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_第1页
14年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_第2页
14年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_第3页
14年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_第4页
14年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年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这篇14年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是查字典数学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细心填一填,相信你最棒。(25分)1.(1)一共有( )只小动物。(2)从左边数,大公鸡排在第( )位;从右边数,大公鸡排在第( )位。(3)小狗的左边有( )只小动物,右边有( )只小动物。2.一个数从右边数,第一位上是6,第二位上是7,这个数是( )。3.( )个一和( )个十可以组成34。4.和6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37和40中间的数是( )、 ( )。5.100分=( )元 1张100元可以换( )张10元6.( )个十和( )个一,是( )。 ( )个十和( )个一,是( )。7.写出四个个位上是2的数:()、( )、( )、( )8.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一年级有38名男同学,女同学比男同学少一些,女同学可能有多少人?35名40名30名二聪明的小法官来断案。(对的打,错的打)(10分)1.70里面有7个一。( )2.比10小的一位数有9个。( )3.1张5角、2张1元、5张2角合起来是3元。( )4.比36小30的数是6。( )5.5元8角-1元2角=4元6角。( )6.两个数的和定是大于这两个数的差。( )7.个位和十位都是2的数是22。( )8.十个十个地数,32后面的一个数是52。( )9.60前面的一个数是61,后面的一个数是59。( )10.52、54、56、 、60,横线上应填58。( )三计算小能手。(27分)1.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5分)15-6= 5+10= 6+20= 38-8= 19+9=25+60= 30+55= 76-60= 27-20= 78+9=2.竖式计算我最棒。(16分)27+8= 60-7= 53+8= 68-8=18+7= 25+9= 63-30= 36+9=3.看图列式计算。(6分)1)2)?个56个四动手画一画,想一想。(6分)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三角形五看图填空。(8分)左图中,正方形有( )个,长方形有( )个,三角形有( )个,圆有( )个。六学习知识,解决问题。(18分)1.一瓶洗发水13元,妈妈付给售货员20元,应找回多少钱?(4分)(元)答:应找回 元钱。2.大燕子捉了45只虫子,小燕子比大燕子少捉8只,小燕子捉了多少只虫子?(4分)(只) 答:小燕子捉了 只虫子。3.(6分)(1)买一个玩具电话和一辆玩具小汽车要花多少钱?(元)(2)一个玩具熊比一只橡皮鸭贵多少钱?(元)Xkb14.要植树35棵,小明植了8棵,还要植多少棵才能完成任务?(4分)答:还要植 棵才能完成任务。七自主探索。(6分)给你50元钱买下面的物品,最少能买几件?最多能买几件?玩具汽车25元 篮球22元 魔方5元 钟表12元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和命制说明命题说明命题范围:冀教版一年级数学教科书所涉及的知识。本试卷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主,面向全体,注重突出试题的生活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题型全面。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知识的灵活性。难易程度:6:3:1,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1、(1)6 (2)3 4 (3)1 42、 673、 4 34、68 70 38 395、1 106、2 8 28 5 2 527、略8、35二、1、 2、 3、 4、 5、 6、 7、 8、 9、 10、三、1、9 15 26 30 28 85 85 26 7 862、略3、(1)5+5=10 (2)56-8 = 46四、略五、5 4 4 6六、1、20-13 = 7 答:应找回 7 元钱。2、45-8 = 37 答:小燕子捉了 37 只虫子。3、(1)20+46 = 66 (元) (2)16-12= 4 (元)4、35-8 = 27 (棵)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七、最少 两件汽车和篮球 最多 三件 魔方和钟表、篮球只要答得对都给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