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年采40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矿项目_第1页
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年采40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矿项目_第2页
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年采40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矿项目_第3页
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年采40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矿项目_第4页
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年采40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矿项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环评证乙字第2215号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年采400万吨水泥用石灰岩矿项目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公示本)福建省华厦能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年9月1前言1.1建设项目的由来及特点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位于安溪县城方位316,直距32.5km处,行政区划隶属安溪县湖上乡、湖头镇管辖。矿区坐标为东经11758001175930,北纬251215251530。具体位置详见图1-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矿区由福建省安溪德泰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泰矿业”)于2009年6月通过拍卖方式取得探矿权。湖上矿区包含岭尾矿段、五阆山矿段两个相邻矿段,德泰矿业于2009年6月委托福建省197地质大队成立湖上项目组进驻矿区开展地质勘查。2012年10月提交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岭尾矿段水泥用灰岩矿勘探地质报告并于2013年5月通过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评审(闽国土资储评字201342号)。因德泰矿业拟对岭尾矿段、五阆山矿段同时进行开发转采,所以福建省197地质大队于2017年8月提交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水泥用灰岩矿勘探地质报告,为整个湖上矿区,包含岭尾矿段、五阆山矿段两个相邻矿段。报告经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专家评审,通过文号:闽国土资储评字201815号。2018年5月,委托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197地质大队编制完成了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土地复垦方案(以下简称“三合一”方案),并于2018年8月29日以闽国土资开发审201814号文通过评审。根据项目开发利用方案及其评审意见书,项目为新建矿山,拟申请采矿许可证矿区面积为8.74km2,开采标高为+630m+150m,矿山设计利用资源量为49970.31万吨。矿山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采用平硐斜坡道开拓,利用原上洋灰岩矿150排水硐作为本项目的矿石运输主平硐,各中段采用斜坡道联络。原矿石采用坑外破碎汽车运输方案,矿石直接用汽车从平硐运至水泥厂破碎站。生产规模为40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为30年(含达产期4年)。矿山开采石灰石矿全部运往三元集发水泥厂作为水泥生产原料。1.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令第44号)以及关于修改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2018年4月28日起施行)的有关规定,本项目为土砂石开采,属管理名录中“四十五、非金属矿采选业 137.土砂石、石材开采加工”,其中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敏感区含义为“第三条(一)中的全部区域;第二条(二)中的基本草原、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项目矿区涉及的安溪县湖头镇属于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因此本项目属于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福建省安溪德泰矿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4月委托福建省华厦能源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进行“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年采400万吨石灰岩矿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当即赴现场踏勘,收集资料,与建设单位充分沟通,而后编制监测方案、现状调查计划等,并开展了细致的调查研究、采样监测、资料搜集、数据处理和模拟计算等过程,编制完成该环境影响报告书,由建设单位送环保主管部门审查。本项目环评工作程序详见图1-2。图1-2项目环评工作程序图71.3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1.3.1环境保护政策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与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符合性分析见表1-3-1。表1-3-1 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符合性分析一览表政策、规划名称要点、规定项目的设计要点相符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文)选址规定禁止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湖泊周边、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区域内采矿矿山范围内不涉及前述敏感区相符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开采项目为地下开采,不在前述道路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相符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项目区不属于地质灾害危险区相符限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过渡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开采活动必须符合当地的环境功能区规划,并按规定进行控制性开采,开采活动不得影响本功能区内的主导生态功能开采活动不影响本功能区内的主导生态功能,见1.3.3小节相符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等生态脆弱区内开采矿产资源项目区不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严重区等生态脆弱区相符矿产资源开发设计优先选择废物产生量少、水重复利用率高,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小的采、选矿生产工艺与技术。项目采用省内较为普遍的采矿工艺:采用平硐斜坡道开拓运输系统。相符矿井水、选矿水和矿山其它外排水应统筹规划、分类管理、综合利用。项目矿井水优先用于井下生产用水以及水泥厂生产用水,剩余部分达标排放。相符采矿技术推广应用充填采矿工艺技术,提倡废石不出井,利用尾砂、废石充填采空区。项目废石全部回填采空区。相符在不能对基础设施、道路、河流、湖泊、林木等进行拆迁或异地补偿的情况下,在矿山开采中应保留安全矿柱,确保地面塌陷在允许范围内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及现场调查,在项目设计开采区预测错动范围内有原集安平硐,设计方案对原集安平硐采取保护措施,平硐两侧各留20米,下部矿体作为保安矿柱,不开采利用。相符矿山基建对矿山勘探性钻孔应采取封闭等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生产安全项目对区域各勘探性钻孔已采取封孔措施。相符对矿山基建可能影响的具有保护价值的动、植物资源,应优先采取就地、就近保护措施项目地面工程占地范围内不涉及需保护动植物资源。相符对矿山基建产生的表土、底土和岩石等应分类堆放、分类管理和充分利用。对表土、底土和适于植物生长的地层物质均应进行保护性堆存和利用,可优先用作废弃地复垦时的土壤重构用土项目基建产生的土石方除回填场地外其余全部外运作为建筑填方相符矿山基建应尽量少占用农田和耕地,矿山基建临时性占地应及时恢复项目地面工程占地内不涉及农田和耕地 相符矿坑水的综合利用和废水、废气的处理鼓励将矿坑水优先利用为生产用水,作为辅助水源加以利用项目矿井水优先用于井下生产用水以及水泥厂生产用水,剩余部分达标排放。相符宜采取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预先截堵水,防渗漏处理等措施,防止或减少各种水源进入露天采场和地下井巷矿山道路、硐口区外围周边修建截、排水沟相符宜采用安装除尘装置,湿式作业,个体防护等措施,防治凿岩、铲装、运输等采矿作业中的粉尘污染井下采取湿法作业,洒水抑尘相符固体废物贮存和综合利用对采矿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应使用专用场所堆放,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环境污染及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应根据采矿固体废物的性质、贮存场所的工程地质情况,采用完善的防渗、集排水措施,防止淋溶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项目矿区内不设地面废石场及废石周转场,废石全部回填采空区相符推广利用采矿固体废物加工生产建筑材料及制品技术,如生产铺路材料、制砖等相符废弃地复垦矿山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种植植物和覆盖等复垦措施,对露天坑、废石场、尾矿库、矸石山等永久性坡面进行稳定化处理,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废石场、尾矿库、矸石山等固废堆场服务期满后,应及时封场和复垦,防止水土流失及风蚀扬尘等。项目已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方案,并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生态环境恢复。相符采用生物工程进行废弃地复垦时,宜对土壤重构、地形、景观进行优化设计,对物种选择、配置及种植方式进行优化相符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人大常委会2012.02.01)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重点流域干流、一级支流沿岸一重山范围内,禁止开采矿产。在重点流域干流、一级支流沿岸一千米或者一重山范围内,禁止修建尾矿库或者倾倒工程弃碴、弃土等建筑垃圾。(条例所称重点流域,是指闽江、九龙江、敖江、晋江、汀江、龙江、漳江、木兰溪、萩芦溪、交溪、霍童溪、东溪等十二个流域)项目东侧约5km为西溪,西溪属于晋江一级支流,本项目不在晋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西溪)沿岸一重山范围内,项目南侧矿界与火烧桥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相距约100m,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且项目不设地面废石场及废石周转场。相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排污口。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本项目纳污水体水体为东侧西溪支沟,不在火烧桥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设置排污口。相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第十一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二、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它废弃物。三、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四、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毒品捕杀鱼类。第十二条饮用水地表水源各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必须分别遵守下列规定:二、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原有排污口依法拆除或者关闭;禁止设立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物品的码头。本项目为地下开采项目,地面设施距离水源保护区均在2km以上,项目建设不破坏水源保护相关植被。未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及其他废物。项目南侧矿界与火烧桥水库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相距约100m,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未向保护区排放污染物。相符福建省“十三五”生态省建设专项规划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绿色矿业。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评价体系。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项目废石全部回填采空区,综合利用率可达100%。相符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和矿山生态环境管护,在新建煤与金属矿山中推行地下开采方式。综合运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等政策手段,督促矿山企业履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全面推进矿区土地复垦。全面实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项目已编制完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方案,并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建设单位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生态环境恢复。相符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大型煤堆、料堆要实现封闭储存或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本项目地面不设废石场、废石周转场及矿台等料堆场。相符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推进堆场扬尘综合治理。加强煤堆、料堆监督管理,所有露天堆放的煤堆、料堆场2015年底前全部采取覆盖或建设自动喷淋装置等防风抑尘设施。相符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推进堆场扬尘综合治理。加强露天堆场的扬尘监管,要求所有露天堆放的煤堆、料堆场2015年底前全部采取覆盖或建设自动喷淋装置等防风抑尘设施,电厂、港口的大型煤堆、料堆应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属地扬尘视频监控平台联网;加强煤堆、料堆的监督管理,对违反以上规定的予以处理处罚。相符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持续整治矿山采选行业。主要流域干流、一级支流、饮用水源沿岸一重山范围内禁止矿产开采,该区域内的采矿(石)场及流域所有无证、非法采矿予以取缔;现有国家严格控制的重金属采选企业要于2015年底前完善废水治理设施,逾期未完成的,予以关停整顿;推进矿井水综合利用,煤炭矿区的补充用水、周边地区生产和生态用水应优先使用矿井水,加强洗煤废水循环利用;所有排污单位必须依法实现全面达标排放;报废矿井、钻井、取水井应实施封井回填。本项目属新建矿山,原有探矿工程持有探矿证,属合法矿井,项目不属于主要流域干流、一级支流、饮用水源沿岸一重山范围内;项目建成后,矿井水供给东侧水泥厂作为生产用水,最大程度进行矿井水的综合利用;对探矿期的钻井等进行封闭,采空区进行必要的回填相符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相符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相符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加强工业废物处理处置。全面整治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制定整治方案并有序实施。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本项目地面不设废石场、废石周转场等固体废物堆场。相符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在返还采矿权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或采矿权许可证续约时,采矿权人要按照现行国家有关技术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情况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向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国土资源部门备案。本项目属于新立采矿权,尚未开展土壤污染治理情况调查评估相符1.3.2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为水泥用灰岩开采工程,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属于新建矿山,生产规模为400万吨/年。经查找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本),项目不在其限制类和淘汰类之列。设计生产能力符合福建省新建、已建生产矿山部分矿种最小开采规模目录(修订)中规定的要求(新建石灰石矿山最小开采规模:地采60万t/a)。1.3.3生态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根据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项目位于 闽东南生态区1 闽东南西部低山丘陵盆谷地生态亚区4101 龙江、木兰溪、晋江中游茶果生产和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营养物质保持、土壤保持、茶果园生态环境。根据安溪县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矿区主要涉及生态功能区有240252402安溪西北部中山生态恢复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410152401安溪湖头镇工业生态生态功能小区、410152403安溪东部丘陵农业生态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其生态环境功能分述如下:表1-3-1 安溪县生态功能区划表(摘录)编号生态功能小区名称生态环境功能生态保育和建设方向主导功能辅助功能重点其他相关任务240252402安溪西北部中山生态恢复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生态恢复和水源涵养农业生态恢复采矿区的地表植被;封山育林,控制水土流失,并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汛期防范工作和水土流失危害区的治理,减少地质灾害;加强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和保育工作对区内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对水库水质进行保护;加强茶园果林地的水土流失治理410152401安溪湖头镇工业生态生态功能小区工业生态小城镇生态建设和旅游生态控制湖头工业区的工业污染源,加快湖头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建立生态工业园;保护区内水系及水库的水质,防止水体污染对区内泰山岩景区进行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止区内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受到污染;加强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和保育410152403安溪东部丘陵农业生态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农业生态与水源涵养生态旅游和水土保持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和保育,并进一步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加强对晋江西溪的水源涵养;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进一步扩大或新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按生态化标准建设金谷工业园(35007),加快蓬莱污水处理厂(51104)的建设;对区内西溪及其支流和各水库水质进行保护,防止水污染建设项目与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关系图见图1-3。建设项目与安溪县生态功能区划关系图见图1-4。本项目为地下开采矿山,地面占地面积较小,根据现场勘查,矿山周边最近的文物保护单位为矿界东侧的邓启元墓和李光坡墓,与项目矿界相距均在1km以上,矿山建设不会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矿山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泰山岩景区。但项目新建的南回风平硐硐口区及新建矿山道路等地面工程将占用部分生态公益林,建设单位应根据省林业厅相关规定,对生态公益林进行调整,经批准后方可占用。矿山开采过程中排放废水主要为矿井水,纳污水体为西溪支沟,与火烧桥水库不属于同一水文单元,对水库水质无影响,矿井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对西溪及其支沟水质影响不大。今后开采过程中,应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和水土保持方案等方案措施,项目的建设不改变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的功能。1.3.4环境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为:地表水类区,环境空气二类区,声环境2类区。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区地表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现状较好,且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1.3.5相关规划符合性 1.3.5.1城镇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安溪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安溪县湖上乡总体规划,项目不在安溪县城规划区内、不在湖上乡城镇规划区内。根据安溪县湖头镇总体规划,本项目矿区范围不在湖头镇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但是本项目+150m主平硐硐口区位于湖头新城规划区范围,根据规划相关内容,该区域规划为工业用地,重点发展产业为三元集发水泥,本项目作为三元集发水泥厂的配套矿山,符合规划要求。1.3.5.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安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项目地面工程不涉及基本农田,用地规划为林业用地,应按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取得福建省林业厅林地审批意见后方可占用。 建设项目与安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关系图见图1-5。 1.3.5.3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安溪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项目位于限制开采区CX安溪湖上石灰岩开采区,该限制开采区对开采矿种进行限制,开采矿种为水泥用石灰岩,本项目开采矿种为水泥用石灰岩,与规划开采矿种相符。安溪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送审稿)已上报泉州市人民政府审核,本区位于该总体规划之矿产资源开采分区之重点矿区设置的安溪县湖上石灰岩整合开采区,编号ZK3505240001。建设项目与安溪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关系图见图1-6。 1.3.5.4安溪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评符合性分析 根据安溪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水泥用灰岩采矿回采率50%,主要矿山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0%以上,新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土地复垦率100%。本项目为新建水泥用灰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为100%,土地复垦率为100%,运营期废石全部回填井下采空区,废石利用率100%,项目采矿回采率70%,符合安溪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环评要求。1.3.6“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1)生态保护红线 目前,福建省生态保护红线尚未正式划定,建设单位承诺若矿区位于今后正式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内,则无条件自行关闭,并采取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 (2)环境质量底线 根据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结果,项目所在区大气、声、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环境均能达到所在区域功能区域要求,矿井生产过程中采取相应环境保护措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的情况下,不会改变评价区的环境空气、地表水及声环境功能;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承载力能够承载本项目的建设。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会突破区域环境质量底线。 (3)资源利用上线 项目采矿回采率70%,资源利用较高。项目用水来自山涧水,水耗指标为0.051t/t矿石;项目用电来自湖上乡、湖头镇变电所,电耗指标为0.083度/t矿石,不会突破区域资源利用上线。(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目前,项目所在区域没有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根据1.3.2小节,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福建省产业政策要求。经检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版),本项目不在其禁止准入类和限制准入类中。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与“三线一单”基本相符。1.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矿山为地下开采的新建矿山,项目周边的主要敏感目标有:项目区的山涧溪流、150主平硐下游的西溪及其支沟;矿山道路两侧的大埔村、湖头茶场、半岭村、高山村及150主平硐附近的湖新村等居民区;矿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及预测错动范围内的植被;矿界南侧的火烧桥水库水源保护区。根据项目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及排污特点,确定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项目地面工程占地破坏植被及水土流失等问题;项目废水综合利用可行性分析以及项目矿井水排放对西溪及其支沟的影响;井下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及地下水疏干可能引发的地表沉陷对地面建筑物、植被的影响;项目开采对火烧桥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影响;运输扬尘、运输车辆噪声、机械设备噪声对周边的居民集中区、茶场的影响。1.5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1.5.1主要环境影响结论生态环境场地开挖对土地的扰动影响、土石方引起的短期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基建期结束后影响将消除,生态得到恢复。矿山地面工程占地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生物量损失;地下疏排和粉尘排放对植被产生影响;地下开采后地面塌陷引起的地形地貌的改变及区域整体景观格局的变化。项目拟建南回风平硐硐口区及矿山道路涉及生态公益林1.55hm2,根据福建省生态公益林条例进行申请报批。同时后续开采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占地红线施工,加强员工生态公益林保护意识;矿山北部分布较多基本农田,基本农田未在潜在滑坡、崩塌范围之内,矿山开采造成地下水疏干、地面塌陷对矿界内及周边基本农田的影响较小;项目矿界南侧约100m为火烧桥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本项目地下水疏干降水漏斗区影响范围与火烧桥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汇水区域不存在重叠,因此本矿山开采对饮用水源水量的影响不大。地表形变、水土流失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持续一段时间,随着土地复垦及其植被的恢复,生态环境将处于良性方向发展,并趋予稳定。大气环境本项目矿石采出后直接运往三元集发水泥有限公司,未设置矿石转运场;废石不出硐,直接回填采空区;井下采用湿式作业方式,并在产尘点及通道进行洒水、喷雾,提高井下空气的含水率,由通风机排出的污风中粉尘排放浓度较低;定期清扫、洒水抑尘、配备洒水车对矿山运输道路定期洒水,运输车辆采用加盖篷布,路边设置警示牌提醒低速行驶,运输扬尘较少,项目废气排放对茶场、居民区等大气环境影响较小。声环境根据预测在采取相应的隔声减噪措施后回风平硐区场界噪声可达到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要求。项目南、北回风平硐距离周边最近敏感点为大埔村、半岭村,距离950m以上,与项目硐口区距离较远,项目设备运行噪声隔声减噪后经距离衰减后,不会对周边村庄的声环境造成影响。运输道路200m范围内的居民区为矿山道路南侧约145m的湖新村,与运输道路相距较远,运输噪声对湖新村的影响较小。地表水环境项目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西溪支沟的情况下(正常排放),排污口下游2#、4#断面SS浓度均满足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中的三级水质标准,表明项目废水正常排放状态下对西溪及其支沟水质影响较小。项目废水不处理全部外排入西溪支沟的情况下(事故排放),排污口下游2#断面SS浓度超过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中的三级水质标准,且含量显著增加,主要原因为本项目事故排放下废水量较大,且SS浓度较高,西溪支沟流量较小,项目废水事故排放对其水环境冲击较大。建设单位应加强日常环保设施管理及维护,加强自行监测工作,生产废水若有超标排放时应及时向公司有关部门及领导反映,杜绝超标排放。固体废物本项目地面不设废石周转场及废石场,废石全部回填井下采空区,不出硐。因此本项目废石对环境影响较小。项目矿井水沉淀池定期清理沉渣,沉渣清理后立即运往水泥厂利用,不在矿区内堆存,因此本项目沉淀池污泥对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办公生活区均依托水泥厂配套设施,生活垃圾也依托水泥厂内现有生活垃圾收集系统,集中收集后运往乡镇垃圾处理场处置。本项目对生活垃圾进行了妥善处理,对环境影响较小。风险评价项目风险包括废水事故排放、地面塌陷等,虽然事故发生概率很低,由于其破坏性大,本评价对其提风险防范措施,并制订风险防范应急预案。1.5.2评价总结论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各项环保法规,矿山选址基本可行,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生态恢复治理措施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污染物能做到达标排放,建设项目在采取并落实本报告书中所提各项环保措施和生态恢复治理措施的前提下,该项目的建设可行。1142总则2.1编制依据2.1.1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2016年7月2日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8月29日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1月1日实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4月24日修订);(1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6年7月2日修订);(1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2009年8月27日修正);(1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年7月2日修订);(1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9年8月27日修订);(15)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29日);(16)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年1月8日修订);(17)土地复垦条例(国务院令第592号,2013年3月1日);(18)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4年3月1日);(1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20)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2000年11月26日);(2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3日);(2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3年5月1日);(2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土资源部,卫生部、环发2005109号,2005年9月7日);(2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2017年9月1日起施行);(25)关于修改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2018年4月28日起施行)(26)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1631号,2016年5月28日);(27)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0日);(28)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1517号,2015年4月2日);(29)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人大常委会,2012年2月1日);(30)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89环管字第201号);(31)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人大常委会,2012年3月29日);(32)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通知(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20099号,2009年2月16日);(33)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林业厅关于福建省生态公益林规划纲要的通知(闽政2001文21号,2001年2月2日);(34)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0691号);(35)福建省新建、已建矿山部分矿种最小开采规模目录(修订)(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等,2006年5月23日);(36)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矿业权管理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文2009248号)福建省国土资源厅(2009.12)。2.1.2国家、行业与地方相关规划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省环境保护局,2004年0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批复(闽政文200424号);福建省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福建省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安溪县生态功能区划;福建省安溪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福建省安溪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安溪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1.3技术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年3月18日);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15);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2.1.4文件与技术资料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岭尾矿段水泥用灰岩矿勘探地质报告(福建省197地质大队,2012年10月);“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岭尾矿段水泥用灰岩矿勘探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闽国土资储评字201342号,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2013年5月);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水泥用灰岩矿勘探地质报告(福建省197地质大队,2017年8月);“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水泥用灰岩矿勘探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闽国土资储评字201815号,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2018年7月);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土地复垦方案(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197地质大队,2018年5月);“福建省安溪县湖上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土地复垦方案”评审意见书(闽国土资开发审201801号,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2018年8月30日);项目环评委托书,福建省安溪德泰矿业有限公司,2018年4月。2.2环境功能区划2.2.1生态功能区划根据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项目位于 闽东南生态区1 闽东南西部低山丘陵盆谷地生态亚区4101 龙江、木兰溪、晋江中游茶果生产和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根据安溪县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矿区主要涉及生态功能区有240252402安溪西北部中山生态恢复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410152401安溪湖头镇工业生态生态功能小区、410152403安溪东部丘陵农业生态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2.2.2地表水环境功能项目周边水体主要为山涧溪流,向东汇入西溪。根据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的批复,西溪及其支流水环境功能类别为类,评价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类水质标准。2.2.3环境空气功能项目所在地位于农村地区,根据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有关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的规定,项目所在地属环境空气功能二类区,评价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2.2.4声环境功能项目所在地位于农村地区,周边已建成较多工业企业,属于居住、工业混合区,根据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声环境功能的确定,项目所在地属声环境功能2类区,评价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2.3评价时段根据项目开发利用方案,湖上矿区全矿区服务年限为76年,根据相关规定,办理采矿许可证最长服务年限为30年,因此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服务年限为30年,其中包括达产期4.0年,稳产26.0年。因此本项目的评价时段主要划分为施工期、运行期、退役期。2.4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2.4.1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识别矿产资源的开采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地资源及陆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工程建设的内容和环境特征,在项目施工期、运行期对环境影响要素进行初步识别,确定本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因子如表2-4-1。表2-4-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一览表序号阶段环境因素影响因素1施工期环境空气施工粉尘、建材堆场、临时排土场扬尘、运输道路扬尘地表水井巷开拓废水、生活污水地下水井巷开拓废水声环境施工机械、施工车辆固体废物井巷开拓废石、场地开挖土方、生活垃圾生态影响土地占压、地表挖损环境风险地表塌陷2运行期环境空气运输道路扬尘地表水矿井废水、生活污水地下水矿井水声环境生产机械、运输车辆固体废物废石、生活垃圾生态影响土地占压、开采地表沉陷环境风险地表塌陷2.4.2评价因子筛选根据以上项目实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环境对项目的制约因素的相互关系,经过筛选,确定出本次评价的主要评价因子。评价因子的筛选结果见表2-4-2。表2-4-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子一览表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因子TSP、PM10影响评价因子TSP地表水现状评价因子pH值、高锰酸盐指数、COD、氨氮、SS、S2-、Fe、Mn、Pb、Cd、Zn、石油类、Cr6+、As、Hg、F-预测评价因子SS声环境现状评价因子等效A声级(LAeq)预测评价因子等效A声级(LAeq)固体废物评价因子废石、生活垃圾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因子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资源、珍稀植物、土壤、水土流失量预测评价因子地表塌陷、植被、珍稀植物、土壤、景观、地下水疏干、水土流失量风险评价因子矿井水事故排放、地表塌陷2.5评价标准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项目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具体评价标准详见表2-5-1、表2-5-2。表2-5-1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类别采用标准适用区单位标准限值环境空气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农村地区g/Nm3小时均值日均值年均值TSP300200PM1015070地表水环境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补充项目标准限值/mg/L水体功能类pH69高锰酸盐指数6COD20氨氮1.0S2-0.2Pb0.05Zn1.0Cd0.005石油类0.05Cr6+0.05As0.05F-1.0Hg0.0001Fe0.3Mn0.1SL63-94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水质标准/mg/LSS30声环境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工业活动较多农村LAeq(dB)2类区:昼间60,夜间50生态环境参照GB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表1标准农用地mg/kg(pH除外)pH5.55.5pH6.56.5pH7.5pH7.5镉水田0.30.40.60.8其他0.30.30.30.6汞水田0.50.50.61.0其他1.31.82.43.4砷水田30302520其他40403025铅水田80100140240其他7090120170铬水田250250300350其他150150200250铜果园150150200200其他5050100100镍6070100190锌200200250300注:重金属和类金属砷均按元素总量计;对于水旱轮作地,采用其中较严格的风险筛选值表2-5-2污染物排放标准类别污染源名称执行标准标准名称标准号污染物排放限值单位废水矿井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pH69mg/L(pH除外)SS70石油类10COD100SS70F-10S2-1Mn2Zn2GB8978-1996表1中一级标准Cd0.1总铬1.5Cr6+0.5As0.5总铅1.0总汞0.05生活污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pH69COD500BOD5300SS400氨氮45*废气无组织粉尘福建地方标准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5/1311-2013表3中无组织排放限值颗粒物(扣除参考值)0.5mg/m3噪声厂界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厂界噪声昼间60夜间50dB固体废物临时排土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及其修改单GB18599-2001废土石类一般工业固废注:*氨氮参考执行GB/T31962-2015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B等级标准限值2.6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2.6.1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有关评价工作分级的规定和水泥用灰岩矿建设的污染特征,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见表2-6-1。表2-6-1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表环境要素项目特性判定依据评价等级生态环境工程占地范围新增占地3.06hm22km2三级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一般区域地表水环境污水排放量生活污水19.08m3/d,纳入湖头镇城镇污水处理厂;矿井水排放量16197.14m3/d10000m3/d排水量20000m3/d三级污水水质复杂程度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简单纳污水体规模西溪支沟,0.56m3/s小河西溪,115m3/s中河纳污水体水质要求类水体类地下水环境环境敏感程度敏感和较敏感区域之外的其他地区不敏感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J非金属矿采选及制品制造54、土砂石开采类声环境声环境功能区划2类区2类区二级预计噪声增加值35dB35dB受影响人口项目位于山区,项目区200m范围内无居民点等声敏感目标未增加大气环境最大占标率仅运输扬尘10%三级地形特征山区农村环境风险风险物质类别地表塌陷二级风险源强非重大危险源、非环境敏感地区2.6.2评价范围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有关评价等级对应工作范围的规定,确定本报告书中各个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详见表2-6-2。表2-6-2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表评价内容评价范围生态环境西侧、北侧以本项目矿界外山脊线为界,并包含开采错动范围,南侧延伸至火烧桥水库水库汇水支沟,东侧延伸至+150m主平硐往外500m范围,评价区面积为2392hm2地表水环境西溪支沟项目排污口上游200m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