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pdf_第1页
CJJ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pdf_第2页
CJJ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pdf_第3页
CJJ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pdf_第4页
CJJ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CJJ37-199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 市 道 路 设 计 规 范 C 7 1 3 7 - 9 0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实施日 期:1991年 8月 1日 4一 1 1 一1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城市道路 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 1 9 9 1 丁1 2 3 号 各省,自 治区、直辖市建委 ( 建设厅) 计划单列市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遭路桥梁标准技术归口单位 逮委,国务院有关部门: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归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 根据A国家城建总局 ( 8 0 )城发科字第2 0 7 号文IL 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负责 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主编的 城市道路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设计规范 ,业经审责。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 曰J 3 7 - - 9 0 ,自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起施行。一九九一年三月四日 主要符号 一、遨路通行能力 k - i N , 在, . 时间 段内 通 过 观 测断 面的自 行 军 辆 数 ( , e h ) ; N , - 设 计年限的年平 均13 交通盈 ( p c u / d ) ; N 一本面 进C J 道的 设计通行能力 ( p c u / h 八 v , - 一折减后本面进口 道的 设计通行能力 ( p c u / h 卜 N 设有专用左转车道时、本而进口道的设计通 行能力 戈 p c u 介) V设有专用右转车道时,本面进口道的设月通 行能力 ( P -/ h ) ; N,设有 专用左转与 专用右转车道时, 本而进门 道的 设计通行能力 p c u / h ) N 设计小时交通9 ( p c u / h ) ; V一 一 专 用左转车 道的设 计通行能力 ( p c u / h ) ; 从 本 面进口 道左转车的设计 通过 全 ( p r . 八) ; N - 不 折减本面 各种直 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的对 面左转车数 ( Fx u / h ) ; , , 一 条 机动车车 道的 设计 通行能力 ( p c u / 1 ; ) ; N , 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 ( p c u 八) ; , 比 一 条自 行车 车道的 路段可能通 行能力 ( v e h / ; h . m) ) ; N 专用右转车 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p c u / h 几 N一 条直行车遭的 设计通行能力 ( p c u / h ) ; N - 一 条直左车遭的设计通行能力 ( p c u / h ) ; N 一 一 条直 左右车 道的 设计通行能力 ( p 。八) 4一 1 一2 N 一条直右车道的设训通行能力 ( p c u / h 卜 叭 一 本面 各种直行车道数; t , 信 号 周期 ( 5) ; t 连续车流通过观测断面的时问段 ( , ) t o信号周期内的绿灯时间 s ) ; r : 、 绿灯 小 时 ( h ) ; 连续车流 平均车头间隔时间 ( s 今 c u ) ; t ; , 直行或右 行车辆通过停止线的平均间隔时 间 ( s 巾c u ) ; t ; - 变为 绿灯后第一辆车启动并通过停止线的 时间 ( s ) ; a t 自 行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 久 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 P ; 左转车占本面 进门 道车辆的比例; P 直左车 道中 左转车所占比 例; P . 右 转 车占 本 面 进口 道 车 辆的比 例; a -主耍方向交通盘与断面交通量的比值; 0 1 -直行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0 . - 交 织长 度修正系致。 二、I路祖断面设计 d , 计算积雪厚度 ( m ) ; d , s 堆雪高度 ( m ) , 顶角抹角宽度 ( 印) ; 设计椒坡度 ( %) ; N人行进高峥小时行人流量 ( P / h 片 N 司 一 一 1 m 宽人 行道的 设计 行人 通行能 力 P / ( h “ m ) ) ; 二 路侧带宽度 ( m ) 、 。 非机动车车 行道宽度 ( m 儿 、 机动车 车行道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棍 合行驶的车行道宽度 ( m) 淤 两侧分隔带宽度 ( m) 中间分隔带宽度 ( m) ( 或 N)与平曲线切线 至缓和曲线终点间弦 w l- 设施带宽度 ( m ) ; 、 。 - 绿化带宽度 ( m ) ; 侧向净宽 ( m ) ; 非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 m) 0 通过汽车计算位置 M 的 平行线和M ( 或N) 线的夹角 ( “ ) ; 产 横向 力系数; 0 视距线所对的圆心角 ( 耽 m 卜 四、路 苍 设 计 、 n 机动车道路缘带宽度 ( m ) ; 二 p 人 行 道宽 度 ( m ) ; . p b 一 非 机动 车 道 ( 自 行车 道) 路 面 宽 度 ( m ) ; 二 、 机动车道路面宽度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 合行驶的路面宽度 ( m) ; 二红线宽度 ( m ) ; 饮- 路肩宽度 m ) ; 二 * 两侧分车带宽度 ( m ) ; 二 二 机动车车行道安全带宽度 ( m ) ; 二 勺 分隔带内堆雪宽度 ( m ) ; =n 硬路肩宽度 ( m ) ; w 二 中间分车带宽度 ( m ) ; , 。 保护性路肩宽度 ( 。 ) ; P = 自 然积雪质量密度 ( k g / m 3 ) ; A m - 堆雪质量密度 (k 9 /m, ) ; 梯形雪堆边坡系数; 与积雪地区类别有关的系数。 B 二 土的平均稠度; d . . . 骨料最大粒径 ( m m ) ; d , o 土的级配曲线上通过量为 1 0 %的粒径 ( mm) ; 心。 土的级配曲线上通过量为 3 0 %的粒径 ( m m) ; d s a 土的级配曲线上通过量为 6 0 %的粒径 ( m m) ; H , 土基干燥状态的 水位临界高度 ( m ) ; H i 土基中 湿状态的 水位临界高度 ( m ) ; H 3 土基潮湿状态的水位临界高度 ( m ) ; W L 土的液限 含水量 ( 液塑限仪测定) %) ; w , 土的平均含水量 ( %) ; . p 土 的 塑限 含 水 量 ( 液 塑 限 仪 测 定 ) ( % ) ; Y , 曲率系数; Y不均匀系数。 三、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a 最大横净距 ( m) ; %- 汽车计算位置 M或N到缓和曲线起点的 距离 ( m) ; b超高旋转轴至路面边缘的宽度 ( m ) ; : 路面横坡度 ( %) ; 几 超高横坡度 ( %) ; 少 道路中 心线纵坡度 ( %) ; L 平曲线长度 ( m) ; L -圆曲线长度 ( m ) ; L超高缓和段长度 ( m ) ; L ; 曲线内侧汽车行驶轨迹长度 ( m ) ; L . -缓和曲线长度 ( m ) ; 1 , 交织长度 ( m ) ; R 机动车车道中线回曲线半径 ( m ) ; R平曲线内 侧汽车行驶轨迹半径 ( m ) ; :一 道口侧向视距 ( m ) ; 停车视距 ( m ) ; 道路中心线转角 ( 。 ) ; R 回旋线角 ( ) ; 4 之 超高横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 %) ; 超高渐变率; 五、柔性路面设计 c 材料的粘结力 ( MP.) ; c a 材料的动载粘结力 ( M P a ) ; E a沥青混凝土面层材料模量值 ( M P a ) ; 凡土基回弹 模量 ( M P - ) ; E ; 三 层 体 系 上 层 材 料 的 回 摔 模 a ( M P a ) ; E a 三 层 体系中 层 材 料的回 弹 模 t (MP.); F 设计年限内路面摆式仪使用值; F e 路 面 摆 式 仪 验 收 侧 定 值; f,.- 78 1 青混凝土面层材料弯拉强度 ( M P a ) ; 几t 半刚性基层材料弯拉弧度 ( M P 的; 大沥音混合料面层材料的剪切强度 ( M P a ) ; H 三层体系柔性路面中层当蛋层厚度 ( c m )或 不利季节路榴底最低点距地下水位 ( 或地表 积水)高度 ( m ) ; h 三层体系柔性路面上层当f层厚度 ( c m ) ; h 。 相当沥青馄凝土补强层的当 f厚度 ( c m ) ; K - 沥 育混凝土弯拉结构强度系数; K 。 半刚性羞层弯拉结构强度系数; K v 沥育混合料面层剪切结构强度系数; 月 路表容许回弹弯沉值 ( c m ) ; l , 在标准承载板的侧点用标准轴载汽车测定的 弯沉值 呱 ) ; 4 一 1 1 一 3 1 , 旧 路面 各 测 点的 实 测弯 沉 值 ( c m ) ; 1 k 用标准承载板测定的弯沉值 ( c m ) ; 1 , 路段内旧 路面的平均弯沉值 ( c m ) ; / 旧路段路表计算弯沉值的代表值 ( c m ) ; I 一 一 路表实际回弹弯沉值或三层体系表面计算点 A处的弯沉值 ( c m ) ; N 一 设计年限内设计车道上标准轴载累计数; N停车站或交叉口 设计年限内同一位置停车的 标准轴载累计数 ( n ) ; N 设计初期, 机动车车行道上日交通量换算为 日标准轴载的轴数 ( n / d ) ; N一 一 设计年限内 机动车车行道上各种轴载换算为 标准轴载的累计数; 从被换算各级轴载的轴数 ( n / d ) ; N l 一设计初期,设计车道上日标准轴载的轴数 ( n / d ) ; 旧路面结构作为一层与加铺路面层数之和; ,每个路段弯沉值测点数; P :被换算各级轴载的轮胎压强 ( M P a ) ; P k 用标准承载板测定的第 1 级压强 ( MP a ) ; P , 一 标准轴载的轮胎压强 ( M P a 或p a ) ; 二 标准轴载的单轮轮迹当量圆半径 ( c m ) ; ; 1被换算各级轴载的单轮轮迹当量圆半径 ( c m) ; T . ,-沥青路面面层平均温度 ( ) ; T s测定时路面表面温度与前五个小时平均气温 之和 ( ) ; t 设计年限 ( 。 ) ; a 材料的实际弯拉应力 ( MP.) ; 司 材料的容许弯拉应力 ( M P a ) ; a -沥青混凝土面 层底面弯拉应力 ( M P a ) ; 【 。 沥青混凝土面层材料容许弯拉应力 ( M P a ) ; 火 。 计算点最大主压应力 ( MP.) ; 0 半刚性基层底面弯拉应力 ( M P a ) ; , , j 半刚性基层材料容许弯拉应力 ( M P a ) ; I . -破裂面上的有效法向 应力 ( M P a ) ; 司 沥青棍合料面层材料的容许剪应力 ( MP.) ; %, 计算点最大剪应力 ( MP . ) ; 几 面 层破裂面上的实际剪应力 ( M P a ) ; 叭 道路分类系数; 气 路面类型系数; Y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 ( %) ; Y 轮组数系数; 1 -轴数分配系 数; 入 计算点最大主压应力系数; 之 。 旧路当 量回 弹模且增大系数; 4一 1 1一4 入 , 季节影响系数; a , 计算点最大剪应力系数; 11 ; 将l 。 值换算为1 k 值的系数; 声 材料的内摩阻角 () ; 0 1 -路表回弹弯沉综合修正系数; k-沥青路面温度修正系数。 六、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A , 每块混凝土板纵缝处拉杆钢筋面积 ( C l lr i A 。 每 延米混凝土板 所需钢筋面积 ( c m l ) ; b -混凝土板宽度 ( m ) ; d混凝土路面传力杆钢筋直径 ( c m ) ; d , 计算纵向钢筋时, 为横缝间距; 计算横向钢 筋时,为不设拉杆的纵缝间距 ( m) ; 试混凝土路面拉杆钢筋直径 ( c m ) ; 凡水泥混凝土弯拉弹性模量 ( M P a ) ; E ,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或 旧路路表的当童回弹模量 (MP.); E ; 水泥混凝土路基层顶面的计算回弹模量或旧 路加铺, 其路表的计算回弹模量 ( M P a ) ; F , - 每块混凝土板纵缝拉杆钢筋所受的拉力 ( N) ; 几】 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 ( M P a ) ; h - M凝土板厚度 ( c m ) ; h 。 混凝土板加厚板边的 厚度 ( c m ) ; 1 , - 混凝土板长度 ( m ) ; l dI 传力杆长度 ( c m ) ; l ,拉杆长度 ( m ) ; , d 混凝土板横缝或纵缝1 . 8 r , 范围内传力杆或 拉杆根数; ” 混凝土板纵缝处拉杆根数; P 水泥混凝土在承压状态下单根传力杆的传荷 能力 ( N ) ; P , -横缝或纵缝处单根传力杆的传荷能力 ( N ) ; 只被换算各级轴载 ( k N ) ; P m 单根传力杆在弯曲状态下的传荷能力 ( N ) ; P k标准轴载 ( k N或N ) ; Q 接缝处一组传力杆传递的荷载 ( N ) ; C 2 不设传力杆时混凝土板在接缝处承担的荷载 ( N) ; Y d棍凝土板的 相对刚 度半径 ( c m ) ; Y T 计算温度翘曲 应力时混凝土板的相对刚度半 径 ( c m) ; s d横缝或纵缝处传力杆或拉杆间距 ( c m ) ; I 混凝土板纵缝处拉杆间 距 ( c m ) ; T ,棍凝土板的温度梯度 ( C / c m ) ; 玛一 一棍凝土路面接缝宽度 ( c m ) ; P = 水 泥 混 凝 土 的 质 量 密 度( k g / m ) ; 火 混凝土 路面的 综合应力 ( M P a ) ; , 一 一水泥混凝土的容许承压应力 ( M P a ) ; 扩 标准轴载作用下的计算荷载应力 ( M P a ) ; 片一次最大行车荷载作用下的计算荷载应力 ( MP a ) ; ,水泥混凝土的弯拉疲劳强度 (MP.); 气 标准轴载作用下的最大应力 ( MP.) ; o r 一 一 混凝士板的温度翘曲应力 ( M P a ) ; a n -混凝土板纵边中点 二方向温度翘曲应力 ( MP a ) ; a r .混凝土板中点 x方向 ( 板长)温度翘曲应 力 ( MP a ) ; o r 混凝土板中点Y方向 ( 板宽)温度翘曲应 力 MP . ) ; t 。钢筋的容许应力 ( MP.) ; 。一次最大行车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应力 ( MP a ) ; : 拉杆钢筋与水泥混凝土间的容许粘结力 ( MP a ) ; a : 水泥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 ( ) ; a n 与汽车后轴轴数及其他因素有关的后轴数 系数; X混凝土路面综合系数; R e混凝土路面动荷系数; Y , -混凝土路面二方向 ( 板长 温度应力系数; Y y混凝土路面Y 方向 ( 板宽) 温度 应力系 数; , 计算荷位系数; A a 计算A e 时按照是否设置传力杆而采用的系 数; 孟 : 混凝土路面 基层当量回 弹模最的 增大系数; P -混凝土板底面与基层间的 摩擦系数; , 水泥混凝土的泊松比; 埃 混凝土路面 基层与土基的泊松比 综合值。 本规范采用的代号 I 3 -漂石; C y 卵石; G-砾; 5 砂; F 细粒土; M粉质土; C 粘质土; O 有机质土; P -泥炭; 5除巨粗组以外的各粒组; V 很高液限土: H -高液限土; I 中液限土; L 低液限土; P 均匀级配; P g 间 断 级 配; P 不良级配; W良好级配; P S V 石料磨光值。 4 一 1 1 一 5 目录 第一章总则 t 4 -1 1 - 8 第二章一般规定 一 4 -1 1 - 8 第一节 道路分类与分级 4 -1 1 -8 第二节 计算行车速度 . . . . . . . . . . . . . . . . . . . 4 -1 1 -8 第三节设计车辆 4 -1 1 -8 第四节道路建筑限界 . . . . . . . . . . . . 4 -1 1 -9 第五节 设计年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1 -9 第六节道路抗展设防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1 -9 第三章道路通行能力 . . . . . . . . . . . . . . . . . 4 -1 1 -9 第一节设计小时交通盘 一4 -1 1 -9 第二节道路通行能力 4 -1 1 -9 第三节人行道、人行横道、 人行天桥、 人行地道的通行能力 4 -1 1 -1 1 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 . . . . . . . . . . . . . . 4 -1 1 -1 1 第一节设计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1 -1 1 第二节横断面布里 4 -1 1 -1 1 第三节 机动车车道与路面宽度0 0 4 -1 1 -1 4 第四节非机动车车行道宽度、 路面 宽度与路面结构 价 一 4 =1 1 -1 4 第五节路侧带宽度及人行道 铺装结构 价 一4 -I 1 -1 4 第六节分车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1 -1 5 第七节路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1 -1 5 第八节路拱曲线与路拱坡度 价二4 -I 1 -1 6 第九节缘石 , . . . . . . . . 4 -1 1 -1 6 第五章平面与纵断面设计. . . . . . . . . . . . 4 -1 1 -1 6 第一节平面设计 . 价 . . . . 4 -1 1 -1 6 第二节纵断面设计 一 4 -1 1 -1 9 第三节平面线形与纵断面 线形的组合 . 4 -1 1 -2 0 第六章道路与道路交叉 . . . . . . . . . . . . . 4 -1 1 -2 0 第一节设计原则与规定. . . . . . . . . . . . . . . . . . 4 -1 1 -2 0 第二节平面交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1 -2 0 第三节立体交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 1 -2 1 第七章道路与铁路交叉 二 , . . 4 -1 1 -2 4 第一节设计原则与规定. . . . . . . . . . . . . . . . . . 4 -1 1 -2 4 第二节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 一 4 -1 1 -2 4 第三节道路与铁路立体文叉 4 -1 1 -2 5 第八章路基设计 价 . . . . . . . . . . . . . 4 -1 1 -2 5 4一 1 1 一6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十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4 - 1 1 - 2 5 4 - 1 1 - 2 5 4 - 1 1 - 2 5 4 - 1 1 - 2 7 4 - 1 1 - 2 7 4 - 1 1 - 2 7 4 - 1 1 - 2 7 4 - 1 1 - 2 8 4 - 1 1 - 2 8 4 - 1 1 - 2 8 4 - I 1 - 2 8 4 - 1 1 - 2 9 4 - 1 1 - 3 1 4 - 1 1 - 3 2 4 - 1 1 - 3 2 4 - 1 1 - 3 9 4 - 1 1 - 3 9 4 - 1 1 - 3 9 4 - 1 1 - 4 0 4 - 1 1 - 4 0 第六节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十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设计原则与规定 路基设计调查 路基土分类 “ ” 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 土基的干湿类型 土质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路基边坡 一 二 二 “ 路墓疏干与加固称定措施 柔性路面设计 价 设计原则与规定 设计标准 二 二 “ 结构组合设计 二 新建路面结构层的计算 旧路面补强厚度计算 路面防滑 价 二 “ “ “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设计原则与规定 设计标准及参数 结构组合设计 混凝土板厚度设计 混凝土板平面尺寸、温度翘曲 应力验算与接缝设计 一 板的局部补强及其他处理 广场与停车场 . . 城市广场 一 二 ” “ “ 停车场 二 二 ” 公共交通首末站 道路排水 道路地面水的排除 道路地下水的排除 道路绿化 , 设计原则与规定 绿化种植要求与标准价价 绿化与照明、 交通设施等 的关系 价 二 “ “ 道路照明. 设计原则与规定 道路照明标准 一 二 ” “ 道 路 照 明 设 施 ” “ “ “ 4 - 1 1 - 4 1 4 - 1 1 - 4 3 4 - 1 1 - 4 5 4 - 1 1 - 4 5 4 - 1 1 - 4 5 4 - 1 1 - 4 7 4 - 1 1 - 4 7 4 - 1 1 - 4 7 4 - 1 1 - 4 9 4 - 1 1 - 4 9 4 - 1 1 - 4 9 4 - 1 1 - 4 9 4 - 1 1 - 5 0 4 - 1 1 - 5 0 4 - 1 1 - 5 0 4 - 1 1 - 5 0 4 - 1 1 - 5 0 第四节 第 十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十六章 特殊地点的照明 交通设施 . 交通标志 . . . . . . . . . 文通标线 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 防护设施 公共电、汽车停靠站 地下管线与地上 杆线 地下管线. . . - . . . . . . . 地上杆线 路基土的符号组合 4 - 1 1 - 5 1 4 - 1 1 - 5 2 4 - 1 1 - 5 2 4 - 1 1 - 5 2 4 - 1 1 - 5 2 4 - 1 1 - 5 3 4 - 1 1 - 5 3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第一节 第二节 附录一 4 - 1 1 - 5 3 4 - I 1 - 5 3 4 - 1 1 - 5 3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加说明 规则 4 -1 1 - 5 4 黄土、 盐演土、膨胀土与 红粘土分类 . . . . . . . . . . . 二4 -1 1 - 5 4 土的统一分类法与原路基土 分类法的对应关系 4 - 1 1 - 5 5 土质路基临界高度 4 -1 1 -5 6 路基土分类简易鉴 别法 4 -1 1 -5 6 本规范采用的计量 单位 , 4 -1 1 -5 7 本规范用词说明 4 -1 1 -5 8 4 - 1 1 - 5 8 4一 1 1 一7 第一章总则 幼 1 . 0 . 1众为使城市道路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安全适用,保证质蛋,特制定本规范。 幼 1 . 0 . 2自本规范适用干大、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 卫R . 城等规助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设计。街坊内部道路与 县铁道路不属本规范范围. 新建道路必须按照本规范进行设计。在旧城市道路改建设计 中,个别指标受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范规定标准时,经过 技术经济比较,近期工程可做合理变动,待逐步改造后达到规范 要 求。 城市道路与公路以城市规划区的边线分界。城市与卫星城等 规划区以外的进出口道路可参服本规范与公路等有关规范选用适 当标准进行设计。进出口道路以外部分应按公路等有关规范执 行。 筑 1 . 0 . 3条应按照城t - L A f* 规R 9 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 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制标高、地上杆线与地下管线布 置等进行道路设计 应按交通最大小、交通特性、主要构筑物的技术要求进行道 路设计,井应符合环愧保护的要求 在道路设计中应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局部与整 体的关系,重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 在道路设计中应妥善处理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矛盾,贯彻 先地下后地上的原N il ,进免造成反复开抢修复的浪费。 在道路设计中应绘合考虑道路的地设投资、运抽效益与养护 费用等关系,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不宜单纯为节约建设投资而不 适当地采用伎术指标中的低限值。 道路设计应根据交通工怪要求,处理好人、车、路、环魂之 间的关系。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摘断面应相互协调。道路标高应与地 面排水、地下誓线、两侧地筑物娜配合。 在通路设计中应注意节约用地,合理拆迁房屋。妥普处理文 物、名木、古在娜. 在道路设计中应考虑残疾人的使用要录. 幼 1 . 0 . 4级道路设计涉及其他工程 如桥粱、 城市防洪、 排水、给水、电力、电信、姗气、铁路等) 时,本规范有规定者 应按本规范执行,本规范无规定者可公服有关规范执行. 有服务功能. 四、支路 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搜践,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 服务功能为主。 筑 2 . 1 . 2.除快油路外每类道路按胭所在终市的规模、 设计交通t、 地形等分为I , u, m级. 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 I 级标堆,中等城市应采用II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m级振准 有特殊情况摇空更级别时,应傲技未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 部门批准。 挤二书计林行牟盆度 旅 2 . 2 . 1众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 . 2 . 1 ,当旧路改建 有待殊困难,如商业衡、文化街等.经技未经济比较认为合理 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油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各皿奋.月.计茸行年泊口. 2 . 2 . 1 注 。 . 别一压 石 蔺1 主 千 。一 次 千 .丈. 通 哈 . 一一 一I 口不,! 一口1一皿 I 一。 一 盯 it t liC,k h , 8 二6 0D 0 . 5 05 0 , 4 奋4 D . 3 05 0 . 4 04 0 , 3 01 0 , o4 0 . 3 03 0 , 2 01 D 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大值 筑三节设计车辆 偏 2 . 3 . 1翻机动车设计车辆外脚尺刁 见表2 . 3 . 1 及图2 . 3 . 1 , 帆动牟谧计年粗外.尺寸( m)班 2 . 3 . 1 率筑受蟹 项日 总 长 总 t一 息 高 4 1 c . 巨 后益 小 型 汽 车 .通汽牢 胶幼车;: i : DI . o:一。 :s. s91 6.7 1一1 住,1 总长为车润曲峨抢在至后民脸杠的巨亩( m) . : . 81A车口t魔( 不包括后悦晚xml . 3 . 总高为车.旧成咬.m至泊面的高崖 . 奋困汽车 第二章一般规 定 幼一节遨路分典与分级 摘 2 . 1 . 1. 按朋通 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 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遇路分为四类. 一、快邃路 快邃路应为城市中大1、长距离,快速文通服务。快速路对 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 应采用全控翻或部分控 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t车流、人沈的公共建筑物的进 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二、主千路 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自行车交通皿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帆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 路或四幅路。 土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 出 I A o 三、次干路 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相鑫胜交通的作用,左 4 - 1 1 一 8 位搜车 网 2 . 3 . 1 机动车设计 车辆外脚尺寸( 单位, m) 娜 2 . 3 . 2众非机动车设计车辆的外脚今考尺寸见表2 . 3 . 2 .饥动布设计年.外二 心尺寸 m)班 2 . 3 . 2 _ ,目 牛 . , 盆一 了一一-, !a长1总宜一总高 自 行 牟 三 晚 车 板牟 兽力 车 : : 0 公 0 l . z s ) . s o 1 7 0 : : 往:卜 总长 :自 行本为曲抢二 至后花后吸的眨离门三轮车为门晚,皿 至车舀后吸的距离. 饭牟、 .力车均为车祀二至车钻后峨的距离( m入 z . at,自行车为牢把盆宜,共众车异均为华目IV -) . 歌总离,自行牟为.牟人.在牟上时. 头口至.面的舀应, 书.车种均 为二m加里位口的鑫应 m). 筑四节 通路.筑.界 筑 2 . 4 . 1余 城市道路建筑限界见图2 . 4 . 1 ,顶角 抹角宽度 应与 机动车道侧向净宽一致,最小净高见表2 . 4 . 1 .建筑限界内 不得有任何物体怪人。 二、沥* 混段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与 沥青贯入式碎 砾) 石路面为I s . ,支路修筑沥*混凝土等高级路面时。可采用上 0 a . 三、沥*表面处治路面为. 气 四、较料路面为S a . 洲 一一一一一,、 子 . I I . . 全 A (- - , I! 气丫 号二 翔 拓. 一 - 山 W. d 无中目, 拐六节通璐扰月设防 偏 2 . 6 . 1奈 地及区的道路工程及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应按 国家规定工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进行抗君设防. 布 么旧 . 2泉道路工樱以设计地盆烈度表示的t$ 防起点一 般为6 度.以下情况设防起点应为7 度,7 度以下不设防。 一,高城方路墓边坡成深抢方路堑边坡,地度时可能产生大 规摘汾坡、栩方的!要路段 二、宜要附属构筑物如高挡土绮、高护坡、高护岸等 三、软土层成可液化土层上的道路工程。 第三章道路通行能力 的节设计小时交通. 肺 3 . 1 . 1.帆动车道通行能力按单位时间通过通路某断 面的小客车致计,中、小城市小型汽车很少时,可按普通汽车 计。 计算路段的通行能力时,车种换算系盈见表3 . 1 . 1 - 1 。计算 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时,车种换算系盆见表9 . 1 . 1 - 2 目 . 年 种 . 称 双 二2 . 1 . 1 一 , 有中问. 圈2 . 4 . 1道路班 筑困 界 图中 脚 . . 中间分车带宽度( m) , . o . 中间分隔常宽度( m) , 叭 帆动车车行通宽度或帆动车与非帆动车混合行驶 的车行道宽度( m) , . , 侧向净宽 ( m ) . 四 , 帆动车道路缘带宽度 m) . 四 。 非帆动车通路峨带宜度( m . 口 . 机动车车行道安全带宽度( m) , 目 。 非机动车车行遭宽度( m) , 四 。 路侧带宽度( m 卜 二 , 设旅带宽度( m) , 即 p 人行道宽度( m) , h e 自 行车道、人行道及其他非机动车车行道的.小 净高( m . 川 机动车车行通最小净高( m) , 顶角抹角宽度( m) a . 小 冷名. 2 . 4 . 1 车种小容牢 奋 通 汽 车校挤车 协耳币盈l1 . 5 忍 平.空1口 布二 皿 爪 .粗 2 . 1 . 1 一 2 交 叉 n 形 式 车仲 小 容 车 , 。 。 , 一 年形乎面交里口 , J 口如 直 . . 刁 , 、. 曰 : ;: 。 车行进仲典帆动车 浦 卜 帆动车 各种汽率无从电车有眺 电车自行车、行人 “ 卜 , 、 , 兵 州 .哥卜, 刁 . 牛 h 恤 二 .J , 老 S 5 . 0 s 三舍 5纽 S 旅五节设计年限 幼 2 . 5 . 1众 道路交通R达到饱和状志时的设计年限规定 如下快速路、 主干路为2 0 a “。 次干路为1 5 a ,支路为1 0 -1 5 a . 筑 2 . 5 . 2康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规定如 下; 一、水泥馄凝土路面见第1 0 . 2 . 2 盏。 二代 盗年 筑 31 . 2众确定牟道数的设计小时交通t,按下式计算 N 二 N. , . k “ 3( 3 . 1 . 2 ) 式中 N- 1 t 1 t h 时交通*( p c u / h) 1 凡 设计 年限的年平均9 交通盆 p c u / d) 。 * 设计高峨小时交通盆与年平均日交通最的比值。 当不跪取得年平均日 交通t时,可用有代表性的 乎均归 交通t代替, J 主要方向交通l与断面交通且的比值。 幼 3 . 1 . 3 0 年平均日 交通t成平均R 交通14k , d 值均 应由各城市现侧取得。未进行现侧的城市可今胭性质相近的邻近 城市的盆值邃用。断娜遭路可今翩性质相近的同类型道路的胶值 选用。不能取得时,k 值可采用1 1 %, a 值可采用。 . 6 . 筑 3 . 1 . 1.确定设计年限的年平均日 交通t时.应综合 考虑现有交通f、正常增长交通t. 吸引交通t. 发展交通toe 筑二节趁 . 通 行 . 力 筑 3 . 2 . 1挤路段通行能力分为可能通行能力与R计通行 能力。 在城市一胶道路与一殷交通的条件下,并在不受乎面交叉口 形确时,一条帆动车车道的可 能通行能力 按下式计算 N, 二 3 6 0 0 / 1 ,( 3 . 2 . 1 - 1 ) 式中N, 一条帆动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 p -/ h ) 1 , - 连续车连乎均车头间照时间 S / p c u ) . 当本市没有1 ,的观侧值时, 可能通行能力可采用表3 . 2 . 1 一 1 的 4 - 1 1 一 9 吸值。 一.牢道可位洲行.为班 3 . 2 . 1 - 1 计苏行车 速度( k m/ h ) 5 01 03 02 0 可能通行能力( p o u / h ) 1 临 9 0 6 01 5 5 0 日 召 0 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如 J 丫 .= a 亡 、 ,(3 . 2 . 1 - 2) 式中Nm 一条机动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p c u / h ) , 叭机动车道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政 见表3 . 2 . 1 一 2 。 帆动牢过的通路分奥熟.艘 3 . 2 . 1 - 2 通 O N分 奥快 速 路主下路次不路 玄路 a习 了 5 口 习 0 o . 1 10 9 0 受平面交义日形响的机动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根据不同的 计算行东速度、绿信比、交叉口间距等进行折减。 旅 3 . 2 t 2.一条自行车牟道宽, m.不受平面交叉 口形 响时.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 N, n = 3 6 0 0 .N p , / ( t , ( .。 一 0 . 5 ) ) ( 3 . 2 . 2 - 1 ) 式中N 一条自行牟车通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 v e h 八h - m )1 , , - 连续车流通过观侧断面的时间段 5 ) ; Ne , 在 时间段内通过现侧断面的自行车辆盘( v e h ) , 。 p 。 自行 车车遭路面宽度( m) 路段可能通行能力推荐吐,有分隔设挂时为2 1 0 0 v e h / ( h . m) .无分隔设施时为1 3 o o v e h / ( h - m) , 不受平面交义口影晌一条自 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按 下式计算. Nn = a n - N. e( 3 . 2 . 2 - 2 ) 式中N 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 -h / ( h “ 口】 ), 几自行车道的通路分类系胜。T炭3 . 2 . 2 _ 自 行年祖的月.分.吕.应 3 . 乞2 通路分贝 快泊.、主千路 次千.、充路 口.n . . 0 o . s o 受平面交叉口影响一条自行车车通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设 有分隔设施时,推称位为1 0 0 0 - 1 2 0 0 v e h / ( h - m) I以路面标线 划分帆动车道与非帆动车道时, 推荐值为B o o -l o o o v e h / ( h . m , 。自 行车交通t大的城市采用 大值,小的采用小值。 偏 3 . 2 . 3.信号灯份创十字形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按 停止线法计算。 十字形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为各进口 道设计通行能力之 和。 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为各车通设计通行能力之和。 一、各种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1 . 直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按下式计算。 N. 二 3 8 0 0 0 . ( ( ! , 一盆 ) / t l . - 0/ 4( 3 . 2 . 3 - 1 ) 戈中N一条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p c u / h ) , ( 信号周期( sh t , - 信号周期内的绿灯时间( 5 ) 1 . -变为绿灯后第一辆车启动井通过停止线的时间 ( . ,可采用2 . 3 8 , h . 宜行成右行车翻通过停止晚的平均阅用时间 (叮 4 - -1 1 - 1 0 p cu)1 0 , -直行车遭通行能力折减系数,可采用0 . 9 , 2 . 直右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按下式计算 N 二 N,( 3 . 2 . 3 - 2 ) 式中 N 一条直 右车道的 设计通行 能力( P O U / h ) 3 . 直左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应按F 式计算: N. 、 二 N. ( i 一 fl f / 2 )( 3 . 2 . 3 - 3 ) 式中 N 一条直左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p c u / h ) , 0 直左车道中左转车所占比例。 4 . 直左右车通设计通行能力应按下式计算 N. u = N. ,( 3 . 2 . 3 - 4 ) 式中N. ,. 一条直左右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P c u / h ) , 二、进口道设有专用左转与专用右转车道时。设计通行能力 应按照本面车辆左、右转比例计算。先计算本面进口道的设计通 行能力,再计算专用左转及专用右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1 . 进口通设计通行能力应按下式计算 N.二 S N. / ( t 一 0一 6 . )( 3 . 2 . 3 - 5 ) 式中N, . , -设有专用左转与专用右转车道时,本面进口道的 设计通行能力( p c u / h ) . EN, 本面直行车遭lk计通行能力之和( P c u / h ) , A左转车占本面进口道车辆的比例; 夕右转车占本面进口道车辆的比例。 2 . 专用左转车通设计通行能力应按下式计算 N, a N. , - 口 :( 3 . 2 . 3 - 8 ) 式中N, - 专用左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p c u / h ) , 3 . 专用右转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N , = N ,口 ,( 3 . 2 . 3 - 7 ) 式中 N -专用 右 转车 道的设计 通行 能力( P c u / h ) , 三、进口道设有专用左转车道而未设专用右转车道时,专用 左转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N, 应按本面左转车辆比例两计算, 如 下式 1 . N = TN. . I ( 1 - 口 : )( 3 . 2 . 3 - 8 ) 式中N -设有专用左转车道时,本面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 ( p c u / h ) , T N. 本面直行车道及宜右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 p c u / h ) . 2 . N, . N,6 ,( 3 . 2 . 3 - 9 ) 四,进口道设有专用右转车道而未设专用左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