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双柏县小江河二级水电站工程(2×5000kw)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楚雄州双柏县小江河二级水电站工程(2×5000kw)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楚雄州双柏县小江河二级水电站工程(2×5000kw)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楚雄州双柏县小江河二级水电站工程(2×5000kw)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楚雄州双柏县小江河二级水电站工程(2×5000kw)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1、项目概况11.1、任务由来11.2、工程任务、规模与运行方式21.3、工程组成31.4、工程总布置41.5、施工总布置51.6、土石方平衡51.7、工程占地62、工程分析72.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72.2、流域规划及规划环评意见的符合性分析72.3、工程选址合理性分析82.4、施工期、运营期污染物源强103、建设项目区域环境概况及现状评价123.1、自然环境概况123.2、生态环境现状143.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173.4、声环境质量现状173.5、土地利用现状183.6、水土流失183.7、社会环境概况183.8、项目区主要环境问题194、项目建设对恐龙河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评价204.1、恐龙河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204.2、项目与恐龙河自然保护区的关系21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245.1、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245.2、地表水保护对策措施255.3、环境空气保护对策措施275.4、声环境保护对策措施285.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285.6、水土流失控制措施295.7、人群健康保护措施296、公众参与306.1、公众参与调查的方法与内容306.2、公示公告和公众调查表调查结果分析306.3、对公众意见的处理及反馈346.4、针对对恐龙河自然保护区的问题调查346.5、公众参与结论357、结论36381、项目概况1.1、任务由来双柏县水电资源丰富,可供开发的水电资源约47万千瓦,目前已形成8万千瓦的生产能力,潜力巨大。近年来,双柏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水电富县”战略,加快发展矿电产业,以“一山三江”开发为重点,加快拟建、在建电站建设,把水能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重点做好电力产业群建设。计划到“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绿汁江干流龙门、雨果、盘龙、太和4座水电站,礼社江流域和平、大湾(石羊)电站、戛洒江一级水电站,以及小江河一、二级电站等23座水电站,实现总装机容量达3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3亿度左右,产值达29000万元。2004年10月,云南滇能楚雄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委托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小江河二级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年3月,楚雄彝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对楚雄州双柏县小江河二级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09年11月,双柏县小江河二级水电站项目业主变更为双柏小江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由于戛洒江水电站调整水位,影响到小江河二级水电站的厂房防洪及发电水头;结合实际地形、地貌,双柏小江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委托福建省永川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对小江河一、二级水电站开发设计方案进行相应了调整。2010年1月,楚雄彝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对双柏县小江河一、二级水电站项目可研变更设计方案的批复”。为主管部门审查和决策、设计部门设计、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并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第253号令,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09年10月,云南路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受双柏小江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开展小江河二级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了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编制工作,编制完成了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小江河二级水电站(25MW)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批。1.2、工程任务、规模与运行方式1.2.1、工程基本概况(1)建设单位:双柏小江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2)项目性质:新建(3)总 投 资:6158.45万元(4)开发方式:引水式(5)装机规模:25000KW(6)建设地点:小江河二级电站地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鄂嘉镇境内,工程位于红河(礼社江河段)右岸一级支流小江河中上游位置,地理位置为东经1012052,北纬242450。1.2.2、工程任务小江河二级电站的开发任务为单一引水发电。1.2.3、规模与运行方式小江河二级电站属无调节引水式电站,总装机容量25MW,总装机10MW,设计水头150m,发电引用流量8.18m3/s。运行方式为基荷发电。保证出力1797MW(P=90%),多年平均发电量4514万kWh。1.2.4、工程等别和标准小江河二级水电站装机容量25MW。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工程等别为等,工程规模为小(1)型,主要建筑物拦河闸坝、引水系统、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发电厂房等按4级建筑物设计,其余次要建筑物及临时建筑物均为5级建筑物。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挡水高度低于15m,上下游最大水头差小于10m,洪水标准按平原区标准确定,其它建筑物洪水标准根据规范相关规定确定,各建筑物洪水标准选择如下:(1)拦河坝、溢洪道、取水闸、冲沙闸洪水标准:设计洪水重现期20年,校核洪水重现期50年。(2)发电厂房洪水标准:本工程为非挡水厂房,设计洪水重现期50年,校核洪水重现期100年。(3)引水系统、沉沙池、压力前池及压力钢管道洪水标准:设计洪水重现期20年,校核洪水重现期50年。(4)消能防冲建筑物正常运用洪水重现期20年。(5)施工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洪水重现期5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400万(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程区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工程地震设防烈度为VII度。1.3、工程组成表1.3-1 小江河二级电站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项目工程组成主体枢纽工程永久工程大坝建筑物混凝土重力坝(取水口、冲沙底孔等)引水发电建筑物2段引水隧洞、2段明渠、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发电厂房临时工程辅助工程1座碎石加工系统、4座混凝土拌和系统、1个机修系统、生活、办公区4个临时生活区渣场1个弃渣场依托工程施工道路依托使用9.5km的森林防火通道,不新建道路。环境保护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施工区植被恢复、陆生动植物保护、鱼类资源保护水环境保护工程生产、生活废水处理水土保持工程各存弃渣场、施工营地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其它施工声环境、大气环境保护工程环境管理与监测建立环境管理机构,对工程施工和运行进行环境管理;对工程施工和运行中的水、气、声、生态、人群健康、水土保持等进行监测1.4、工程总布置小江河二级水电站工程以发电为单一开发任务,开发方式为引水式,整个枢纽工程主要由取水系统、发电引水系统、发电厂房等组成。根据选定坝址、厂址及发电引水线路,确定工程总体布置为:在小江河与小沙河汇口以上80m处修建小江河二级挡水坝,水流经过与取水口下游消力池连接的沉沙池之后,通过小江河二级引水系统引至压力前池,再由前池进水闸室经压力钢管道进入水轮机发电,压力管道采用一管双机供水方式,后接布置在小江河与石羊江交汇口上游约2600m处的右岸坡脚的地面式发电厂房,电站尾水进入小江河,最后汇入石羊江。拦河坝位于小沙河与小江河汇口处以上80m处,高程在828845m之间。拦河坝由左、右岸非溢流坝段和河床段溢流坝段组成,坝顶长59.387m。冲沙底孔布置在右岸,由进口喇叭口、闸室段、泄槽段及下游反弧消能段组成,纵向总长12m。取水口布置在冲沙底孔左侧,设计取水流量8.18m3/s,总长7.8m,后接消力池,然后进入引水隧洞。与取水口下游消力池连接的为沉沙池。沉沙池紧靠一级站尾水下游右岸斜坡布置,地形坡度520。溢洪道两侧距保护区间距为1.1m,由溢洪道围墙与保护区分隔。工程引水线路布置于右岸,通过渠段1、隧洞1、隧洞2、渠段2引水至压力前池。引水线路布置高程在820m左右,总长3950m,其中渠道长1720m,隧洞长2240m。明渠两侧与保护区的距离为1.2m,采用混凝土盖板封盖,并用土进行一定尝试的覆埋,沿线无外露。压力前池距小江河与礼舍江汇口约2600m,地面高程820835m;四周距保护区间距约为5m,由围墙与保护区分隔。压力管道布置在压力前池与厂方之间的斜坡地带,沿山脊布置,管线总长303m。管道两侧距保护区间距分别为1.8m,由管槽边墙与保护区分隔。厂房建于小江河与石羊江汇合处以上约2600m的河段,河床高程在650670m之间,该位置河床较为宽阔,宽约35m,河流流向S65E。厂房四周与恐龙河自然保护区的间距约为3.0m, 用围墙与保护分隔。1.5、施工总布置本工程处于高山峡谷区,地形相对狭窄,河谷两岸陡峭,各建筑物布置分散且相距较远,按照各施工区施工高峰时均能独立施工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划分为取水口施工区、隧洞施工区、压力前池施工区及电站厂房施工区4个施工区,各个施工区设置相对独立的生产及生活区。取水口施工区:主要包括拦河坝、沉沙池和引水线路进口段施工,在取水口上游小江河与小沙河汇口右岸布置生产和生活区。二级电站取水口与一级电站厂房相邻,而取水口施工区面积较小仅0.02hm2,不能满足施工需求。考虑到二级电站厂房施工区面积较大为0.22hm2,有空闲用地,且与本工程取水坝较近,一级电站施工时间较本项目早;经协商,工程施工时可利用一级电站厂房施工区,以满足二级电站施工要求。隧洞施工区:主要在I#隧洞出口附近860m高程的缓坡地带布置生产和生活区0.038hm2。压力前池施工区:主要包括压力前池、上部压力管道及泄水道施工,在压力前池附近临近交通的缓坡地带平整一块场地布置生产和生活区0.044hm2。电站厂房施工区:主要包括压力管道下部、泄水道下部、发电厂区建筑物施工,在厂房下游150m左右布置生产和生活区0.22hm2。在每个施工区主要布置有临时施工生活区、钢木加工厂,并布设仓库、临时施工棚等设施。1.6、土石方平衡工程产生挖方总量18429m3,回填5816m3,作为砂石料加工系统原料用量为6030m3,弃(存)方约为7899.6m3。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工程总体布置情况,在力求运距较短、少占土地的原则下,共布置有1个弃渣场。渣场位于I号隧洞出口处,地势相对较平缓,用来堆放来自取水口、沉沙池、隧洞及施工临时公路开挖的弃渣量,平均堆厚5.37m。表1.6-1 弃渣场特性表弃渣场弃渣场位置地形占地面积(公顷)容积(104m3)堆渣量(104m3)弃渣来源弃渣场山地冲沟0.21.00.9取水口、隧洞、压力前池等表1.6-2 土石方平衡及弃渣流向表(单位:m3)项目开挖量(自然方)回填方(自然方)利用量实际弃渣量(自然方)松方系数弃渣量(松方)弃渣流向取水口1280890890 390 1.2468 弃渣场引水线路(明渠、隧洞)10030-603040004800弃渣场沉沙池149313801380113135.6弃渣场压力前池183115301530301361.2 石渣利用压力管道13805465468341000.8弃渣场厂 区2415147014709451134弃渣场合计1842958161184665837899.61.7、工程占地根据项目变更方案最新资料及楚雄三维测绘咨询有限公司2010年6月编制的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工程占地33.4215亩,即施工临时占地26.4215亩,永久占地7亩;其中用材林22亩,灌木林11.4215亩。小江河二级电站由于采用低坝设计方案,拦河坝上游无淹没区,故没有淹没占地,本工程不涉及到动迁移民安置及生产安置。2、工程分析2.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鼓励类项目(水力发电),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第二十六条“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在水能丰富的河流,应当有计划地进行多目标梯级开发”的要求。该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2.2、流域规划及规划环评意见的符合性分析2.2.1、流域规划的符合性分析2009年9月,福建省永川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了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小江河流域规划报告。2010年11月15日,双柏县环境保护局对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小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出具审查意见,同意该规划上报审批。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该流域水电开发规划与双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相一致,且也符合上、下层电力发展规划。该规划环评报告中对零方案、规划报告中的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最终环境可行的推荐方案为2级开发,拟规划坝址与规划报告中的推荐方案位置相同。本次评价的小江河水电站的技术经济指标、选址地点、开发方式均符合规划环评的环境可行推荐方案中的二级水电站相关指标要求。2.2.2、规划环评意见的符合性分析2009年9月,双柏小江河水电开发公司委托重庆嘉渝环境影响评价有限公司编制了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小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双柏县环保局于2010年11月出具了双柏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双柏县小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规划环评对具体项目的要求如下表。表2.2-1 规划环评对具体项目的要求及执行情况规划对具体项目环评的要求执行情况规划中各梯级水电站建设前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能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相关程序。正开展具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请云南大学的老师编制生态专章,并进行现场踏勘。重点对河道生态用水作出影响分析与评价,按各时段的生态用水量,提出生态流量下泄设施的建设方式和最小下泄流量。对河道生态用水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修建生态放流孔下泄生态流量。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进一步深入开展公众参与调查,特别是受直接影响区的公众参与调查深入开展了公众参与调查,尤其是项目所在地附近的公众2.3、工程选址合理性分析为满足首部取水枢纽建筑物合理布置,小江河二级拦河取水坝适合建坝位置为小沙河与小江河汇口处以上80m,高程在828845m之间的河段上。该段河道河床宽7.511m,两岸地形基本对称,河谷840m高程以下为较对称的“V”型走向谷。建坝无大的不利工程地质影响,建坝条件较好。此外,小江河二级电站坝址与小江河一级电站厂房相邻;小江河二级电站发电取水主要为一级电站发电尾水及河道弃水,正常蓄水位为837.50m,即保证了二级电站取水需求。二级电站没有形成淹没,不形成库区,电站运行期间不会淹没一级电站厂房,对一级电站正常运行无影响。电站进水口在取水坝右坝肩,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工程引水线路布置于右岸。通过渠段1、1#隧洞、2#隧洞、渠段2引水至压力前池。渠段1(沉沙池至1#隧洞进口)、渠段2(2#隧洞出口至压力前池)沿线均无大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渠道傍山而行,为横向坡,自然边坡稳定,无大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引水隧洞为无压引水隧洞,该处地形较陡,覆盖层较厚,局部基岩裸露。沿线除进、出口地段外,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围岩稳定性较好,具备成洞条件。在项目区现有地形条件下,引水工程布置方案对水土保持影响较小。压力前池位置的选择应结合发电引水线路区内地形、地质条件、压力管线布置、厂址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布置原则是: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形坡度相对较缓、开挖不能形成过高的边坡、泄水方便且泄水道不能太长、工程量较省,并应尽可能使与其相连的压力管线最短。电站引水隧洞布置高程在820m左右,因而压力前池位置的地形高程也应在此高程附近。根据以上布置原则,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压力前池可选位置只能是小江河右岸厂房位置顶部一地形坡度较缓的斜坡地带,此处距小江河与礼舍江汇口约2600m,地面高程820835m,地形坡度约30,为横向坡,植被茂密,自然边坡稳定。该位置能够较好地结合厂房位置布置压力管道。由于小江河二级电站压力前池与电站厂房间高差大,管线总体较长。压力管线的选线原则是:地形、地质条件较好,管线力求最短,水力条件较优,工程量省。确定压力管线布置于压力前池与厂房之间的斜坡地带,尽量沿山脊布置,管线总长303m。该斜坡属横向结构边坡,纵向上总体地形起伏不大,地形坡度3040,自然边坡稳定。小江河840650m高程地带的两岸山坡植被覆盖好,地质条件较好,没有大范围的不良地质现象发生;为保证本电站能充分利用河道自然落差进行发电,再结合河谷地形、地质条件、交通条件和水文条件,确定小江河二级水电站厂房建于小江河与石羊江汇合处以上约2600m河段右岸,河床高程在650670m之间。该位置河床较为宽阔,宽约35m,河流流向S65E,适宜建厂位置沿岸有180m长的范围可供选择,将厂房布置在该位置就显得较为理想。工程建设需保证下游河道生态用水(生态基流量按取水口多年平均流量的10%计,为0.452m3/s),本工程建设保证下游水资源的利用。根据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建设区现状发育地质灾害对拟建工程建(构)筑物不构成直接危害。项目建设占地原为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为配合双柏县鄂嘉小江河水电站工程建设,2010年1月20日,双柏县林业局委托楚雄州林业局勘测设计队对双柏恐龙河自然保护区进行范围调整(双柏县小江河水电站工程调整区域)及生物多样性评价工作。2010年5月,由楚雄州林业局主持,邀请楚雄州环保局、州环境监测站等单位相关专家,对双柏县人民政府上报的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报告(小江河水电站工程调整区域)、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报告(小江河水电站工程调整区域)进行审查。专家组一致同意对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整。2010年10月,楚雄州人民政府下发了楚政复201056号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双柏县请求调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项目用地区域的批复,同意将鄂嘉小江河一、二级水电站建设项目用地区域调整出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经调整后,本项目建设占地(永久及临时)不涉及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也不在该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综上所述,该工程布置在能满足电站发电水头的同时,做到了压力管道最短、工程量较省、占地面积较小、投资省的目的,并在不影响恐龙河自然保护区保护动植物生存繁衍的情况下,工程选址较合理。2.4、施工期、运营期污染物源强根据工程建设和电站运行特点及工程分析结果,小江河二级电站符合产业政策,工程选址较合理,施工规划合理。项目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问题为施工期间“三废”排放(特别是施工废水的处理处置)及施工开挖、弃渣、占地等活动对植被和陆生动物的影响,对水环境、声环境和环境空气造成一定污染,同时造成水土流失。施工期、运营期污染源强见下表。表2.4-1 污染物排放源强汇总表类别排放源污染物产生量及产生浓度施工期废水砂石料加工系统8041.5m3 SS 30000mg/L、241.2t混凝土拌和系统13608m3 SS 5000mg/L、68.04t pH 12机修厂5940m3 石油类1030mg/L、COD 25200mg/L、SS 5004000mg/L基坑-生活污水3168m3 COD 250mg/L、792kg BOD5 120mg/L、380.16kg SS 220mg/L、696.96kg 氨氮25mg/L、79.2kg废气施工过程粉尘、扬尘燃油机械SO2 12.1t炸药爆炸CO 4351.2kg、粉尘2659.44kg、NO2 197kg噪声施工机械80110dB(A)爆破噪声110dB(A)固废施工弃渣弃渣 7899.6m3生活垃圾52.8t运行期废水生活污水0.432m3 COD250mg/L、BOD5120mg/L、SS220mg/L、氨氮25mg/L噪声水轮机75dB(A)固废生活垃圾7.2kg/d3、建设项目区域环境概况及现状评价3.1、自然环境概况3.1.1、地形、地貌小江河二级电站位于云贵高原之西南部,属横断山脉纵谷区的南延部分,区内山峦起伏,河谷深切,岸坡陡峻,属高、中山构造侵蚀地貌。流域地势总体上西南高东北低,流域最高点为海拔2863.8m的黑竹山,最低点为小江河与礼社江交汇处,海拔高程约623m。区内植被茂密,为杂木林、松树林和灌木丛,小河支流、冲沟众多。河流、冲沟多呈对称的 “V”型,山坡坡度一般1045,局部较陡,达60以上。区内除有少量残坡积含块、碎石土粉质黏土和冲洪积砂、卵砾石、漂石层覆盖外,基岩裸露。3.1.2、地质工程区位于红河断裂东侧的红河构造区内,红河断裂为本区主干控制新构造,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应地震基本地震烈度为度。建议工程区主要建筑物应按度设防。3.1.3、气候、气象小江河流域地处滇中高原中部,具有春暖旱重,夏无酷暑,秋季多雨,冬少严寒的特点,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据双柏县气象站历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5.0,最热月平均气温19.3,最冷月平均气温8.6,极端最高气温31.0,极端最低气温4.4。流域水汽主要来自东南的南太平洋北部湾和西南印度洋的孟加拉湾的两支暖湿气流,特别是北部湾的暖湿气流影响最大,由红河河谷北上的暖湿气流经过逐级的地形抬升作用与南下的冷空气在哀牢山相遇,是造成哀牢山一带礼社江以南地区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也是形成降水径流较多的因素之一。降水量随时空变化较大,80%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至11月。雨量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加。在鱼庄河流域,高程每增加100米,多年平均降水量即增加62.0mm。高程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关系十分明显。3.1.4、水文3.1.4.1、水文调查礼社江为山区雨源型河流,径流由降水补给。根据楚雄州双柏县鄂嘉地区水利资源勘查报告和补充报告:鄂嘉地区610平方公里内有5条河流,分别为小江河、鱼庄河、不管河、麻赖河、红山河,均发源于哀牢山脉,汇入礼社江(又称石羊江)。山顶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mm以上,长流水大,且具有建调节水库的位置;5条河流总径流面积达567.8km2,年均径流量为4亿m3。工程位于红河流域礼社江河段右岸一级支流小江河中上游(水系图见附图)。小江河位于双柏县鄂嘉镇境内,属红河流域礼社江水系右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双柏县境内哀牢山北侧,河流自西南向东北流,在新树村的瓦房坛附近汇入礼社江,全长30km,河口以上集水面积为185km2。小江河流域地形西南高,东北低,流域南边最高点在哀牢山,其高程为2945.9m;北边河口为最低点,其高程为623.0m,高程差为2322.9m。东边与玉溪地区新平县相邻,其分水岭高程一般在15002300m之间;西边与鱼庄河相邻,分水岭高程一般在15002600m之间。流域南北长20km,东西宽约9.2km,形状呈长方形。3.1.4.2、评价区水资源利用情况根据楚雄州双柏县小江河二级水电站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所示,小江河流域内,现状水资源利用主要以农业生产和生活取水为主,水资源较为丰富,未得到充分的利用;目前,农业灌溉渠因年代较久,不能充分发挥灌溉效益,农业用水较为浪费;流域径流来源于降雨,流域没有大的蓄水调节工程,汛枯变化较大,水能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根据现场调查走访,评价区内无农田,因此项目建成后不会对当地农灌用水造成影响。项目区附近没有居民点,下游居民饮用水均为附近山中山泉水,小江河不作为居民饮用水水源使用。3.1.4.3、评价区水污染源现状根据现场调查,拟建的小江河二级水电站工程区6.9km河段内无大型工业污染源,河流沿岸少量居民的生活污水排放入小江河,污染物构成简单,对小江河影响轻微。3.1.4.4、小江河水质现状情况楚雄州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0年4月25日至4月27日对小江河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水质现状监测,监测点位分别为一级电站取水坝上游100m和二级电站厂房下游1000m处,根据监测结果,2个监测点位的9个监测项目,只有COD值超过类水质标准。分析其超标原因为在一级电站和二级电站的中间河段内有两条支流汇入,带入部分污染物所致。其余监测指标均满足类水质标准。因此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满足类水体要求。3.2、生态环境现状3.2.1、评价区域植被资源现状一、双柏小江河二级电站评价区的植物区系双柏小江河电站评价区的植物区系属于东亚植物区(East Asiatic kingdom),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Sino-Himalayan forest subkingdom),云南高原地区(Yunnan plateau region),滇中高原亚地区(C. Yunnan plateau subregion)。由于河谷干旱气候和长期受到人类的干扰破坏,双柏小江河电站评价区的原生植被保存的甚少,仅在河岸陡峭部分保存有原生植被类型痕迹。区域性的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的影响,原有植物种类多以丧失。根据野外实地考察记录,双柏小江河电站评价区共有维管束植物共共103科,280属,366种。二、评价区域植被类型现状双柏小江河二级水电站评价区域,海拔7001200米范围,具有红河上游的植被特征,以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河谷季雨林、河谷硬叶常绿阔叶林和暖温性针叶林(云南松林)为主。据统计,评价区域占地7.5km2,其中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占地1.7km2,河谷季雨林占地1.2km2,河谷硬叶常绿阔叶林占地1.3km2,暖温性针叶林占地3.3km2。3.2.2、评价范围内涉及到的保护植物物种情况根据现场调查,小江河二级电站评价区,有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它们分别是兰科(Orchidaceae)的石豆兰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 (Sm.) Lindl.、虎头兰Cymbidium hookerianum Reichb. f.。(1)石豆兰Bulbophyllum odoratissimum (Sm.) Lindl.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评价区域内,仅在小江河二级电站的坝址边疏林中出现数株。云南其他地方也有分布。(2)虎头兰Cymbidium hookerianum Reichb. f.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评价区在在小江河二级电站的疏林中出现1株。云南其他地方常见。3.2.4、动物资源现状及评价3.2.5、评价区域动物资源现状1、动物多样性现状评价(1)野生种类无明显资源优势小江河地区目前共记载脊椎动物147种 (鱼类22种,两栖类7种,爬行类2种,鸟类83种,兽类25种),其中不乏可供直接经济利用的动物资源种类,如人们所熟悉的食用、观赏用和药用等种类,但可供直接经济利用的种类,如缺须墨头鱼、光唇裂腹鱼、鲤、鲫、鲇、越鳠、巨魾、昭觉林蛙、无声囊棘蛙、棘胸蛙、灰鼠蛇、棕胸竹鸡、鹧鸪、原鸡、雉鸡、山斑鸠、相思鸟、野猪、赤麂、小麂、竹鼠和西南兔等种类的特点是种群小,难以被直接利用。因为资源是以种群数量为基础的,没有一定的数量规模就难以开发供应市场。由于陆生脊椎动物各个类群均存在种群小数量少,难以形成一定的资源规模。所以一旦种群遭到人为的过度猎捕等破坏往往难以恢复,而一些种类对环境有严格的最适要求,环境一旦稍微变化,均会导致数量急剧下降,以致处于濒危状态,甚至灭绝。小江河小流域鱼类资源的特点是鱼类种类较多,有一定产量的鱼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型或大中型经济鱼类,包括:缺须墨头鱼、光唇裂腹鱼、鲤、鲫、魾、鲇、越鳠鱼等,它们主要分布于小江河的主干及与石洋江交汇的河段;另一类则多为小型鲤科、鳅科和鮡科鱼类,其种群数量小,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效益,更多的是沿河群众自捕自食,有少量进入附近乡镇的餐馆。鱼类资源优势受限制的原因有三,一是小江河为元江-红河水系的一级支流,其上的许多小河为该小流域的水游源头,鱼类种类少、产量低是江河源头鱼类资源的共同特点;二是人类活动早已对石洋江-礼社江鱼类资源有较大的影响和破坏;三是嘎洒江水电站建设,中断了鱼类的短距离洄游和资源补充。(2)小型兽类种群数量大在小江河水电站规划区范围,小型兽类,尤其是啮齿类活动痕迹十分多,而且种类和数量均较丰富,这与规划区的生境一部分以农耕景观及针叶林景观为主有关。该类群有松鼠、大竹鼠、黄胸鼠、大足鼠、大绒鼠、滇绒鼠和西南兔等。(3)评价区内无长距离洄游性鱼类由于本次调查时间短,故以现地向群众了解鱼类基本情况作为补充。从现场调查及国内文献资料记载的情况看,在小江河小流域记录的鱼类种类中无长距离洄游性鱼类,但不排除某些种类具有短距离的觅食和生殖洄游的可能性。(4)保护和珍稀种类保护种类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单和列入云南省保护动物名单的种类为准;珍稀种类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为依据。在本次评价的规划区域范围内,鱼类无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种类,亦无珍稀种类。两栖类中仅红瘰疣螈 (Tylototriton verrucosus) 1种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棘胸蛙 (Rana spinosa) 1种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两栖类和爬行类列入易危种。爬行类中无国家级和省级保护种类;但灰鼠蛇 (Ptyas korros) 1种为濒危种。鸟类中绿孔雀 (Pavo muticus) 1种为国家I级保护动物;白尾鹞 (Circus cyaneus)、白鹇 (Lophura nycthemera)、原鸡 (Gallus gallus)、等3种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原鸡 (Gallus gallus) 和绿孔雀 (Pavo muticus) 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分别列入易危种和濒危种。兽类中短尾猴 (Macaca arctoides)、小灵猫 (Viverricula indica)等3种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短尾猴 (Macaca arctoides)为易危种。上述保护种类和珍稀种类的分布范围不局限于水电站拟建设区,而是较为广泛。3.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双柏县环境保护规划划定的空气环境功能区划范围,项目拟建地点邻近自然保护区,属1类空气环境功能区,经过本次评价现场调查,坝址及厂房附近无大气污染源,总体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类功能区标准。3.4、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拟建地点属1类声环境功能区。楚雄州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0年4月25日至4月26日对小江河流域项目拟建地点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声环境现状监测。表3.4-1 声环境检测结果一览表 单位:LeqdB(A)地点测点名称监测时间时段检测结果小江河流域二级水电站现状监测1#:二级电站厂房2010.04.25昼间52.1夜间49.82010.04.26昼间52.4夜间50.0根据上述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地声环境现状白天均不能满足1类声环境功能需求。3.5、土地利用现状鄂嘉镇处双柏县西南方,辖区面积619平方公里。辖红山、茶叶、阳太、旧丈、麻旺、龙树、新厂、鄂嘉、老厂、平掌、东凤、密架、义隆、新树等14个村民委员会,203个自然村,309个村民小组。2008年末,全镇耕地面积29033亩,其中:水田13427亩,占46%,旱地15606亩,占54%,人均占有耕地1.1亩。新树村有耕地总面积4284亩(其中:田2050亩,地2234亩),人均耕地1.2亩,主要种植谷物、豆类等作物;拥有林地26079.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5329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55亩,主要种植核桃、茶叶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274.3亩,其他面积103762.5亩。评价区占地7.5km2,其中林地7.5km2。3.6、水土流失小江河二级水电站工程所在地地貌类型主要是冲积河谷地貌,从云南省土壤侵蚀图上看,该局部区域水尘土流失程度不严重,侵蚀程度以轻度侵蚀为主,侵蚀模数在500-2500t/km2a之间。 3.7、社会环境概况3.7.1、行政区划及人口双柏县现辖4镇5乡,8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到2008年底,全县总人口15525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9%,居住着汉、彝、回、苗、哈尼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2%。现有国土面积4045平方公里。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81750亩。3.7.2、社会经济状况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61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工薪收入7447元,增长20.7%;财产性收入121元,增长0.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917元,下降7.6%,其中:食品支出2714元,增长3.9%;衣着支出605元,增长6.7%。年末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4.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3022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家庭经营收入2817元,增长9.6%;工资性收入138元,增长24.4%。人均总支出2878元,增长10%,其中,家庭经营费用支出924元,增长13.4%。年内人均现金收入1699元,增长 11.1%,其中:工资性收入136元,增长29.4%;家庭经营收入1499元,增长11.1%,现金支出1624元,增长11.1%,其中:生活消费支出1064元,增长18.3 %,生产费用支出535元,下降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78元,增长7.1%。2008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82711亩,常用耕地面积178024亩,其中水田79696亩,有水库78座,水库总库容7414万立方米。3.8、项目区主要环境问题项目区属于红河流域,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告2006年第2号)规定属于红河上中游国家级重点治理区范围,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规定属于云南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在电站开发过程中须以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坚持适度开发,保护和恢复脆弱区生态系统,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和区域可持续发展。4、项目建设对恐龙河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评价4.1、恐龙河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楚雄州双柏县鄂嘉镇境内,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110-10123、北纬2423-2434之间,自西北向东南呈狭长条形,北面以石羊江与楚雄市交界,东面以石羊江与独田乡相邻,南面与西面以鄂嘉林场商品林基地为界,保护区总面积9581.5362hm2,其中核心区面积8382.7701 hm2,实验区面积1198.7661 hm2。1、保护区功能区划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以石羊江河谷及其支流汇水区为主,周围是鄂嘉林场的采种基地和云南松商品林基地,鄂嘉林场营盘山下部是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绿孔雀、黑颈长尾雉原生栖息地。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581.5362hm2,为小型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根据主要保护对象绿孔雀、黑颈长尾雉种群分布范围以及季雨林分布情况,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只划分为核心区和实验区,没有划分缓冲区。核心区以麻赖河以东地区,面积8382.7701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7.5%;麻赖河以西为实验区,面积1198.7661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2.5%。2、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1)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孔雀及其原生栖息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白鹇、白腹锦鸡等珍稀动物及其种群。(2)绿孔雀雉栖息的干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热带季雨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原生的云南松林及其生态系统。(3)千果榄仁、桫椤、云南苏铁、红椿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及云南省珍稀植物。3、保护区生物资源(1)植被类型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哀牢山东北坡下部,属哀牢山前山,石羊江河谷西侧。河谷狭窄、切割较深,处于西南季风的背风面,四周高大山体围绕,形成的焚风效应造成了背风面河谷底部的干热生境。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使得热带气流得以沿江河谷侵入,在北纬24的地方出现了热带雨林。根据云南植被的分类体系,在9581.5362hm2的保护区范围内,植被类型有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稀树灌木草丛等5个植被类型,包括5个植被亚型,10个群系。(2)植物资源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至今为止没有进行过综合科学考察,对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没有进行过详细的本地调查,无法提供保护区内确切的植物种类。根据双柏恐龙河州级保护区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资料,保护区内的维管束植物有近1000种,保护区内的珍惜濒危植物有云南苏铁、千果榄仁、红椿、桫椤、金毛狗等。(3)动物资源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以元江上游的石羊江河谷为主,森林植被类型有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等5个植被类型,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栖息于此保护区的动物具有良好的生存条件及栖息地。保护区内有绿孔雀、黑颈长尾雉、巨蜥、蟒、林麝、金猫、蜂猴等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黑熊、水獭、大灵猫、穿山甲、苍鹰、松雀鹰、鹊鹞、游隼、燕隼、白鹇、白腹锦鸡、楔尾绿鸠、灰头鹦鹉、红瘰疣螈等。4.2、项目与恐龙河自然保护区的关系4.2.1、自然保护区调整结果小江河一级水电站是双柏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双柏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开发建设的电站,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州政府、县政府、州林业局、县林业局、恐龙河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的支持,州政府前后召开了两次常委会对恐龙河自然保护区调整进行讨论,最终同意楚雄州林业局勘测设计队编制的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报告(双柏县小江河水电站工程调整区域)(2010年二月)中对小江河水电站工程调整出恐龙河自然保护区的意见。根据楚雄州林业局勘测设计队编制的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报告(双柏县小江河水电站工程调整区域)(2010年二月),小江河一级电站工程调整内容如下:表4.2-1 小江河水电站工程调整面积统计表 单位:hm2小江河水电站工程合计5.5984小江河电站小计5.4414小江河电站小江河一级水电站小计3.2133压力管道0.2750压力前池0.0300溢洪道0.1230明渠道0.2150电站厂房0.0620弃渣场0.3000隧道口0.0050公路2.0600小江河二级水电站小计2.2281压力管道0.1515压力前池0.0190溢洪道0.0840明渠道0.6200电站厂房0.1086弃渣场0.2000隧道口0.0100公路1.0350小江河电站输电线路小江河电站输电线路小计0.157035kv输电线路(小江河一级电站-二级电站)塔基0.0300110kv输电线路(老虎山二级电站升压站-小江河一级电站)塔基0.1240双柏恐龙和州级自然保护区原总面积为9581.5362hm2,其中核心区面积8382.7701 hm2,实验区面积1198.7661 hm2。本次保护区范围调整调减面积为5.5984 hm2,调减面积占原保护区面积的0.06%。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双柏县小江河水电站调整区域)后,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9575.9378 hm2,核心区面积8377.1717 hm2,占保护区得87.48%,实验区面积114.2328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12.52%。调减面积为5.5984 hm2,占原保护区总面积的0.06%。调整调减面积全部为保护区的核心区,调整调减面积占原核心区面积的0.07%;实验区面积没有调整。调减区域中林地面积为5.5364 hm2,占调减面积的98.89%;非林地面积为0.0620 hm2,占调整调减面积的1.11%。调整的面积全部在小江河流域区,调整面积5.5984 hm2,其中小江河一级电站调整面积为3.2133 hm2,小江河二级电站调整面积为2.2281 hm2,小江河电站输电线路调整面积0.1570 hm2。表4.2-2 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双柏县小江河水电站调整区域)结果表单位:hm2项目保护区面积核心区面积实验区面积总计调减面积核心区调减面积实验区调减面积调整前9581.53628382.77011198.76615.59845.59840调整后9575.93788377.17171198.76614.2.2、项目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恐龙河自然保护区调整后,小江河一级电站征占地区域不在恐龙河自然保护区。小江河一级电站各构筑物与征占地的边界关系为:压力管道两侧距征占地边界间距为1.8m,由管槽边墙与保护区分隔;压力前池四周距征占地边界间距为5m,由围墙与自然保护区分隔;溢洪道两侧距征占地边界间距为1.1m;明渠道两侧距征占地边界间距为1.2m,采用混凝土盖板封盖,并用土进行一定深度的覆盖,沿线无外露;电站厂房四周与征占地边界间距为3.0m,由围墙与保护区分隔;弃渣场四周与征占地边界间距为3.0m,由挡土墙与保护区分隔。以上边距情况详见图5.2-1,通过上述的工程措施,隔断工程建筑物与保护区之间的区域,阻止施工人员和运行期工作人员进入保护区,对保护区和保护对象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5.1、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本次评价提出以下保护措施:(1)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施工范围的划定,严禁超计划站占用土地和破坏植被。拟占林地须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使用;建设单位须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办理采伐手续后方可采伐。施工结束后必须对临时占地进行恢复。(2)在施工期严防施工人员破坏工程区域以外的植被,特别严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