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药物养生_第1页
试论药物养生_第2页
试论药物养生_第3页
试论药物养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养生周燕 英语加法学班 1310070227摘要养生是一个永恒和广泛的话题,不但古代人讲究养生,现代人也讲究养生。养生指的是以生命发展规律为依据,通过调理饮食,修炼体形,调养精神等方法,提高素质,防治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便是养生的一中方法,古往今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中药之所以在养生方面有独特的功效,是因为很多中草药经过了岁月的考验,流传至今,成为世人推崇的养生食疗秘方。中药养生疗法源远流长,即是中药学宝库中一块灿烂艳丽的瑰宝,又是养生学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关键词:中医养生 中医药膳 中医药补 中医膏方 茶药与茶疗中药药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越来越重视健康了,养生的呼声非常高。客观地说,这是一件好事。可是,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过分讲究补品、保健品,对药补“痴心不改”,这反而成了个误区。事实上,这些患者虚弱的体质并没有因为如此“进补”而好转。对于无病也不虚的人,根本不需要使用药物,他们的养生应以非药物为主。而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才可能需要服用保健品乃至药物,调理体内阴阳气血,这才叫药补。中药进补养生,重在补虚。而中药由于受产地、气候、土壤、炮制加工等因素的影响,药性会有差别。所以,没有一个标准的说明书列举它所有的毒副作用。中药这个“毒”,更倾向于指它带有的强烈偏性。中医是从这方面把握它们的药物属性。正如人体功能的偏倚(病理状态),都可以用做药物。如麻黄性辛温,可用来散寒发汗、止咳消肿。又如大黄,性寒味苦,中医用于治疗大便干结、火热亢盛等症,按此分类原则,生姜、大枣、川椒这些食物中的作料也包括在内。相对而言,食物比如小麦、稻米等,就为平性(属性比较温和)。不少人认为中医中药大部分源于有天然的动植物,比起化学药品来其药性平和而安全,不会发生药物的毒副作用。其实不然,正所谓“是药三分毒”。中药亦有毒性。中药的毒性是它的偏性,但不是说吃了它就是毒。砒霜能毒死人,但是砒霜任然是一副中药;人参是大补药,但乱服也能杀死人。关键看你怎么用。药有寒热温凉平、辛甘酸苦咸之偏性,人有气血阴阳、寒热虚实体质之偏颇。中药治病是以药之偏性纠正人体之偏颇。如阴虚内寒体质者,当用温热药补之,阳盛者,当用寒凉药清泻之,使人体内环境恢复平衡,即中医所说的“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 ”。有人说中药“补药无害,多多益善,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更是一种误解。就以人参为例,人参算是补药中最常用的了,但人参却不是能随意服用的,要对症下药,否则严重了甚至会危及生命。人参有很强的补虚养气作用,血虚者也适用。但如果给了气血方刚的年轻人吃,十有八九会流鼻血。一般地讲,补阴药药性甘寒,多服易伤阳气;补阳药药性温燥,常用则伤阴助火;补气药多黏腻,过服会损伤脾胃;补气药多壅滞,多用会是腹胀纳呆,这些都是滥用药物当作保健品的恶果。所以,药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就是药,用在不需要的人身上就是“毒”。过犹不及,说的就是一件事情做过了头,等于没做,进补也是一样。进补过度,变成恶补或者说猛补,身体会发出抗议。进补最经常是用到中药,药补虽然效果显著,但是药有三分毒,小心进补不当身体中毒。养生不是滥用药物中医药膳药膳原本不属于普通的膳食,而是中医食疗性膳食的一个组成部分。膳食的形式涉及各种菜肴、羹汤、粥饭、膏滋、糕点、米面食品、酒类、饮料等,食品类型十分广泛。加用中药的膳食称之为“药膳”,始于西周时期宫中官职人员掌管帝王的膳食保健工作。涉及药膳的书籍诸如伤寒杂病论、千金方. 食治篇、养老奉亲书、饮膳正要等。药膳不仅具有可食性,更因具有保健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对饮食方面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因此,我国传统的中医药膳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认为,在药膳的真正含义及如何更好地达到对人生的养生保健作用等方面,尚需提高人们对药膳的理性认识。药膳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之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药膳的配方与一般食品配方也不尽相同,它需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中医方剂组成的主次辅佐关系,一是膳食的调配原则。前者,在组成药膳配方时,对所使用的原料应有主次辅佐关系。后者,主要是指要使药膳既有中药的特点又要符合膳食的要求,有色、香、味、形、质等方面的美感。二者必须互相协调,有利于增强药膳的食疗效果药膳配方主次辅佐关系,除与配方中各种原料的作用有关外,也和各种原料的用量蜜切相关。一般来说,居于主要地位的原料其用量应大于其它原料,而一般性食物原料如大米、面粉和某些蔬菜、肉类,由于膳食种类如粥饭、糕点、菜肴所决定,它们虽占有较大的分量,一般并不居于主要地位。药膳对养生保健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药膳也有很大的作用,一是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二是治疗疾病,康复保健;三是延年益寿,美容抗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药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中药养生的发展必然是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膏方膏方是一种适合在冬季服用的,具有营养滋补和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中药制剂。它是在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体的不同体质、不同疾病临床表现和不同防病治病目的而确立的不同配伍的处方,经过特殊的浸泡、煎煮、浓缩、收膏等工艺制加工而成稠厚的膏剂。中医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谓“冬藏”就是说冬季是大自然万物收藏的季节,此时进补容易为人体所吸收和储藏。而且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人的各种活动相对较少,新陈代谢也较缓慢,消耗相对较少。等到春夏气候转暖,万物萌发生长,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加快,营养消耗相应增加,这时冬季储藏的营养物质便可不断地补充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显然,冬季进补膏方,可以为来年做储备,以期来年不生病、少生病。故有“冬令进补,开春打虎”之说。进补膏方固然好处多多,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进补的,即使需要膏方进补,也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医生进行全面的望、闻、问、切综合诊察之后,根据人体的体质状况和药物升、降、浮、沉的特性,进行合理化裁和配伍。具有滋补强身,延缓衰老,治病纠偏的作用。且存贮方便,食用起来远远优于中药汤剂。中药膏方,是老年慢性病调理佳选。老年人即便没有发生重大疾病,自身的气血、阴阳也往往不足,造成消化功能减退,造血功能下降等。膏方调补正是实现调补养生的最好途径。此外,膏方具有补虚和疗疾两方面作用,在慢性病治疗适应性方面具有优越性。老年慢性病患者大多病程长,久病耗损气血阴阳有所不足,非一针一药能短时医治,此时选择膏方甚为合适。中药膏方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华,因其疗效确切、服用方便针对性强等优势而日益受到市民的青睐。现在,在中老年人群中,中药膏方已成趋势,在青少年群中已开始崭露头角,相信不久的将来,膏方这一传统的中医药文化将会被更多的人接受。茶药与茶疗茶疗,指以茶作为单方或配伍其他中药组成复方,用来内服或外用,以养生保健、防病疗疾的一种治疗方法。茶疗一直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对人体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所以自从茶被发现和利用以来,茶与茶疗一直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茶作为单方或与其他中药组成复方,用来内服或外用,以此作为养生保健、防病疗疾的一种治疗方法,即称为茶疗。中国茶文化可谓是中国药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茶在中国最早是以药物身份出现的,中国对茶的养生保健和医疗作用的研究与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即有“茶药”一词,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中,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可见,茶就是药,并为药书所记载。但近代的习惯,“茶药”一词则仅限于方中含有茶叶的制剂。由于茶叶有很多的功效,可以防、治内外各科的病症。所以茶不但是药,而且是如唐代陈藏所强调的“茶为万病之药”。此外,明代于慎行糓山笔尘也称茶能“疗百病”。茶不但对多种疾病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很好的延年益寿。抗老强身的作用。功效与主治,是中药的最主要内容。没有功效与主治,就不称其为药物。上文曾提及“茶为万病之药”,可知茶有很多功效,如:生津止渴,清热解暑,醒酒清醉,消食减肥、利尿通便、明目洁齿、杀菌解毒、降低血压、防治心病抵御辐射、治疗肝炎、防癌抗癌等等,所以越来越多人愿意饮茶,了解茶中的奥妙,也不失是为了其保健养生的作用。茶疗溶保健与治疗于一身,包括“防”与“治”两个方面。“防”就是喝茶养生保健;“治”就是用茶(含药茶)治疗疾病,这也具体体现了茶疗的原则:第一,以预防为主,特别要重视自我保健,学会科学喝茶并养成习惯是对疾病最好的预防。第二,兼用多种保健治疗措施,比如经常喝茶、晨练,不吃过甜或过咸的食物,综合起来做保健效果会更好。第三,注意身体防治与心理调节相结合,这也是茶疗最重要的原则。因为人体生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心理的变化,如果人们能够自觉地将喝茶、物理疗法、药物疗法与心理疗法等结合起来,就会很容易保持身心健康了。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障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药养生学说之所以长盛不衰,行之有效。是因为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形成,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强调整体性,善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中药养生结合现代需求,针对人体的不同情况,调理人体的精、气、神,从而达到延缓衰老,抵抗和治疗疾病的疗效。所以中医药养生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注重饮食保健的今天,饮茶更为风行。以茶入莱,以茶入食,不但丰富了饮食菜谱,而且发挥了茶的保健与养生功效。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茶疗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疗效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祖国医学中,可以通过更多途径来达到效果显著的进补和调理的方法,如艾灸、推拿、拔罐等等,不但能同中药膏方一样,具有较好的调理和进补作用,同时还不受季节的限制、不用担心变质、不需要有太多的忌口和苛刻的服用条件,还廉价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操作。中国从古至今对养生保健也在不断的探索发展。养生保健大致包括四季中的生活起居、饮食调养、身体锻炼、精神养护、克服不良习惯、注意生活节制等方方面面。按照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重要的是顺时养生。顺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