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15193.5-2003 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相比于其前版《GB 15193.5-1994》,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调整:

  1. 适用范围扩展:2003版标准在适用范围上做了明确和扩展,不仅适用于化学品的遗传毒性评价,还强调了其在药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原料及其它相关物质的遗传毒性检测中的应用,提高了标准的通用性和适用性。

  2. 技术方法优化:新版本对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的操作步骤进行了细化和优化,提供了更具体的操作指导,包括采样时间点的选择、染色体准备及显微镜观察等环节,旨在提高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3. 判定标准修订:2003版标准对微核率的判定基准进行了修订,明确了正负对照组的设立要求及结果判定标准,使得实验结果的评价更为科学严谨,有助于减少主观判断的误差。

  4. 安全性和伦理考虑:新版标准加强了对实验动物福利的关注,要求实验操作应遵循相关的动物保护法规和伦理原则,确保实验过程的人道化处理。

  5. 数据统计与分析:在数据分析部分,2003版标准引入了更为详细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统计学分析的要求,强调了使用合适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6. 术语和定义更新: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新版本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或新增,使得标准内容更加准确、清晰,便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

  7. 参考文献与标准引用:更新了参考文献列表,纳入了更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同时修订了相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引用,保证了标准的先进性和权威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
  • 2003-09-24 颁布
  • 2004-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15193.5-2003骨髓细胞微核试验.pdf_第1页
GB15193.5-2003骨髓细胞微核试验.pdf_第2页
GB15193.5-2003骨髓细胞微核试验.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15193.5-2003骨髓细胞微核试验.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 CS 0 7 . 1 0 0C 5 3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 1 5 1 9 3 . 5 -2 0 0 3 代替 G B 1 5 1 9 3 . 5 -1 9 9 4骨髓细胞微核试验Bo n e ma r r o w c e l l mi c r o n u c l e u s t e s t2 0 0 3 - 0 9 - 2 4 发布2 0 0 4 - 0 5 - 0 1 实施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部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中中GB 1 51 9 3 . 5 - 2 0 0 3月 U吕本标准全文强制。本标准代替 G B 1 5 1 9 3 . 5 -1 9 9 4 ( 骨髓微核试验 。本标准与G B 1 5 1 9 3 . 5 -1 9 9 4 相比主要修改如下:在“ 范围” 中增加了受试物的具体内容: 食品生产、 加工、 保藏、 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涉及的可能 对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 生物和物理因素, 检验对象包括食品添加剂( 含营养强化剂) 、 食品新 资源及其成分、 新资源食品、 辐照食品、 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 食品工具、 设备、 洗涤剂、 消毒剂、 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 食品工业用微生物等; 增加不适用范围;在“ 剂量分组” 内容中: 将高剂量组的设计方法增加“ 急性毒性试验给予受试物最大剂量( 最大 使用浓度和最大灌胃 容量) 求不出L D 。 时, 高剂量组则按以 下顺序: a ) 1 0 g / k g 体重; b ) 人 的可能摄人量的1 0 。 倍; 或c ) 一次最大灌胃剂量进行设计” ;将“ 结果评价” 统一改为“ 结果判定” , 并增加“ 一般阴性对照组的微核率5 % 0 , 供参考。但应有 本试验室所用实验动物的自发微核率作参考” 。自 本标准实施之日 起, G B 1 5 1 9 3 . 5 -1 9 9 4 同时废止。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徐凤丹、 韩驰、 赵硕。本标准于1 9 9 4 年首次发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GB 1 5 1 9 3 . 5 - 2 0 0 3骨髓细胞微核试验1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微核试验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食品生产、 加工、 保藏、 运输和销售过程中所涉及的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的致突变作用, 检验对象包括食品添加剂( 含营养强化剂) 、 食品新资源及其成分、 新资源食品、 辐照食品、 食品容器与包装材料、 食品工具、 设备、 洗涤剂、 消毒剂、 农药残留、 兽药残留、 食品工业用微生物等。 本标准不适用于有证据表明受试物或其代谢产物不能达到靶组织的情况2 原理 微核是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有规律地进人子细胞形成细胞核时, 仍然留在细胞质中的染色单体或染色体的无着丝粒断片或环。它在末期以后, 单独形成一个或几个规则的次核, 被包含在细胞的胞质内而形成, 由于比核小得多故称微核。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受到染色体断裂剂作用的结果。另外, 也可能在受到纺锤体毒物的作用时, 主核没有能够形成, 代之以一组小核。此时小核往往比一般典型的微核稍大3 仪器与试剂3 . 1 仪器 解剖器械, 生物显微镜, 载玻片等。3 . 2 试荆 全部试剂除注明外, 均为分析纯, 试验用水为蒸馏水。3 . 2 . 1 小牛血清: 小牛血清滤菌后放人5 6 恒温水浴保温1h 进行灭活。通常储存于4 冰箱里亦可用大、 小鼠血清代替3 . 2 . 2 G i e m s a 染液: 称取G i e m s a 染液3 . 8 g , 加人3 7 5 m l , 甲醇( 分析纯) 研磨, 待完全溶解后, 再加人1 2 5 m L 甘油。置3 7 恒温箱保温4 8 h 振摇数次。过滤两周后用3 . 2 . 3 G i e m s a 应用液: 取1 份G i e m s a 染液与6 份磷酸盐缓冲液混合而成。临用时配制。3 . 2 . 4 1 / 1 5 m o l / L磷酸盐缓冲液( p H 6 . 8 ) : 磷酸二氢钾( KH 2 P 0 , ) 4 . 5 0 g 磷酸氢二钠 ( N a , H P O , 1 2 H, 0 ) 1 1 . 8 1 g 加蒸馏水至1 0 0 0 m L3 . 2 . 5 甲醇( 分析纯) 。4 实验动物小鼠是微核试验的常规动物, 也可选用大鼠。通常用 7 周一1 2 周龄, 体重 2 5 g -3 09的小鼠或体重1 5 0 g -2 0 0 g 的大鼠。每组用两种性别的动物至少各5 只。动物购买后适应环境至少3 天。5 荆量及分组 受试物应设三个剂量组, 最高剂量组原则上为动物出现严重中毒表现和/ 或个别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 一般可取 1 / 2 L D , o , 低剂量组应不表现出毒性, 分别取 1 / 4 L D , 。 和 1 / 8 L D , 。 作为中、 低剂量急性毒 4 7GB 1 51 9 3 . 5 - 2 0 0 3性试验给予受试物最大剂量( 最大使用浓度和最大灌胃容量) 动物无死亡而求不出L D , 。 时, 高剂量组则按以下顺序: a ) 1 0 g / k g 体重; b ) 人的可能摄人量的1 0 0 倍; 或c ) 一次最大灌胃剂量进行设计, 再下设中、 低剂量组。另设溶剂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物可用环磷酞胺4 0 m g / k g 体重经口或腹腔注射( 首选经口) 给予6 操作步骤6 . 1 受试物配制 一般用蒸馏水作溶剂, 如受试物不溶于水, 可用食用油、 医用淀粉、 狡甲基纤维素等配成乳化液或悬浊液。受试物应于灌胃前新鲜配制, 除非有资料表明以溶液( 或悬浊液、 乳浊液等) 保存具有稳定性。6 . 2 实验动物的处理 经口灌胃。根据细胞周期和不同物质的作用特点, 可先做预试, 确定取材时间。常用 3 0 h给受试物法。即两次给受试物间隔2 4 h , 第二次给受试物后6 h , 颈椎脱臼处死动物。6 . 3 标本制备 取胸骨或股骨, 用止血钳挤出骨髓液与玻片一端的小牛血清混匀, 常规涂片, 或用小牛血清冲洗股骨骨髓腔制成细胞悬液涂片, 涂片自 然干燥后放人甲醇中固定5 m i n -1 0 m i n 。当日固定后保存。将固定好的涂片放人G i e m s a 应用液中, 染色1 0 m i n -1 5 m i n 。立即用p H 6 . 8 的磷酸盐缓冲液或蒸馏水冲洗、 晾干。写好标签, 阴凉干燥处保存。6 . 4 阅片 选择细胞完整、 分散均匀, 着色适当的区域, 在油镜下观察。以有核细胞形态完好作为判断制片优劣的标准。 本法系观察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用G i e m s a 染色法, 嗜多染红细胞呈灰蓝色, 成熟红细胞呈粉红色。典型的微核多为单个的、 圆形、 边缘光滑整齐, 嗜色性与核质一致, 呈紫红色或蓝紫色, 直径通常为红细胞的1 / 2 0- 1 / 5。 用双盲法阅片。每只动物计数 1 0 0 0 个嗜多染红细胞, 观察含有微核的嗜多染红细胞数, 微核率以千分率表示。 观察嗜多染红细胞与成熟红细胞( P C E / R B C , 可作为细胞毒性指标之一。一般计数 2 0 0 个嗜多染红细胞。受试物组未成熟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比例不应少于对照组的2 07 数据处理一般采用卡方检验、 泊松分布、 或双侧 t 检验等统计方法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