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4404.1-1996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这一标准相比于之前的《GB 4404-1984》与《GB 4405-1984》,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 标准合并与分类:原本的《GB 4404-1984》与《GB 4405-1984》被合并为一个新的系列标准《GB 4404》,并按照作物类型进一步细分。其中,《GB 4404.1-1996》专门针对禾谷类作物种子,这反映了对粮食作物种子标准体系的重新组织和细化。

  2. 质量要求提升:新标准对禾谷类作物种子的品质要求进行了修订,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及水分含量等关键指标,这些调整旨在提高种子质量,确保农业生产中的优良品种得到更有效的推广和使用。

  3. 检验方法改进:随着技术进步,新的标准引入了更为科学和精确的检验方法,对种子质量的检测技术和评价体系进行了升级,以适应现代种子产业的需求。

  4. 品种更新:《GB 4404.1-1996》中包含了对当时已审定和推广的新品种信息,反映了自1984年以来农作物育种工作的进展,淘汰了一些过时或性能不佳的品种,增加了新审定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

  5. 标签与包装要求:标准中对种子的标签内容和包装要求也做了明确规定,要求提供更加详细和规范的信息,如种子名称、品种特性、生产商信息、生产日期等,增强了种子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6. 适应性调整:考虑到农业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新标准在种子的适宜种植区域、栽培技术要求等方面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 4404.1-2008
  • 1996-12-28 颁布
  • 1997-06-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4404.1-1996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pdf_第1页
GB4404.1-1996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pdf_第2页
GB4404.1-1996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4404.1-1996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G B 4 4 0 4 . 1 -1 9 9 6前言 为了保护种子生产、 经营和使用者的利益, 避免不合格种子用于生产所带来的损失, 使栽培的优良品种获得优质、 高产, 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质量标准进行规范, 特制定种子的质量标准。 考虑到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布局的系统性、 科学性, 修订时对其总体编排作了新的调整, 粮食作物种子由禾谷类、 豆类和薯类三个独立部分组成。 其中禾谷类作物包括水稻、 玉米、 小麦、 大麦、 高粱、 粟、 黍和糜子。为了便于使用, 把同种作物常规种和杂交种相继排列。 依据G B / T 3 5 4 3 . 1 -3 5 4 3 . 6 -1 9 9 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 通过大量的、 多年的试验研究、 典型调查、 抽查结果, 对G B 4 4 0 4 -8 4 Q 粮食种子 , G B 4 4 0 5 -8 4 粮食杂交种子 中的禾谷类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即纯度、 净度、 发芽率和水分等四项指标) 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种子级别原则上采用常规种不分级, 杂交种分一、 二级, 由于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发芽率改为幼苗判定, 故较修订前的数值有所降低, 净度采用快速法, 较修订前的数值普遍提高, 水分的标准值变动不大。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全国种子总站、 北京市种子公司、 河南省种子站、 山东省种子站、 江苏省种子站、 陕西省种子站、 湖北省种子站、 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 湖南省种子站、 甘肃省种子站、 四川省种子公司、 江西省种子站、 辽宁省种子站、 河北省种子站、 山西省种子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水稻: 吴毓谦、 刘杭、 赵菊英、 刘汉珍、 沈月新、 盛素文。 小麦: 李仁风、 任淑萍、 邓荫金、 于世明。 玉米: 张淑敏、 盛素文、 邓荫金、 李秀锦、 陈菲。 大麦: 唐永祥、 时书玲、 刘汉珍、 卜 连生。 高粱: 苏菊萍、 张淑敏、 常秀兰、 盛素文、 武存礼。 粟: 李秀锦、 武存礼、 常秀兰、 张椒敏、 袁淑荣。 黍、 糜子: 李秀锦、 武存礼、 常秀兰、 袁淑荣、 张淑敏。 本标准委托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 9 8 4 年5 月。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国 家标 准G B 4 4 0 4 . 1 -1 9 9 6粮 食 作 物 种 子禾 谷 类代替GB 4 4 0 4 - 8 4GB 4 4 0 5 - - 8 4S e e d s o f f o o d c r o p s -C e r e a l s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稻、 小麦、 玉米、 大麦、 高粱、 粟、 黍子、 糜子种子质量要求、 检验方法、 检验规则。本标准适用于生产和销售的禾谷类作物种子。2 弓 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 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 性。 G B / T 3 5 4 3 . 1 -1 9 9 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总则 G B / T 3 5 4 3 . 2 -1 9 9 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扦样 G B / T 3 5 4 3 . 3 -1 9 9 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 G B / T 3 5 4 3 . 4 -1 9 9 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G B / T 3 5 4 3 . 5 -1 9 9 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 G B / T 3 5 4 3 . 6 -1 9 9 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 1 原种 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3 . 2 良种 用常规种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和杂交种达到良 种质量标准的种子。4 质l姿求禾谷类作物种子质量指标见表 1 .国家技术监.局1 9 9 6 - 1 2 一 2 8 批准1 9 9 7 一 0 6 一 0 1 实施G s 4 4 0 4 . 1 -1 9 9 6表 1%赢一 一逻级别纯度不低于净度不低于发芽率不低干水分不 高 于水稻常规种原种9 9 . 99 8 . 08 51 3 . 0 ( * h )1 4 . 5粳)良种9 8 . 0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原种9 9 . 99 8 . 08 01 3. 0良种9 9 . 0杂交种一级9 8 . 09 8 . 08 01 3. 0二级9 6 . 0小麦原种9 9 . 99 8 . 08 51 3 . 0良种9 9 . 0玉米常规种原种99 . 99 8 . 08 51 3 . 0良种97 . 0自交系原种9 9 . 99 8 . 08 51 3 . 0良种9 9 . 0单文种一级9 8 . 09 8 . 08 51 3 . 0二级9 6 . 0双交三交种一级9 7 . 09 8 . 08 51 3 . 0二级9 5 。 0大麦皮大麦裸大麦原种9 9 . 99 8 . 08 51 3 . 0良种9 9 . 0高粱常规种原种9 9 . 99 8 . 07 51 3 . 0良种9 8 . 0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原种9 9 . 99 8 . 07 51 3 . 0良种9 9 . 0杂交种一级9 8 . 09 8 . 08 01 3 . 0二级9 5 . 0黍子 粟糜子原种9 9 . 89 8 . 08 51 3 . 0良种9 8 . 0注: 长城以北和高寒地区的水稻、 玉米、 高粱的水分允许高于1 3 0/ a , 但不能高于1 6 %. 调往长城以 南的种子( 高寒 地区除外) 水分不能高于 1 3 %5 检验方法51 扦样1 02G B 4 4 0 4 . 1 -1 9 9 6按G B / T 3 5 4 3 . 2 执行。 净度分析按 G B / T 3 5 4 3 . 3 执行。 发芽试验按G B / T 3 5 4 3 . 4 执行。真实性和品种纯度鉴定按G B / T 3 5 4 3 . 5 执行。 水分测定按G B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