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YB 3209-1982 锻钢冷轧工作辊超声波探伤方法》是一项专门针对锻钢冷轧工作辊进行质量检测的标准,旨在通过超声波技术对这些关键部件内部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无损检测。该标准适用于制造过程中以及使用前后的质量控制。

根据此标准,超声波探伤作为一种非破坏性测试手段被用来检查锻钢冷轧工作辊是否存在裂纹、夹杂物或其他类型的不连续性问题。其主要流程包括准备试件表面以确保良好的声耦合条件;选择合适的探头频率与类型;设置适当的灵敏度;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路径进行全面扫描;最后记录下所有发现的异常信号,并据此评估材料的质量状况。

在执行具体操作时,需遵循以下几点:

  • 探测面应平滑清洁,去除油脂等污物。
  • 根据被检对象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探头参数(如晶片尺寸、角度等)。
  • 检查过程中应注意调整仪器的工作状态,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 对于疑似缺陷区域,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确认,比如改变探测角度或增加扫查次数。
  • 最终报告中应当详细描述检测过程、所用设备及参数设置情况、缺陷位置大小及其性质等内容。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1982-08-13 颁布
  • 1983-07-01 实施
©正版授权
YB3209-1982锻钢冷轧工作辊超声波探伤方法.pdf_第1页
YB3209-1982锻钢冷轧工作辊超声波探伤方法.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YB3209-1982锻钢冷轧工作辊超声波探伤方法.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丫ill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部标准-YB 3 209-8 2锻钢冷轧工作辊超声波探伤方法1 9 8 2一 0 8一1 3 发布1 9 8 3 一 0 7 一 0 1 实施中华人民 共和 国冶 金工业部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部标准YB 3 2 09 -9 2锻钢冷轧工 作辊超声波探伤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检验锻钢冷轧工作辊 ( 包括轧制有色金属薄板及箔材、光亮钢板及钢带、普通钢板及钢带用冷轧工作辊,平整机工作辊,有色金属冷开坯工作辊等)的锻件和成品。1 仪器装置 1 . 1 探伤所用仪器,应符合J B 1 8 3 4 -7 6 (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 探伤仪 技术条 件的要求。 1 . 2 采用单晶片直探头,工作频率 2 - - 2 . 5 MHz , 必要时可采用 其它类型 探头或变换 探伤频率进行探测 。2 探伤方法 2 . 1 采用接触法探伤,以适当的机油作为祸合剂。 2 . 2 轧辊锻件探伤,应先将锻件加工成简单圆柱体 ( 各部位凹槽、 盘鼓状、 各段台阶过渡及内孔等,应在探伤后加工),探伤表面的光洁度应不低于p5 . 2 . 3 探伤扫描速度不大于l 0 0 m m / s , 探头移动扫描时,晶片直径的覆盖应不 小于1 0 % , 2 . 4 探测面以圆柱面为主, 必要时应对端面进行探测, 鉴于低倍缺陷的方向性和探头超声场的特性,被 探轧辊 应放在使轧辊可以自由 转动的支架上,以 保证整个圆周面能 被扫 描。 2 . 5 起始灵敏度: 根 据D G S ( A V G )法,在工件 完好 部位, 按诱 2 m m 平 底孔当 量,将 底波调至2 0 %屏高。 2 . 6 对穿透性不良部位,允许重新退火后再探。验收条件 3 . 1 不允许有白 点、裂纹、缩管残 余及线性波形 与游 动性波型缺 陷。对无丙孔的 轧辊 允许有不大于辊身直径1 2 %的中心疏松。 3 . 2 第四次底反射应不小于7 0 %满屏高。 3 . 3 轧辊按图 1 和图2所示的部位分区,各区允许存在的缺陷不应超过表 1 的规定。图 1 D 2 5 0 mmI 表面区:S 二 。 . 3 D, S , 二 。 . 2 D ( 电渣钢)、 0 . 1 5 D ( 非电渣钢);11 中已 、 区:S2 二0 . 1 h;班 中间区;IV-辊颈非传 动端区,当两端 均为传 动端或两端辊颈 需表面淬火时,则 属111 区。 表 1区别辊身直径D,mm4 2 5 0夕 2 5 0允 许存 在的 缺陷I在规定的灵敏度 ,不允许有缺陷波0允许有零星分散的、小于功3.m当徽缺陷允许有零星分散的、不大于0Z mm当量的缺陷m 允许有单个零星分散的、娇2 一4 mm当量缺陷,其间距应不小于s o . m。在辊身部分,此种缺陷应不多于1 0 个I V 允许有单个零星分散的02 一6 mm当 ,.缺陷,其中0 9 一 6 m m 当 最 缺 陷 不 得 多 于 5 个 , 且 其 间 距 应 不 小 于5 0 m m; 允许有不大于 02 -m 当员的缺陷密集区3 处,每个密集区的面积应不大于g c .2 ,各密集以问距应不, 、 于1 5 0 .-4 检验与报告 4 . 1 轧 辊 的 探 伤 应 由 制 造 厂 进 行 , 用 户 可 以 复 验 ; 也 可 经 双 方 协 议 , 由 用 户 进 行 , 探 伤 结 果 如 不 合格,应由制造厂负责。 4 , 2 探伤报告应对存在的缺陷作详细记录,记录可用文字说明, 也可以用图形与数字或符号来表明缺陷的性质、大小和位置。对零星分散的小于功2 mm当量的缺陷可不作记录。Y B 32 0 9- 9 2 附录A缺 陷 的 测 定 ( 补充件)A. 1 单个 缺陷大小 缺陷尺寸小于探头晶片 直径时, 按DGS ( AV G)法 确定缺 陷当 量; 缺陷尺寸 大于 探头晶 片直径时, 采用半波高法 确定缺 陷大小。A. 2 密 集缺陷 缺陷数量在3 个以上,且其间距小于缺 陷平 均直径的3 倍 ( 对不大于砂 2 m m 缺陷, 其间距按不大于6 m m 计),或在 探测方向上无法区 分缺陷大小的3 个以上缺 陷的区域, 称为密集缺陷,其面 积从 探头中 心算 起, 并通过几何计算所求得的实 际缺 陷面积。A. 3 线性缺 陷 按半波 高法测定长 度不小于3 0 m m 的连 续线性缺陷;或将探头 移动3 0 m m,在同一 深度上 断续出现3 个以 上缺陷信号,且间距小于缺陷平均尺寸3 倍的断续线性缺 陷。A. 4 游 动信号 随着探头的 移动, 在示波 屏上出 现明显游动的缺 陷信号。A. 5 中心疏松在探伤扫描的灵敏度下,中心出现的草状波 ( 必要时以较低频率核对),这些缺陷信号 按D G S ( A V G )法衰减至 该位置价 2 m m当 量波 高为2 0 %屏高时,反射 信号应在屏上消失或少于5 %满屏高。A. 6 穿透性不良区底反射的次数和高度小于标准规定值的区域。V B 3 2 0. 一 日 2 附录B探伤报告的缺陷记录 ( 补充件) 当 采用符号与数 字来记 录缺 陷时.为 使记录 能为 双方所确认,推荐下述的记录方法。B. 1 缺陷记录B. 1 . 1 缺陷记录方法,采用三段记录形式: 第一 段一 第二段一 第三 段 第一 段记录缺陷在轴向剖面上投影的位置。 用D ; 表示 缺 陷所在的 轴段( 以打印端 的轴段为D , ) ,用数字表示缺陷与该轴段基准面 ( 近打印端方向的端面)的距 离 ( mm ) ,游 动信号则加上小 括号并以分子表示距离、分母表示深度。 第侧段 记录缺 陷在径向剖面上 投影 的位 置。 以 倪表 示4 个等分圆周的 基准点, 顺时针方 向排列( 其中: 与 “ 打印位置”方位相同) , 用分数表示缺陷位置, 其中分子 表示距基准点周向距 离( m m )分母表示缺陷径向深度。游动信号则加上小括号,小括号的下角表示对应的轴向距离。 第三段记录缺陷大小及性质。 当 量缺陷以当 量值表示, 例如04。 线 性缺陷以当 量值和长度 ( m m )表示,例如娇 4 x 5 0 ; 大于探头晶片直径的缺陷以方括号内的面 积 ( m m 2 )表 示,例如 2 0 x 3 0 )。 密集缺陷用当 量大小及大括号内的面 积( cm, ) 表示, 例如0 4 3 x 4 ( 当缺陷当 量不大于 0 2 m m时, 缺陷当量符号可以省略)。B. 1之 记录示例,参看图B. 1 。 图 1 3 1 例1 D , 5 0 一 G Z 1 2 0 / 4 0 一 功4 表 示缺 陷A在第一 轴段,轴向 距端面 5 0 m m , 周向FPG : 点1 2 0 m m ,径向深度4 0 m m , 缺陷大小为0 4 mm当量。 例2 D 2 2 0 0 一( * , 1 0 0 , 1 5 0 一06 5 0 表 示缺 陷B在第二轴段,轴向 距基准端面 2 0 0 - I n , 19 1p 1 距G , 1 0 0 m m ,径向深 度5 0 m m ,缺陷为Y B32 0 9 - 8 2功 6 m m 当 员、 长S O m m 的线 性缺陷。 例3 D 2 ( 1 4 0 / 7 0 一 2 0 0 / 3 0 )一 G 3 ( 8 0 / 4 0 一1 6 0 / 3 0 ) 2 0 0 表 示缺 陷为游 动信号c在第二 轴段,轴向距离1 4 0 m m , 深度7 0 m m , 游动到轴向距离2 0 0 m m, 深度3 0 m m 。在轴向 距离2 0 0 m m 处该缺 陷从距G 3 8 0 m m, 深4 0 m m 游动至距G 3 1 6 0 m m, 深度为3 0 m m o 例4 D, 1 5 0 一 G 3 1 2 0 / 4 0 一 2 0 x 3 0 ) 表示缺陷在第一轴 段, 轴向距基准面1 5 0 mm , 周向距G3 1 2 0 m m ,径向 深度4 0 m m,为大于 探头晶片直径的缺 陷,其尺寸为 2 0 x 3 0 _ _3 , 例5 D2 1 8 0 一 G 4 1 6 0 / 5 0 一 0 3 i 3 x 4 i 表 示该缺 陷为 功3 m m 密集缺陷, 缺陷轴向位置在第2 轴 段, 距 基准面 8 0 m m , 周向距G 4 点1 6 0 m m,径向深 度5 0 m m ,缺 陷面 积为 3 x 4 c m “ 。B. 2 底反射次数记录B. 2 . 1 记录方法 D ;( x 一x ) / x 只 表示所在轴段, ( x 一x ) 表示起点与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