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一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作业题目一:常见的工业过程动态特性的类型有哪几种?通常的模型都有哪些?在Simulink中建立相应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1) 常见的工业过程动态特性的类型有:有自平衡能力的对象和无自平衡能力的对象(2) 有自平衡能力的对象:单容对象、双容对象和多容对象。无自平衡能力的对象:单容对象、双容对象和多容对象。相应模型如下: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下:作业题目二:某二阶系统的模型为,二阶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两个参数。试利用Simulink仿真两个参数的变化对二阶系统输出响应的影响,加深对二阶系统的理解。分别进行下列仿真:(1)不变时,分别为0.1, 0.8, 1.0, 2.0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不变时,分别为2, 5, 8, 10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实验二 PID控制建立如下所示Simulink仿真系统图。利用Simulink仿真软件进行如下实验:1. 建立如图所示的实验Simulink原理图。2. 双击原理图中的PID模块,出现参数设定对话框,将PID控制器的积分增益和微分增益改为0,使其具有比例调节功能,对系统进行纯比例控制。如取比例增益Kp=1,得如下响应曲线:其中黄色为阶跃输入的曲线,红色为输出响应的曲线。可知此时系统无超调,稳态误差大。3. 进行仿真,观测系统的响应曲线,分析系统性能;然后调整比例增益,观察响应曲线的变化,分析系统性能的变化。依次取Kp=2、4、6,得曲线如下:Kp=2:,Kp=4:Kp=6:可知:当Kp较小的时候,输出的超调量较小,振荡不明显,振荡频率较小,但余差较大,调节时间也较大;当Kp较大时,超调量也增大,振荡加剧,振荡频率增大,余差减小,调节时间也减小。但系统余差始终不为零。结论:比例环节能降低余差并提高系统速度,且为有差调节。Kp越大,系统的稳态误差越小,调节时间越小,提高了响应的速度,但超调量也越大,振荡加剧,系统稳定性降低。4. 重复(步骤2,3),将控制器的功能改为比例微分控制,观测系统的响应曲线,分析比例微分的作用。取Kp=6,并依次取Kd=0.5、1、2、3,得曲线如下:Kd=0.5:,Kd=1:Kd=2:, Kd=3:可知:当Kd较小的时候,输出的超调量较大,振荡频率较大,调节时间也较大;当Kd较大时,超调量减小,振荡频率减小,调节时间也减小。另外,不管Kd取多大,稳态误差都存在,不为零。结论:微分环节能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降低超调量,并能抑制振荡,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但微分环节与比例环节均不能使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5. 重复(步骤2,3),将控制器的功能改为比例积分控制,观测系统的响应曲线,分析比例积分的作用。取Kp=6,并依次取Ki=0.1、1、3、4,得曲线如下:Ki=0.1:,Ki=1:Ki=3:,Ki=4:可知:加入积分环节后,与纯比例环节或比例微分环节相比调节时间增大,但稳态误差为零;随Ki的增大,超调量与调节时间均增大,且当Ki大于一定值时系统变为发散振荡,趋于不稳定。结论:积分环节能使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但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降低其稳定性。6. 重复(步骤2,3),将控制器的功能改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观测系统的响应曲线,分析比例积分微分的作用。依次取以下几组参数值,得曲线如图:1、Kp=4,Ki=1,Kd=1 2、Kp=6,Ki=1,Kd=1 3、Kp=6,Ki=2,Kd=1 4、Kp=6,Ki=3,Kd=1 5、Kp=6,Ki=3,Kd=2 6、Kp=6,Ki=3,Kd=3 可知:比例环节提速,积分环节使稳态误差为零,微分环节改善动态性能。 结论:采用比例积分微分环节后,即利用了比例稳分环节的快速性,加快系统响应,又能使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调节效果较好。7. 将PID控制器的积分微分增益改为0,对系统进行纯比例控制。不断修改比例增益,使系统输出的过度过程曲线的衰减比n=4,记下此时的比例增益值。当Kp=6时,衰减比为4。8. 修改比例增益,使系统输出的过度过程曲线的衰减比n=2,记下此时的比例增益值。当Kp=15.6时,衰减比为2。 9. 修改比例增益,使系统输出呈现临界振荡波形,记下此时的比例增益。Kp=100,Kp=1000 由图可知,Kp值越大,系统的衰减比越小。故要使系统呈现临界波形,可使Kp趋于无穷大。10. 将PID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增益进行修改,对系统进行比例积分控制。不断修改比例、积分增益,使系统输出的过渡过程曲线的衰减比n=2,4,10,记下此时比例和积分增益。Kp=9,Ki=0.9时n=2: Kp=5.6,Ki=0.1时n=4: Kp=4.35,Ki=0.1时n=10 11. 将PID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微分增益进行修改,对系统进行比例积分控制。不断修改比例、积分、微分增益,使系统输出的过度过程曲线的衰减比n=2,4,10,记下此时比例、积分、微分增益。Kp=6,Ki=4,Kd=1时n=2: Kp=5.9,Ki=1,Kd=0.5时n=4: Kp=4.9,Ki=0.1,Kd=0.1时n=10 实验三 串级控制串级控制系统仿真。已知某串级控制系统的主副对象的传递函数Go1,Go2分别为:,副回路干扰通道的传递函数为:。(1) 画出串级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及相同控制对象下的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2) 用Simulink画出上述两个系统的仿真框图。串级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下: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如下:(3) 选用PID调节器,整定主副控制器的参数,使该串级控制系统性能良好,并绘制相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经参数整定知,主副控制器参数分别为:Kp1= Kp2=100,Ki1=Kd1=Ki2=Kd2=0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较理想:(4) 比较单回路控制系统及串级控制系统在相同的副扰动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说明原因。单回路系统选择PID控制器,参数分别整定为Kp=10,Ki=5,Kd=5,并设副扰动幅值为0(无扰动)与10(为阶跃扰动)时,得阶跃响应曲线分别为:无扰动: 阶跃扰动: 而串级控制系统在相同的副扰动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与无扰动时的曲线几乎一样,为:故可知串级系统由于副回路的存在对扰动的抑制能力更强。因扰动经干扰通道进入回路后首先影响副回路的输出,副回路反馈后引起副控制器立即动作,力图消弱干扰影响,使得干扰经过副回路的抑制后再进入主回路,对主回路的输出影响大为减弱。实验四 比值控制例一中系统传递函数为,其他参数不变,试对其进行单闭环比值控制系统仿真分析,并讨论分母中“15”变化时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从动量无调节器的开环系统稳定性。编制MATLAB Bode图绘制程序(M-dile)如下:clear allclose allT=15;K0=3;tao=4;num=K0;den=T,1;G=tf(num,den,inputdelay,tao);margin(G)执行该程序得系统的Bode图如下图所示,可见系统是稳定的。稳定裕量为6.77dB,对应频率为0.431rad/sec。选择从动量控制器形式及整定其参数。根据工程整定的论述,选择PI形式的控制器,即。本处采用稳定边界法整定系统。先让=0,调整使系统等幅振荡,即使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由20lgK=6.77得K=2.18,即临界振荡时的比例系数为2.18。此时的震荡周期为Tcr=1/0.431rad/s=14.57s,比例系数为2.18,则Kp=K/2.2=0.99,Kf=Kp/0.88Tcr=0.075。系统Simulink框图如下所示:其中的PID控制器结构如下:整定后从动闭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所示:可见系统有约25%30%的超调量,在比值控制中应进一步调整使之处于振荡与不振荡的边界。调节Kp=0.45 ,Ki=0.03时,系统响应图如下所示,基本达到了振荡临界要求。系统过程仿真。单闭环比值控制过程相当于从动量变化的随动控制过程。假定主动量由一常值10加幅度为0.3的随机扰动构成,从动量受均值为0、方差为1的随机干扰。主动量和从动量的比值根据工艺要求及测量仪表假定为3. 系统的控制过程Simulink仿真框图如图所示。其中控制常量及随机扰动采用封装形式。输入的封装: 扰动的封装: 得如下仿真结果(曲线从上往下分别为从动量跟踪结果、主动量给定值和随机干扰):下面讨论分母中“15”变化时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系统仿真框图如下:延时选择模块统封装结构如下:经仿真后可得各路输出结果,选取其中两路列出:1、out22、out4分析两路输出的仿真结果并与前问中的仿真结果比较可见,随着延时环节的变化,从动量跟随主动量的规律有较小变化,但并未改变系统稳定性及精度,说明系统在延时发生变化时仍能正常工作,系统的鲁棒性较强。实验五 解耦控制系统在例题中若输入输出之间传递关系改为,其他参数不变,试利用对角阵解耦方法实现系统的过程控制。传递关系为 (1)1、求系统相对增益以及系统耦合分析:由式(1)得系统静态放大系数矩阵为:K11 K12; K21 K22=11 0.5;-5 0.3。即系统的第一放大系数矩阵为:P= P11 P12; P21 P22=11 0.5;-5 0.3。系统的相对增益矩阵为:0.57 0.43;0.43 0.57。通道间存在较强的相互耦合,应对系统进行解耦分析。2、确定解耦调节器,根据解耦数学公式求解对角矩阵:N11(s),N12(s);N21(s),N22(s)=11/(7*s+1),0.5/(3*s+1);(-5)/(13*s+1),0.3/(5*s+1)-1*11/(7*s+1),0; 0,0.3/(5*s+1)求解程序如下: syms s; E=11/(7*s+1),0.5/(3*s+1);(-5)/(13*s+1),0.3/(5*s+1)E = 11/(7*s+1), 1/2/(3*s+1) -5/(13*s+1), 3/10/(5*s+1) F=inv(E) F = 3/2/(1081*s2+414*s+29)*(7*s+1)*(3*s+1)*(13*s+1), -5/2/(1081*s2+414*s+29)*(7*s+1)*(5*s+1)*(13*s+1) 25/(1081*s2+414*s+29)*(7*s+1)*(5*s+1)*(3*s+1), 55/(1081*s2+414*s+29)*(5*s+1)*(3*s+1)*(13*s+1) H=F*11/(7*s+1),0; 0,0.3/(5*s+1) H = 33/2/(1081*s2+414*s+29)*(3*s+1)*(13*s+1), -3/4/(1081*s2+414*s+29)*(7*s+1)*(13*s+1) 275/(1081*s2+414*s+29)*(5*s+1)*(3*s+1), 33/2/(1081*s2+414*s+29)*(3*s+1)*(13*s+1)Simple(H)ans = (1287*x2+528*x+33)/(2162*x2+828*x+58) ,(-273*x2-60*x-3)/(4324*x2+1656*x+116)(4125*x2+2200*x+275)/(1081*x2+414*x+29), (1287*x2+528*x+33)/(2162*x2+828*x+58)解耦前后系统的Simulink阶跃仿真框图及结果如下:1)不存在耦合时的仿真框图和结果图a 不存在耦合时的仿真框图(上)和结果(下)2)系统耦合Simulink仿真框图和结果图b 系统耦合Simulink仿真框图(上)和结果(下)3)对角矩阵解耦后的仿真框图和结果图c对角矩阵解耦后的仿真框图(上)和结果(下)对比图a和图b可知,本系统的耦合影响主要体现在幅值变化和响应速度上,但影响不显著。其实不进行解耦通过闭环控制仍有可能获得要求品质。对比图a和图c可知,采用前馈解耦器后系统的响应和不存在耦合结果一样,采用前馈实现了系统解耦。解耦后系统可按两个独立的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降解膜制品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6年宁波华余防水技术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 砂型铸钢出导板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激光钻石纸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高周波焊结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热力设备定期检修与检测方案
- 建筑环境与人性化设计方案
- 年产30万套护风圈焊接部件、30万套管件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水库枢纽工程水力学分析与优化方案
- 天然气管道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方案
- 【MOOC】《中西方名家名作赏析》(河南工业大学)章节期末慕课答案
- 2025云南文山市卫生健康系统选调工作人员10人( 第1号)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银行消防安全培训资料
- 检查井有限空间施工专项方案
- 调相机本体安装施工方案
- 2025军队文职电子版资料公共科目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幼儿园教师高级职称业务考试(幼教知识)冲刺模拟试题及答案
- 安全生产考核评分细则
- 模具企业员工管理手册样本
- 中国数学知识典故
- 《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试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