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嘉禾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版)嘉禾县人民政府二一六年七月嘉禾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版)嘉禾县人民政府二一六年七月嘉禾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2015年修订版文 本目 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 1第一节 县域概况. 1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 1第三节 规划范围和期限. 3第二章 规划目标. 3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 3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 4第三节 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5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6第一节 农用地结构调整. 6第二节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6第三节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7第四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8第一节 严格保护耕地. 8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8第三节 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9第五章 建设用地调控与管制. 10第一节 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 10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10第三节 城乡建设用地安排. 11第四节 其他用地规划. 12第六章 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3第一节 土地生态区域分布及发展目标. 13第二节 土地生态建设工程. 13第三节 重点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压覆矿产查询. 15第七章 土地利用重点工程. 16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工程. 16第二节 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17第三节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程. 17第四节 建设用地规划重大工程. 17第八章 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19第九章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与空间管制. 22第一节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及规模. 22第二节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22第十章 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29第一节 乡镇土地利用调控重点. 29第二节 乡镇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29第三节 加强乡镇级土地利用调控. 31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1第一节 法律措施. 32第二节 行政措施. 32第三节 经济措施. 33第四节 技术措施. 33第十二章 附则. 34附表附表1 嘉禾县主要指标控制表. 35附表2 嘉禾县2006-2020年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36附表3 嘉禾县2020年主要规划控制指标分解表. 37附表4 嘉禾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38附表5 嘉禾县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表. 38附表6 嘉禾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39附表7 嘉禾县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表. 52附表8 嘉禾县土地用途分区统计表. 55附表9 嘉禾县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统计表. 56附图附图1 嘉禾县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附图2 嘉禾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附图3 嘉禾县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附图4 嘉禾县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附图5 嘉禾县土地整治规划图附图6 嘉禾县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图附图7 嘉禾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14年)附图8 嘉禾县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一节 县域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嘉禾县地处湖南南部,东经11214031123526,北纬252612254729,东与桂阳临近、南与临武接壤、西与蓝山、宁远交界、北与新田相接,土地总面积69938.58公顷。县城坐落在南岭山麓,舂陵河西岸。2、交通区位嘉禾县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蓝山、宁远、桂林等地与郴州联系的重要通道。境内郴嘉铁路与京广线接轨,省道S215、S324从南至北贯穿县城西部,S322由东至西横贯县城中部,郴资桂高等级公路穿越嘉禾,嘉新、嘉蓝、嘉宁、嘉桂四条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其中嘉宁、嘉新高等级公路与桂嘉高等级公路、嘉禾大道交汇县城北面,京珠复线、厦蓉高速在境内交汇,嘉禾县已融入长沙、广州三小时经济圈。同时,全县实现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为126.40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之冠。3、自然条件嘉禾县地处五岭山脉北麓,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境内多丘陵山地,黄牛岭和南岭山、钟水和黄狮江构成“两山两水两盆地”的地貌特点。该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资源充足,雨量丰沛。该县河道属湘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域广,全县有中小型水库66座,大小塘堰8906口。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3.89%,木材积蓄量12万立方米。县内矿产资源丰富,以煤、铀为主,还包括石灰岩、铁、锰、铅、锌、铜、汞、大理石等矿床。二、社会经济概况嘉禾县现共辖10个乡镇和1个林场。2014年末常住人口31.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61万人,城镇化水平43.73%。201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84550万元,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918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597988万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432644万元,增长11.3%,人均GDP为38064元,比2014年增加2736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4年,在全县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重为13.0:50.5:36.5,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及潜力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2014年全县土地总面积69938.58公顷,其中农用地57001.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1.50%;建设用地6146.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79%;其他土地6791.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71%。农用地中,耕地21847.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24%;园地1703.50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44%;林地29393.41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2.03%;牧草地26.04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0.04%;其他农用地4030.12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5.76%。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942.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5%;农村居民点用地2757.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4%;采矿用地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584.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4%;交通水利用地1750.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0%;其他建设用地110.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6%。其他土地中,水域741.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6%;自然保留地6049.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5%。二、土地利用程度2014年全县土地利用率为90.29%,复种指数为185%,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34.07千克/人,粮食单产为5610.86千克/公顷,公路路网密度为126.40公里/百平方公里,城镇人均用地为56.11平方米/人,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117.27平方米/人。三、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 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县内东部、南部、西部由低山及中低山构成,地势较高,耕地分布较少;中部和东北部地势开阔,地表起伏平缓,耕地分布较多。2、城乡建设用地缺乏统筹,二元用地结构问题突出2014年嘉禾县农村居民点规模为2757.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4%,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分散,村庄周围空坪隙地多,集约利用水平较低,“空心村”与旧村现象突出。近年来,嘉禾县凭借城乡一体化建设平台,城镇化进程加快,但农村居民点用地缩减速度明显低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速度,新增建设用地过于向城镇和交通建设倾斜,闲置土地未得到及时利用,土地闲置率较高,城乡二元用地结构问题依然严重。3、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土地生产条件亟待改善2014年,嘉禾县土地利用率处于较高的水平,以耕地和林地面积最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原有骨干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沟路渠等田间基础设施不配套,部分基本农田缺乏有效灌溉,一半左右的农田不能旱涝保收,制约农地生产能力的发挥和生产效益的提高,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土地生产条件亟待改善。4、城镇规模扩展迅速,城镇用地结构有待优化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的用地规模迅速扩展。但由此也带来了城镇建成区用地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工业用地占城镇总用地的比重较大;城镇建筑总容积率不高;城乡结合部和部分旧城区用地有待进一步优化。四、土地利用潜力1、补充耕地潜力嘉禾县耕地后备资源总体上主要分布于嘉禾县的西北部及东部离县城区较远的乡镇,重点分布在普满乡、广发镇、龙潭镇、行廊镇等乡镇,占后备资源总量的55.76%。一等地仅分布在普满乡,共10.96公顷;二等地共1047.41公顷,主要分布在晋屏镇、普满乡、广发镇、行廊镇、袁家镇等乡镇地势较低的地方;三等地共3218.54公顷,主要分布在普满乡、龙潭镇、广发镇、行廊镇、坦坪镇等乡镇,占总面积的64.46%;其他小于0.67公顷的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普满乡、行廊镇、龙潭镇、袁家镇、广发镇等乡镇。受地形、交通、水源、土质等条件限制,绝大部分仅能开垦成旱地,少部分平坦地区可开发成水田。嘉禾县后备资源相对充足,能为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实现提供充分保障。2、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2014年嘉禾县单位GDP耗地量为57.26公顷/亿元,单位GDP耗地量下降率达到68.49%,规划期间全县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改造低效用地,达到合理利用土地的目的。第三节 规划范围和期限本次规划范围为嘉禾县行政管辖范围,土地总面积69938.58公顷,包括嘉禾县行政辖区范围内的全部土地。规划修编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4年为规划修改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第二章 规划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嘉禾为目标,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协调和合理安排各区域、各业、各类用地,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宏观调控,依法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合理供给的关系,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规划原则1、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保障生态用地、县城北扩、基础设施、工业用地和其他基础产业用地需求。2、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坚持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相平衡,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3、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充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4、统筹安排各业、各区域用地,优化城乡用地配置,促进城镇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区域土地利用方向、结构和布局的控制和引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5、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用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1、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坚持又稳又好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嘉禾县实际,确定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以加快县城新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化;以行廊茶场生态园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嘉禾经济开发区(坦塘工业园)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2、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总人口:2014年,全县常住人口为31.12万人;到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达到46万人。城镇化水平:2014年城镇化水平43.73 %;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5%。地区生产总值(GDP):2014年,全县GDP为118.46亿元;到2020年,全县GDP达到174.3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4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9.99亿元;到2020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3.33亿元。二、土地利用战略定位、目标和重点1、战略功能定位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嘉禾县的实际,确定全县土地利用战略定位是:实施“工业强县、城镇兴县、农业稳县”三大主体战略,按照“产业兴旺,商贸活跃,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的目标定位,将嘉禾县打造成为湘南城乡一体化先行区、江南最具实力的铸造基地、郴永边际现代物流中心。2、战略目标以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前提,统筹区域和城乡土地利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3、战略重点(1)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把基本农田保护放在首位,强化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坚持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保护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改造中低产田,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统筹安排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用地各行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新增建设用地优先安排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的项目,保障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适度安排旅游休闲用地。大力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坚持封山育林,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3)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建立城镇与农村平等互利、良性互动的用地机制。调整村镇空间布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立中心集镇-中心村-自然村三级农村居住用地空间布局。(4)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倡导土地紧凑利用和适当混合利用,坚持开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村庄用地整理及工矿废弃地整理,推行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村镇集中、种植向大户集中,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各项用地效率。第三节 土地利用调控目标一、总量指标1、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规划至2020年,嘉禾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930.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6920.00公顷。2、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目标规划至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6271.77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295.28公顷以内,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575.24公顷以内。二、增量指标规划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721.34公顷以内,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1421.14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796.45公顷,补充耕地任务不低于1243.59公顷。三、弹性目标2006-2020年有条件建设区规模控制在345.27公顷以内。四、土地利用效率目标到2020年,全县土地利用率提高到91.45%;全县土地产出率达到2492.21万元/平方公里;单位GDP耗地量下降率降至80%;供地率达80%以上;到2020年,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101.50平方米/人。五、土地生态保护目标到2020年,城镇建设区生态保护用地达到124.00公顷;全县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面和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积达1557.18公顷;全县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达到8800公顷;全县林地保有量29890.4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2.74%。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一节 农用地结构调整2014年,全县农用地面积为57001.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1.50%。规划到2020年,全县农用地面积调整为57684.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48%,比2014年增加683.38公顷。1、耕地2014年,全县耕地面积21847.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24 %。规划到2020年,全县耕地面积调整为22248.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81%,比2014年增加400.85公顷。2、园地2014年,全县园地面积为1703.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4 %。规划到2020年,全县园地面积调整为1650.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6%,比2014年减少53.21公顷。3、林地2014年,全县林地面积为29393.4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05 %。规划到2020年,全县林地面积调整为29890.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2.74%,比2014年增加497.03公顷。4、牧草地2014年,全县牧草地面积为26.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4%。规划到2020年,全县牧草地面积为26.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4%。5、其他农用地2014年,全县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030.1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6 %。规划到2020年,全县其他农用地面积调整为3868.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53%,比2014年减少161.29公顷。第二节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2014年,全县建设用地总量为6146.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79%。规划到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量调整为6271.2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97%,比2014年增加125.00公顷。(一)城乡建设用地2014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4284.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13%。规划到2020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调整为4287.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13%,比2014年增加2.67公顷。1、城镇用地2014年,全县建制镇用地规模942.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5%。规划到2020年,全县建制镇用地规模调整为1877.7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8%,比2014年增加935.21公顷。2、农村居民点用地2014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2757.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4%。规划到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调整为1719.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6%,比2014年减少1038.15公顷。3、采矿用地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014年,全县采矿用地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规模584.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84%。规划到2020年,全县采矿用地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规模调整为690.1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99%,比2014年增加105.61公顷。(二)交通水利用地2014年,全县交通水利用地规模1750.7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0%。规划到2020年,全县交通水利用地规模调整为1858.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66%,比2014年增加107.32公顷。1、交通运输用地2014年,全县交通运输用地规模866.8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4%。规划到2020年,全县交通运输用地规模调整为947.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6%,比2014年增加80.86公顷。2、水利设施用地2014年,全县水利设施用地规模883.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6%。规划到2020年,全县水利设施用地规模调整为910.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0%,比2014年增加26.46公顷。(三)其他建设用地2014年,全县其他建设用地规模110.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6%。规划到2020年,全县其他建设用地规模调整为125.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8%,比2014年增加15.01公顷。第三节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2014年,全县其他土地面积6791.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71%。规划到2020年,全县其他土地面积调整为5982.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55%,比2020年减少808.38公顷。1、水域2014年,水域面积741.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6 %。规划到2020年,全县水域面积调整为740.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6%,比2014年减少1.48公顷。2、自然保留地2014年,全县自然保留地面积6049.7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5%。规划到2020年,全县自然保留地面积调整为5242.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50%,比2014年减少806.90公顷。第四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第一节 严格保护耕地将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实施管理责任书的执行力度,并将全县耕地保护目标分解落实至各乡镇,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目标为20930.00公顷,2020年规划落实耕地22248.80公顷,超出规划目标1318.8公顷。一、加大耕地管护力度实施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依据耕地等级实行分类管护。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坡改梯和水土保持等建设,推广节水抗旱技术,推进“沃土工程”、移土培肥等工程,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充分发挥耕地生产、生态、景观和间隔功能,严格控制各类防护林、绿化带等生态建设占用耕地。二、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强化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的规划控制和引导作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协调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计划指标之内。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引导城乡建设用地向丘岗山地扩展,挖掘建设用地潜力。规划期内,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796.45公顷以内。三、切实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项非农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耕地的,必须在“先补后占”的原则下在全县范围内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护目标实现。规划期内,全县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不低于1243.59公顷。四、加大污染及灾毁耕地防治力度加强耕地抗污染和抗灾能力建设,减少人为污染及自然灾毁耕地数量。严格界定污染、灾毁耕地标准,强化耕地污染、灾毁情况监测,对污染、灾毁耕地及时治理复垦。将经有关部门鉴定确定不适宜农作物种植的耕地,以法定程序进行地类变更,积极采取各类工程、生物措施,治理污染土地。编制土地污染区专项治理规划,改善土地生态环境。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至2020年嘉禾县规划基本农田目标为16920.00公顷,2020年全县实际落实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6947.09公顷,比规划目标年多划基本农田27.09公顷,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科学划定基本农田严格按照本规划确定的保护面积指标,依据法律规定的划定标准,划定基本农田,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将大面积、集中连片、高质量等级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已经验收的土地整理项目新增优质耕地也应优先划入基本农田。新调整划定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级不得低于原有质量等级。按耕地等级实施差别化管理,重点保护优质耕地,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区。二、优化基本农田布局规划期内,嘉禾县基本农田保护目标面积不低于16920.00公顷。充分考虑本县经济社会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优化区域基本农田布局。优化思路是:优先将生产条件好、交通便利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建制镇发展控制区与扩展区、城镇村发展预留区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围内不安排基本农田。区域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后,基本农田主要集中普满寿竹洞、石桥泮桥洞及盘江水库和千家洞水库下游的莲荷石燕石丘洞、广发洞等。三、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建立基本农田集中投入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粮食主产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的扶持力度,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加大对旱土和山丘地区的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生产能力;规划期内对划定的大部分基本农田进行整治,加大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四、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城镇村建设用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依照法律规定,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因选址特殊,无法避让基本农田的,须报国务院批准。禁止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化通道、绿化隔离带和防护林建设,禁止改变基本农田土壤性状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禁止对基本农田耕作层造成永久破坏的临时工程和其他各项活动。第三节 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一、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开展耕地整理,加大基本农田整理力度,组织实施土地整理重大工程;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结合当地城镇化建设,以整理潜力较大的“空心村”为主,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采取迁村并点等模式,逐步集中形成中心村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期内,全县通过土地整理增加耕地36.87公顷。二、积极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用途适宜、经济可行”的要求,立足优先农业利用、鼓励多用途使用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加快废弃土地的复垦,合理安排复垦土地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按规划组织实施土地复垦重大工程。规划期内,全县通过土地复垦新增耕地367.03公顷。三、适度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对宜农荒草地和其他宜农未利用地进行适度开发,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完善耕作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提高耕地产出率。规划期内,全县通过土地开发新增耕地717.05公顷。四、土地整治实施的措施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奠定土地整治的群众基础。通过开展土地基本国情和国策教育,加强土地整治法规和政策宣传,提高全县对土地整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中重要作用的认识。强化项目工程质量管理。通过加强土地整治项目库和备选库建设,做到土地整治决策科学化、手段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改进工程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在土地整治过程中,注重土壤改良、节水灌溉和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强化项目工程质量。第五章 建设用地调控与管制第一节 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一、城镇用地规划至2020年,城镇用地规模达到1877.76公顷。城镇用地主要布局在珠泉镇、行廊镇、龙潭镇、塘村镇、石桥镇、袁家镇。规划期间,继续实施“北扩东进,三位一体,带状相连,整体推进”发展战略,形成“一环两核二轴三片”的城镇空间布局体系,构建环线串联、中心带动、片区联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二、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至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为1719.74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塘村镇、广发镇、坦坪镇等中心乡镇。以新农村建设为践行平台,在全县范围内建设“中心城区-中心乡镇集群-中心村”整体联动的城乡一体化脉络,适时优化空间布局。三、采矿用地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规划至2020年,采矿用地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控制在690.13公顷以内。主要分布在龙潭镇、袁家镇、行廊镇、塘村镇等。车头、袁家、塘村属锻铸产业板块,在转型发展阶段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行廊、龙潭是东部先行板块,在承接产业转移基础上发展现代服务业;袁家、坦坪属能源产业板块,在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建设“两型”社会上有所提质升级。四、交通运输用地规划至2020年,交通运输用地控制在947.74公顷以内。主要分布在珠泉镇、龙潭镇、行廊镇、袁家镇等,用地主要集中在以嘉新、嘉宁、嘉蓝、桂嘉路为支撑并与京珠复线、厦蓉高速无缝对接的“四纵四横三环”路网格局。五、水利设施用地规划至2020年,水利设施用地控制在910.30公顷以内。主要分布在晋屏镇、普满乡、行廊镇、广发镇等,以重点抓好盘江水库、邹山、藕塘等10座小型水库及39座小水库的除险保安工程,百泉溪、陶家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并加快完成调塘电站以电代燃料2000KW增容工程为目标,积极实施四水治理舂陵河重要河段治理工程。六、其他建设用地规划至到2020年,其他建设用地控制在125.55公顷以内。主要分布在珠泉镇,着力建设“石羔-南岭-盘江生态自然保护区”和县城国家级园林城市等重点工程。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为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结合嘉禾县实际,划定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以及禁止建设用地边界。规划范围内形成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4个区域。一、允许建设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也是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到空间上的预期用地区。全县划定允许建设区的土地总面积为5138.3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35%。主要集中分布在珠泉镇、塘村镇、普满乡、龙潭镇、广发镇、行廊镇、石桥镇等。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协调。(2)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3)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4)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湖南省人民政府审查批准。二、有条件建设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全县划定有条件建设区的土地总面积为345.27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49%。主要集中分布在珠泉镇马托村和县园艺场、塘村镇东边山村、行廊镇行廊村等。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2)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三、限制建设区辖区范围内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外的其他区域。全县划定限制建设区的土地总面积为62897.63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9.93%。主要集中分布在坦坪镇、塘村镇、行廊镇、普满乡、珠泉镇、龙潭镇、广发镇、石桥镇等。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2)区内禁止城、镇、村建设,严格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四、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用地边界所包含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必须禁止各类建设开发的区域。全县划定禁止建设区的土地总面积为1557.3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23%。主要集中分布在普满乡太平村、龙潭镇山口村、袁家镇、晋屏镇等。管制规则:(1)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2)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第三节 城乡建设用地安排一、城乡建设用地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295.28公顷以内。二、城乡建设用地安排1、城镇用地安排城镇用地以突出县城为中心,优先发展重点建制镇,适当建设一般建制镇。(1)县城:到2020年,县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758.19公顷,人口达到15.71万人,人均用地111.912平方米。(2)重点建制镇:塘村镇,2020年城镇规模达到137.93公顷,城镇人口1.45万人,人均城镇用地95.12平方米/人。城镇定位主要发展乡企业,以锻造业为主,以工业强镇;行廊镇,到2020年城镇规模达到122.90公顷,城镇人口2.14万人,人均城镇用地57.42平方米/人。是以煤炭工业、交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综合型县域东部中心镇。(3)一般建制镇:龙潭镇,到2020年城镇规模达到103.64公顷,城镇人口0.77万人,人均城镇用地134.60平方米/人,规划为工矿型城镇;袁家镇,到2020年城镇规模达到40.11公顷,城镇人口0.84万人,人均城镇用地47.75平方米/人,规划为以铸造、煤炭深加工为主的工贸型城镇;石桥镇,到2020年城镇规模达到35.22公顷,城镇人口0.73万人,人均城镇用地48.25平方米/人,规划为边贸型城镇。2、农村居民点用地安排规划期内,农村居民点建设应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制定村庄布局规划,引导农村居民点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村庄建设尽可能不占用耕地、不破坏山体、不破坏水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承接业务合同范本
- 理疗馆加盟合同范本
- 个人收购塑料合同范本
- 深圳设备出租合同范本
- 模特协会合同范本
- 工厂文员用工合同范本
- 足球培训协议合同范本
- 外墙真石漆甲方合同范本
- 碧桂园设计合同范本
- 保安 劳动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为什么要上一个好大学?》主题班会课件
- 管道cctv检测方案
- 职业技术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 GB/T 43934-2024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 2023年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规范
- 秋季传染病预防课件幼儿园
-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英语》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心得报告模板
-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变化与解读解读课件
- 工程结构损伤机理及桅
- 私密艾灸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