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病毒含量的相关性研究.doc_第1页
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病毒含量的相关性研究.doc_第2页
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病毒含量的相关性研究.doc_第3页
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病毒含量的相关性研究.doc_第4页
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病毒含量的相关性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病毒含量的相关性研究70理想.tba是一种结合型胆汁酸,主要在肝脏内合成,然后被肝细胞分泌人胆汁,随胆汁至肠道后,在肠道内细菌作用下被水解成游离型胆汁酸.健康人的血清中胆汁酸含量极微,而当肝细胞受损或肝内,外阻塞时,胆汁酸代谢就会出现异常,总胆汁酸就会升高,因此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实质损伤的一项重要指标.文献3报道,tba与ggt和0【一l一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可提高phc的诊断率,本文中tba单项指标诊断phc阳性率仅为64.2%.ggt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中,在肝内主要分布于肝细胞浆和肝内胆管上皮中.正常人血清中ggt主要来自肝脏,它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变失代偿时仅轻中度升高,phc可引起血中水平显着升高.本研究中ggt水平在肝硬化及phc中均显着性升高.粱淑新等报道,ggt在phc中的诊断阳性率高达95%,但其特异性不高,严重限制其在phc诊断方面的应用.alt是一种参与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的酶,广泛存在于人体中,以肝脏细胞的细胞浆中最多.当人体内各组织器官活动或病变时,就会把其中的alt释放到血液中,使血清alt水平升高.肝炎或者肝硬化时,患者血清中的alt水平会显着升高,alt是肝脏病变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表3可知,afp+tba联检与afp+ggt联检和afp+alt联检相比,afp+tba联检对于phc组的诊断阳性率为86.6%,而afp+ggt联检对于肝硬化组的诊断阳性率为81.0%.afp+tba+ggt联检对&clinmed,adr.201i.vo1.18.no.2于phc组和肝硬化组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2.5%和88.1%.当afp与tba,ggt和alt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时,对于phc组和肝硬化组的诊断阳性率均升高,分别为94.0%和90.5%.因此,与单项指标检测相比,afp与tba,ggt和alt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phc和肝硬化的诊断阳性率.总之,本研究表明,单项血清指标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afp与tba,ggt和alt四项指标联检,可以明显提高phc和肝硬化的诊断阳性率.但是联合检测并非指标越多越好,联检最大的好处是能提高阳性率,尽可能避免漏诊和误诊,为临床进一步明确诊断提供参考,但在同时也增加了假阳性的比率.因此,联合检测虽然可提高对肝癌的诊断水平,且检测方法简单易行,但只能作为筛选指标.要确诊phc,仍需要结合影像学资料以及病理学资料分析,以避免误诊的可能.参考文献:1danieeb,bencivengaa,megnaas,eta1.alphafetopmteinandultrasonographyscreeningforhepatocellularcarcinomaj.gastroenter-ology,2004,127(5):108?112.2paczesnys,krijanovskioi,brauntm,eta1.abiomarkerpanelforacutegraftversushostdiseasej.blood,2009,113(2):273-278.3熊彪,蔡其浩,蒙凯.三项生化指标联合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研究j.当代医学,2008,9(149):3738.4粱淑新,施俊英.临床检验操作技术系列丛书:生物化学检验分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132133.5刘慧玲,马永能,张鹏,等.4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与i临床,2010,7(2):122123.(张增武编辑)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病毒含量的相关性研究林琳(民航总医院检验科,北京100123)摘要:为探讨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hbvm)和乙肝病毒dna(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分离618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方法检测hbvdna含量.结果显示,618例患者血清中,hbvdna和hbvm不同组合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大三阳hbsag(+)+hbeag(+)+hbcab(+)和hbsag(+)+hbeag(+)模式hbvdna阳性率和含量最高,显着高于其他组(p<0.o1),小三阳hbsag(+)+hbeab(+)+hbcab(+)模式hbvdna的阳性率为35.5%,含量4.110copies/ml;hbsag(+)+hbcab(+)模式hbvdna的阳性率为55.6%,含量为3.3x10copies/ml;hbsab(+)+hbeab(+)+hbcab(+)hbvdna的阳性率为4.5%,含量为4.710copies/ml;在hbsab(+)+hbcab(+),hbeab收稿日期:2010.11-08;修回日期:2010?12-06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1年4月第l8卷第2期(+)+hbcab(+)和hbcab(+)模式中未检测到hbv.dna.结论:乙肝患者hbvm和hbv-dna含量之问存在联系,联合检测hbv.m和hbvdna能够更好地解释病情,对临床诊断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关键词:乙型肝炎;乙肝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pcr;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03(2011)02-0070-03thecorrelativeanalysisbetweenhbv-mandhbv-dnainpatientswithhepatitisblinlin(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civilaviationgeneralhospital,beijing100123,china)abstract:toexploretherelationshipbetweenhepatitisbviresserummarkers(hbv.m)andthecontentofhbv-dna,thehbvm(hbsag,hbsab,hbeag,hbeabandhbcab)in618hbvinfectedpatientsweremeasuredbyecliandthecontentofhbvdnaweredetectedby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fqpcr).theresultsshowedthatthepositiverateandcontentsofhbvdnainhbsag(+),hbeag(+),hbcab(+),hbsag(+)andhbeag(+)groupsweresignificanthigherthanthatofothergroups(p<0.05).thepositiverateofhbvdnainhbsag(+),hbeab(+)andhbcab(+)groupwas35.5%andtheaveragecopieswas4.110copies/ml;inhbsag(+)andhbcab(+)groupwas55.6%andtheaveragecopieswas3.310copies/ml;inhbsab(+),hbeab(+)andhbcab(+)groupwas4.5%andtheaveragecopieswas4.710copies/ml;inhbsab(+)hbcab(+),hbeab(+)hbcab(+)andhbcab(+)groupswasnotdetectable.thecombinationdetectionofhbvmandhbvdnamayhelptoexplainpathogeneticconditionandhassignificancei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patientswithhepatitisb.keywords:hepatitisb;hbvm;hbvdna;fqpcr;ecli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是临床判断患者病情和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之一,能够反映机体对hbv的免疫反应状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它能够直接检测hbvdna的水平,反映hbv的感染活性.我们通过检测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血清中病毒的含量,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血清标志物与病毒含量的关系.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就诊同时做乙肝两对半和hbvdna检测的门诊和住院的乙肝感染者,共618例,其中男性402例,女性216例,年龄563岁.2仪器与试剂hbv-dna检测试剂(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基因扩增分析仪(rochelightcycler480);乙肝两对半检测试剂(德国罗氏公司产);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德国罗氏公司产).3检验方法乙肝两对半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法,hbv-dna定量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试剂盒说明书进行.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阳性率之间的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elisa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618例血清样本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出现了8种模式,具体见表,以大三阳hbsag(+)+hbeag(+)+hbcab(+)和/j,三阳hbsag(+)+hbe.ab(+)+hbcab(+)模式最多.2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以hbvdna含量<110.copies/ml为阴性,hbvdna含量110copies/ml为阳性.618例血清样本中,hbvdna阳性336例,hbv.dna阴性282例,阳性率为54.4%.3hbv?m与hbvdna结果比较不同的血清hbvm模式,hbvdna阳性率和平均含量有差异,其中大三阳和hbsag(+)+hbeag(+)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和平均含量最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j,三72labeledimmunoassavs&clinmed.aor.2011.vo1.18.no.2阳模式hbvdna阳性率为35.5%,其含量较第1,hbvdna阳性率和含量见表.4组次之,但仍旧高于其他组(p<0.05).各模式表hbvm模式和hbvdna定量的关系讨论大三阳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表中第1组即为大三阳.当病人检测是大三阳时,hbv-dna阳性率可达98.9%,同时hbv.dna的拷贝数显着高于其他模式(p<0.05),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同时我们发现,第4组模式hbvdna阳性率和拷贝数也很高,说明e抗原是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的标志33.hbsag,hbeag同时阳性,在一定程度上提示hbv.dna复制活跃,因此大三阳的病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小三阳指的是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表中第2组即为小三阳.当病人检测是小三阳时,hbvdna阳性率为35.5%,与第1组和第4组相比,hbvdna浓度较低(p<0.05),说明虽然hbeag转阴,但是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并没有停止,仍然具有传染性.hbsag(+)+hbcab(+)模式,hbvdna阳性率为59.6%,低于大三阳组,但高于小三阳组.有人指出这种情况可能与乙肝病毒1896位核苷酸的变异有关,这一点突变阻止了前c区序列的表达和妨碍了hbeag的分泌,但hbvdna仍然在复制,所以这种模式也应加以重视.hbsag,hbeag转阴和hbsab的出现是机体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第6组,第7组和第8组血清中测出hbvdna阳性检出率为零,说明hbsab在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时起了关键性作用.hbsab(+)+hbeab(+)+hbcab(+)模式在临床上较常见,过去我们一直认为这种模式是急,慢性乙肝恢复期,或者是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已获得免疫力,产生了保护性hbsab,病毒已被清除,不存在传染性.但是近来有研究显示,hbsag阴性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血液中存在hbv感染,hbsab(+)+hbeab(+)+hbcab(+)模式中hbvdna阳性率达到了13%_5j.在本研究中,我们也发现该模式中极个别存在病毒低水平复制,仍然有一定的传染性,这一结果与loriot6和kaneko等的报道一致.因此对于hbsag阴性者,仍有必要对其hbv.dna进行检测,以减少对hbv感染的漏诊.综上所述,fqpcr与elisa两种方法均可检测检测乙肝病毒的感染,但fq.pcr能够直接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可以准确地反映hbv的感染状态和复制情况,特别是可以防止由于基因变异所导致的乙肝漏诊患者.hbv.m和hbv.dna两者存在紧密的联系,两者同时检查能更准确的判断传染性强弱,同时我们也不排除一些非常规模式的出现,所以hbv.dna的检测尤为重要,它对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唐芳玫.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28.29.2徐光明,贺欣,袁水斌,等.血清乙肝五项模式与hbvdna水平之间关系及其l临床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6):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