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3926.4-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要求.pdf_第1页
GBT13926.4-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要求.pdf_第2页
GBT13926.4-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要求.pdf_第3页
GBT13926.4-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要求.pdf_第4页
GBT13926.4-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要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要求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要求 GB/T 13926.4- 92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for industrial Proces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equipment Electrical fast transient burst requirements 本标准等效采用本标准等效采用 IEC 801-4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 第第 4 部分部分 电快速电快速 瞬变脉冲群的要求(瞬变脉冲群的要求(1988 年版)。年版)。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对重复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敏感性试验严酷等级本标准规定了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对重复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敏感性试验严酷等级 和试验方法。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定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对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敏感性。本标准适用于评定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对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敏感性。 2 术语术语 2.1 耦合耦合 coupling 能量从一个线路传送到另一个线路时,线路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从一个线路传送到另一个线路时,线路之间的相互作用。 2.2 耦合网络耦合网络 coupling network 用于将一个线路中的能量传到另一线路的电路。用于将一个线路中的能量传到另一线路的电路。 2.3 去耦网络去耦网络 decoupling network 用于避免施加在被试装置上的电快速瞬变脉冲影响其他不接受试验的装置、 设备或系统用于避免施加在被试装置上的电快速瞬变脉冲影响其他不接受试验的装置、 设备或系统 的电路。的电路。 2.4 耦合夹耦合夹 coupling clamp 以与被试线路无任何电连接的方式将干扰信号以共模形式耦合到被试线路, 且具有规定以与被试线路无任何电连接的方式将干扰信号以共模形式耦合到被试线路, 且具有规定 尺寸和特性的装置。尺寸和特性的装置。 2.5 瞬变量瞬变量 transient 两个稳态之间时间相当短的非周期性正或负(或正和负)变量(电压或电流)。两个稳态之间时间相当短的非周期性正或负(或正和负)变量(电压或电流)。 2.6 脉冲群脉冲群 burst 在固定时间间隔内产生的重复脉冲。在固定时间间隔内产生的重复脉冲。 3 严酷等级严酷等级 电快速瞬变试验是一种耦合到电子设备电源线、 控制线和信号线上的由许多快速瞬变脉电快速瞬变试验是一种耦合到电子设备电源线、 控制线和信号线上的由许多快速瞬变脉 冲组成的脉冲群试验,试验的要素是瞬变的上升时间、重复率和能量。试验采用表冲组成的脉冲群试验,试验的要素是瞬变的上升时间、重复率和能量。试验采用表 1 所示所示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2-12-17 批准批准 1993-06-04 实施实施 严酷等级。严酷等级。 开路输出试验电压相当于储能电容器的电压,并将其标在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上。等开路输出试验电压相当于储能电容器的电压,并将其标在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上。等 级的选择见附录级的选择见附录 A。 表表 1 严酷等级(开始输出试验电压)严酷等级(开始输出试验电压) 试验电压试验电压 kV(10) 等等 级级 在在 电电 源源 上上 在输入输出信号、数据和控制线上在输入输出信号、数据和控制线上 1 0.5 0.25 2 1 0.5 3 2 1 4 4 2 x 特特 定定 特特 定定 注注:“:“x”为不定级,由用户与制造厂商定,或由制造厂加以规定。”为不定级,由用户与制造厂商定,或由制造厂加以规定。 4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 4.1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 试验发生器的线路简图见图试验发生器的线路简图见图 1。 试验发生器的主要部件包括:高压电源、充电电阻、储能电容器、放电器、脉冲持续时试验发生器的主要部件包括:高压电源、充电电阻、储能电容器、放电器、脉冲持续时 间成形电阻、阻抗匹配电阻和隔直流电容器。间成形电阻、阻抗匹配电阻和隔直流电容器。 4.1.1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的性能特性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的性能特性 开路输出电压(储能电容器电压):开路输出电压(储能电容器电压):0.25kV(10)至)至 4kV(10)。)。 发生器应具有在短路条件下工作的能力。发生器应具有在短路条件下工作的能力。 表表 2 试验发生器在试验发生器在 50 负载条件下工作的特性负载条件下工作的特性 项项 目目 特特 性性 最最 大大 能能 量量 2kV 时,时,50 负载上的能量为 负载上的能量为 4mJ/脉冲脉冲 极极 性性 正正/负负 输输 出出 类类 型型 同同 轴轴 动动 态态 源源 阻阻 抗抗(见见 注注) 1100MHz 之间之间 5020 发生器内部的隔直流电容器发生器内部的隔直流电容器 10nF 脉脉 冲冲 重重 复复 频频 率率 见见 4.1.2 条条 脉脉 冲冲 上上 升升 时时 间间 5ns30(见图见图 4.1.2 条和图条和图 3) 脉脉 冲冲 持持 续续 时时 间间 50ns30(见图见图 4.1.2 条和图条和图 3) 50 负载上匹配输出的脉冲波形 负载上匹配输出的脉冲波形 见图见图 4.1.2 条和图条和图 3 与与 电电 源源 的的 关关 系系 异异 步步 脉冲群持续时间脉冲群持续时间 15ms10(见图见图 4.1.2 条和图条和图 2) 脉脉 冲冲 群群 周周 期期 300ms20(见图见图 4.1.2 条和图条和图 2) 注注: 源阻抗可通过分别在无负载和源阻抗可通过分别在无负载和 50 负载条件下测量脉冲的峰值加以验证 负载条件下测量脉冲的峰值加以验证(比例为比例为 2:1)。 4.1.2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性能特性的检定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性能特性的检定 为使各种不同的试验发生器产生的试验结果能互相比较, 试验发生器的特性必须经过检为使各种不同的试验发生器产生的试验结果能互相比较, 试验发生器的特性必须经过检 定。因此必须采取下列程序。试验发生器的输出经过一个定。因此必须采取下列程序。试验发生器的输出经过一个 50 的同轴衰减器连接到示波器 的同轴衰减器连接到示波器 上。测量设备的频宽至少应该是上。测量设备的频宽至少应该是 400MHz。并应监视一个脉冲群内脉冲的上升时间、脉冲持。并应监视一个脉冲群内脉冲的上升时间、脉冲持 续时间和重复频率。续时间和重复频率。 终端负载终端负载 50 时,检定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应具备的性能特性(见图 时,检定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应具备的性能特性(见图 3):): a. 脉冲上升时间:脉冲上升时间:5ns30; b. 脉冲持续时间(脉冲持续时间(50值):值):50ns30; c. 脉冲的重复频率和输出电压的峰值:脉冲的重复频率和输出电压的峰值: 0.125kV 时,时,5kHz20; 0.25kV 时,时, 5kHz20; 0.5kV 时,时, 5kHz20; 1.0kV 时,时, 5kHz20; 2.0kV 时,时, 2.5kHz20。 4.2 交流交流/直流主电源线路的耦合直流主电源线路的耦合/去耦网络去耦网络 表表 3 网络特性网络特性 项项 目目 特特 性性 频频 率率 范范 围围 1100MHz 耦耦 合合 电电 容容 器器 33nF 耦耦 合合 衰衰 减减 20dB 网络各线路间的相互干扰衰减网络各线路间的相互干扰衰减 30dB 耦合电容器的绝缘能力耦合电容器的绝缘能力 5kV(试验脉冲:试验脉冲:1.2/50s) 采用此网络可以使试验电压能在非对称状态下施加到被试装置的电源输入端。采用此网络可以使试验电压能在非对称状态下施加到被试装置的电源输入端。 线路图(三相电源的实例)如图线路图(三相电源的实例)如图 4 所示。所示。 4.3 电容耦合夹电容耦合夹 使用耦合夹就能在与线路端子、 电缆的屏蔽层或被试装置的其他任何部分无任何电连接使用耦合夹就能在与线路端子、 电缆的屏蔽层或被试装置的其他任何部分无任何电连接 的情况下,把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耦合到被试线路上。的情况下,把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耦合到被试线路上。 耦合夹的耦合电容取决于电缆的直径和材料以及屏蔽层(若有)。耦合夹的耦合电容取决于电缆的直径和材料以及屏蔽层(若有)。 耦合夹由罩住被试路线电缆(扁形或圆形)的夹持单元(用镀锌钢、黄铜、铜或铝制成)耦合夹由罩住被试路线电缆(扁形或圆形)的夹持单元(用镀锌钢、黄铜、铜或铝制成) 组成,并应放置在最小面积组成,并应放置在最小面积 1m 底板上。基准底板的四周至少应超出耦合夹底板上。基准底板的四周至少应超出耦合夹 0.1m。线路的。线路的 两端应具有高压同轴接头,其任一端与试验发生器连接。发生器应连接在耦合夹最接近被两端应具有高压同轴接头,其任一端与试验发生器连接。发生器应连接在耦合夹最接近被 试装置的那一端上。耦合夹本身应尽可能合拢,以便在电缆和耦合夹之间提供最大耦合电试装置的那一端上。耦合夹本身应尽可能合拢,以便在电缆和耦合夹之间提供最大耦合电 容。耦合夹的推荐结构配置见图容。耦合夹的推荐结构配置见图 5,该结构决定了耦合夹的特性,如频率响应、阻抗等。,该结构决定了耦合夹的特性,如频率响应、阻抗等。 表表 4 耦合夹特性耦合夹特性 项项 目目 特特 性性 电缆与耦合夹之间的典型耦合电容电缆与耦合夹之间的典型耦合电容 50200pF 圆型电缆的可选用直径范围圆型电缆的可选用直径范围 440mm 绝绝 缘缘 能能 力力 5kV(试验脉冲:试验脉冲:1.2/50s) 采用耦合夹的耦合方法适用于验收试验。 耦合方法设计用于输入采用耦合夹的耦合方法适用于验收试验。 耦合方法设计用于输入/输出电路和通信线路,输出电路和通信线路, 但如果不能使用但如果不能使用 4.2 条定义的耦合条定义的耦合/去耦网络,则耦合夹也可以用于交流去耦网络,则耦合夹也可以用于交流/直流电源线路。直流电源线路。 采用其他耦合方式(如耦合采用其他耦合方式(如耦合/去耦网络)可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决定。去耦网络)可由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决定。 5 试验配置试验配置 必须根据不同的试验环境选用不同类型的试验:必须根据不同的试验环境选用不同类型的试验: a. 实验室内进行的试验。实验室内进行的试验。 b. 在最后安装好的状态下,对设备进行的现场试验。在最后安装好的状态下,对设备进行的现场试验。 5.1 试验设备试验设备 试验配置包括下列设备(见图试验配置包括下列设备(见图 6):参考接地平板、耦合装置):参考接地平板、耦合装置(网络或耦合夹)、去耦网络或耦合夹)、去耦 网络和试验发生器(包括标定或测量工具)。网络和试验发生器(包括标定或测量工具)。 5.2 实验室内进行试验的试验配置实验室内进行试验的试验配置 5.2.1 试验条件试验条件 被试装置应放置在参考接地平板上,并且应该用约为被试装置应放置在参考接地平板上,并且应该用约为 0.1m 厚的绝缘底座与参考接地平厚的绝缘底座与参考接地平 板绝缘。板绝缘。 对于安装在工作台上的装置,被试装置可放置在底板上方约对于安装在工作台上的装置,被试装置可放置在底板上方约 0.8m 处处(见图见图 7)。 参考接地平板应该是金属板(铜或铝),其最小厚度为参考接地平板应该是金属板(铜或铝),其最小厚度为 0.25mm。也可以采用其他金属。也可以采用其他金属 材料,但最小厚度应达到材料,但最小厚度应达到 0.65mm。参考接地平板的最小尺寸为。参考接地平板的最小尺寸为 1m1m。实际尺寸视被试装。实际尺寸视被试装 置的尺寸而定。参考接地平板四周至少应超出被试装置置的尺寸而定。参考接地平板四周至少应超出被试装置 0.1m。参考接地平板应与安全接地。参考接地平板应与安全接地 线相连接。线相连接。 被试装置应按正常安装要求放置和连接。除被试装置下的底板外,被试装置与其他任何被试装置应按正常安装要求放置和连接。除被试装置下的底板外,被试装置与其他任何 导电结构(如屏蔽室壁)的最小间距应大于导电结构(如屏蔽室壁)的最小间距应大于 0.5m。 被试装置应按照制造厂的安装说明书连接到接地系统,不允许有额外的接地。被试装置应按照制造厂的安装说明书连接到接地系统,不允许有额外的接地。 接地电缆与参考接地平板和所有搭接处的连接应具有最小电感。接地电缆与参考接地平板和所有搭接处的连接应具有最小电感。 应采用耦合装置来施加试验电压。 耦合装置应耦接到被试装置与去耦网络之间的线路上应采用耦合装置来施加试验电压。 耦合装置应耦接到被试装置与去耦网络之间的线路上 或处于试验设备的两个单元之间的线路上。或处于试验设备的两个单元之间的线路上。 使用耦合夹时。除了耦合夹下的底板外,耦合板与其他任何导电结构的最小间距应该是使用耦合夹时。除了耦合夹下的底板外,耦合板与其他任何导电结构的最小间距应该是 0.5m。 耦合装置与被试装置间的信号线和电源线的长度应该等于或小于耦合装置与被试装置间的信号线和电源线的长度应该等于或小于 1m。 如果制造厂随装置提供的不可拆卸电源电缆的长度超过如果制造厂随装置提供的不可拆卸电源电缆的长度超过 1m、则可将电缆的超长部分在、则可将电缆的超长部分在 基准底板上方约基准底板上方约 0.1m 处以处以 0.4m 的直径平行盘绕起来。被试装置与耦合装置间应该保持的直径平行盘绕起来。被试装置与耦合装置间应该保持 1m 的间距。的间距。 实验室内进行试验的试验配置实例见图实验室内进行试验的试验配置实例见图 7。 5.2.2 试验电压耦合到被试装置上的方法试验电压耦合到被试装置上的方法 试验电压应施加被试装置上的下列不同类型的线路或端子上:试验电压应施加被试装置上的下列不同类型的线路或端子上: 电源线,电快速瞬变干扰信号经耦合电源线,电快速瞬变干扰信号经耦合/去耦网络直接耦合的试验配置实例如图去耦网络直接耦合的试验配置实例如图 8 所示。所示。 如果线电流高于耦合如果线电流高于耦合/去耦网络规定电流容量, 即大于去耦网络规定电流容量, 即大于 100A, 应按现场试验方式进行试验 (见, 应按现场试验方式进行试验 (见 图图 10)。)。 输入输入/输出电路和通信线路: 图输出电路和通信线路: 图 7 和图和图 9 的实例表明了如何利用电容耦合夹向输入的实例表明了如何利用电容耦合夹向输入/输出输出 电路和通信线路施加干扰试验信号。电路和通信线路施加干扰试验信号。 机柜接地端子:机柜上的试验点应为安全接地线的接线端子。试验电压应由耦合机柜接地端子:机柜上的试验点应为安全接地线的接线端子。试验电压应由耦合/去耦去耦 网络施加到保护接地导线上(见图网络施加到保护接地导线上(见图 8)。)。 5.3 现场试验的试验配置现场试验的试验配置 装置或系统应在最终安装条件下接受试验。为了尽可能真实地模拟自然干扰环境,现场装置或系统应在最终安装条件下接受试验。为了尽可能真实地模拟自然干扰环境,现场 试验时应不使用耦合试验时应不使用耦合/去耦网络。去耦网络。 如果在试验过程中除被试装置外的其他装置或系统受到不适当的影响, 经用户和制造厂如果在试验过程中除被试装置外的其他装置或系统受到不适当的影响, 经用户和制造厂 协商,应使用去耦网络。协商,应使用去耦网络。 5.3.1 对电源线和安全接地端的试验对电源线和安全接地端的试验 地面固定安装的被试装置:试验电压应施加在地参比平面与交流、直流电源端子之间和地面固定安装的被试装置:试验电压应施加在地参比平面与交流、直流电源端子之间和 被试装置机柜的保护地或功能接地端子上。被试装置机柜的保护地或功能接地端子上。 试验配置见图试验配置见图 10。 应在接近被试装置处安装一块约应在接近被试装置处安装一块约 1m1m 的参考接地平板(见的参考接地平板(见 5.2.1 条说明),并与主条说明),并与主 电源引出端的安全接地线相连。电源引出端的安全接地线相连。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应放置在底板上。发生器的同轴输出至被试装置试验点之间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应放置在底板上。发生器的同轴输出至被试装置试验点之间 “连接线”的长度应不超过“连接线”的长度应不超过 1m。这些连接线不加屏蔽,但应有良好的绝缘。如果需要使用。这些连接线不加屏蔽,但应有良好的绝缘。如果需要使用 隔直电容器,则其容量应为隔直电容器,则其容量应为 33nF。被试装置的其他所有连接线均应符合其功能要求。被试装置的其他所有连接线均应符合其功能要求。 用软线束和插头接至主电源的非固定安装的被试装置用软线束和插头接至主电源的非固定安装的被试装置:试验电压应施加在各个电源线与试验电压应施加在各个电源线与 连接被试装置的电源输出端的安全地线之间(见图连接被试装置的电源输出端的安全地线之间(见图 11)。)。 5.3.2 输入输入/输出电路和通信线路上的试验输出电路和通信线路上的试验 应尽可能使用电容耦合夹将试验电压耦合至线路上。如果因电缆敷设中由于尺寸、电缆应尽可能使用电容耦合夹将试验电压耦合至线路上。如果因电缆敷设中由于尺寸、电缆 布线等原因而不能使用耦合夹,则可用金属薄带或导电箔包封被试验线路来代替。这种用布线等原因而不能使用耦合夹,则可用金属薄带或导电箔包封被试验线路来代替。这种用 箔或带子耦合方式的电容应相当于标准耦合夹的电容。箔或带子耦合方式的电容应相当于标准耦合夹的电容。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个分立的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个分立的 100pF 电容器代替耦合夹或金属箔结构的分布电电容器代替耦合夹或金属箔结构的分布电 容,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耦合到线路端子上。试验发生器引出的同轴电缆必须在耦容,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耦合到线路端子上。试验发生器引出的同轴电缆必须在耦 合点附近接地。试验电压不允许施加在同轴或屏蔽通信线的接头(连接线合点附近接地。试验电压不允许施加在同轴或屏蔽通信线的接头(连接线)上。上。 试验电压应以不降低装置的屏蔽保护性能的方式施加。详细说明见图试验电压应以不降低装置的屏蔽保护性能的方式施加。详细说明见图 12。 采用分立电容器耦合配置取得的试验结果可能不同于采用耦合夹或金属箔耦合方式取采用分立电容器耦合配置取得的试验结果可能不同于采用耦合夹或金属箔耦合方式取 得的试验结果。因此,为了考虑有效的安装特性,经制造厂与用户协商后可重新商定选用得的试验结果。因此,为了考虑有效的安装特性,经制造厂与用户协商后可重新商定选用 第第 3 条规定的严酷等级。条规定的严酷等级。 6 试验程序试验程序 6.1 实验室环境条件实验室环境条件 为使环境参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减至最小, 试验应在为使环境参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减至最小, 试验应在 6.1.1 条和条和 6.1.2 条规定的大气和条规定的大气和 电磁环境条件下进行。电磁环境条件下进行。 6.1.1 大气条件大气条件 在无其他技术要求或用户与制造厂间无协议情况厂,大气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在无其他技术要求或用户与制造厂间无协议情况厂,大气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环境温度: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大气压力:68106kPa。 6.1.2 电磁条件电磁条件 实验室的电磁环境不得影响试验结果。实验室的电磁环境不得影响试验结果。 6.2 试验电压的施加试验电压的施加 如有需要,试验前,可根据如有需要,试验前,可根据 4.1.1 条和条和 4.1.2 条的要求验证试验发生器的特性。条的要求验证试验发生器的特性。 应采用合适的耦合装置(电容耦合夹或耦合网络)把试验电压施加到被试装置上。应采用合适的耦合装置(电容耦合夹或耦合网络)把试验电压施加到被试装置上。 试验应根据试验大纲进行,试验大纲应规定:试验应根据试验大纲进行,试验大纲应规定: a. 试验电压的等级和类型;试验电压的等级和类型; b. 试验电压的特性(、极性均为强制性);试验电压的特性(、极性均为强制性); c. 发生器内部或外部激励;发生器内部或外部激励; d. 试验持续时间,不少于试验持续时间,不少于 1min; e. 施加试验电压的次数;施加试验电压的次数; f. 待试的电路、线路等;待试的电路、线路等; g. 被试装置的典型工作条件;被试装置的典型工作条件; h. 对各电路施加试验电压或对属于两个以上电路的各电缆施加电压的顺序。对各电路施加试验电压或对属于两个以上电路的各电缆施加电压的顺序。 如果无实际工作信号源,则可以模拟。如果无实际工作信号源,则可以模拟。 6.3 试验结果的评定试验结果的评定 被试装置和系统的种类繁多,差异很大,因此很难为评定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对装置和系被试装置和系统的种类繁多,差异很大,因此很难为评定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对装置和系 统的影响而确定一个通用的准则。统的影响而确定一个通用的准则。 试验结果可以根据被试装置的工作条件和功能规范按下列性能准则加以分类:试验结果可以根据被试装置的工作条件和功能规范按下列性能准则加以分类: a. 在规范极限内性能正常;在规范极限内性能正常; b. 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能自行恢复;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能自行恢复; c. 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需操作者干预或系统复位;功能或性能暂时降低或丧失,但需操作者干预或系统复位; d. 因装置(元件)损坏而不可恢复的功能降低或丧失。因装置(元件)损坏而不可恢复的功能降低或丧失。 对于验收试验,试验大纲和试验结果的分析应符合有关标准或文件的规定。对于验收试验,试验大纲和试验结果的分析应符合有关标准或文件的规定。 图图 1 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电路简图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电路简图 U-高压源;高压源;Rc-充电电阻器;充电电阻器;Cc-储能电容器;储能电容器; Rs-脉冲持续时间成形电阻器;脉冲持续时间成形电阻器; Rm阻抗匹配电阻器;阻抗匹配电阻器;Cd隔直流电容器隔直流电容器 图图 2 快速瞬变脉冲群略图快速瞬变脉冲群略图 图图 3 接接 50 负载时的单个脉冲的波形负载时的单个脉冲的波形 图图 4 交流交流/直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端子用的耦合端子用的耦合/去耦网络去耦网络 注:注: 图中为三相电路的结构。直流电路同样处理。图中为三相电路的结构。直流电路同样处理。 耦合耦合/去耦网络的结构和应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安全条例。去耦网络的结构和应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安全条例。 图图 5 电容耦合夹结构图电容耦合夹结构图 注:注:耦合部分与其它所有导电结构(被试电缆和地参比平面除外)的间距应大于耦合部分与其它所有导电结构(被试电缆和地参比平面除外)的间距应大于 0.5m。 图图 6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用的方框图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用的方框图 附附 录录 A 有关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和试验严酷等级选择的注释有关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和试验严酷等级选择的注释 (参考件)(参考件) A1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 为了消除各种发生器的发散特性可能产生的不定性, 需要有一个标准化的标定或试验程为了消除各种发生器的发散特性可能产生的不定性, 需要有一个标准化的标定或试验程 序。在对序。在对 50 电阻负载施加快速瞬变脉冲群(频率响应平直部分高达 电阻负载施加快速瞬变脉冲群(频率响应平直部分高达 400MHz)时,应测量)时,应测量 试验发生器的有关特性(见试验发生器的有关特性(见 4.1.2 条)。条)。 由于由于 1kV 以下放电器的机械和电气性能不稳定性, 可以利用分压器获得以下放电器的机械和电气性能不稳定性, 可以利用分压器获得 2kV 以下的试验以下的试验 电压。电压。 实际出现的脉冲群现象,其单个脉冲的重复率为实际出现的脉冲群现象,其单个脉冲的重复率为 10kHz 至至 1MHz。然而广泛调查的结果。然而广泛调查的结果 表明,采用固定调节发生器难以再现这种相当高的重复率。因此表明,采用固定调节发生器难以再现这种相当高的重复率。因此 4.1.2 条规定了(典型单条规定了(典型单 个脉冲的)较低的重复率。个脉冲的)较低的重复率。 根据所选严酷等级确定的脉冲重复率,要考虑放电电路的特殊性能。根据所选严酷等级确定的脉冲重复率,要考虑放电电路的特殊性能。 A2 试验严酷等级的选择试验严酷等级的选择 试验严酷等级应按照最实际的安装条件和环境条件加以选择。 本标准第试验严酷等级应按照最实际的安装条件和环境条件加以选择。 本标准第 3 章列出了这些章列出了这些 严酷等级。严酷等级。 为了确定装置在预计工作只境中的性能等级,应根据这些严酷等级进行抗扰性试验。为了确定装置在预计工作只境中的性能等级,应根据这些严酷等级进行抗扰性试验。 对于输入对于输入/输出线路,控制、信号线和数据线路,使用试验电压为电源线施加值之半。输出线路,控制、信号线和数据线路,使用试验电压为电源线施加值之半。 根据通常的安装实践,建议按电磁环境要求选择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的严酷等级:根据通常的安装实践,建议按电磁环境要求选择电快速瞬变脉冲群试验的严酷等级: A2.1 1 级级 具有良好保护的环境具有良好保护的环境 设施具有下列特性:设施具有下列特性: a. 开关控制线路中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全部被抑制;开关控制线路中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全部被抑制; b. 电源线(电源线(AC 和和 DC)与来自属于高一级严酷等级的其他环境的测量和控制线路分离;)与来自属于高一级严酷等级的其他环境的测量和控制线路分离; c. 屏蔽电源电缆的屏蔽层在主设备参考地的两端接地,并对供电电源采用滤波的方式屏蔽电源电缆的屏蔽层在主设备参考地的两端接地,并对供电电源采用滤波的方式 加以保护。加以保护。 计算机房可代表这类环境。计算机房可代表这类环境。 以此等级对装置进行试验只适用于型式试验中的电源线路及现场试验中的接地线路和以此等级对装置进行试验只适用于型式试验中的电源线路及现场试验中的接地线路和 装置的机柜。装置的机柜。 A2.2 2 级级 受保护的环境受保护的环境 设施具有下列特性:设施具有下列特性: a. 仅由继电器(无接触器)切换的控制线路对电快速瞬变脉冲群作部分抑制;仅由继电器(无接触器)切换的控制线路对电快速瞬变脉冲群作部分抑制; b. 全部线路与属于较高严酷环境等级的线路分离;全部线路与属于较高严酷环境等级的线路分离; c. 无屏蔽的电源电缆和控制电缆以物理方式与信号电缆和通信电缆分离。无屏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