白银用作金属货币始于公元119年汉武帝时代。优点:(1)普遍可接受性(2)价值稳定性;承担价值尺度、职能。(3)价大量小,携带方便。(4)耐久性,不易磨损和腐烂,可充当贮芷手段。(5)均质性和可分性,价值量平均,一致,可任意分割。(三)代用货币主要是指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这种纸币所代表的是金属货币,纸币在市面上流通,有十足的贵金属准备,可自由地向发行单位,兑换金属货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公元994年后,北宋出现了一种名为“交子”的纸币。(四)信用货币:就是以信用作为担保,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的货币是目前几乎所有国家采用的货币形态产生于纸币不能再兑换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便应运而生了。信用货币分为两种形态:(1)是流通中的现金,即纸币和辅币(2)是银行存款,是现代经济中的主要货币形式(五)电子货币: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出现了电子货币,又称“数据货币”,是指通过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系统储存和处理的电子形式的货币。引发了金融业一场革命,推动国民经济向无现金、无支票、无凭证的“三无社会”迈进。具体形式有两种:(1)是电子现金(电子钱包)如各种储值卡(2)是电子资金转账,如银行发行的借记卡或贷记卡。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一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货币在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的职能,这是货币的首要和基本的职能。货币是具有价值的商品,作为价值尺度,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比较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价格。中国历史上最初的价格与重量标准是一致的,如“两”白银(16两1斤)(半斤8两)、镒 秦朝(黄金以镒名,1镒为20两)、铢 西汉(24铢为1两)、贯、文为单位(元代)(二)流通手段:当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时,就发挥着流通手段的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商品交换过程表现为买与卖的结合。即商品货币商品(WGW)货币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充当流通手段这一过程就是商品流通。(三)贮芷手段: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一种商品,货币就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当货币推出流通领域,处于静止状态时,就执行贮芷手段的职能。货币当作贮芷手段,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金银是保存价值的适当形式,纸币本身每有价值,不能作为贮芷手段。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一般不会产生货币过多过少现象。(四)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如随着赊欠关系的产生而出现的用货币清偿的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日益增强,并由此衍生了信用货币,如期票、汇票、支票、银行券等。大大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易产生“三角债”增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传统理论认为:货币的第五个职能就是世界货币。实际上,只有在金本位制下,世界货币才有可能成为货币的一个职能。当然不能排除:美元、欧元、英镑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的记账单位“特别提款权”等可作为世界货币。概念: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体现作用: (1)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 (2)作为国际间的一般购买手段 (3)社会财富的转移。如资本转移,对外援助战争赔款。 第三节: 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概念:简称币制,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并形成的一个体系。二、货币制度的演变:分类: 银本位制:银两本位制、银币本位制 金属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 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一)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制的金属货币制度。1、银两本位制:以白银的重要单位“两”作为价格标准,实行银块流通的货币制度。2、银币本位制:是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白银,铸成一定形状的本位币,实行银币流通的货币制度。(二)金银复本位制是以金银两种金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的货币制度。流行于16世纪18世纪。1、平行本位制:金币与银币按照其所包含的金银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其交换比率不加规定,由市场价格决定。易引起价格混乱。2、双本位制:金币与银币按照国家规定的金银比价流通。又因两种货币价格会随着金银市场比价而变化。造成流通混乱,并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格雷欣”法则,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被低估的通币(良币)必然被收芷熔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被高估的货币则独占市场,最终结果是只流通一种货币。(三)金本位制:指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1、金币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英国1816年始1914年崩溃,最终1960年退出,盛行近100年。2、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指没有金币的铸造和流通,而由中央银行发行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19241928年实行的国家:英、法、荷兰、比利时。3、金汇兑本位制:指没有金币的铸造和流通,使本国货币依附于某一外国货币的货币制度。(四)纸币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特点:(1)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由政府颁布法令赋予其无限法偿和强制流通权力。 (2)不能兑换黄金,也不规定含金量 (3)纸币发行一般通过信贷程序进行,中央银行根据流通中货币的供求状况加以调节。(4)纸币发行往往被用来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手段,纸币始终处于贬值状态中,即实际价值要低于其名义价值。三、我国的货币制度(2005年8月31日发行第五套人民币)主要内容:第一,我国的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采取的是不兑现的银行券的形式,人民币的单位是元,元是本位币,辅币是角、分。第二,人民币从未规定国含金量,即与金银完全脱离关系。第三,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货币,因为一切货币收付结算和外汇牌价均以人民币为价值的统一尺度和计算单位。人民币不准自由出入困境,金银、外汇不得在国内市场上计价流通和私自买卖。第四,人民币的发行实行高度集中统一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正常需要,通过信贷程序发行货币的原则,发行权属于国家,国家赋予人民币以强制流通能力。第五,由中国人民银行集中掌握、统一调度黄金、外汇储备、储备数量定期公布,人民币对外汇的汇率由国家外汇管理局依照市场汇率调整每日公布。第三章:信用第一节: 信用的本质与信用的形式一、信用及其本质(一)信用的含义:是一种经济上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让渡。有时也称信贷。信用的基本特征:(1)是以偿还为条件、即到期归还本金 (2)在偿还时有一个增加额、即支付利息本质特征:(1)信用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3)信用反映不同的社会关系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关系是在商品货币关系的基础上产生,也必然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而发展。高利贷是信用的古老形式,借贷资本则是信用的现代形式。(一)高利贷:就是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榨取高额利息的资本,是生息资本最古老的形式。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是信用的基本形式。特点:1、非生产性:来源与发放同社会再生产没有直接联系。 2、寄生性:年利一般30%40%甚至100%200% 3、保守性: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维护落后的生产方式阻碍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二)借贷资本:从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货币资本,通过信用形式贷放出去,转化为借贷资本。特点:1、借贷资本体现了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2、借贷资本是一种资本“商品” 3、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商业资本:GWG、借贷资本GG(三)信用形式: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采取赊销方式而相互提供的信用。 具体形式:(1)是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卖方信用 (2)是以预付定金,预付贷款等形式提供的买方信用 特点:(1)商业信用是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 (2)商业信用所提供的信用,是处于企业资金循环周转过程中的商品资金。 (3)商业信用,同商品物资运动紧密结合:买卖直接成交,借贷直接见面。2、银行信用:是指银行及其他各种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提供的信用。特点:(1)以金融机构为媒介,体现银行与企业或个人的信用关系 (2)信用规模大大超过商业信用 (3)流向可以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克服了商业信用授受在方向和对象上的局限性。3、国家信用:又称政府信用,是以国家为一方所取得或提供的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内债)和国际信用(外债)两种形式。内债:发行政府债券;外债:发行国际债券,举借贷款。4、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商品货币或劳务的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主要形式:(1)是赊账或透支 (2)是分期付款5、民间信用:不通过正规的金融组织,在民间个人之间相互提供资金的一种信贷活动。 第二节 : 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概述:(一)信用工具的含义:又称金融工具是用于信用活动并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续的合法凭证。信用工具作为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又称为“交易工具”或“金融商品”信用工具对持有者来说,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是相对于实物资产而言的,金融资产通常是一种债权,不具有物质形态(股票代表所有权,属例外)(二)信用工具的特征:1、偿还性;2、流动性;3、风险性;4、收益性(三)信用工具的分类:1、按发行者的性质划分:(1)直接信用工具:如政府,工商企业和个人所发行的国库券、公债券、商业票据、股票、公司债券、抵押契约(2)间接信用工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所发行的银行券、存单、金融债券、银行票据和支票等。2、按信用关系存续时间的长短划分:短期信用工具:也称货币市场金融工具,一般指有效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内的信用凭证长期信用工具:也称资本市场金融工具,指信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公司债券、公债券和金融债券等。二、短期信用工具:票据1、商业票据 2、银行票据 3、支票 4、信用证 5、信用卡三、长期信用工具:股票与债券(一)有价证券:是指具有一定票面金额,代表财产所有权或债权的书面凭证。有价证券的存在形式主要是股票和债券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已投资入股的证书 债券: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凭证(二)股票的种类1、按股东承担风险程度和享有分红权利的不同分普通股票和优先股票2、按股票是否记名:记名股票和不记名股票3、按股东享有股票权的不同:无权股票和多权股票4、按股票上是否标明金额分: 有票面金额股票 无票面金额股票(三)债券的种类:1、公司债券是公司为筹措资金而发行的借款凭证。2、公债券是政府出具的借款凭证,是国家信用工具。3、不动产抵押债券:是不动产抵押银行为筹集用于发行不动产抵押贷款的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4、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第四章 货币流通及货币供求 第一节: 货币流通及规律一、货币流通的概念:1、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连续进行的整体活动。表现:WGW2、货币流通:是指在商品流通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在买者和卖者之间不断转手的运动。GWG二、货币流通的形式:(一)现金货币流通:是以纸币、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货币收付。(二)存款货币流通:是银行转账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具体表现为存款人在银行开立存款帐户的基础上,通过银行存款帐户上划专款项的办法所进行的货币收付行为。(三)货币流通规律:即一定时期内一定范围内流通领域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的规律。(四)纸币流通规律: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总量所代表的价值量决定于货币必要量的规律。三 货币供求:(一)货币供给:也叫货币供应,是与货币需求相对应的货币提供。 货币供求量:也叫货币流通量,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存量。(二)货币需求:1、概念: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按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求。2、中国对货币需求的探索: 1:8经验数据: 所谓1:8是指现金货币流通量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之比为1:8,即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求1元人民币实行流通。 第二节 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概念:是指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求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经济现象。完整理解通货膨胀的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1)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不是指个别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而是价格总水平的上涨。(2)通货膨胀不是指一次性或短期的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且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二、通货膨胀的类型:(一)根据其表现形式分类:1、公开型通货膨胀:政府对物价的上涨并不施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物价随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自由浮动,或者虽加以控制,但由于通胀压力太大而未能奏效。如2007年房价。2、压抑型通货膨胀:又称隐蔽型通货膨胀指政府通过价格管制,定量配给以及其他行政手段来抑制物价的上涨,虽可暂时阻止物价上涨,但潜在的上涨趋势依然存在,一旦放松管制,累计矛盾会突然激化。(二)根据物价上涨速度分类:1、温和型通胀:5%以内、3%以内为爬行式通胀,保持在一位数内,可以控制,但要紧抓治理,否则速度会更快,出现两位数水平的通胀率。2、严重通胀:物价上涨率10%以上,CPI呈直线,加速上升的态势,几年之内物价上涨即可超过100%、甚至出现三位数、四位数的通胀率,如1992年、93年俄罗斯接近100%乌克兰2000%,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3、恶性通胀或季度通胀: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物价上涨,货币大幅贬值,正常的经济活动趋于紊乱,货币制度、国民经济趋于崩溃。如: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1923年马克发行量达49610的天文数字,通胀率超%;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1937年7月1949年5月,12年间货币发行量增加1400多亿倍,物价上涨率达85000多亿倍,100元法币1937年可买2头黄牛,而1949年则连一粒米买不到。(三)根据通胀的成因分类:1、需求拉上型通胀:由于社会总需求(投资、消费、政府支出)的过度增长,超过了按现行价格总供给的增长,致使“太多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2、成本推动型通胀:是生产成本上升而引起物价上涨的现象。包括:原材料价格推进,劳动力成本推进等。3、结构型通胀:指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因素所引起的物价持续上涨。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们收入增加较快以及先进国家消费模式“示范效应”的影响,需求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低档消费品需求减少,另一方面高档消费品需求急剧增加产生通胀。 第二节 通货膨胀三、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正负效应经济学家的三种观点:1、促进论 2、促退论 3、中性论 有利不利(一)通胀对生产的影响:1、使社会产生的正常比例受到破坏:如制造业衰退使股市暴涨房地产暴涨,价格高的上涨快、低的上涨慢,产业结构更加不合理2、使生产性投资减少,不利于产生长期稳定发展。如:资金流向金融市场,流通领域等。(二)对流通的影响:1、使流通领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正常的流通受阻。物价上涨不均衡改变商品流向,打扰企业原有的购销渠道,破坏了商品正常流向。2、在流通领域制造或加剧供给和需求的矛盾。抢购惜售,囤积居奇、破坏供需平衡,推动物价上涨。(三)通胀对分配的影响:1、通胀的过程是物价上涨过程,亦是货币购买力下降过程。全社会看:不会增加或减少收入总量,不会有人受损或受益。实际看:个人收入增长有快有慢,实际收入水平有变化。如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2008年年薪6000多万元,年增300倍(就此国家规定2009年金融高管薪酬不超过280万元)工薪阶层成受害者,从事商业活动单位和个人(搭车的单位、个人)哄抬物价、变相涨价、受益。如重庆市2008年出租车罢运事件,起因是车管所“份钱”太高。2、通胀对社会成员的影响还通过改变原有财富的占有比例表现出来持有物价上涨比率大的资产,将受损。负债的人通胀减少实际债务,将受益;存款的人受损。居民个人处于净债权地位将受损;企业、政府处于净债务地位,将受益。(四)对消费的影响:(1)物价上涨、币值下降、居民消费水平下降、限制下一阶段发展(2)物价上涨的不平衡性,高收入、低收入阶层受损不一致,加剧社会成员矛盾,加剧市场供需矛盾,一般消费者损失更大四、通货膨胀的治理:(一)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1、紧缩的货币政策首先要减少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使货币供给量增长率降到与经济增长率相适应,控制货币供给量。方法:(1)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压缩商行的贷款能力,紧缩贷款规模,减少投资。(2)提高利率:一方面鼓励居民增加储蓄,把消费基金转化为生产基金,减少通胀压力;另一方面,提高银行再贴现率导致企业利息加重,抑制贷款,减少投资。(3)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出售手中持有的有价证券,以减少银行超额准备金或居民手中的存款,尽快回笼资金,减少市场货币供给量。(4)央行规定基础货币指标,通过控制基础货币达到控制货币供给量的目的。2、紧缩的财政政策:(1)消减政府预算,压缩政府投资。直接减少社会总投资的需求。(2)增加税收;增加政府收入,弥补财政赤字。如2007年股市大涨,交易印花税由1提高到3, 企业税后利润减少,投资会相应减少,居民降低了税后收入,消费会减少,抑制总需求膨胀。(二)实施收入政策:紧缩的货币、财政政策,会导致经济的衰退和失业率的提高。针对成本推动型通胀,应采取管制物价和工资为内容的收入政策。一方面降低了通胀率,一方面不造成大规模失业。(三)实施供应政策:通胀成因:(1)需求的膨胀(2)是供给相对短缺弥补可从两方面入手:(1)抑制需求膨胀(2)促进供给增加 如中国政府未来三年(20092011)9000亿元用于经济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来抑制房价过高。 第三节 通货紧缩一、概念: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过程,是指在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之后表现出物价与货币供给量连续下降的现象。具体表现:(1)物价水平持续下降 (2)货币供给量增幅不断下降的趋势已相当严重 (3)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上升二、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通货紧缩使社会财富缩水。“财富”缩水,即全社会财富的减少。企业盈利降低、债务率上升;居民失业者增多,收入下降(二)通货紧缩对经济具有促退作用1、生产者减产或停产,经济增速抑制。2、物价下跌,生产者利润减少,生产积极性降低,影响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就业状况,加重社会总需求不足。(三)通货紧缩缩减就业机会:通货紧缩意味投资机会锐减,可能容纳的就业机会锐减。三、治理通货紧缩的对策:(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企业产品出口营造良好环境。(二)大力改进产业结构调整,削减过剩落后的生产能力。(三)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1、货币政策措施:(1)央行增加货币供给量(2)向金融机构增发专项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3)合理引导商业银行扩大贷款规模(4)扩大再贴现规模(5)完善外汇管理,加强外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2、财政政策措施:(1)增加财政资金,扩大财政资金,刺激社会需(2)加强和完善税费管理(3)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投资需求:(1)改善政府投资,拓宽投资渠道 (2)打破行业垄断,促进企业竞争 (3)解除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歧视 第五章: 国际金融 第一节 : 外汇与汇率一、外汇:(一)概念:动态的外汇:是指将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行为。静态的外汇: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或债权。(二)外汇的特征:(1)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资产或债权(2)必须具有充分的可兑换性(3)必须是在国外能得到偿付的货币债权。(三)外汇的作用1、可以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2、可以促进国际间的货币流通3、可以调剂国际间资金的余缺4、可以作为一国的国际储备。(四)外汇的种类:1、按外汇是否可以自由兑换分:(1)自由外汇(2)记账外汇2、按外汇的来源和用途划分:(1)贸易外汇(2)非贸易外汇3、按外汇买卖交割的期限划分:(1)即期外汇(2)远期外汇二、汇率:(一)汇率及标价方法1、汇率的定义:是指两国货币之间的折算比率,也可以说是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2、汇率的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是以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