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T1154-2001单波道用掺铒光纤放大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pdf_第1页
YDT1154-2001单波道用掺铒光纤放大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pdf_第2页
YDT1154-2001单波道用掺铒光纤放大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pdf_第3页
YDT1154-2001单波道用掺铒光纤放大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pdf_第4页
YDT1154-2001单波道用掺铒光纤放大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丫0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通 信 行 业标 准 YD/ T 11 54- 2001 单波道用掺饵光纤放大器 1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P e r f o r ma n c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a n d t e s t m e t h o d s o f E r b i u m一 D o p e d F i b e r 一 A m p l i f i e r f o r S i n g l e 一 c h a n n e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2 0 0 1 - 0 9 - 0 1 发 布2 0 0 1 - 1 1 - 0 1实 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 布 VD / C 1 1 5 4 - 2 0 0 1 目次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m 1 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引用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分类 , , , , , , , , 1 4 定义 。 。 。 1 5 技术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6 测量方法 , 。 。 , , , 6 7 环境和机械性能试验 。 , 6 8 检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1 1 9 包装、 标志、 运输和贮存 , 。 , 。 1 1 附 录A ( 提 示 的 附 录 )缩 写 词 一 览 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YDl r 1 1 5 4 - 2 0 0 1 前言 本标准参照G B / T 1 6 8 4 9 - 1 9 9 7 光纤放大器总规范 、Y D N 0 0 3 - 1 9 9 6 光纤放大器技术要求 、I T U - T G . 6 6 2 光纤放大器器件和子系统的一 般特性 和I T U - T G .6 6 3 光纤放大器器件和子系统的相关应用 等标准,并结合我国和世界上目前器件的实际情况制定,在技术内容上与这些标准基本一致。 本标准的名 词术语主要参考了G B / T 1 6 8 4 9 标准; 技术要求主要参考了 Y D N 0 0 3 . I T U - T G . 6 6 2 和G .6 6 3 标准, 并结 合目 前国内外光纤 放大器达到的实际水平; 试验方法参考了 B e l l c o r e G R - 1 3 1 2 - C O R E ( E D F A 系列产品的试验方法 。 本标准的结构和格式按G B / T 1 .3 标准编排,并对一些参数定义的 翻译作了明确的 解释,使之更符合 我国国情。 本标准的附录A 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 信息产业部电 信研究院 提出 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梁臣桓黄宣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单波道用掺饵光纤放大器 j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me n t s a n d t e s t me t h o d s o f YDf r 1 1 5 4 - 2 0 0 1 E r b i u m - D o p e d F i b e r - A m p l i fi e r f o r S in g l e - c h a n n e l a p p li c a t i o n s ,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掺饵光纤放大器 ( E D F A)的分类和相关定义,规定了单波道用的掺饵光纤放大器的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程序,规定了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和安全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C波段中单波道E DF A器件的设计、生产、使用和检验。 注:本标准使用的缩写词见附录A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 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 B / T 1 6 8 4 9 - 1 9 9 7光纤放大器总规范 G B / T 1 6 8 5 0 . 1 - 1 9 9 7光纤放大器试验方法基本规范 第 1 部分:增益参数的试验方法 G B / T 1 6 8 5 0 . 2 - 1 9 9 9光纤放大器试验方法基本规范 第2 部分:功率参数的试验方法 G B / f 1 6 8 5 0 . 3 - 1 9 9 9光纤放大器试验方法基本规范 第3 部分:噪声参数的试验方法 G B / T 1 6 8 5 0 . 5 - 2 0 0 1光纤放大器试验方法基本规范 第5 部分:反射参数的试验方法 G B t T 1 6 8 5 0 . 6 - 2 0 0 1光纤放大器试验方法基本规范第 6部分:泵浦泄漏参数的试验方法 Y D / T 1 0 6 5 - 2 0 0 0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 试验方法 I E C 6 0 8 2 5 - 1 ( 1 9 9 3 )激光器产品防 护 第 1 部分设备 分类 技术要求和用户指南 3 分类 单波道应用的掺饵光纤放大器, 按其应用功能 分为 如下3 类。 E D F A - B A : 掺饵光纤功率放大器。 它是直接用在光发射端机之后,以 提高其功率的 高饱和光功率的 E D F A器件。 E D F A - P A :掺饵光纤预放大器。它是直接用在光接收端机之前,以改善其灵敏度的 具有低噪声的 E D F A器件。 E D F A - L A :掺饵光纤线路放大器。它是用在无源光纤段之间以增加中继长度或在光接入网相应的点 到多点连接中以补偿分支损耗的较低噪声的E D F A器件。 注:光纤 C A T V用的E D F A归入E DF A - B A类 4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 0 0 1 - 0 9 - 0 1 批准 2 0 0 1 - 1 1 - 0 1 实施 YD 厅 1 1 5 4 -2 0 01 4 . 1 掺饵光纤放大器 掺饵光 纤放大 器是用 饵离子掺杂的光纤作为有源光纤的O F A , 被想象成一个 “ 黑盒 子 , , 如图 1 所 示,至少具有两个光端口和供电的电连接口 图中未给出) 。 光输入 端 口 O A 光输出 端 口 EDF A 图1 掺饵光纤放大器的结构 4 . 2 最大输出信号功率 在标称工作条件下, 从E D F A能够得到的最大输出信号光功率,以d B m表示。 注:标称工作条件是由制造者对E D F A的正常运行而提出的条件。 4 . 3 输出信号功率 在标称工作条件下,对一个规定的输入信号光功率所对应的输出信号光功率,以d B m表示。 4 .4增益 从 E D F A输出端口输出的信号光功率与输入端口输入信号功率的比值,以d B表示。 注 I 增益包括输入光纤跳线和E D F A之间的连接损耗 2 假定跳线与用作 E DF A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光纤是同类型号。 3 要注意从信号光功率中排除AS E噪声功率。 4 .5 小信号增益 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时的增益。这时,在规定的信号波长和泵浦光功率电平下,它基本与输入信号 功率无关。 4 .6 输入功率范围 当E D F A的输出 信号光功率在规定的输出功率范围内、使其满足性能规范要求时, E D F A输入信号 功率所在的光功率范围。 4 .7 输出功率范围 当E D F A输入信号光功率在规定的输入功率范围内、使其满足性能规范要求时,E D F A输出信号光功 率所在的光功率范围 4 .8 输入光反 射 在标称工作条件和工作波长情况下,从输入端口被 E D F A 反射回的入射光功率与总入射光功率之 比,以d B表示。 注:用给定的输入信号光功率进行测量。 4 .9 输出光反射 在标称工作条件和工作波长情况下,从输出端口被 E D F A 反射回的入射光功率与总入射光功率之 比,以d B表示。 注:用给定的输入信号光功率进行测量 4 . 1 0 噪声系数 受限于散弹噪声通过E D F A传输引起的具有特定量子效率光检测器输出端信噪比( S N R) 的减少量, 即输入端S N R与输出端 S N R之比,以d B表示。 Y D/ T 1 1 5 4 - 2 0 01 4 . 1 1 偏振相关增益 在标称工作条件下,由 于输入信号光 偏振状态变化引起的 E D F A小信号增益的 最大变化量,以d B 表示。 4 . 1 2 偏振模色散 在标称波长范围内,由 于通过E D F A所产生的任意偏振态之间最大群时延差,以p s 表示。 4 . 1 3 最大总输出 功率 E D F A工作在绝对最大额定值时,在输出端口的最高光功率电平,以d B m表示。 4 . 1 4 输入端泵泄 漏功率 从E D F A输入端口 泄漏的 泵浦光功率。 4 . 1 5 输出端泵 泄漏功率 从E D F A输出端口 泄漏的泵浦光 功率。 4 . 1 6 前向A S E功率电平 在标称工作条件下,从输入端输出的 与A S E 有关的特定波长带宽内的A S E 噪声光功率。 注 : 1 该参数对于P A或 L A很重要,它主要取决于所用的滤波器。 2 应该说明规定 A S E功率电平的工作条件 如增益和输入信号光功率等) 。 4 . 1 7 反向A S E功率电平 在标称工作条件下,从输入端输出的与AS E有关的特定波长带宽内的AS E噪声光功率。 4 . 1 8 输入端最大的 光反 射容限 在E D F A能满足其规范时, 从其输入端口 得到的 最大反射。 注 : 1 用给定的输入信号光功率进行测量。 2 噪声系数是对反射最敏感的参数。 4 . 1 9 输出 端最大光反射容限 在E D F A能满足其规范时,从其输出 端口 得到的 最大反射。 注:同4 . 1 8 4 .2 0 工作波长范围 一 个工作波 长又 附 近,从 A - 至标ax 的规定范围, 在此范围内, E D F A能在规定的光学特性下工作, 用n m表示。 注:其它名词术语定义参见GB / T 1 6 8 4 9规定 5 技术要求 本标准按功 率放大器 ( B A ) 、预放大器 ( P A )和线 路放大器 ( L A ) 3 种类型 给出相关的性能参数。 5 . 1 功率放大器 ( B A)产品性能规范 单 波道应用中用作功率放大器相关的性能参数见表l a 表 1 单波道应用中的功率放大器相关性能参数 性能参数单位条件最小值最大值 工作波长范围 nm巧 3 01 5 6 5 输入功率范围 d Bm 数字系统 一6 +3 模拟系统 + 1 0 输出功率范围 ( 注) d Bm 偏振相关增益 d B 工作温度范围 0 . 5 反向AS E功率 d Bm 一2 0 YD I T 1 1 5 4 -2 0 0 1 续表 1 性能参数单位条件最小值 最大值 输入光反射 d B 数字系统 一 2 7 一 5 0模拟系统 输入端泵泄漏功率 d Bm一 1 5 输入端最大光反射容限 d B一 2 7 输出端最大光反射容限 d B一 2 7 最大总输出功率 d Bm 待研究 工作温度 0- +5 0 相对工作湿度%2 0 8 0 贮存温度 一2 0 - + 70 相 对 贮 存 湿 度% 1 0 9 0 注:由于输出功率是系统特有的,其数值参照I T U - T 0.6 9 0系列建议规定 5 . 2 预放大器 ( P A ) 产品 性能 规范 单波道应用中用作预放大器相关的性能参数见表 2 0 表 2 单波道应用中的预放大器相关性能参数 性能参数单位条件最小值最大值 工作波长范围 nm巧 3 0巧6 5 输入功率范围 d Bm ( 注 )( 注 ) 输出功率范围 d Bm一1 6一9 噪声系数 dB 5力 偏振相关增益 dB 工作温度范围 0. 5 前向A S E功率 d Bm一3 0 反向A S E功率 d Bm一2 0 输入光反射 dB 一2 7 输出泵泄漏功率 d Bm一4 0 输入端最大光反射容限 d B一2 7 输出端最大光反射容限 d B一2 7 最大总输出功率 d Bm 一9 小信号增益 d B2 0 工作温度 0 - + 5 0 相对工作湿度 %2 0 8 0 贮存温度 一z 0 - +7 0 相对贮存湿度 % I 0 - 9 0 注:由于输入功率是系统特有的,其数值参照I T U - T G.6 9 0系列建议规定 YDf r 1 1 5 4 - 2 0 01 5 .3 线 路放大器 ( L A ) 产品 性能规范。 单波道应用中用作线路放大器相关的性能参数见表 3 0 表 3 单波道应用中的线路放大器相关性能参数 性能参数单位条件 最小值最大值 工作波长范围 n m1 5 3 0 1 5 6 5 输入功率范围 dBm 待研究 输出功率范围 dBm 待研究 噪声系数5 . 5 偏振相关增益d B0. 5 前向A S E功率 d Bm 待研究 反向A S E功率 d Bm 待研究 输入光反射 d B 一2 7 输出光反射 d B 一2 7 输入泵泄漏功率d Bm一1 5 输入端最大光反射容限 d B 一 2 7 输出端最大光反射容限 d B 一 2 7 偏振模色散 p s 待研究 小信号增益d B2 2 工作温度0 + 5 0 相对工作湿度 % 2 0 8 0 贮存温度 一 2 0 -+ 7 0 相对贮存湿度 % 1 0 - 9 0 5 . 4 E D F A ( B A , P A和L A ) 环境和机械性能试验的技术要求 各种环境和机械试验后 E D F A参数变化量规定如表 4 所示。 表4 各种环境和机械试验 E D F A参数变化量 单位:d B 赢 否 一 M 1 i4Y“ 输出信号光功率 噪声系数增 益 高温 ( 静态) 030. 20 . 5 低温 ( 静态) 0. 30. 20. 5 湿热 ( 静态) 030. 20. 5 加速老化 030. 2 0. 5 振动0. 30 . 20. 5 冲击 030 . 2 0. 5 尾缆保持力 0. 30 . 20 . 5 尾缆扭转 0 3 0 . 20 . 5 YD厅 1 1 5 4 -2 0 01 6 测量方法 6 . 1 外观检查 进行光学性能测量前, 首先对E D F A进行外观检查。 其外观必须平滑、洁净、均匀、 无伤痕及裂纹, 整个E D F A牢固,引 线无松动或与 连接器 插拔平顺, E D F A标志清晰。 6 .2 环境 E D F A的性能测试应在满足G B 2 4 2 1 规定的正常大气条件下进行。 一 温度:1 5 0 C一3 5 0 C. 一 湿度:4 5 %一7 5 %0 一 气压:8 6 k P a - 1 0 6 k P a o 6 . 3 用于 进行E D F A 光学性能测量的仪器仪表及装置, 应按规定进行校检,并在有效期内 使用。 6 .4 输入 功率范围、输出功率范围、最大总输出 功率和工作波长范围测量 这4个性能参数按 G B / r 1 6 8 5 0 . 2 规定进行测量,并按定义取值 6 . 5 小信号增益和偏振相关增益测量 这两个性能参数按 G B / T 1 6 8 5 0 . 1 规定进行测量,并按定义取值。 6 . 6 噪声系数、前向A S E功率 和反向A S E 功率测量 这 3 个性能参数按 G B / T 1 6 8 5 0 . 3 规定进行测量,并按定义取值。 6 . 7 输入光 反射、输出光反射、输入端最大光反射容限和输出 端最大光反射容限 测量 这4个性能参数按GB / T 1 6 8 5 0 .5规定进行测量,并按定义取值。 6 .8 输入泵泄漏功率和输出泵泄漏功率测量 这两个性能参数按 G B / T 1 6 8 5 0 . 6 规定进行测量,并按定义取值。 6 .9 偏振模色散测量 偏振模色散测量按Y D / T 1 0 6 5 规定进行。 6 . 1 0 替代法 E D F A性能参数的测量可用 “ 测试平台”或 “ 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等进行。 7 坏境和机械性能试验 试验条件应与 6 . 2相同。试验前,试样应先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做预处理,试验后亦应在正常大气条 件下恢复。 7 . 1 机械性能试验 7 . 1 . 1 振动试验 a )条件 一 频率范围: 1 0 -5 5 H z a 一 扫频要求:扫描的速率应为 每分钟一个倍频程, 其容差为土 1 0 %. 一 振幅:0 . 7 5 m m单振幅;振动方向 为平行于轴向 和垂直于轴向。 一 每个方向 持续时间: 3 0 m in a 一 对试样不进行在线光学性能监测。 b )程序 先将试样在室温下进行预处理,测量其输出信号功率、噪声和增益参数并做记录;然后。将试样固 定在振动台 上, 在X . Y和Z 3 个垂直方向的每个方向 上承受振动, 方向 之一与E D F A的公 共轴线平行, 每个方向 振动持续时间为3 0 m i n 。每一方向试验结束后,在室温下恢复1 0 m i n 后测量其相应参数, 并做 记录。 c )试验后,试样应满足下面的要求: 1 )无机械损伤,如变形、裂痕、松弛等,不得出现光纤断裂、尾缆拉出和光纤端点处的故障以 YD / T 1 1 5 4 - 2 0 0 1 及尾缆密封损坏等: 2 )光学性能符合表 4的要求。 7 . 1 .2 冲 击试验 a )条件 一 冲击严酷度和波形应从表5中选择。 一 对试样不进行在线光学性能监测。 表 5 冲击严酷度和波形 加速度 ( m / s 2 ) 波形 脉冲持续时间 ( ms ) 29 4 半正弦波 1 8 4 9 0半正弦波1 1 98 1 半正弦波6 4 9 0 0半正弦波I b )程序 先将试样在室温下进行预处理, 测量其输出 信号 功率、噪声和 增益参数并做记录。选择一种条件做 试验,将试样放在冲击台 上 ( 应使被测样品刚性固 定, 使冲击可以 传到E D F A内部而不被引出线吸收或 缓冲) , 在X , Y和Z 3 个 垂直方向的每 个方向上承受 冲击,每个方向冲击8 次;每一方向 试验结束后, 在室温下恢复 1 0 m i n 后测量并记录其相应参数数据。 c )试验后,试样应满足的要求 1 )无机械损伤,如变形、裂痕、松弛等,不得出现光纤断裂、尾缆拉出和光纤端点处的故障以 及尾缆密封损坏等。 2 )光学性能符合表4的要求。 7 . 1 . 3 尾缆保持力 a )条件 一 负荷:1 0 N0 一 保持时间: 1 m i n a 一 负荷施加速率: 5 N / m i n 速率 2 5 Min n . 一 负荷施加点A离插头距离: L = 2 2 2 8 c m o 一 对试样不进行在线光学性能监测口 b )程序 先将试样在室 温下进行预处理,测量输出信号功率、噪声和增益参数并做记录;然后如图2 所示, 将试样固定在固定夹具上,尾缆自然下垂,以规定的速率在 A点处施加负荷,持续 1 m i n ,取下试样后 1 0 m i n测量相应参数。 c )试验后,试样应满足的要求 1 )无机械损伤,如变形、松弛等,不得出现光纤断裂、尾缆拉出和光纤端点处的故障以及尾缆 密封损坏等。 2 )光学性能符合表 4的要求。 7 . 1 . 4 尾缆扭转 a )条件 一 负载重量:1 . 3 6 k g . 一 载重点A离插头距离: L = 2 2 - 2 8 c m o 一 扭转速率:1 0 次 / m i n . YD r r 1 1 5 4 - 2 0 0 1 固 定夹 具 尾缆保持力试验 样缆2 试光图 一 扭转次数:2 5 0 一 对试样不进行在线光学性能监测。 b )程序 先将试样在室温下进行预处理, 测量其输出信号功率、噪声和增益参数并做记录:然后如图 3 所示, 将试样固定在固定夹具上, 尾缆自然下垂, 在A点处悬挂规定的负载重量, 将尾缆按规定速率扭转士1 8 0 0 , 共计 2 5次,取下试样后 l O m i n 测量相应参数。 固定夹具 图3 尾缆扭转试验 c )试验后,试样应满足的要求 1 )无机械损伤, 如变形、 松弛等, 不得出 现光纤断裂、 尾缆 拉出 和光纤端点处的故障以 及尾缆 密封损坏等。 2 )光学性能符合表4的要求。 注:7 . 1 . 3 和7 . 1 .4 两项试验仅对尾缆为解中 3 m m引出型器件而言,可任意选出一个引出尾缆做试验 7 .2 环境试验 7 . 2 . 1 低温 ( 静态)试验 a )条件 一 低温: - 2 0 0 C a 一 持续时间:1 6 h . 一 温度变化速率:不超过 5 m i n的时间内的平均值不大于 1 0C / m i n o YD/ r 1 1 5 4 -2 0 01 一 对试样不进行在线光学性能监测。 b )程序 先将试样在室温下 放置 I h , 测量其输出信号功率、噪声和增益参数并做记录; 然后把其放入精度为 士 2 的高低温恒温箱中,如图4所示,以规定的速率降低温度, 直至一 2 0 0 C , 保持恒温 1 6 h ,最后以 规 定的速率恢复到室温 2 h后,取出试样测量其相应参数。 高低温恒温箱 或恒温恒湿箱 回 图4 温度特性试验 C 试验后, 试样应满足的 要求 1 ) 无机械损伤, 如变形、裂痕、 表面脱落等,不得出现光纤断裂、 尾缆拉出 和光纤 端点处的故 障以及尾缆密封损坏等。 2 ) 光学性能 符合表4 的要求。 7 . 2 . 2 高温 ( 静态)试验 a )条件 一 高温:+ 7 0 C . 一 持续时间:7 2 h . 一 温度变化速率:不超过5 m in 的时间内的平均值不大于1 0C / m i n e 一 对试样不进行在线光学性能监测。 b )程序 先将试样在室温下放置 i h , 测量其输出信号功率、 噪声和增 益参数并做记录; 然后把其 放入精度为 士 2 0 C的高 低温恒温箱中, 如图3 所示,以规定的 速率升高 温度,直至十 7 0 0 C , 保持 恒温7 2 h ,最后以规 定的 速率恢复到室温2 h 后,取出试样测量其相应参数。 c )试验后,试样应满足的要求 1 )无机械损伤,如变形、松弛和表面脱落等,不得出现光纤断裂、尾缆拉出和光纤端点处的故 障以及尾缆密封损坏等。 2 )光学性能符合表 4的要求。 7 .2 . 3 湿热 ( 静态)试验 a )条件 一 温度:+ 4 0 C. 一 温度变化速率:不超过5 m in 的时间内 的平均值不大于1 0C / m i n a 一 相对湿度:9 0 %-9 5 %. 一 持续时间:9 6 h . 一 对试样不进行在线光学性能监测。 b ) 程序 先将试 样在室 温下放置1 h , 测量其输出信号功率、 噪声 和增 益参数并做记录: 然后把其放入 精度为 士 2 0 C的 高低温恒温箱中, 如图4 所示,以 规定的 速率升高 温度至十 4 0 0 C , 相对湿度调至9 0 %一 9 5 % ,保 持9 6 d ;最后以 规定的速率恢复到室温2 h 后,取出 试样并 清洁 干净,测量并记录其相应参数。 C 试验后,试样应满足的要求 1 )于和械揭伤.如夺形、松弛和表面脱落等,不得出现光纤断裂、尾缆拉出和光纤端点处的故 YD I T 1 1 5 4 -2 0 0 1 障以及尾缆密封损坏等。 2 )光学性能符合表4 的要求。 7 .2 .4 高温老化 a )设备 及仪表 一 高温老化房或大型高温箱。 一 控温设备及控温温度计 ( 精度士 2 0 C ) o 一 1 5 5 0 n m激光稳定化光源 一 光功率计、小型计算机。 b )条件 一 老化温度:4 5 C -5 0 C 一 温度变化速率: 不超过5 m i n 的时间内的平均值不大于1 0 C / m i n . 一 持续时间:4 8 h . 一 对试样进行在线光学性能监测, 监测项目 包括输入信号功率、 输出信号功率、 泵浦激光器工作电 流、致冷电流和背光功率。 c )程序 将试样在室温下进行预处理, 测量其输出 信号功率或 增益并做记录;然后将试样置于高温老化房的 机架 上,每台E D F A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好, 并置于工 作状态。以规定的速率升高温度至4 5 0 C - + 5 0 “ C 范围中的某一规定值,保持 4 8 h , 通过计算机进行在线监 控,并 每小时 做一次记录 ( 遇特殊情况时也做 记录) 。老化试验结束后,停止 E D F A 工作,关掉老化房电源,使其恢复至室温,取出试样,在室温下 恢复2 h , 测量并记录其相应参数 d ) 试验后, 试样应 满足的要求 1 )无机械损伤, 如变形、 裂痕、 松动和散架;引出 尾缆不 得变 形口 2 )光学性能符合表4的要求。 7 .3 试验判据 E D F A机械和环境试验判据见表6 0 表6 E D F A机械和环境试验判 据表 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取样数量允许失效数量 振动试验 7 . 1 . 130 冲击试验 7 注 230 尾缆保持力试验 7 . 1 . 330 尾缆扭转力试验 7 . 1 . 430 低温 ( 静态)试验 7 . 2. 130 高温 ( 静态)试验 7 . 2. 230 湿热( 静态) 试验 7 . 2. 330 高温老化试验 7 . 2. 430 注:允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