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宁墩镇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宁国市宁墩镇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宁国市宁墩镇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宁国市宁墩镇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宁国市宁墩镇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 批 稿)项目名称: 宁国市宁墩镇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宁国市宁墩镇人民政府 编制日期:2018年8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规划符合性、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5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表一)项目名称宁国市宁墩镇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宁国市宁墩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联系人吴工通讯地址宁国市宁墩镇联系电真/邮政编码242300建设地点宁国市宁墩镇立项审批部门宁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发改审批20189号建设性质新建 改扩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公共设施管理业(N78)占地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36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3.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6.5评价经费(万元)/投产日期2018年7月项目内容及规模:1.1建设项目由来宁墩镇背街小巷主要分布于镇区中部,056县道东侧,永泰路以南,057县道以北,连贯镇区现状主次道路,集镇居民居住比较密集的区域。大部分街巷路面已经老化,少部分路面还未硬化,排水设施敷设不合理,部分地段排水不畅,管道或管沟堵塞,生活废水横流,环境较差。镇区建成区范围内正在建设集中式的污水处理设施,目前镇区排水采用的是雨污合流制,生活及生产污水通过各自建设的化粪池初步净化后,排入雨污管道,然后汇同雨水排入宁墩河流等自然水体。镇区建成区范围内没有单独的污水管道,不能适应镇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宁墩镇沿河生态建设滞后,部分河段虽已启动建设护堤等,但植被保护欠缺,河道垃圾亟待清理,沿河绿化不足,尚未形成沿河生态景观带和辖区居民的近水生活休憩空间。为解决宁墩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及河道保护欠缺问题,宁墩镇人民政府投资约365万元建设宁国市宁墩镇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以收集宁墩镇生活污水及清理东津河河道,并对河岸修建护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第682号令的要求,该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部令第44号)的要求,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宁国市宁墩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即对该项目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在工程分析及环境影响分析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和环评技术规范要求,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待审批后作为项目环境管理依据。1.2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 年5 月11 日颁布,2017 年6 月27 日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三十一号,2016 年1 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 年3 月1 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 年修订),2016 年主席令第57 号,2016 年11 月7 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 年9 月1 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 年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 号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2017 年10 月1 日起施行;(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 号,2017 年9 月1 日起施行;(10)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9 号,2016 年8 月1 日起施行;(11)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国家环保部环发201277 号);(12)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国家环保部环发201298 号);(13)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家环保部环发2014197 号);(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评2016150 号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相关导则及技术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9)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34330-2017),2017 年10 月1 日起实施。1.3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本项目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本项目属于其中第一类“鼓励类”第二十二条“城市基础设施”第9款“城镇供排水管网工程、供水水源及净水厂工程”中的城镇供排水管网工程;河道整治属于第一类“鼓励类”第二条“水利”第1款“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宁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了关于宁国市宁墩镇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审批20189号),同意项目立项。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4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该片区污水排水现状将得到改善,将宁墩镇现状无法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收集后,排入污水处理厂,对于改善区域环境,改善东津河水体水质有积极作用。项目路线满足区域污水收集排放需求,符合宁墩镇总体规划要求。1.5选址合理性分析(1)项目用地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雨污管网和河道整治及绿化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打造沿河景观,有利于减少河岸水土流失,有明显的环境正效益。项目选址经宁国市国土资源局同意,项目拟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不涉及饮用水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拟用地属规划建设用地,对河流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项目绿化只涉及地表植物种植,不采用高大乔木等会影响行洪的作物,工程建设对行洪影响较小。(2)与饮用水源保护区关系分析根据宁国市乡镇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表,本项目所在宁墩镇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如下表所示。表1-1 宁墩镇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表水源地名称宁墩镇水源地水源地类型河流型取水口坐标302726N 1190704E 功能区范围(水域)一级保护区范围自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河道水域二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上游边界向上游延伸2000米、下游侧外边界距一级保护区边界200米的河道水域功能区范围(陆域)一级保护区范围自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沿河岸两侧纵深与河岸的水平距离50米的陆域二级保护区范围自取水口上游3000米至下游300米沿河岸两侧纵深与河岸的水平距离200米的陆域(除去一级保护区陆域)根据上表,本项目工程段最近距离宁墩镇取水口(宁墩镇东侧)约430m。由于项目为生态型项目,施工期间对废水、固废均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环境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因此对取水口的影响较低。(3)与宁国市生态红线关系分析根据宁国市空间规划(2017年),宁国市生态空间主要集中在板桥省级自然保护区、青龙湾国家级森林公园、水阳江、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等生态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本项目位于宁墩镇区,属于规划中的城镇开发区,详细见下图。本项目所在位置图1-1 生态红线示意图因此本项目不涉及生态红线。综上,评价认为项目选址从环保角度合理。1.5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项目的实施能完善污水管网系统,最大程度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随着宁墩镇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的居民生活用水量需求的不断增加,生活污水量也同步增加,导致污染物的排放量持续增加,而目前辖区未建设污水管网,只有小部分安置区铺设了污水管网,且管径偏小,导致污水流量大于原先设计管网的流量,水流自净能力越来越弱。项目实施能推进环境改善,实现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通过实施雨污水管网和河道整治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使东津河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镇形象得到有效提高。项目符合国家政策法规,有利于保护当地水资源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宁墩镇今后污水排放量将会逐年增加,如果污水管网设施不增加,将会有更多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道污染日趋严重,将一方面直接影响宁墩镇的投资环境、居民正常生活工作环境,同时制约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影响新潭镇的水质。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1.6项目概况1.6.1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宁国市宁墩镇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2)建设单位:宁国市宁墩镇人民政府(3)项目性质:新建(4)项目地点:宁国市宁墩镇(5)工程投资:365万元,其中政府自筹305万元,申请专项资金60万元。1.6.2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规模及内容:1、宁墩镇沿河生态修复,清理河道垃圾,疏通清淤河道600m,修建600m长的自然性护坡,配套进行绿化工程,护坡设计图见下图:图1-2 护坡工程设计示意图2、建设集镇雨污管网和配套地下弱电工程及电信、移动等配合工程,本项目污水管网主管全长1.5公里,预留支管全长0.5公里,污水检查井85座;雨水管网1.5公里,雨水检查井48个,积水井81个。根据管线沿线地形及截污干管纵断面图,本项目管线起点处设计管内底标高98.58m,终点处设计管内底标高92.46m,管线沿沿线高程布设,采用明挖、架空、顶管三种方式,全线不设提升泵站,污水经重力自流进入宁墩镇污水处理厂。图1-3 污水管网服务区域示意图1.6.3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1-2。表1-2 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项目组成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及规模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施工期运营期主体工程雨污管网污水主干管全长约1.5km,设计管径d300,预留支管全长约0.5km,设计管径d300,敷设方式采用埋地方式;雨水干管全长1.5km,敷设方式采用地埋式。本项目管线起点处设计管内底标高98.58m,终点处设计管内底标高92.46m,全线不设提升泵站,污水经重力自流进入宁墩镇污水处理厂。施工噪声施工废水生活垃圾施工扬尘/生态治理工程改造宁墩镇沿河护岸,修建护坡560m,清理河道600m。辅助工程检查井检查井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统一采用防盗铸铁井盖及盖座。井座采用方形,井盖采用圆形;爬梯均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成品。本项目无跌水井。施工噪声施工废水生活垃圾施工扬尘检查井臭气、检查井淤泥施工临时占地施工临时占地100m2,开挖施工作业平台,管线敷设中心线两侧各5m。/环保工程临时沉砂池设置临时沉砂池2个,5m3/个,用于施工废水的沉淀处理。/1.7施工期原材料、能耗及主要设备本项目施工期原材料及能耗见下表1-3。表1-3 施工期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情况表类别项目单位数量备注来源主(辅)料预制钢筋混凝土管m3200DN300DN400宁国市本地市场购买钢筋t25.0防盗铸铁井盖个133能源汽油kg56.3柴油kg187.3本项目施工期主要设备见下表1-4。表1-4 施工期主要设备设备名称数量(台)规格或型号施工工序挖土机2/管槽开挖,河岸开挖汽车吊18t管道安装振动冲击夯机3HCD110沟槽回填运输车辆2/运输发电机组1/停电备用1.8污水收纳情况本项目位于宁墩镇镇区,主要收纳沿线居民、现代新居等住宅小区污水。本项目收纳污水情况详细见表1-5表1-5 污水收纳情况 类别 项目污水接纳标准污水量宁墩镇污水管道工程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100m3/d1.9污水管线附属设施1.9.1检查井在弯道转弯、变径、变坡及管道交汇处均设施检查井,按照管道管径及管道埋深确定检查井规格。由于本工程为截污干管工程,检查井的间距可适当放大以减少投资。检查井最大间距见下表:表1-6 检查井最大间距表管渠类型管径或管渠净高(mm)最大间距(m)污水管道2004005007004060检查井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现浇,统一采用防盗铸铁井盖及盖座。按其承载能力,人行道上最低选用B125类型,车行道上最低选用D400类型。井座采用方形,井盖采用圆形;爬梯均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成品。所选井盖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井盖(GB/T 23858-2009)的要求。埋设深度大于5.5m时采用深型检查井,其井盖及盖座要求同一般检查井。1.9.2管道基础及接口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承插接口):管道基础采用砂垫层基础。管道基础在接口部位的凹槽,在铺设管道时随铺随挖。凹槽长度为0.40.6米,深度为0.050.1米,宽度为管道外径的1.1倍。在接口完成后,凹槽随即用砂回填密实。管道采用承插接头,管道承口应放在进水方向,插口放在出水方向。管道与检查井连接采用短管连接,管道与井壁间采用中介层,加水泥砂浆及素灰浆,承插头距离检查井0.51.0米。管道接口方式采用橡胶圈承插连接,采用的橡胶密封圈应满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用橡胶密封圈(JC/T946-2005)标准要求,并应与管材配套供应。1.10项目占地本项目属于市政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及河道整治项目,项目施工期间占地主要为管线、河岸护坡施工时的临时占地以及检查井永久占地。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占地类型主要为荒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等,项目总占地面积1.008hm,其中永久占地0.004hm2,临时占地1.004hm2。项目占地类型及面积见下表1-7。表1-7 工程占地类型表占地性质工程区占地类型及数量(hm2)耕地园地荒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居住用地小计永久占地管线工程、河道工程/0.0020.002/0.004临时占地管线工程、河道工程/0.0020. 0021.0/1.004合计0.0040.00411.0081.11施工布置1、弃渣场本项目属于管道工程及河道整理项目,开挖出的土石方回填于管线工程区内及河岸低洼处,最大限度的利用开挖量,经土石方平衡后,无弃渣产生,本项目不弃渣场。2、砂石料场本项目对砂、石量需求较少,采用外购的形式购买砂砾石,无需单独设置砂石料场。3、施工便道项目区地处宁墩镇镇区,经调查现有的道路满足项目施工,项目不需设置施工便道。4、施工营地本项目沿线均有居民,沿途人口密集,距当地农户也很近,施工期间办公、住宿、等设施原则上不新建,就近租用民房。5、表土临时堆放场由于本项目为线性工程,表土堆放考虑沿途堆放,不单独设置表土临时堆放场。1.12土石方平衡本项目开挖土石方考虑场内平衡,具体土石方平衡图如下:图1-4 土石方平衡图(单位:m3)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位于宁墩镇镇区,为基础建设和河道整治项目,不涉及征地、拆迁。经现场踏勘不存在原有环境问题。48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 (表二)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2.1地理位置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天目山北麓,东临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是皖南山区之咽喉。距沪、宁、杭三大城市仅160-290公里,是皖南商旅通行之要道。地理坐标东经11836-11924,北纬3017-3048之间。本项目位于宁国市宁墩镇,宁墩镇位于宁国市东南部,距市区23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0,北纬3015,北及东北连梅林镇、中溪镇,东南接仙霞镇,南与南极乡、万家乡毗邻,西南与霞西镇相依。东马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便利,全镇面积123公里。建设项目所在地地理位置见附图1。2.2地形、地貌、地质宁国市地处皖东南位置,属天目山脉绵延西侧,在黄山东麓,是皖南山地丘陵区。全市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山丘起伏。一般海拔300-500米。市域地层属于扬子地层江南分区,以沉积岩分布最广,砂岩、粉砂岩、页岩为常见。地区地震烈度为6级。 2.3水文地质宁国境内有大小河流949条,河道总长度2104km,其中以水阳江水系为主,分东津河、西津河、中津河三条河流。中津河在城区南部汇入东津河,东西津河在城市建成区北部汇合,汇合后的河流称水阳江,流域面积2369.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93%,控制耕地面积85.8%。 2.4气候特征宁国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亚湿润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充足,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5.4,极端历史最高温度41.1,极端历史最低温度14.5;年平均降雨量为1426.9mm,年平均蒸发量为1464.4mm;历年相对湿度为80%;年日照时数1818.5小时。年无霜期259天。宁国市属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春秋两季是风向转换的季节。历年平均风速为2米/秒,春季3-4月份最大,平均值为2.3米/秒,秋季9-10月份最小,为1.7米/秒。 2.5动物、植物资源宁国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30多个矿种,石灰石、煤炭、石棉、萤石、陶土等矿产远景储量达34亿吨。境内土特名产荟萃,山核桃、元竹、青梅、银杏面积和产量居安徽省首位,山核桃粒大壳薄、仁肉饱满,笋干肉厚色美、脆嫩爽口,名优茶绿翠显茸、清雅纯正,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宁国市境内植被属安徽省南部常绿阔叶林带,树种有46科100属、143种,森林覆盖率达70%,林业用地182km2,其中有林地95km2,灌木林15km2,疏林地6km2,幼林地5km2,荒山60km2。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带性植被群落现已很少见到,多为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所代替。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临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市域面积2487 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综合经济实力自二000年以来连续多年居安徽县(市)首位。 宁国意取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自东汉末置县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江南著名古邑。大自然赋予宁国的青山秀水、清新空气和宜人气侯,造就了极佳的生态环境。宁国交通便利,生活、生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正日益成为最佳人居地和最佳投资地。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拥有机械、电子、化工、皮革、建材、食品、冶金、矿产等十多个工业门类,形成既立足于开发本地的资源优势,又面向本地的生态农业市场的综合体系。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工业总产值占市属工业总值的一半以上。环境质量状况 (表三)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空气质量、地表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为检测当地环境质量,我单位委托安徽科盛检测有限公司于2018年4月9日-11日对建设项目范围内的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进行了现状检测。3.1环境空气(1)监测项目PM10、SO2、NO2。(2)监测点位表3-1 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及特征监测点位编号监测点位置1#建设区域内(3)监测时间及频率SO2、NO2每天采样4 次,采样时段为:01:0002:00、07:0008:00、13:0014:00、19:0020:00,每次采样不得少于 45 分钟。PM10 每天连续采样不低于 20 小时。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具体见表3-2:表3-2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二级标准污染物名称SO2NO2PM10浓度限(mg/m3)24小时平均0.150.080.151小时平均0.50.2/(2)评价因子:PM10、SO2、NO2。(3)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各污染因子进行评价,单因子污染指数表达式为: 式中:Ii-污染物的污染指数;Ci-污染物的实测浓度,mg/Nm3;Coi-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Nm3;(4)评价结果分析评价结果见表3-3。表3-3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 单位:mg/Nm3检测项目检测时间Pimax值04.0904.1004.11PM1000:00-20:000.1330.1080.1250.83二氧化硫08:00-09:000.0160.0140.0100.03211:00-12:000.0180.0130.0150.03614:00-15:000.0100.0100.0120.02419:00-20:000.0130.0090.0100.026日均值0.0130.0130.0120.087二氧化氮08:00-09:000.0070.0130.0190.09511:00-12:000.0270.0090.0200.1214:00-15:000.0180.0080.0130.06519:00-20:000.0110.0100.0150.075日均值0.0160.0090.0170.213由监测结果和评价结果显示,各项监测因子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因此,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各污染因子现状浓度值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的要求,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3.2地表水环境(1)监测断面表3-4 水质监测断面设置表编号断面位置1#本项目建设区域上游500m处2#本项目建设区域下游500m处(2)监测因子监测因子:pH、CODCr、BOD5、NH3-N共4项。(3)评价方法采用单项评价指数法,对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进行评价,数学模式如下:对于一般污染物:式中:Sij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 Cij污染物i在监测点j的浓度(mg/L); Csi水质参数i的地面水水质标准(mg/L)。pH: pHj7.0 pHj7.0式中:pHj监测点j的pH值; pHsd水质标准pH的下限值; pHsu水质标准pH的上限值。2、监测结果及评价本次芦溪河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评价结果见表3-5。表3-5 地表水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 单位:mg/L(pH除外)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项目及监测结果pHBOD5COD氨氮2018.4.91#7.12.6120.1762#7.22.2130.2062018.4.101#7.42.1110.1592#7.52.1120.2912018.4.111#7.42.4100.1732#7.42.6100.184(GB3838-2002)中类水域标准694201.0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项目各项水质指标能够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域标准,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3.3声学环境(1)噪声监测点位布设:本次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共计设置噪声监测点位5个,具体设置见监测结果表3-5。(2)监测时间及监测频率:2018年3月26日27日连续监测2天,分别监测昼、夜噪声。(3)监测项目:各测点昼间及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4)监测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执行。(5)评价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6)监测结果与说明:表3-6 噪声监测与标准值比较表 单位:dB(A)点位编号监测点位4月9日4月10日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拟建项目东侧外1m53.540.853.139.42#拟建项目南侧外1m52.137.452.437.53#拟建项目西侧外1m52.837.852.940.64#拟建项目北侧外1m50.338.551.338.45#拟建项目靠宁墩中心小学红线外1m50.138.050.838.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60506050由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沿线噪声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限值的要求,因此,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项目外环境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和保护级别):项目雨、污管网工程及河道整治工程,均位于宁墩镇区内,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工程区范围内及周边均为宁墩镇建成区,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工程区范围内及周边居民住宅小区、学校、医院等。且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间。项目用地类型主要为交通运输用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不涉及特殊保护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等特殊环境制约因素。表3-7 项目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编号环境要素保护目标方位最近距离规模保护级别1大气及声学环境宁墩镇区居民工程范围内及周边200m范围内5200m约5000人GB3095-2012二级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2宁墩中心小学东马路东侧5m约1330人4水环境东津河项目东侧紧邻中河GB3838-2002类标准评价标准 (表四)环境质量标准1、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污染物名称TSPPM10SO2NOx浓度限(mg/m3)24小时平均0.30.151小时平均0.50.252、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昼间60dB夜间50dB3、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污染物名称pHCODcrBOD5TPNH3-N石油类标准值6920mg/L4mg/L0.2mg/L1.0mg/L0.05mg/L4、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类标准。污染物名称pHCODMnNH3-N6.58.53.0mg/L0.5mg/L污染物排放标准1、 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污染物名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标准值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0.40.121.02、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污染物名称pHCODcrBOD5NH3-NTPSS石油类标准值69500mg/L300mg/L-0.3mg/L400mg/L20mg/L3、运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昼间60dB夜间50dB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夜间7055总量控制标准本项目为雨污管道和河道整治建设项目,项目运行期项目自身不会产生属于总量控制的废气、废水污染物,因此,本项目不设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表五)5.1施工期工艺流程项目工艺流程如下:图5-1 施工期产污节点图5.1.1施工工艺本项目为整个镇区建设的先行工程,项目施工总布置主要考虑有利于施工作业、易于管理、方便施工人员生活、少占地及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1、施工工场本项目施工工场主要用于设置施工机械临时停放点、灰土拌合点、水电系统和仓库。由于项目施工工期相对较短,且靠近城区,故不单独设置机修、汽修设施,可利用项目所在地周边的机修、汽修点。本项目土石方边挖边,用于内部土石方平衡,填埋低洼处,不设临时弃土场。表土在项目占地红线范围内堆放,开挖完成后回填。2、施工营地本项目位于宁墩镇,施工人员雇佣当地民工,施工完毕后各自回家食宿,或就近租用当地民房,不单独设施施工营地。3、施工便道本项目周边道路网络完善,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和现有交通条件,不再另行占地新开辟施工便道。5.1.2施工方案按照“便道先行,软硬兼顾;先重点、后附属;先下部、后上部”的总体施工顺序进行实施。一、管道施工方案本项目管道施工主要包括电力、综合通信管线、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埋深依次从浅到深。在路基开挖阶段,进行管道填埋,埋深最深的为污水管,地下1.5m。路基开挖后,表土临时堆放于项目红线内用于回填,第一步铺设污水管道,回填部分土方;第二步铺设雨水管网,再回填部分土方将其填埋;以后依次是铺设电力、综合通信管线,分别将土方回填压实。二、河道清淤(1)施工组织计划,采用分组分段进行梳挖,梳挖程序以下游向上游递进的方式。(2) 围堰:围堰根据清淤长度分段设置,高度高出水面0.51m,下游围堰采用土质结构,外侧覆压防水材料(如宽幅彩条布等)。(3) 排水:围堰修筑完成,采用污水泵将河道内给水排至围堰下游河道,沿河道边线开挖纵向集水沟,将河道内积水汇集到下游围堰。(4) 清淤整治:采用水利冲挖法施工,用高压水稀释淤泥,然后用泥浆泵抽取后直接装泥浆罐车外运。(5) 围堰拆除:待河道清理开挖到位,经建设单位验收后,开始拆除围堰,恢复河道畅通。5.2主要污染工序5.2.1施工期施工期主要污染源见表5-1表5-1 主要施工污染源情况表主要污染源来源主要污染物备注废水基坑排水、砂石料冲洗水以及机械、车辆冲洗水COD、SS、石油类间断施工人员生活污水COD、SS间断河道清理SS间断废气施工扬尘TSP无组织淤泥臭气恶臭无组织燃油尾气CO、THC无组织固废弃土、弃渣废砂石、混凝土、废表土等回填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河道清理淤泥噪声施工噪声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1)施工期大气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淤泥产生的臭气、施工器械和运输车辆的燃油废气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等。本项目不涉及灰土拌合站。淤泥臭气由于本项目含河道整治工程,河道内有淤泥堆积,淤泥富含腐殖质,河道清除过程中将产生臭味,对底泥的扰动程度越大,臭气产生量越大。燃油废气施工期间废气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燃油机械的尾气排放产生的废气以及电焊、喷涂油漆等产生的废气,主要污染物有NO2、CO、SO2和CmHn等。由于上述污染物为无组织排放,对环境影响很小。扬尘项目施工扬尘主要来自施工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土石方的开挖和回填等作业过程,另外运输车辆行驶将产生道路扬尘。根据同类工程实际施工调查资料,目前施工中作业环节产生的TSP污染可控制在施工现场50200m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将符合二级标准。根据同类工程施工现场汽车运输引起的扬尘现场监测结果,灰土运输车辆下风向50m处浓度为11.625mg/m3;下风向100m处为9.694mg/m3;下风向150m处浓度为5.093m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经类比分析,施工场地扬尘浓度平均值约为3.5mg/m。(2)施工期噪声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的运行,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项目沿线两侧居民的干扰。其中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范围集中在道路中心线两侧200m范围内,施工机械噪声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施工场所350m范围内。根据常用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实测资料,本项目施工期噪声源强见下表5-2。表5-2 项目施工期噪声源强值 单位:dB(A)序号机 械 类 型型 号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m)最大声级LmaxdB(A)1轮式装载机ZL40型5902轮胎式液压挖掘机W4-60C型5843大型载重卡车5904轻型载重卡车580(3)施工期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来自扰动水体产生的悬浮物、淤泥排泥水、养护废水,施工机械与维修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生活污水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主要雇佣当地居民,每天施工完毕后各自回家食宿,或就近租用当地民房,施工人员生活依托当地现有的生活设施和生活污水收集设施,生活污水部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部分由旱厕收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本项目施工人员平均按20人计,施工人员水量按100L/人*日计,排放量按用水量的80%计,则排放量为1.6m3/d。含油废水道路施工时使用的机械设备及运输设备较多,一般情况下,都会产生含油冲洗废水,但因此部分废水的排放较为分散,因而其影响程度有限。根据本工程特点,施工期设备冲洗废水产生量约为4m/d。水体扰动悬浮物本项目河道施工过程中需进行围堰的修建和拆除,将扰动河道中的部分底泥,使其中的污染物散发,对水质产生影响,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淤泥排泥水排泥水的主要污染物为SS、TP、TN,沉淀后SS浓度约为30100mg/L,TP、TN浓度受控于淤泥自身污染物含量。(4)施工期固废本项目施工期土石方场内平衡,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河道垃圾及淤泥。生活垃圾按0.5kg/人*日计算,产生量为0.01t/d。建筑垃圾主要为废钢筋、沙石、混凝土等,产生量较少。河道垃圾及淤泥主要为河道清理过程中产生的底泥及河岸边垃圾,约2t。5.2.2 运营期本项目为非污染类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雨污管网及河道整治,正常情况下,项目营运后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1、废气项目运营期废气主要为检查井臭气,其产生量很小。本项目通过合理设置检查井位置,并加盖,以降低臭气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2、废水项目运营期自身不产生污水,对区域地表水环境无影响。但运行期间应定期巡视,安排专人定期检查、维护运行情况,防止污水管道泄漏事故发生。3、噪声项目全线不设提升泵站、无跌水井,收集的污水通过重力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截污干管,无产生噪声的环节。4、固体废弃物项目营运期固废主要为检查井产生的淤泥,由城市环卫部门定期清掏后外运处置。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量情况 (表六)种类产污源点处理前产生量及浓度处置方式处理后产生量及浓度废水施工期施工废水4m3/d修建临时隔油沉淀池,沉淀后上清液回用0生活污水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卫生设施,由旱厕收集后用作农肥,不外排营运期服务设施生活污水本项目为非污染类项目,运营期无废水产生废气施工期施工扬尘颗粒物:3.5mg/m3(平均浓度)常洒水、围挡 1.0mg/m3施工车辆、设备废气间断性排放,排放量小,可忽略不计加强管理,提高燃料利用效率营运期本项目为非污染类项目,运营期无废气产生固体废弃物施工期生活垃圾0.01t/d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0建筑垃圾0.2t部分外卖废品收购站或回收利用,其余送城建部门指定地方堆放0河道垃圾及淤泥2t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0营运期检查井淤泥0.02t/a集中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0噪声施工期施工机械各类噪声源强在8490dB(A)之间合理布设高噪声设备满足GB12523-2011标准:昼间70dB、夜间55dB营运期项目全线不设提升泵站、无跌水井,收集的污水通过重力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截污干管,无产生噪声的环节。主要生态影响:本项目位于宁墩镇镇区,周围生态环境现状为一般城镇近郊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生态系统多样性程度一般,周围植被主要以少数农作植被、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项目所在区域内,无重大文物古迹,无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等特定生态敏感保护目标。本项目造成的生态影响主要为项目施工过程中因场地内土质结构松散,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项目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垃圾及运输工程中的散落物及时处理,对土石方的临时堆放采取毡布覆盖等措施,并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弃土及时清运,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应立即恢复植被,加大植树种草工作,实行绿色覆盖,减少硬覆盖。项目施工期只要做好相应水土保持措施,则水土流失量很小,对生态环境不会产生明显影响。项目建成后,通过绿地建设达到项目内保水、涵蓄雨水等目的,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因此项目营运期会对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环境影响分析 (表七)7.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7.1.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河道清淤产生的臭气、扬尘粉尘及施工器械排放的废气。(1)清淤臭气本项目河道附近不设淤泥堆场,及时清运,减少对居民的影响。河道疏浚过程中,为减少臭气的排放,主要措施如下: 在附近有集中居民点的施工段周围建设围栏,高度一般为2.5m,避免臭气扩散。 在清挖淤泥段,喷洒除臭液,掩盖臭气,避免影响周边人群。(2)施工扬尘施工期扬尘起尘因素分析在整个施工期间,产生扬尘的作业中车辆运输、装卸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据有关调查显示,施工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由运输车辆行驶产生,与道路路面及车辆行驶速度有关,约占扬尘总量的60%。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经验公式计算:式中: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V汽车速度,km/h;W汽车载重量,t;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辆载重5t的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500m的路面时,不同表面清洁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产生的扬尘量见下表所示。表7-1 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时的汽车扬尘 单位:kg/km辆 P(kg/m2)车速(km/h)0.10.20.30.40.51.050.02830.04760.06460.08010.09470.159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