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东城墙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单位榆林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局法人代表雷亚成联系人高利春通讯地址榆林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局联系电 真/邮政编码719000建设地点西临榆林古城东侧城墙,东临驼峰路,北起望湖东路,南至榆阳路立项审批部门备案文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N7850城市公园管理占地面积17.32公顷绿化面积141855m2总投资(万元)9543.6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13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14%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一、项目内容及规模1、项目由来 2017年3月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安排部署在全国全面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按照榆林市总体城市设计,榆林城市景观形象定位为“塞上文化古城、大漠生态新城”。根据片区功能构成和发展特性不同,将榆林总体景观形象划分为四个板块。即文化产业园景观区、古城风貌景观区、现代风貌景观区及生态新城景观区。榆林古城东城墙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沿卫城城墙四周进行环状公园建设,迁离城墙内外、护城河两岸绿线范围内所有现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形成卫城城墙保护范围的缓冲带和景观带。这是“百年工程”,先规划控制,再逐年实施。建设东城墙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在规划保护古城区原有的道路骨架及历史上形成的街巷格局和空间尺度,打造卫城城墙展示、游憩休闲于一体的带状公园绿地空间。将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拉大城市骨架,构建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使城市向生态、绿色、环保型发展。对于改善和提升沿街景观形象及环境质量的构想,塑造特色城市空间形态及绿色人文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的目标是将榆林市东城墙外绿地打造为卫城城墙展示、游憩、休闲于一体的带状公共绿地空间。本项目的定位是保护古城遗址、展示城墙古韵,融合现代园林景观,传承历史文化,彰显时代气息。2、评价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因此榆林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局于2018年3月27日委托太原核清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对“东城墙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组织参评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拟建厂址内居民尚未搬迁,工程在筹备阶段,尚未开工建设。现场踏勘时,参评人员对项目所处区域自然环境进行了调查和了解,通过分析项目的工程内容,得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并计算出污染源强,分析了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的措施,本着“科学、公正、客观”的态度,编制完成了东城墙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报审版)。2018年8月17日,榆林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榆林市主持召开了该项目的技术评估会,但由于报告表未能对项目涉及的文物级别及保护要求、保护范围进行全面调查,对涉及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的建设内容符合性分析依据不充分,未通过评估会。根据技术评估会专家组修改意见,对本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了调整优化,对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了修改。2018年9月14日,榆林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再次在榆林市主持召开了该项目的技术评估会,技术人员根据专家意见及与会代表的其他意见进行了修改与完善,最终修改完成了东城墙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版)。3、项目的分析判定 (1)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订)的相符性本项目符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2013修订)中规定:本建设项目项目属于鼓励类(二十二、城市基础设施13、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根据2017年12月22日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榆林市人民政府专题问题会议纪要,政府同意并大力支持本项目的建设。(2)榆林市投资项目选址“一张图”控制线检测报告符合性分析榆林市投资项目选址“一张图”控制线检测报告2018(441)号结果符合性分析见表1,控制线检测报告见附件。表 1 本项目与榆林市“多规合一”控制线检测符合性分析控制线名称检测结果及意见与本项目符合性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将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城镇总体规划建议与规划部门对接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符合将依法办理林地许可手续生态红线符合(项目涉及普惠泉二级保护区部分应严格按照水源保护的有关规定进行建设,不得建设排污口)符合文物保护紫线(县级以上保护单位)以实际踏勘结果为准符合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电力类)符合符合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长输管线类)符合符合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交通类)符合符合榆林市投资项目选址“一张图”控制线检测报告中检测结果指出,本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生态红线(项目涉及普惠泉二级水源保护区部分应严格按照水源保护的有关规定进行建设,不得建设排污口),本项目属城镇绿化项目,无废水排放,拆除现有棚户区改建为绿地,不仅可有效减少污染源,并且对普惠泉水源功能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 根据实地踏勘,本项目沿卫城城墙在城墙外建设,符合文物保护紫线。(3)与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符合性分析该项目位于城市的主要拓展区域之上,在区位环境、场地条件、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及水源条件等技术方面可行。另外,根据榆林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对中心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相关内容可知,榆林市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可概括为“四纵四横、三园多点”: 四纵:城东生态廊道、榆溪河自然风光景观带、铁路隔离绿带、新区生态廊道,4条南北向绿化走廊。 四横:芹河生态廊道、沙河生态廊道、大漠绿城生态景观带、城南生态廊道,4条东西向绿化走廊。 三园:城郊3个生态园。北郊生态文化园由镇北台、红石峡、走马梁地下汉墓群及大片林地共同构成;西郊大墩梁自然生态园,维护并加强自然绿化,形成郊野生态园;城市新区西端沙漠文化生态园,利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榆林的沙漠绿洲文化。 多点:规划结合四纵四横的绿化走廊和城市主要道路的节点,形成多个公园和街头绿地。项目位于榆林市中心城区东部,西临榆林古城东侧城墙,东临驼峰路,北起望湖东路,南至榆阳路。东城墙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属于榆林市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中的“四纵”城东生态廊道,项目符合榆林市总体规划(2006-2020)。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见附图8。(4) 与普惠泉水源保护区的符合性项目与普惠泉水源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根据“榆林市榆阳泉、普惠泉水源地区划保护实施方案”,普惠泉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为泉眼四周50m范围,二级保护区东至环城东路,南至大寺坡巷,西至普惠泉巷,北至文物保护区边界,具体区域见附图7。由附图7可知,本项目拟建场地不在普惠泉水源一级保护区,最近处距离普惠泉水源地一级保护区127m,项目有30490.41m2用地在普惠泉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内。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工程内容原始设计方案中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主要建设工程内容为公园道路、振武门广场以及绿化。具体工程内容见表2,原始设计方案见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原始)。表2 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工程内容建设内容建设面积公园道路668m2振武门广场4725m2绿化18698m2根据专家意见以及建设单位要求,为保护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将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的振武门广场删除,调整后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工程内容见表3,调整后的设计方案见附图3项目平面布置图(一次优化),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工程内容具体见平面布置图标示区域。表3 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工程内容建设内容建设面积步道2524.23m2绿化27966.18m2榆林市“多规合一”工作管理办法”中关于生态红线的说明经查询“榆林市投资项目选址一张图控制线检测报告”,本项目符合生态红线,但项目涉及普惠泉二级水源保护区部分应严格按照水源保护的有关规定进行建设,不得建设排污口。项目涉及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红线30490.41m2。通过查阅资料并及时与“多规合一”窗口沟通,该禁止开发区为普惠泉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属于一级管控区。“榆林市“多规合一”工作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如下:生态保护红线一级管控区包括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重要水库。二级管控区指生态保护红线内未纳入一级管控区的其他区域。法律法规对生态红线管控措施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对水源保护区另有规定,因此本次评价仅分析项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符性。项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符合性分析a、相关条款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第二次修正)规定:第六十四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第六十五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第六十六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第六十七条: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b、相符性分析根据表3及平面布置图的内容,调整后的设计方案中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主要建设工程内容为步道、绿化。与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相符性分析见表4。表4 与水源二级保护区相符性分析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相符性结论第六十四条本项目在普惠泉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不设置任何排污口符合第六十五条本项目最近处距离普惠泉水源地一级保护区127m,不涉及普惠泉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符合第六十六条本项目在普惠泉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的建设内容为步道、绿化,均不排放污染物符合第六十七条普惠泉水源地未划定准保护区符合本项目为东城墙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根据设计方案,普惠泉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不建设任何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结论根据上述分析以及设计方案,方案中普惠泉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工程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榆林市“多规合一”工作管理办法”,不在该区域建设任何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另外,项目的实施拆除了现有棚户区,现有分散生活污染源的消失将大大改善普惠泉周边生态环境,更有利于水源保护。(5) 与榆林市人民政府会议纪要的符合性根据2017年12月22日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榆林市人民政府专题问题会议纪要第二条关于古城保护改造有关问题中,为加快推进榆林古城保护开发,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榆林古城保护与开发工作,要求市住建局尽快修订榆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市文广局要尽快落实榆林卫城保护规划批复。市住建局要以上述规划为基本逆循,尽快启动输林古城墙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和榆林古城保护近期建设专项修建性详规编制工作,为下一步具体项目的实施提供指导意见。根据2018年8月23日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榆林市人民政府专题问题会议纪要第二条关于古城保护开发中,要求对公共设施先期进行规划建设,比如城墙的修补恢复等,可以示范性的实施。本项目为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心城区建设的重点项目,建设单位为榆林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局,本项目是为保护卫城城墙统一规划拟建设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6) 与榆林市卫城保护规划的符合性根据调查,榆林市卫城保护规划正在制定当中。但2018年9月19日榆林市文物局向榆林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局出具了关于榆林卫城保护级别、保护范围等情况的说明(见附件),并表明同意在榆林卫城建设控制地带内实施绿化,但不得种植根系茂盛的植物。项目与榆林卫城城墙相对位置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关于划定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通知陕政发(1992)35号文件规定,榆林卫城的保护区划为:保护范围:城墙、城门及城墙上古建筑; 城墙内外各外延1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内。本项目仅占用榆林卫城建设控制地带。榆林卫城城墙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的工程内容根据榆林市文物局文件,本项目重新调整了设计方案,将步道调出了榆林卫城建设控制地带,只在榆林卫城建设控制地带实施绿化,且不种植根系茂盛的植物。调整后的设计方案见附图4项目平面布置图(二次优化)。项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符合性分析a、相关条款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11月4日第五次修正)规定:第十七条: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但是,因特殊情况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并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批准前应当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第十八条: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并予以公布。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第十九条: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第二十条: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b、相符性分析根据项目设计方案,本项目仅占用榆林卫城建设控制地带,设计方案调整后,在榆林卫城城墙建设控制地带内只建绿化。与榆林卫城城墙建设控制地带相符性分析见表5。表5 与榆林卫城城墙建设控制地带相符性分析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相符性结论第十七条本项目不占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符合第十八条本项目由榆林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局筹建,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工程不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符合第十九条本项目仅占用榆林卫城城墙建设控制地带,在建设控制地带内拆除现有棚户区,建设绿化,不属于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符合第二十条本工程不占用榆林卫城城墙所在地,全部工程内容避开榆林卫城城墙设计符合根据上表分析,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六至第二十条。结论本项目为东城墙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根据调整后的设计方案,本项目的建设仅占用榆林卫城城墙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在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内容只有绿化,不属于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符合榆林卫城保护要求。另外,项目的实施拆除了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现有的棚户区,改建绿化,现有分散生活污染源的消失将大大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更有利于榆林卫城城墙的保护。(7) 工程布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属于榆林市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中的“四纵”城东生态廊道,用地类型为绿地。项目的工程布局充分考虑了对普惠泉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榆林卫城的影响,多次调整设计方案,优化布局,确定了最终设计方案。本项目有30490.41m2用地在普惠泉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根据最终设计方案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工程内容为步道和绿化,不属于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本项目占用榆林卫城建设控制地带,根据最终设计方案榆林卫城建设控制地带内只实施绿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项目的实施拆除了普惠泉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榆林卫城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现有的棚户区,改建绿化,现有分散生活污染源的消失将大大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更有利于普惠泉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榆林卫城的保护。项目的设计充分利用了不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榆林卫城建设控制地带的区域,建设停车场、台阶、广场、绿化、廊架等,为周边居民和游人提供休闲娱乐、健身、游憩等日常活动空间。综上所述,项目工程布局合理。(8) “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表6 “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三线一单”符合性生态保护红线项目位于榆林市区,根据本项目榆林市投资项目选址“一张图”控制线检测报告,本项目触及生态红线,位于普惠泉水源涵养功能区,但本项目没有污废产生,且拆除现有棚户区改建为绿地,不仅可有效减少污染源,并且对普惠泉水源功能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 环境质量底线根据项目区环境质量现状,在监测期间,TSP、 PM10、SO2、NO224小时平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地表水除氨氮外,其余各项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要求;评价区等效声级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因子全部达标,根据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各项污染物可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不触及环境质量底线,且项目建成后对改善周围环境质量有促进作用。资源利用上限本项目能源消耗合理分配,不触及资源利用上线。负面清单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是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列出的禁止、限制等差别化环境准入条件和要求。本项目为公园类项目,不属于淘汰类、限制类,无负面清单。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1)施工期棚户区拆除、扬尘、机械废气、生活废水、设备噪声、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对环境产生的影响;(2)运营期汽车尾气、生活噪声、生活垃圾等对环境产生的影响。5、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东城墙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落实报告中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保证所排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同时加强管理,从环保角度考虑,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二、工程概况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及性质项目名称:东城墙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单位:榆林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局建设性质:新建2、地理位置本项目西临榆林古城东侧城墙,东临驼峰路,北起望湖东路,南至榆阳路,占地面积17.32公顷,长2.7公里,宽8-144米。项目场地四界有4条城市重要交通要道,道路为双向双车道,交通十分便利。项目地理位置及交通示意图见附图1。项目四邻关系在项目平面布置图中体现。3、工程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9543.6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6895.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31.8万元,基本预备费396.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34.8万元。所需资金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4、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拆除现有棚户区及基础设施,保留历史建筑城隍庙,新建景观绿化工程、配套服务建筑工程、供水及排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及其他辅助工程等。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6。表6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主体工程拆除拆除项目区现有棚户区108018m2道路建设道路11617m2,公园内主干路宽3米,次干路宽1.5米,部分观景场地可考虑砂石铺设停车场设置面积为1587m2的林荫停车场台阶台阶面积为122m2广场广场建筑面积18311m2绿化建设141855m2绿化廊架设置194m2的廊架挡墙设置190m长的挡墙绿化工程植被选择本项目选择的植被主要有:油松、国槐、圆柏、栾树、沙地柏、山桃、草坪、垂柳、二月兰、月季、紫花地丁、八宝景天、五叶地棉、金娃娃萱草、荷兰菊辅助工程给水工程绿地道路浇灌水源为市政给水或者污水处理厂中水(优先使用中水,只有在中水不具备使用条件的前提下,前期使用市政给水)。排水工程项目无生活生产废水产生,采用雨污分流系统。公园的渗水性较强,为良好的LID(低影响开发系统),雨水可就地下渗、消纳,雨水经地面径流汇集至南侧低台,在最低处设退水管道,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供电工程由城区电力公司统一供给环保工程废气拆除扬尘湿法拆除停车场汽车尾气停车场汽车尾气,需加强管理,缩短车辆怠速时间,加强停车场周边绿化工程废水/无生活生产废水产生噪声设备噪声选用低噪音设备,设备间安装,并进行消声、减震等处理交通噪声专人管理,限速行驶,禁止鸣笛,绿化降噪,距离衰减固废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和枯枝落叶、修剪枝叶等经收集后,由园区环卫保洁人员收集,然后再统一交环卫部门清运枯枝落叶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7。表7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1总用地面积公顷17.322总投资万元9543.63环保投资万元134绿化面积m21418555绿化率%81.905、规划布局及总平面布置项目区包括休闲花园、休闲活动场所、安静休息空间以及沿街开放空间。景观结构为一轴多点相结合,慢行步道景观轴线串联各个活动空间,营造丰富多样的游览体验。项目平面布置见附图4项目平面布置图(二次优化)。休闲花园:位于基地北部,在驼峰路和望湖东路的交叉路口,是提供市民观赏和散步的花园。休闲活动场所:位于基地中部,从驼峰路进入,提供市民健身散步,休闲集会,体验城墙古朴风貌的场所,满足市民日常休闲需求。属于古城环境协调区域,城市化的广场空间以展示地域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补充城市功能为主,为周边居民和游人提供休闲娱乐、健身、游憩等日常活动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位于城隍庙南侧,设置小的活动空间,提供给人幽静、舒适的自然空间。沿街开放空间:位于卫城城墙东侧,沿街设置开放空间,提供休息交流场所。6、道路设置榆林市东城墙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中的主要道路和广场等硬质铺装是供游人集散、休息、活动和运动的场所,其材质和形式应与城市广场硬质铺装区别,体现自然特征,并与古城公园整体风貌相吻合。参照公园设计规范,根据游赏、交通组织需要,公园规划形成以主路、次路为骨架,支路有机补充,贯穿各个公园的道路系统布局。其中主要广场可使用花岗岩石材铺装;公园内主干路宽3米,串联各个节点,承载漫步休闲,健身等功能;次干路宽1.5米,连接活动场地,营造停留空间;部分观景场地可考虑砂石铺设;机动车停车场地宜选用透水性材料,并设置为林荫停车场。7、绿化工程绿化种植是公园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任何好的景观环境都离不开植物景观的映衬作用。在植物的选择上,要遵从植物的地域特性,适当引入一些培育驯化品种,丰富植物的多样性的同时努力创造属于榆林的植物特色。在植物配置中,坚持自然式的配置手法,形成孤立树、疏林、草坪、树丛、树群等配置序列。在造景上,通过植物营造不同季节的植物景观,同时多用有色树种,丰富四季的季象变化。表现出富有特点和特色的植物景观。本项目选择不同季节开花的植被,丰富植被季相。意在打造三季有花可观,四季有景可赏的城市公园。主要选择的植被有:油松、国槐、圆柏、栾树、沙地柏、山桃、草坪、垂柳、二月兰、月季、紫花地丁、八宝景天、五叶地棉、金娃娃萱草、荷兰菊等。具体植物选种方案及数量见表8,绿化工程分区方案见附图5绿化总平面图。表8 项目植物选种方案类型序号名称规格数量树高(m)干/地径(cm)冠幅(m)常绿乔木1油松56-33.52368株2圆柏33.5-1784株落叶乔木1国槐A-1517-540株2国槐B-2022-373株3国槐C-2527-8株4垂柳A-1214-825株5紫叶李-1214-85株6五角枫-1112-169株7复叶槭-1214-474株8栾树-1214-821株9北美海棠782.0131株10山桃782.0243株11山杏-782.0572株12红叶碧桃-8102.547株常绿灌木1沙地柏-20株落叶灌木1月季-36株地被1荷兰菊-115m22八宝景天-371m23紫花地丁-3000m24金娃娃萱草-124m25草坪-11254m26二月兰-67109m28、项目运营制度本项目建成后拟配备员工12人,管理部2人,工程部2人,保洁部3人,园艺部2人,安全部3人,年工作300天,每天1班,每班8小时。9、公用工程(1)给水工程水源:项目不设公厕,用水全部用于公园绿化浇灌。绿地道路浇灌水源为市政给水或者来自污水处理厂的中水(优先使用中水,只有在中水不具备使用条件的前提下,前期使用市政给水)。项目区绿化用水由市政管网供给。项目给排水情况见下表9,项目水平衡图见图1。表9 项目给排水情况一览表用水项目用水定额数量用水量(m3/d)排水量(m3/d)绿化用水2L/m2d141855m2,215d(非采暖期)283.710图1 项目水平衡图 (m3/d)中水来源的可靠性分析根据榆林市总体规划,预计于2020年完成市区公园、绿地系统的中水回用管道铺设工程,拟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厂出水来浇灌公园、绿地植被,以都达到“节约用水、用污排净”的目标。本项目位列其中,后期在具备中水使用条件的前提下,本项目将积极响应政府中水回用的政策,绿化用水全部采用中水,前期在中水不具备使用条件的前提下,使用市政给水。(2)排水工程项目无生活生产废水产生,仅有雨水外排。绿地的渗水性较强,为良好的LID(低影响开发系统),雨水可就地下渗、消纳,雨水经地面径流汇集至南侧低台,在最低处设退水管道,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3)供热项目热源由城区供热管网提供。(4)供电项目电源由市政电力变电站引入。(5)消防规划按消防设计规范,在室内外设有消火栓防火系统。室外消防用水由区域环状市政给水管提供,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约为25L/s,室内消火栓用水量约为10L/s,消防延续时间按照2小时设置。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但是需要拆除原有的棚户区及基础设施。该项目用地原为驼峰路村民住宅。主要污染物均产自生活污染源,包括生活废水及燃料废气、生活垃圾等,经现场踏勘,没有发现居民分散排污现象,说明没有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村民目前尚未搬离项目所在地,拆迁工作也尚未开展,待拆迁完成后,项目区现有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等污染物会随着拆迁工作的结束而结束,原有污染会消失殆尽。本项目涉及拆迁面积108018m2。6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矿产资源等):1、地理位置本项目在榆林市城区,总占地面积约17.32公顷,场地西临榆林古城东侧城墙,东临驼峰路,北起望湖东路,南至榆阳路。项目用地中心地理坐标为E1094615.03,N381606.76,海拔高度H=1102m。项目具体位置见附图1。2、地形地貌榆林市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南部平均海拔16001800m,其他各地平均海拔10001200m。区域最高点是定边南部的魏梁,海拔1907m,最低点是清涧无定河入黄河口,海拔560m。地貌分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草滩区,南部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项目所在位置属城区,区域无沟壑,地势平坦开阔。 3、地质、地震评价区大地构造属鄂尔多斯盆地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部,地质构造简单,岩层近于水平,地层稳定,褶皱构造不发育。地形开阔,多为半固定沙丘,沙丘呈波状起伏,主要为第四系风积、冲洪积、湖积的沙土、一般粘性土等,下伏为侏罗系砂岩。本区地壳活动相对较弱,据记载公元1621年、1448年,曾在府谷、榆林、横山发生过5级地震,此后再未发生过4级以上地震,小震也很少。根据中国建筑抗震规范(GB5011-2001)及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项目所处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本项目所在区域地质条件良好,无不良地质构造。4、水文特征(1)地表水榆阳区境内地面年径流量多年平均值为4535亿立方米,地下水调节储量为743亿立方米,二者的重复量为2.83亿立方米,全区拥有水资源量9.135亿立方米。地表径流入区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榆溪河、无定河、海流兔河、秃尾河等。榆林市的地表水主要来源于榆溪河及其支流。榆溪河全长130km,流域面积4938km2,全长落差285m,平均比降3.07。根据多年观测,该河年平均流量为11.768m3/s,最大年均流量为15.6 m3/s,最小年均流量为8.09 m3/s。下游平均含泥沙量为11.7kg/m3。榆溪河有很多支流,分布在榆溪河的两侧。据调查,项目区附近的河流主要为榆阳河。该河位于项目南侧0.11km处,由东北向西南流过。(2)地下水本区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及埋藏条件可分为孔隙、裂隙潜水和基岩承压水两大类。黄土梁峁区由于地形切割破碎,岩层贮水条件差;区内降雨量较小,除较大河谷川道与沙漠海子区富水外,其他区域地下水较为贫乏。本区松散覆盖层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河谷地带则主要接受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径流排泄条件因所处的地貌单元及地形、地质条件的不同,差异较大。沙漠地区,地形平坦,降水入渗率高,大部分入渗补给地下水,或于底凹处汇集成海子。黄土梁峁地区,地形切割破碎,沟谷极为发育,多沿地表径流,其入渗率较小。地下水则多以泉的形式排泄于沟谷中;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松散层孔隙水的补给,受地层结构的控制,多形成局部承压水。工程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潜水,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向榆溪河及沿线沟谷排泄。地下水埋深05.0m,水位略高于河水,两岸地下水补给河水。(3)水源地据调查,榆林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有红石峡水库水源地、榆阳泉水源地和普惠泉水源地。红石峡水库位于榆阳镇桥头村,地理坐标东经1085811024,北纬37493858。该水库属无定河水系,地处榆溪河中游,距榆林城北4.5km。1958年建成投运,2003年进行了除险加固,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库设计总库容1900.00万m3,兴利库容1100.00万m3。2002年12月,陕西省政府确定红石峡水库水源地为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地。陕西省地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调整方案划定红石峡一级保护区水域面积0.43km2,陆域面积2.71km2;划定二级保护区水域面积1.73km2,陆域面积299.7km2。普惠泉,旧称龙王泉、南泉,俗称桃花水,位于驼峰山北端、两岸夹峙的峡谷之中,其上建有大龙王庙涌泉处,有巨石拱就巨型石窟一孔,泉水由沙砾中涌出,如串串明珠,蔚为奇观。峡中树木葱茏,景色迷人,每届冬令,沿渠云蒸雾裹,草木皆雪,形成雾凇,更为壮观,故为榆林八景之一的“寒泉冬蒸”。原石洞洞口上楣,有清道光进士杜滋所题石刻“寒泉冬蒸”四字,两旁有手书石刻对联“驼峰拥翠千年秀,龙穴涌泉万古清”。明代至康熙年,普惠泉水分流两股,一股向西北流出西城,一股向西南流经鼓楼大街,青草湖(今莲花池)出西城注榆溪河。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府赵铨开灵秀渠,延引普惠泉水灌田,城北、城南人们普遍取用普惠泉水。民国18年(1929)在普惠泉修蓄水洞口封闭安琉璃龙头,泉水从琉璃龙口流出,如龙口吐水。民国20年(1931),鉴于普惠泉水横流北街低洼土道,交通经常受阻,故从泉口至豆腐巷用砖砌暗渠,引流出西城,并在暗渠上开多出井口用水。1934年,普惠泉水通往大街的水道改用砖石砌槽,后又改为瓷罐。普惠泉水水源外侧50m为永久绝对保护区,上游经水文分析设定水文保护控制区。榆阳泉饮用水源地位于榆阳区水掌村,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其中心泉眼坐标为E1094745,N381842。据调查,本项目不在红石峡水库水源地和榆阳泉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部分用地位于普惠泉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项目场址与普惠泉水源地位置关系,见附图7。5、气候气象项目区属内陆半干旱草原自然地理带,系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日照时段2925.7小时,日照百分率66%,年太阳辐射量145.2千卡/m2,系陕西省辐射量高值区。年平均气温9,盛夏七月气温最高,平均为23.4,冬季一月平均气温零下27。与植物生长有关的时间分布为:大于0的天数约250天,大于10的天数约170天,大于20的天数约60天。年平均降水量414.1mm,年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6%。这个时期正是高温季节,也是植物生长强盛期,年平均蒸发量高达1905.5mm,为年降水量的4.6倍,年植被蒸发量925mm,为年降水量的2倍,气候特别干燥。区内最大冻土深度148mm。主要气象灾害干旱占90%,霜冻占3%,大风占6%,冰雹和暴雨占1%。多年平均风速2.3米/秒,历史最大风速28米/秒,主导风向西北风。6、植被区境内地表植被,受地形、气候、水文、海拔高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地貌单元差异很大,植被群落分布较为复杂。全区共有草本植物60多种,木本植物40多种,栽培作物79种,属灌丛草原植被区。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地块内现有多种植物,主要有杨树、柏树、槐树、松树、以及3种灌木密集成丛。7、矿产资源区域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榆阳区是榆神煤田和榆横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相关数据显示,区域已探明原煤储量300亿吨,占预计储量的82%,且为优质环保煤。本区境内西部是我国大陆上最大的整装天然气陕甘宁大气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气东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厂。区域境内南部有国内外罕见的精品岩盐矿藏,氯化钠含量达到95%,已探明储量1.3-1.8万亿吨,占全国盐岩资源的13-18%。市区的“普惠泉”和“榆阳泉”泉水,俗称“桃花水”,为低钠重碳酸钙镁型天然矿泉水。同时,高岭土、泥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也有相当规模储量。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引用陕西中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5月对“榆林市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现状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数据,本次评价引用2个监测点位;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委托陕西盛中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对榆阳河上郡北路处监测断面进行了监测。声环境质量现状委托陕西盛中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对场界噪声进行了监测,在场界四周共布点6个。监测点位布点图见附图9。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次引用陕西中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5月对“榆林市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现状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数据。(1)监测点位环境现状监测点位见附图9,监测点位与拟建项目位置关系见表10。表10 监测点位与拟建项目位置关系表序号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相对于项目位置与距离方位距离1#黄庄PM10、TSP、SO2、NO2SWS1.55km2#河滨公园PM10、TSP、SO2、NO2W1.74km(2)监测项目监测项目:PM10、TSP、SO2、NO2。(3)监测时段及频率陕西中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5月11日17日对评价区TSP、PM10、SO2、NO2进行了监测。监测频率:常规监测项目共连续监测7天,其中TSP进行24h平均浓度的测定,每天应有24个小时的采样时间;PM10进行24h平均浓度的测定,每天至少有20个小时的采样时间;SO2、NO2进行1h平均浓度和24h平均浓度的测定,1h平均浓度测定要求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采样时间,24h平均浓度测定要求每天至少有20个小时平均浓度值或采样时间。监测同时记录风速、风向、气温、气压等常规气象要素。(4)采样及分析方法: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中的规定进行采样和分析。(5)数据统计分析TSP、PM10、SO2 和NO2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列于表1114。表11 TSP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监测点位24h平均浓度浓度范围(ug/m3)最大浓度(ug/m3)超标率(%)最大浓度占标率(%)1#黄庄98-117117039.002#河滨公园22-3636012.00GB3095-2012二级标准300表12 PM10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监测点位24小时平均值浓度范围(ug/m3)最大浓度(ug/m3)超标率(%)最大浓度占标率(%)1#黄庄59-8080053.002#河滨公园54-7676051.00GB3095-2012二级标准150表13 SO2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监测点1h平均浓度24h平均浓度浓度范围(ug/m3)最大浓度(ug/m3)占标率(%)浓度范围(ug/m3)最大浓度(ug/m3)占标率(%)1#黄庄6-20204.0024-424228.002#河滨公园7-22224.4023-414127.33GB3095-2012二级标准500150表14 NO2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统计结果监测点1h平均浓度24h平均浓度浓度范围(ug/m3)最大浓度(ug/m3)占标率(%)浓度范围(ug/m3)最大浓度(ug/m3)占标率(%)1#黄庄16-484824.0028565670.002#河滨公园17-454522.5029565670.00GB3095-2012二级标准20080由表1114可知,评价区在监测期间,各监测点TSP和PM10的24小时平均浓度、SO2和NO2的1小时浓度和24小时平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无超标情况,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委托陕西盛中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4月3日-4月5日对榆阳河上郡北路处监测断面进行了监测。(1)监测断面榆阳河上郡北路监测断面,位于项目的S方向,距离0.11km。(2)监测项目pH、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耗氧量、氨氮、溶解氧、总磷共七项。(3)监测时段2018年4月(4)监测结果监测结果统计表见表15。表15 地表水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mg/L(PH除外)榆阳河上郡北路监测断面断面项目2018.04.032018.04.042018.04.05III类标准监测值标准指数监测值标准指数监测值标准指数pH7.720.367.660.337.480.246-9悬浮物7/8/6/COD90.45100.50100.5020BOD52.20.551.90.4751.80.454氨氮2.0592.0592.1142.1142.2222.2221.0溶解氧8.00.537.80.557.90.555TP0.150.750.170.850.170.850.2温度()9.3/9.9/9.4/备注:流速:0.8m/s;流量:0.16m3/s(5)数据分析监测结果表明,除氨氮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要求;氨氮最大超标倍数为1.222,超标原因与榆阳河上游生活污水的散排有关,本项目无生活污水产生。3、声环境质量现状(1)监测点位在项目东、南、西、北厂界共设6个噪声监测点,监测点位见附图9。(2)监测时间及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5智能交通平台渠道代理合同
- 机械厂员工转正结果管理办法
- 2025杭州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农业种植合同范本B
- 《大堰河-我的保姆》《秦腔》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第3课 色彩斑斓水彩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五年级下册人教·内蒙古版
- HZL54河南电建汽车产业园土地租赁及建设合同
- 电力改造项目安全责任免除合同范本
- 海外电子商务合同跨境法律适用及风险防范策略
-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小班晨间活动体能大循环
- 绿化小型工程合同范例
- 涂层材料与叶轮匹配性研究-洞察分析
- 讯问笔录课件教学课件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年版)
-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 病例报告表(CRF)模板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数学试卷
-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文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无答案)
- 2019年医疗器械体外诊断与病理诊断行业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