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_第1页
高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_第2页
高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_第3页
高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_第4页
高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高邑县人民政府二一六年十月目录前言.1一、自然与经济社会情况.2(一)地理位置.2(二)自然条件.2(三)经济社会基础.3(四)土地利用现状.3(五)土地整治潜力分析.4二、规划实施情况.5(一)规划主要指标历次修改变化情况.5(二)规划目标实现情况.6三、规划调整完善的指导思想与原则.9(一)指导思想.9(二)基本原则.9四、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调整情况.11(一)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11(二)农用地规模结构与布局调整优化情况.11(三)建设用地规模结构与布局调整优化情况.15(四)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调整情况.20五、“三线”划定情况.21(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21(二)城市开发边界.21(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23六、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优化情况.25七、对现行规划编制过程中错误纠正情况.26八、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的可行性分析.28(一)规划调整完善能够严格落实规划目标.28(二)规划调整完善优化了土地利用空间布局.29(三)规划调整完善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29(四)规划调整完善保障了经济发展用地需求.29(五)结论.30九、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1(一)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31(二)加大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31(三)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措施.31(四)扩大规划公众参与.32附表.331 前言高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实施以来,对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加强用途管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实施,高邑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高邑县优越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必然转化为发展机遇,作为京广高铁石家庄以南唯一的县级站,高铁效应必然为高邑县吸引京津冀资源外溢、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对外合作水平开拓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高邑县经济社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十分必要。根据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及市国土资源局统一部署,根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印发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指导意见的通知(冀国土资办字201546号)、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有关问题的通知(冀国土资办字201684号)要求,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高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高邑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高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根据土地调查和规划实施评估结果,落实上级追加规模、调整建设用地布局,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完成“三线”划定,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保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同时阐明规划调整完善方案合理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保障措施。本次调整完善规划范围包括高邑县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22237.85公顷,规划基期为2009年,目标年为2020年,现状为2014年土地变更调查成果。2 一、自然与经济社会情况3 (一)地理位置高邑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南,属冀中南山前平原。隶属河北省石家庄市,地处东经11426-11443,北纬3733-3742之间。县境东接柏乡县,西接赞皇县,南接临城县,北靠元氏县,东北与赵县交界。北距石家庄、南距邢台各50公里,历史上有“枕京师而扼南国,倚太行而控东溟”之称。高邑县是河北省南部重要交通枢纽,交通四通八达。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京广铁路、京广高铁、石邢公路(红旗大街南延)纵贯县域南北,连接晋冀鲁三省的393省道横穿东西,是“西煤东输”的重要通道。京广高铁“高邑西站”是石家庄以南、河北省境内唯一一家县级站点,2012年12月正式建成投用,辐射周边七县260多万人口。4 (二)自然条件高邑县总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平原区海拔40-60米,地势平坦,自西向东可分为西南为丘陵区、县东北部沙丘地,其余为平原区。县境有槐河、泥河和泲河等季节性河道从县境穿过。矿产资源丰富,西部丘陵地带蕴藏着丰富的陶瓷黏土、紫砂陶土、电解石及建筑用砂等1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陶瓷黏土和紫砂陶土质地优良,大部分可露天开采。高邑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寒暑悬殊,昼夜温差大,雨量年际变化大,光照多,夏雨多的特点。年平均日照时数2732小时,平均气温12.6,平均降水量502毫米。5 (三)经济社会基础高邑县辖3个镇、2个乡,共107个行政村。2014年全县总人口19.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73万人,城镇化率35.33%。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5.64亿元,同比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7亿元,同比增长2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2.96亿元,同比增长12.5%;财政收入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1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3亿元,增速达到11.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4元,同比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03元,同比增长7.8%。高邑县特色农业初具规模。蔬菜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形成了3大蔬菜园区、44个蔬菜专业村,被命名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河北省黄瓜之乡”,是河北省30个蔬菜强县之一,日光温室蔬菜列入河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蔬菜丰收计划项目示范县”。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建陶、化工、纺织三大传统特色产业。建陶产业是石家庄市十大特色产业之一,被评为“河北省建筑陶瓷特色产业基地”和“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6 (四)土地利用现状2014年,全县土地总面积22237.85公顷。其中,农用地17103.2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6.91%;建设用地4577.6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0.58%;其他土地556.9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51%。农用地中,耕地15515.6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9.77%。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其中旱地85.97公顷,水浇地15429.66公顷。园地169.5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76%。主要分布在富村镇,面积131.49公顷,占全县园地面积的77.53%。林地411.2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85%。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其他农用地1006.7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53%。主要为农村道路和设施农用地。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4117.5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8.52%;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460.1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07%。其他土地中,水域442.0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99%;自然保留地114.9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52%。7 (五)土地整治潜力分析根据高邑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报告,高邑县耕地后备资源主要为可复垦采矿用地,面积为20.28公顷。类型主要为废弃的砖瓦窑,分布在北陈庄村、万城村、南蒲底村、前怀安村、前坊栅村。8 二、规划实施情况9 (一)规划主要指标历次修改变化情况10 1、原规划主要指标情况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1610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4105公顷,园地422公顷,林地331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4227.08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3836.55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1629.47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390.53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66.62公顷,其中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363.24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278.31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指标629.31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15平方米。11 2、历次修改变化情况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不断优化,高邑县分别在2013年、2014年对原规划进行修改,历次修改主要控制指标变化情况如下:2013年规划修改,上级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66.66公顷,核减耕地保有量450公顷。其他指标保持不变。2014年规划修改是对新增建设用地布局进行了调整,调整后规划目标保持不变。规划修改后,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变化为: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1565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4105公顷,园地保护目标422公顷,林地保护目标331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4293.74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3903.21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1696.13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390.53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433.28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农用地规模429.90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337.63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指标629.31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15平方米。12 (二)规划目标实现情况13 1、耕地保有量2009年,全县耕地面积15958.25公顷,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15655公顷。规划实施至2014年,全县耕地面积15515.63公顷,较规划2020年目标少139.37公顷,未完成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规划实施以来,全县耕地面积净减少442.62公顷,其中耕地减少449.1292公顷,主要是建设占用和农业结构调整,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102.6637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346.4655公顷;耕地增加6.5092公顷,全部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的耕地。14 2、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到2020年,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4105公顷,规划实施至2014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3953.72公顷,未完成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5 3、建设用地规划到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4293.74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3903.21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1696.13公顷。截止2014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4577.64公顷,突破了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指标;全县城乡建设用地4117.53公顷,突破了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全县城镇工矿用地930.59公顷,在规划城镇工矿用地目标控制范围内。16 4、新增建设用地现行规划至2020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规模518.1103公顷,其中占用耕地规模402.5976公顷。规划实施至2014年,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规模142.8865公顷,其中占用耕地规模102.6637公顷。规划剩余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75.2238公顷,其中占用耕地规模剩余299.9339公顷。17 5、生态用地2009年,全县园地面积192.80公顷、林地面积442.86公顷。规划实施到2014年,全县园地面积169.59公顷、林地面积411.24公顷,主要是建设占用。18 6、土地节约集约程度2009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4325.94公顷,规划实施至2014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4577.64公顷,净增加251.70公顷。2009年,全县GDP40.87亿元,规划实施至2014年全县GDP实现75.64亿元,期间净增34.77亿元,增长85.07%,单位建设用地GDP由2009年的94.48万元/公顷增加到2014年的165.24万元/公顷。2009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3943.41公顷,规划实施至2014年增加到4117.53公顷;人口由2009年18.64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19.05万人,人均城乡建设用地211平方米增加到216平方米;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171平方米下降到138平方米,土地节约集约程度有所提高。19 7、重点建设项目现行规划至2020年,全县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7个。截止2014年,石武高速铁路项目、红旗大街南延高邑段、35千伏富村变电站新建工程、华北油田分公司赵91站和凤城污水处理厂项目已经报批完成,实际用地46.55公顷。重点项目实施符合规划,选址上与规划布局保持一致。20 三、规划调整完善的指导思想与原则21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产业转移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上下协调、有序推进的要求,依据土地调查和规划实施评估结果,调整完善规划主要目标和指标,进一步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完成“三线”划定,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保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落地,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重大战略任务的落实,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2 (二)基本原则评估前置原则规划实施评估是规划调整的前提和依据。规划实施评估全面分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以来的规划指标的实施情况,明确了规划实施成效和问题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提出规划调整完善的对策建议,确保规划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指标控制原则规划调整完善要严格落实上级下达指标,最终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坚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耕地保有量不少,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优化调整且不低于上级指标,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节约集约原则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合控制作用,统筹安排建设用地,从源头严格把关,从严控制。各类建设用地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利用,超标准用地的,予以核减或不予供地。积极引导使用废弃地和未利用地,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保护耕地原则规划调整完善以保护耕地为前提,确保规划调整完善后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耕地保有量不低于上级下达指标,质量有所提高,布局集中连片,合理优化。保护生态环境原则规划调整完善应延续现行规划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按照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划定生态红线,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推进土地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优化配置原则规划调整完善要从高邑县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土地供应能力和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经济协调发展的实际需要,合理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总体布局,使土地资源与产业布局达到最优配置。与相关规划衔接原则规划调整完善要注重与“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交通规划、环境规划、水利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与协调,处理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实现“多规合一”。公众参与的原则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应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下开展,广泛听取规划修改涉及区域社会各界的意见,采纳合理性建议,并对规划修改方案进行充分听证、论证,提高规划修改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23 四、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调整情况24 (一)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上级核减耕地保有量1027.4000公顷(1.5411万亩),核减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354.8000公顷(2.0322万亩),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12.3333公顷(0.4685万亩),结合全县实际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调整后主要目标如下: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14627.6000公顷(21.9414万亩),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2750.2000公顷(19.1253万亩),园地保护目标446.9900公顷(0.6705万亩),林地保护目标483.1000公顷(0.7247万亩);建设用地总规模4606.0667公顷(6.9091万亩),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4145.9567公顷(6.2189万亩),城镇工矿用地规模2250.3500公顷(3.3755万亩),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460.1100公顷(0.6902万亩);新增建设用地规模745.6133公顷(1.1184万亩),其中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742.2333公顷(1.1133万亩),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562.8866公顷(0.7903万亩);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指标为946.4210公顷(1.4196万亩);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指标为130平方米。25 (二)农用地规模结构与布局调整优化情况26 1、耕地规模结构调整情况2014年,全县耕地15515.63公顷,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实际落实耕地面积为15664.21公顷,净增加148.58公顷,高于调整完善后上级下达耕地保有量(14627.6000公顷)。其中:耕地增加耕地增加939.9118公顷,其中土地整理增加222.4849公顷,土地复垦增加717.4269公顷。耕地减少耕地减少791.3318公顷,主要是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其中规划期间建设占用525.1905公顷;生态退耕85.6349公顷;农业结构调整为园地180.5064公顷。27 2、耕地布局调整优化情况耕地增加与布局耕地增加939.9118公顷,其中土地整理增加222.4849公顷,土地复垦增加717.4269公顷,全县5个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富村镇东张村、东北营村,万城乡万城村、南蒲公底、西马闲村、谷兴庄村,中韩乡西韩庄村、河村等。耕地减少与布局耕地减少791.3318公顷,主要是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其中建设占用525.1905公顷,主要分布在县域西南部的富村镇西富村、辛庄、贾村、东北营、西驿头、东驿头、北渎、南焦,万城乡南蒲底、西马闲、牛家庄、北焦,中韩乡故寺、西韩庄和大营镇破塔村等;生态退耕85.6349公顷,主要是将南水北调两侧50米范围内的耕地退为林地,以及107国道两侧生态廊道建设,主要分布在富村镇北渎、南焦,万城乡东西韩、东南岩、东良庄、北焦,中韩乡中韩村、故寺村等;农业结构调整为园地180.5064公顷,主要分布在县域西南部的富村镇西富村、辛庄、贾村、东北营、西驿头、东驿头、北渎、南焦,万城乡南蒲底、西马闲、牛家庄、北焦,中韩乡故寺、西韩庄和大营镇破塔村。耕地质量根据2013年高邑县耕地质量等别更新完善成果(以下耕地等别均指利用等别),全县耕地利用等别涉及6-12等,通过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得出平均质量等别为7.83。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建设占用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7.94,生态退耕减少耕地的平均质量等别为8.55;农业结构调整为园地的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13;同时规划期间实施的耕地增加项目以农村居民点复垦为主,复垦后耕地质量与周边耕地质量相当,且随着复垦规范要求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增耕地预期质量优于周边耕地质量。调整完善后,全县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7.76,较调整完善前略有提高,耕地布局合理,实现集中连片,便于生产管理。28 3、基本农田布局调整优化情况上级核减高邑县基本农田1354.8000公顷,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遵循优质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的原则,在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耕地质量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对基本农田进行调整,划出基本农田1443.50公顷,划入基本农田294.61公顷。调整完善后,全县基本农田面积为12804.83公顷,比规划目标(12750.2000公顷)多保护54.63公顷,严格落实了上级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同时划定了13.36公顷基本农田整备区。(1)数量和布局变化情况基本农田划出将县域内零星分布、规模过小、不适宜耕作、质量较差的耕地,不符合划定要求的建设用地、其他土地划出,共计1443.50公顷。其中:不符合划定要求的建设用地56.35公顷,主要分布在高邑镇五百村、曹留村、连留村,富村镇营儿村、南焦村、北渎村,万城镇西蒲底、城照村等。零星分布、规模过小、不适宜耕作、质量较差的耕地458.16公顷,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保障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划出928.99公顷。基本农田划入在已有中心城区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基础上,将优质耕地、质量等别较高的新增耕地以及交通沿线的耕地共计294.61公顷划入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高邑镇五百村、寺家庄村、李家庄村,富村镇东塔影、西张村、东张村,万城乡东南岩、谷兴庄、王同庄村,大营镇中大营西大一、东大营、南邱村、前坊栅村等。(2)基本农田质量变化情况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划出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为7.83,划入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为7.81,调整完善后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为7.82,较调整完善前略有提高。(3)基本农田整备区划定根据高邑县实际,在耕地质量较高、集中连片的万城镇东南岩村、东良庄村划定13.36公顷基本农田整备区,用于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补划。整备区内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7,高于全县耕地平均质量等(7.83)。29 4、园林地规模结构与布局调整优化情况2014年,全县园地面积169.59公顷,林地面积411.24公顷。规划至2020年,园地面积为446.99公顷,净增加277.40公顷;林地面积为483.10公顷,净增加71.86公顷。其中:园林地减少主要是由于落实追加新增建设用地建设占用,其中园地面积减少25.2587公顷,主要分布富村镇北渎村、古城村、西富村;林地面积减少27.1797公顷,主要分布在高邑镇王家庄村,中韩乡中韩村,万城乡东良村,富村镇古城村,大营镇东丘村、西大一、西大二村等。园地增加主要是农业结构调整、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共增加302.6587公顷。其中,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园地180.5064公顷,主要分布在县域西南部的富村镇西富村、辛庄、贾村、东北营、西驿头、东驿头、北渎、南焦,万城乡南蒲底、西马闲、牛家庄、北焦,中韩乡故寺、西韩庄和大营镇破塔村;土地整理增加园地15.7566公顷,主要分布在大营镇后庄头村,万城镇南蒲底、北焦村,中韩乡西韩庄、故寺村和富村镇辛庄、贾村、北渎、西富村、南焦等村;土地复垦增加园地6.7220公顷,主要分布在富村镇西富村、北渎、古城、贾村、南焦、南塔影村;土地开发增加园地99.6737公顷,主要分布在富村镇北渎、北焦、南焦村等。林地增加主要是生态退耕、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共增加99.0397公顷。其中,生态退耕增加林地85.6349公顷,主要分布在富村镇北渎、南焦,万城乡东西韩、东南岩、东良庄、北焦,中韩乡中韩村、故寺等;土地整理增加林地5.5432公顷,主要分布在大营镇苗圃村,富村镇贾村、东北营、西富村、营儿、东张村,高邑镇王家庄、五百村、张家庄村,万城镇东南岩、东西韩、东良庄、谷兴庄,中韩乡马村、中韩村等;土地复垦增加林地4.7320公顷,主要分布在大营镇东邱村、苗圃、西大一村,高邑镇五百村、寺家庄,富村镇北渎、南焦、西张村、贾村、东富村,万城镇东良庄、城照村、东西韩、北焦,中韩乡河村、中韩村;土地开发增加林地3.1296公顷,主要分布在富村镇北渎村等。30 (三)建设用地规模结构与布局调整优化情况本次规划调整完善,按照保近期、保急需的原则,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各项建设用地的落实严格保护生态,避让南水北调一级生态保护区,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进行严格保护。共落实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12.3333公顷,原有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调整1.9069公顷。1、建设用地规模结构调整情况(1)本次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落实情况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落实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12.3333公顷,涉及53个地块。其中:新增城镇用地266.3361公顷,涉及32个地块,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和高邑新区。其中用于中心城区建设163.0153公顷,涉及23个地块;用于经济开发区和高邑新区建设103.3208公顷,涉及9个地块。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45.9972公顷,涉及21个地块,主要分布在万城乡东马闲、东良庄、西良庄、东林村,中韩乡中韩村、故寺、里村,大营镇东邱村、前哨营、西大二村等。(2)原有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调整情况按照保近期、保急需的原则,将近期不用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1.9069公顷调出,涉及4个地块。其中城镇用地调出1.4934公顷,涉及3个地块;农村居民点用地调出0.4135公顷,涉及1个地块。新增农用地1.9069公顷(包括耕地1.8842公顷)。调出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集中用于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模为1.9069公顷,涉及1个地块。(3)建设用地规划复垦减少情况按照城镇化建设要求,结合城乡总体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将低效利用的工矿及闲置的农村居民点等现状建设用地进行复垦,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2015-2020年,全县规划复垦建设用地729.8174公顷,涉及661个地块,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复垦685.2614公顷,涉及639个地块,增加耕地675.5327公顷、园地4.0602公顷、林地4.7320公顷、其他农用地0.9365公顷;独立工矿用地复垦44.5560公顷,增加耕地41.8942公顷、园地2.6618公顷。(4)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变化情况城乡建设用地调整变化在落实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原有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调整以及建设用地整治布局调整后,全县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由调整前的3961.35公顷调整为4137.58公顷,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由调整前1725.10公顷调整为2250.3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比例由7.76%上升为10.12%,城镇工矿用地增加主要是落实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农村居民点调整为城镇用地,其中,落实追加新增建设用地增加266.3361公顷,集中用于中心城区和经济开发区建设;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内农村居民点调整为城镇用地273.2902公顷,分布在中心城区周边。城镇工矿用地减少主要是原有新增建设用地调出和将原规划零星分布的城镇用地调整为农村居民点用地,其中原有新增建设用地调出减少1.9069公顷,将原规划零星分布的城镇用地调整为农村居民点用地12.4694公顷。调整后,城镇工矿用地在布局上由分散趋于集中,优化了城镇工矿用地布局。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由调整前的2236.25公顷调整为1887.2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比例由10.06%调整为8.49%。调整后,居民点用地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用地布局得到了优化。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结构调整变化本次规划调整后,交通水利用地面积由调整前的390.53公顷调整为446.0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比例由1.76%调整为2.01%。(5)新增建设用地可用空间分析规划调整完善前,全县剩余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75.2238公顷,其中占用耕地规模剩余299.9339公顷。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上级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12.3333公顷,未来新增建设用地可用空间为687.5571公顷,其中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可用空间为525.1905公顷。31 2、建设用地布局调整优化情况(1)追加新增建设用地布局情况本次规划调整完善,落实上级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12.3333公顷,涉及53个地块。其中,占用农用地292.3463公顷(包括耕地225.6597公顷);占用建设用地19.3741公顷;占用其他土地0.6129公顷。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主要用于中心城区建设、经济开发区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及其他建设等。中心城区建设按照“小县大县城”规划理念,以“城乡一体、产城互动”为路径,以“主城扩容提质、新城榜样河北、全域整体推进”为重点,继续推进国家级园林县城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为加快建成容貌环境净靓绿美、经济活跃、环境协调、充满活力、统筹城乡的宜居宜业新县城,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163.0153公顷用于中心城区建设,主要分布在高邑镇北街、北关、东关、东南关、孙家庄、五百村、张家庄、李家庄、候家庄、王家庄、西堤、东堤、寺家庄村等。经济开发区建设规划期间,以园区为载体,引导企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以园区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为加快高邑县经济开发区和高邑新区建设,落实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103.3208公顷,涉及富村镇西富村、古城、辛庄、西塔影、王家村、东塔影、东张村、西驿头村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期间,以“全域高邑”的理念优化全县空间开发格局,推动“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统筹推进全域城镇化。为加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1.3788公顷,涉及13个地块,主要分布在高邑镇、大营镇和中韩乡等。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期间,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与建设美丽高邑、中心村建设示范县、产业发展、扶贫攻坚、当地民俗文化和村庄撤并相结合,以“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为目标,强化规划引领,突出连片打造,提升建设标准,突出产业带动,提升文化内涵。为统筹推进县域内美丽乡村建设步伐,落实追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14.6184公顷,分布在万城乡、中韩乡等。(2)原有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布局调整优化情况调出地块布局情况本次调整完善将近期不用的原有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调出,规模为1.9069公顷,涉及4个地块,位于中韩乡故寺村、岗头村,高邑镇东张庄村和大营镇小庄村。调入地块布局情况将调出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在万城乡的东马闲村,总面积1.9069公顷,涉及1个地块。其中占用农用地1.6268公顷(包括耕地1.4811公顷);占用建设用地0.2801公顷。(3)建设用地复垦地块布局情况全县规划复垦建设用地729.8174公顷,主要是对低效利用的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进行复垦,全县均有分布。其中,复垦为耕地717.4269公顷,主要分布在富村镇东张村、东北营村,万城乡万城村、南蒲公底、西马闲村、谷兴庄村,中韩乡西韩庄村、河村等;复垦为园地6.7220公顷,主要分布在富村镇西富村、北渎、古城、贾村、南焦、南塔影村;复垦为林地4.7320公顷,主要分布在大营镇东邱村、苗圃、西大一村,高邑镇五百村、寺家庄,富村镇北渎、南焦、西张村、贾村、东富村,万城镇东良庄、城照村、东西韩、北焦,中韩乡河村、中韩村。(4)规划建设用地布局调整与相关规划的衔接情况规划建设用地调整充分考虑了生态建设和保护任务,避开了县域内南水北调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划建设用地布局调整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同时,考虑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高邑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要,落实追加新增建设用地以及原有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布局调整均为实现高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32 (四)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调整情况规划期间,基础设施等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完全符合规划,原有重点建设项目保持不变。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将省、市、县“十三五”期间建设的重大项目补充到重点项目清单,并在重点项目用地布局图中进行了示意性标注,共计新增36个项目。其中新增公路项目20个:沙陈线改建工程、北高线接红旗大街南延道路连接线工程、白西线改建工程、马南公路加宽改建工程等;新增电力能源项目16个:110千伏千秋站输配电新建工程、35千伏万城站输配电工程、110千伏西张站输配电工程、220千伏高邑二输配电新建工程等。33 五、“三线”划定情况34 (一)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35 1、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要求根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冀国土资办201547号)要求,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充分衔接,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充分运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边界、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以及线形基础设施、自然地物边界,综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内的区域尽量保持完整性,红线内不得再安排建设项目用地。36 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结果依据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调整结果,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与全域永久基本农田范围严格一致。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内面积13253.54公顷,其中含永久基本农田12804.83公顷,现状地类全部为耕地,全县均有分布。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内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为7.82。37 (二)城市开发边界38 1、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依据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遵循城乡总体规划布局和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按照“多规合一”基本原则,以调整完善后中心城区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趋势适当微调,与城乡规划2020年用地布局和规模相衔接,并避让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和自然地物边界综合确定,尽量保持区域的完整性。39 2、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结果高邑县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包括两部分,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和经济开发区城市开发边界。河北高邑经济开发区分东、西、南一、南二、南三共五个区。其中河北高邑经济开发区(东区)位于中心城区控制边界范围内,河北高邑经济开发区(西区)和河北高邑经济开发区(南一、南二、南三区)分别位于县域的西部和东南部。划定城市开发区边界以城乡总体规划2020年用地布局为依据,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空间布局优化,以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尽量保持区域完整性。高邑县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内总面积2484.53公顷(允许建设区1941.21公顷,有条件建设区543.32公顷),其中:中心城区城市开发边界内面积1866.65公顷(允许建设区1446.91公顷,有条件建设区419.74公顷);经济开发区城市开发边界与省批准范围保持一致,河北高邑经济开发区(西区)划定面积222.58公顷(中允许建设区132.20公顷,有条件建设区90.38公顷);高邑经济开发区(南一、南二、南三区)划定面积395.30公顷(允许建设用地362.10公顷,有条件建设区33.20公顷)。40 3、与相关规划衔接情况与城乡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充分结合高邑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中心城区规划到2020年的用地范围,综合分析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情况及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划定了包括中心城区和经济开发区(东区)在内的城市开发边界,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保持城市开发边界区域内的完整性,将京港澳高速东侧在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内的大营镇不划入城市开发边界,且不突破2030年城市边界。经济开发区开发边界与省批准的范围一致。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范围不重叠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基础上,遵循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要与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相协调,三个空间原则上不能重叠的要求,进行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划定后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没有重叠。与生态保护规划不矛盾城市开发边界范围内不涉及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和水功能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生态保护区,不影响各项生态建设任务的开展。与规划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相一致城市开发边界与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内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边界一致,符合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印发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指导意见的通知(冀国土资办字201546号)文件相关要求,城市开发边界内有条件建设区面积占允许建设区面积的27.99%。41 (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42 1、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要求依据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水污染法、湿地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依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印发河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指导意见的通知(冀国土资办字201546号)、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有关问题的通知(冀国土资办字201684号)等规划调整完善有关文件和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初稿)等内容,县级生态红线与环保部门划定的生态红线中九类自然保护地范围(原一级生态红线)相衔接等原则。43 2、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高邑县生态保护红线全部为南水北调一级生态保护区。本次调整完善,将高邑县境内的南水北调一级保护区划入生态红线,面积为112.95公顷,现状地类农用地45.08公顷(其中耕地38.96公顷、园地0.24公顷、林地1.34公顷、其他农用地4.54公顷),建设用地59.75公顷,其他土地8.12公顷。44 3、与相关规划衔接情况高邑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河北省石家庄市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一类管控区范围南水北调饮用水源地保护红线衔接一致。45 六、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优化情况46 1、允许建设区本次规划调整完善,全县允许建设区面积由3961.35公顷调整为4137.58公顷,净增加176.23公顷,主要是落实追加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高邑新区以及经济开发区。47 2、有条件建设区本次规划调整完善,有条件建设区面积由729.06公顷调整为702.18公顷,净减少26.88公顷,主要是追加新增建设用地和调入新增建设用地占用,主要分布在高邑镇和富村镇。48 3、限制建设区调整本次规划调整完善,限制建设区面积由17547.44公顷减少到17398.09公顷,净减少149.35公顷,主要是追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主要位于高邑县经济开发区和高邑新区。49 4、禁止建设区规划调整完善前,高邑县未划定禁止建设区。本次规划调整完善,不涉及禁止建设区调整,与现行规划保持一致,无禁止建设区。50 七、对现行规划编制过程中错误纠正情况51 1、纠正土地用途区图、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与规划土地用途图不一致问题将土地用途区图、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与规划土地用途图不一致的以土地用途图为准进行修改完善。在现行规划中规划土地用途图中位于万城乡北焦城镇用地0.4445公顷在土地用途区图中被列为一般农地区,在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上被列为有条件建设区,本次调整完善以规划土地用途图为准,将其分别调整为城镇用地区、允许建设区;规划土地用途图中高邑镇东关、东南关村1.0864公顷公路用地,在土地用途区图上被列为城镇用地区,在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中被列为允许建设区,本次调整完善以规划土地用途图为准,将其分别调整为其他用地区、限制建设区;规划土地用途图中大营镇前坊栅村0.1843公顷林地,在土地用途区图上被列为城镇用地区,在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中被列为允许建设区,本次调整完善以规划土地用途图为准,将其分别调整为一般农地区、限制建设区;规划土地用途图中万城乡万城、东良庄、富村镇西北营、高邑镇候家庄、大营镇前坊栅、东王村共计6.7640公顷林地,在土地用途区图上被列为一般农地区,在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中未落实管制分区,本次调整完善以规划土地用途图为准,将其分别调整为林业区、限制建设区;规划土地用途图中富村镇东北营村0.1332公顷林地在土地用途区图上被列为其他用地区,在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中未落实管制分区,本次调整完善以规划土地用途图为准,将其分别调整为林业区、限制建设区;规划土地用途图中富村镇辛庄村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