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GT24671-1996.pdf_第1页
HGT24671-1996.pdf_第2页
HGT24671-1996.pdf_第3页
HGT24671-1996.pdf_第4页
HGT24671-1996.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G / T 2 4 6 71 -1 9 9 6 前言 H G/ T 2 4 6 7 -9 3 农药产品标准编写规范 行业标准, 是以原农药国家、 行业标准为基础, 吸收了国 际农药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共同点和长处, 按照G B 1 . 1 -8 7 R 标准化工作导则 的编写要求制定的。 1 9 9 3 年, 根据 I E C / I S O导则第 3 部分 国际标准的起草和表述规则 , 对G B 1 . 1 -8 7 进行了修订, 并要 求从 1 9 9 5 年起, 执行G B / T 1 . 1 -1 9 9 3 。因此按照G B 1 . 1 -8 7 编写的H G/ T 2 4 6 7 -9 3 , 也应及时作相 应的修订, 以满足编写新制定、 修订的农药产品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需求。 本标准修订要点如下 : 1 . 增加了前言, 确定了前言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2 .将第 1 章的标题“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改为“ 范围,i 3 .在引用标准前, 加了一段规定的导语; 4 .取消产品分类一章; 5 .将第 3章的标题“ 技术要求” 改为“ 要求” ; 6 .取消了检验规则一章, 将该章的取样方法改为“ 抽样” , 放人试验方法一章的开头, 作为其中的一 条, 考虑到农药产品标准大都是强制性的特点, 仍保 留了产品的检验与验收规则要素, 放在试验方法一 章的最末, 也作为其中的一条 ; 7 .原第 7 章的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存标题, 改为标志、 标签、 包装、 贮运, 作为修订版的第 5 章; 8 . 对原标准的个别地方, 也做了修改补充。如明确了极限数值的处理采用修约值比较法。 本标准自 实施之日 起, 代替H G / T 2 4 6 7 -9 3 .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技术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化学工业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由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七一五工厂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侯宇凯、 王学诚、 赵欣听、 杨建、 楼少巍。 H e/ T 2 4 6 71 -1 9 9 6 产品标准前言应包括的内容 1 .专用部分信息 指明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采用程度和版本, 说明对国际导则或其他类似标准规范 与文件的采用情况。 指明与采用对象的主要技术差异及简要理由; 与前版的重要技术内容改变情况的说明; 与其他标准文件或其他文件的关系的说明; 实施过渡期的要求; 该标准导致废止或代替其他标准文件的全部或一部分的说明; 指明哪些附录是标准的附录, 哪些是提示的附录。 2 基本部分信息 本标准由提出。 本标准由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当需要时. 可指明负责起草单位和参加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一般不超过 5 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 H G / T 2 4 6 71 -1 9 9 6 农药原药产品标准编写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农药原药产品标准编写规范, 适用于编写相应的农药产品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 标准和企业标准。 ( 通用名) 其他名称、 结构式和基本物化参数如下: I S O通用名称: 商品名称 : C I P A C数字代号: 化学名称 : 结构式 : 实验式 : 相对分子质f( 按 1 9 X X国际相对原子质t计) : 生物活性: ( 杀虫、 杀蜻、 杀菌、 除草 ) 熔点: 沸点: 蒸气压( 2 0 C ) : “ “ “ P a 溶解度( g / L , 2 0 0C ) : 稳定性: ( 对酸、 碱、 光、 热的稼定程度、 半衰期)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通用名) 原药的要求、 试验方法以及标志、 标签、 包装、 贮运。 本标准适用于由 ( 通用名) 及其生产中产生的杂质组成的( 通用名) 原药。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都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引用标准的 排列顺序为先国内 后国 外; 各级标准应逐级排列, 先国 家标准后行业标准; 同一级标准, 按标准号的顺序排列; 不同行业的标准, 按标准代号的字母顺序排列。 G B / T 6 0 1 -8 8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 容A分析) 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 B / T 1 6 0 0 -7 9 ( 8 9 ) 农药水分测定方法 G B / T 1 6 0 4 -1 9 9 5 商品农药验收规则 G B / T 1 6 0 5 -7 9 ( 8 9 ) 商品农药采样方法 G B 3 7 9 6 -8 3 农药包装通则 G B / T 4 9 4 6 -8 5 气相色谱法术语 -. 一 一一一目 一- 目 一-目 一. -. -一 目 一-一一- . 一 中 华人民 共和国 化学工业部1 9 9 6 - 0 4 一 0 8 批准, 9 9 6 一 0 9 - D 1 实 施 H G / T 2 4 6 7 . 1 -1 9 9 6 3 要求 ; ,; 外观 : 应说 明原药 的颜 色、 物理状态 、 形状等 。 ( 通用名) 原药应符合表 表 1 要求 。 1 ( 通用名) 原药控制项 目指标 项目 指标 优 等 品一 等 品合 格 品 ( 通用名称) 含量, %妻 二 ( 有害杂质名称) 含量, %簇 水分, %镇 固体不溶物( 酸度( 以H , S O 计) 或碱度( 以N a O H计) , 肠夏 注: 所列项 目不是详尽无遗的, 也不是任何原药标准都需全部包括的, 可根据不同农药产品的实际情况, 加以增 减。 4 试验方法 4 . 1 抽样 按照G B / T 1 6 0 5中“ 原药采样” ( 如原药为固体) 以及“ 乳液和液体状态的采样” ( 如原药为液体) 方 法进行。 用随 机数表法确定抽样的包装件; 最终抽样量一般应不少于2 5 0 g ( 或2 5 0 m L ) 4 . 2 鉴别试验 当用规定的试验方法对有效成分鉴别有疑时, 至少要用另外一种有效的方法进行鉴别。 如果采用色 谱 气谱( G C ) 、 高效液谱( H P L C ) 、 薄层色谱( T L C ) 法和红外光谱O R) 法, 建议作如下表述: G C, H P L C 本鉴别试验可与( 通用名) 含量的测定同时进行( 如有效体含量的测定亦采用 相同 方法) 。在相同的色谱操作条件下, 试样溶液某一色谱峰的 保留时间与标样溶液( 通用名) 色谱 峰的保留时间, 其相对差值应在1 . 5 0 o 以内。 I R 试样与标样的红外光谱图, 应没有明显的差异。 T L C 试样溶液经展开得到的某一斑点与同时展开的标样溶液的斑点, 其R , 值应一致 注: 对标准中没有的试验方法, 应写明具体试验条件和操作步骤 4 . 3 ( 通用名) 含量的测定( 以气相色谱内标法为例) 4 . 3 门方法提要 试样用溶解, 以为内标物, 使用%( 固定液) / ( 载体) 为填充物的玻璃 不锈钢) 柱和 检测器, 对试样中的( 通用名) 进行气相色谱分离和测定。 4 . 3 . 2 试剂和溶液 试剂( 写出名称) ; ( 通用名) 标样: 已知含量, )%; 内标物: , 应不含有干扰分析的杂质; 固定液 : 载体: ( 写明处理方法和粒度范围) ; 内标溶液: ( 写明具体配制和保存方法) ; 4 . 3 . 3 仪器 气相色谱仪 : 具检侧器 书 2 4 4 H G / T 2 4 6 7 . 1 -1 9 9 6 色谱数据处理机( 或记录仪, 满量程 色谱柱: . . . MX . . . mm( i d ) . . . 柱; 柱填充物: ( 固定液) 涂在 . . . mv ) ; ( 载体) ( 一 . . . W m) 上, 固定液 : ( 载体+固定液) =1 0 0 ( m/ m) ; 4 . 3 . 4 色谱柱的制备 a )固定液的涂渍 按照具体的涂渍方法编写 b )色谱柱的填充 将一小漏斗接到经洗涤干燥的色谱柱的出口, 分次把制备好的填充物填人柱内, 同时不断轻敲柱 壁, 直至填到离柱出口1 . 5 c m处为止。 将漏斗移至色谱柱的人口, 在出口端塞一小团经硅烷化处理的玻 璃棉, 通过橡胶管接到真空泵上, 开启真空泵, 继续缓缓加人填充物, 并不断轻敲柱壁, 使其填充的均匀 紧密。填充完毕, 在人口端也塞一小团玻璃棉, 并适当压紧, 以保持柱填充物不被移动。 c )色谱柱的老化 将色谱柱人口端与气化室相连, 出口端暂不接检测器, 以m L / m i n的流量通人载气( N, ) , 分阶段 升温至C, 并在此温度下, 至少老化h 。 d )色谱柱的钝化( 如需要 , 按不同的钝化方法编写) 。 4 . 3 . 5 气相色谱操作条件( 以F I D检测器为例) 温度( ,C) : 柱室, 气化室, 检测器室; 气体流量( m L / m i n ) : 载气( N z ) “ 二 , 氢气, 空气; 保留时间( 附典型气相色谱图 ( mi n ) : . . . . . . ( 通用名) , 内标物, 杂质( 名称) 上述操作参数是典型的, 可根据不同仪器特点, 对给定操作参数作适当调整, 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4 . 3 . 6 测定步骤 a ) 标样溶液的配制 根据具体配制方法编写。 b )试样溶液的配制 根据具体配制方法编写。 c )测定 在上述操作条件下, 待仪器基线稳定后, 连续注人数针标样溶液, 计算各针相对响应值的重复性, 待 相邻两针的相对响应值变化小于%, 按照标样溶液、 试样溶液、 试样溶液、 标样溶液的顺序进行测定。 4 . 3 . 7 计算 将测得的两针试样溶液以及试样前后两针标样溶液中 ( 通用名) 与内标物峰面积( 峰高) 之比, 分别进行平均。 一 ( 通用名) 质A百分含I x, , 按式( 1 ) 计算: x _ 几 . m,.厂 犷 1.功 2 ,. ” . . . . . . . (1) 式中: 二 标 样溶液中, ( 通 用名) 与内 标物峰面 积( 峰高) 比 的 平均值; r 2 试样溶液中, ( 通 用名) 与内 标物峰面积( 碌高 ) 比 的 平均值; m( 通用名) 标样的质量, 9 ; m 2 试样的质量, 9 ; 尸标样中( 通用名) 的质量百分含量。 也可按G B / T 4 9 4 6 中的规定, 先求算校正因子f , 再计算试样中有效体含量。 4 . 3 . 8 允许差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 应不大于价%。 4 . 4 ( 有害杂质名称) 含量的测定 H G / T 2 4 6 7 . 1 -1 9 9 6 按采用的具体测定方法编写。 4 . 5 水分的测定 按G B / T 1 6 0 0中的卡尔 费休法( 当水分1 . 0 %时) 或共沸蒸馏法( 当水分)1 . 0 %时) 进行。 允许 使用精度相当的微量水分测定仪测定。 4 . 6 。 。 一中固体不溶物的侧定( 以丙酮不溶物为例) 4 . 6 . 1 试剂 丙酮: 经无水硫酸钠干燥。 4 . 6 . 2 仪器 锥形烧瓶: 具玻璃磨口 接头, 2 5 0 m L ; 回流冷凝器 : 与锥形烧瓶配套; 古氏钳祸或玻璃砂芯增涡: 3 称 ; 烘箱: ( 1 1 0 士2 ) 0C。 4 . 6 . 3 测定步骤 称取l o g 试样( 精确至。 . 0 1 g ) , 放人锥形瓶中, 加人5 0 m L丙酮, 加热回流至所有可溶物溶解。 用 已恒重的增祸过滤溶液, 再用 6 0 mL丙酮, 分三次洗涤锥形瓶, 并抽滤。将钳祸置于 1 1 0 C 烘箱中干燥 3 0 m i n , 取出冷至室温, 称量。丙酮中固体不溶物的质量百分含量X, , 按式( 3 ) 计算: X 3 一 m 濡 M O X 1 0 0m “ . (3) 式中: m恒重后塔涡与不溶物的质量, 9 ; m o柑锅的质量+ g . m试样的质量, 9 。 4 . 6 . 4 允许差 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不大于, 二 %。 4 . 7 酸度( 或碱度) 的测定 4 . 7 . 1 试剂和溶液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c ( N a O H) =. . . mo l / L, 按 G B / T 6 0 1中规定方法配制;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 c ( H C l ) =. . . m o l / L , 按 G B / T 6 0 1 中规定方法配制; 指示液: ( 说明配制方法; 关于浓度单位, 如指示液是固体, 用g / L表示; 如是液体, 用%( V / V ) 表 示 。 ) 4 . 7 . 2 测定步骤 称取g 试样( 精确至g ) , 置于一个2 5 0 m L锥形瓶中, 加人。 . . . . . m L ( 溶剂) , 振摇使试样溶解( 混 匀) , 滴加滴( m L ) 指示液, 用氢氧化钠( 或盐酸) 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由,. 4 色变为 时作空白测定。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试样的酸度Xz ( 以H M S O 计) , 按式( 2 - 1 ) 计算: 色为终点。同 .(2-1) c ( V: 一 VO X 0 . 0 4 9_ _ _ h : =一 一 一 一 一 m入l u v” ” ” ” ” ” ” 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试样的碱度X, , ( 以N a O H计) , 按式( 2 - 2 ) 计算 c ( V : 一 V . ) X 0 . 0 4 0 人 , =一 一 一 一 一m一 一 , 一 一 一 X 1 0 0 (2 一 2 ) 式中: c氢氧化钠( 或盐酸) 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 m o l / L; V滴定试样溶液, 消耗氢氧化钠( 或盐酸) 标准溶液的体积, mL; V o 滴定空白溶液, 消耗氢氧化钠( 或盐酸) 标准溶液的体积, m L ; m试样的质量, 9 ; H G/ T 2 4 6 71 -1 9 9 6 0 . 0 4 9 与1 . 0 0 m 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c ( N a O H ) =1 . 0 0 0 m o l / L 相当的以克表示的硫酸的 质量。 0 . 0 4 0 与 1 . 0 0 m L盐酸荪准滴定溶液 c ( H C I ) =1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