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5 年5 月 第3 期( 总第1 4 7 期) 中州学刊 A c a d e m i c J o u r n a lo fZ h o n g z h o u M a y ,2 0 0 5 N o3 “壮缪“ 与“义绝“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关羽形象演变的实质及其文化内涵 马宝记 ( 许昌学院三国文化研究所,河南许昌4 6 1 0 0 0 ) 摘要:关羽作为一个普通的历史人物,最终演变为一个神威赫赫的神灵形象,在历代社会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 的作用。由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关羽形象的演变,反映了政治、宗教等各方面因素在关羽身上折射出来的发展 轨迹,以及在现代社会关羽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义圣”;关羽形象;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1 2 0 7 4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3 - - - 0 7 5 1 ( 2 0 0 5 ) 0 3 0 2 3 1 娟 关羽被吕蒙杀害之后,后主刘禅谥其为“壮缪 侯”,据谥法,“名与实爽日穆”( 穆与缪通) 。 陈寿在关张马黄赵传中评价关羽“为万人敌”,认 为关羽“为世虎臣”,“有国士之风”,但也说关羽“善 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刚而自矜”,指出了关羽自 身存在的明显缺点。南宋陈亮在酌古论中甚至 认为“关羽好勇而无谋,峙气而骄功,此其势甚易谲 也”。这些评价基本上都符合历史事实。但随着历 史上关羽崇拜的升温,关羽的弱点则逐渐淡化,逐渐 被人们遗忘,到了三国演义中,关羽已经变得非 常神勇,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 星) 中说:“历稽载 籍,名将如云,而绝伦超群者莫如云长。青史对青 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 旦,人传奇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 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作事如青天白 日,待人如霁月风光。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 人。”充分肯定了关羽的儒雅、忠义。三国演义中 “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慨,时时如见矣” 的 做法,又将关羽的忠义武勇推向高峰,使关羽一改 “壮穆”之评价,成为至忠至义的化身。 关羽形象的演变,反映了关羽作为历史人物与 作为小说主人公及社会文化特定形象的明显不同, 这种不同源自于社会文化的需要,源自于关羽文化 的自身发展。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利用了这种演 变,同时又反过来对这种演变在民间的定型起到了 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关羽形象由三国志到 三国演义的演化轨迹,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对关 羽的评价由较为公正的价值判断,扭曲到极度夸张、 非常极端的历史演义小说、社会文化中的神灵形象 的演变,这反映了封建时代人们的英雄崇拜观点及 其所蕴含的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关羽形象的演变 关羽形象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掺杂进了太多的政治的、社会的、民 俗的因素,以至于在很多时候,人们很难搞清楚其形 象中真实成分到底有多少,甚而至于人们不再想着 去弄清楚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在传统文化中, 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 1 陈寿对关羽的评价 收稿日期:2 0 0 5 珈3 _ 2 3 作者简介:马宝记,男,河南许昌人,许昌学院三国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文学硕士。 2 3 1 中州学刊2 0 0 5 年第3 期 在三国志中,陈寿所描写的关羽的形象主要 体现在知恩图报、英勇善战、刚强坚毅、忠于友情、骄 横自满等方面。 需要说明的是,与以后关羽的形象相比,陈寿对 关羽的态度可谓客观,其表现有四:其一,关羽之 “义”更多地体现在曹操和刘备身上,后世渲染的 “桃园三结义”中与张飞的关系基本阙如。他对刘 备“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等描写,则是 臣下对君主的态度。这说明,关羽之义更多的是 “恩义”、“忠义”,即一种知恩图报意识,并非刘关张 三兄弟之间的“情义”。他与曹操的关系,除了政治 上的对立之外,更多的是他们之间自然存在的丞相 与下级军吏的关系,所以,斩颜良、解白马之围除了 曹操待之甚厚的因素外,应该是下级对上级的正常 表现。其二,关羽身上存在有不少优点,如勇敢、坚 毅、果断等,但也有不少缺点,陈寿并未回避,如当关 羽听说马超来降时,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才能与 谁相类,诸葛亮知其心思,便把马超和张飞并提,意 谓马超在关羽之下,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 说明了关羽具有极强的虚荣心。其三,关羽缺乏政 治头脑,没有切实贯彻刘备、诸葛亮的政治战略意 图,如在联吴抗曹的战略中,在孙权提出与其子联姻 时,他对孙权破口大骂,以至于激怒孙权,并最终导 致孙权在内心深处与其貌合神离,关键时候不但不 与其联合,反而落井下石。其四,关羽性格中的弱点 十分突出,骄傲自满、刚愎自用,缺乏灵活的政治手 段。正是因为其轻视部下,刻薄少恩,当孙权暗中联 络其部将麋芳、傅士仁时,二人迅速答应作为内应, 成为关羽败亡的直接原因。 陈寿的描写因为太过客观,在后来关羽崇拜日 渐兴盛时,引起了后来统治者的诸多不满。如清代 对陈寿的批评,据清史稿卷八十四礼三载:“乾 隆三十三年,以壮穆侯谥未孚定论,更命神勇,加 号灵榷。殿及大门易绿瓦为黄。四十一年,诏 言:关帝立扶炎汉,志节凛然,陈寿撰志,多存私 见,正史存谥,犹寓讥评,曷由传信? 今方录四库 书,改日忠义。” 因历代对关羽褒扬过多而批评甚少,在日益弥 漫的关羽神化氛围中,其真实面目越来越难以辨认。 2 明代以前对关羽的褒扬 明代以前对关羽的褒扬,又分为唐前、唐宋和元 代三个阶段。 2 3 2 实际上,关羽被杀之后,除了荆州地区因关羽长 期镇守荆州、死得惨烈而有所祭祀之外,其他地方如 蜀汉地区、长江以北地区等,并不十分注意关羽,原 因是西晋继承曹魏政权统一全国之后,出于政治原 因,沿袭了曹魏对关羽的评价,不会推崇关羽,当时 关羽的影响远远不如诸葛亮,尤其是其丢掉荆州,直 接连累了蜀汉政权,蜀汉遗民恐很难对其有好感。 自从陈寿撰写三国志之后,一直到唐代之 前,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关羽的价值。裴松之在给 三国志作注时,如对待其他历史人物一样,也增 加了不少关羽的材料,使关羽的形象更加生动,尤其 是对关羽“义”的描写更加突出,这为以后关羽逐步 走向“义圣”奠定了基础。在关羽传描写到曹操 下令放过关羽时,裴松之注云:“臣松之以为曹公知 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义,自非有王霸 之度,孰能至于此乎? 斯实曹公之休美。”裴松之是 南朝宋人,至少在南朝宋时,关羽的“义”已经成为 人们褒扬的内容了。但人们对关羽的总体评价依然 不高,唐开元十九年( 7 3 2 年) 所建武庙名为“太公姜 尚庙”,其中甚至没有关羽的立足之地。五代时期, 王建在蜀中称帝,曾追封蜀汉英雄:张鲁为扶义公, 诸葛亮为安国王,张飞为灵应王,邓艾为彰顺王,关 羽却未被封赠。 与此同时,即便是在荆州民间的祭祀中,关羽的 形象也并不完全统一。据宋代洪迈夷坚志载,关 羽庙中的关羽像是“黄衣急足,面怒而多髯,容状可 畏” 。这种现象,直到宋代犹存。 由唐至宋,是关羽形象的转变期,而转变的最大 动因,是佛道两家对关羽的宗教化利用和封建统治 者不遗余力的推崇。 佛教本为外来宗教,它之所以能在入华之后站 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与其本土化变异有极大关 系,而本土化之重要表现就是选择本土神灵。选择 一个既符合佛教教旨、又易于为本土信徒接受的人 物十分关键。关羽被佛教选中真可谓慧眼独具。 传说佛教对关羽的利用开始于陈、隋之际,但实 际上应为唐代中后期。唐代董健荆南节度使江陵 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 记载了佛教早期神化关 羽的事迹: 玉泉寺在覆船山东,去当阳县三十里。 寺西北三百步,有蜀将军都督荆州事关公 遗庙存焉。先是陈光大中智觊禅师者,至 “壮缪”与“义绝”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关羽形象演变的实质及其文化内涵 自天台,宴坐乔木之下,夜分忽与神遇,云愿舍 此地为僧坊,请师出山以观其用。指期之夕,万 壑震动,风号雷兢,前劈巨岭,下堙澄潭,坏材丛 仆,周匝其上,轮奂之用,则无乏焉。 此处所记玉泉寺的建立,是关羽暗中相助智觊禅师 而成,这是关羽与佛教之间有联系的较早的记载。 之后,随着封建政治需要的加强,统治者更为重视利 用佛教麻痹民众,于是便出现了关羽种种的显灵显 圣说,关羽也逐渐成为佛教中极其重要的护法神祗。 当佛教越来越看重关羽的时候,土生土长的道 教也不甘示弱。据资料记载,至迟在宋代,关羽已在 道教取得显赫地位。自封为“教主道君皇帝”的宋 徽宗,在崇宁二年( 1 1 0 3 年) 接受道教第三十三代天 师、道士张继先的请奏,将崇宁钱封赠关羽,于是人 们便称关羽为“崇宁真君”,“此当是关帝受封之 始”。这样,关羽在道教中的地位日臻巩固并逐渐 辉煌。 关羽在佛道两家的煊赫,同样以封建政权的支 持为前提,在佛道两家大肆宣扬关羽的时候,封建统 治者也在不断利用关羽的宗教色彩为其政权服务。 由宋至元,对关羽的封赠不断,就很能说明问题。 北宋前期,统治者依然没有意识到关羽的重要, 甚至因关羽曾“为仇国所擒”而将其挤出武庙。到 了北宋中后期,由于佛道二教的宣传,统治者开始认 识到了关羽的价值,并且一发而不可收。 宋徽宗在位时,前后四次追封关羽:崇宁元年 ( 1 1 0 2 年) ,封关羽为忠惠公;次年,非正式地封关羽 为崇宁真君;大观二年( 1 1 0 8 年) ,封关羽为昭烈武 安王;宣和五年( 1 1 2 3 年) ,封关羽为义勇武安王。 南宋建炎二年( 1 1 2 8 年) ,宋高宗封关羽为壮穆义勇 王;淳熙十四年( 1 1 8 7 年) ,宋孝宗加封关羽为壮穆 义勇武安英济王。 与宋代一样,元代前期统治者也没有意识到关 羽的作用。直到元文宗天历元年( 1 3 2 9 年) ,才开始 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元代虽然没有更 多的帝王加封关羽,但关羽在元代的地位却日渐隆 盛,元人郝经在重建庙祀中描述了元代人们对关 羽的崇敬:“其英灵义列遍天下,故所在庙祀,福善 祸恶,神威赫然,人咸畏而敬之,而燕赵荆楚为尤笃, 郡国州县、乡邑闾井皆有庙,夏五月十三日,秋九月 十有三日,则大为祁赛,整仗盛仪,旌甲旗鼓,长刀赤 骥,俨如王生。干载之下,景仰向慕,而犹如是,况汉 季之遗民乎! ”q 9 可见,元代对关羽的崇敬依然很盛。 3 明代对关羽的推崇 有明一代,是关羽形象产生巨变的质变期。经 过唐、宋、元诸朝的浸染,关羽已经由一个普普通通 的武将演变成了一个妇孺皆知、高不可攀的神灵。 不过,关羽在明代的影响,也有一个渐变过程。 由农民起义领袖首领登上皇帝宝座的明太祖朱 元璋,并不知道或者是不屑于知道关羽有多大的价 值,因此他不但没有追封关羽,反而把关羽“汉寿亭 侯”指称为汉朝的寿亭侯。这足以说明关羽在明代 初年的政治地位。 通过“靖难”夺取政权的明成祖朱棣,开始注意 到了关羽的神化意义。他说自己在靖难中得到了关 羽的保佑,并在永乐元年( 1 4 0 3 年) 在宛平县东为关 羽修建了庙宇。之后连续几朝皇帝都没有给关羽以 足够的重视。 直到明代中后期,神宗朱翊钧才对关羽有了一 个全新的评价,对关羽的封赠接连不断。万历十年 ( 1 5 8 2 年) ,封关羽为协天大帝;万历十八年( 1 5 9 0 年) ,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万历二十三年 ( 1 5 9 4 年) ,将关羽的爵号晋升为帝,并赐庙额英烈; 万历四十二年( 1 6 1 4 年) ,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 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朱翊钧不但追封了关羽, 还将关羽的夫人封为九灵懿德武肃英皇后,将关羽 长子关平封为竭忠王,次子关兴封为显忠王,甚至连 周仓也封为威灵惠勇公。 与统治者大封关羽同步的是民间对关羽崇拜的 升温。与以前相比,明代的关羽崇拜集中地体现为 大肆兴建关庙方面。明代钱福义勇武安王庙碑 云,关羽“庙祀遍天下,精灵塞宇宙,声烈昭简 册”。 帝王的封赠与民间香火的旺盛,共同促进了 关羽文化的蓬勃发展。李贽关公告文说:“不问 海内外,足迹至与不至,无不仰公之为烈。盖至于今 日,虽男妇老少,有识无识,无不拜公之像,畏公之 灵,而知公之为正直,俨然如在宇宙之间。” 徐谓 蜀汉关侯祠记云:“蜀汉前将军关侯之神,与吾孔 子之道并行于天下。然祠孔子者止郡县而已,而侯 则居九州之广,上自都城,下至墟落,虽烟火数家,亦 靡不醵金构祠,肖像以临,球马弓刀,穷其力之所办。 而其醵也,虽妇女儿童,犹欢忻踊跃,惟恐或后。以 比于事孔子者,殆若过之。” 所以,明代关羽形象的演变,是在官方和民间共 2 3 3 中州学刊2 0 0 5 年第3 期 同作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4 三国演义等文艺作品对关羽形象的塑造 正是因为明代及其以前关羽的形象在民众心目 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基础,所以,三国演义及其以 前的文艺作品对关羽“义”的评价可谓水到渠成。 这是一种集合了官方与民间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是 一种传统文化的典型再现,尽管这种文化含有数不 清的愚昧与虚妄。 三国演义之前文艺作品中对关羽的渲染,主 要集中在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取得了极其重要 的成就,讲史、小说、戏剧以及影戏等文艺作品蓬勃 发展,三国历史故事在这些充满大众化色彩的艺术 形式中得到充分体现。凹较早表现关羽之“义”的著 作是元代刊刻的三国志平话,该书在描写关羽出 场时,对其“亡命涿郡”作了详细的解释,说关羽是 因为天生嫉恶如仇,将贪财好贿的县官杀了,不得已 才逃亡涿郡,完全是行侠仗义的豪杰。在表现华容 道义释曹操时,突出表现了关羽发白心底的“义”, 而且这种“义”是通过诸葛亮之口说出来的,这就更 为真实。该书还避关羽讳称关羽为关公、君侯等,也 说明了此时人们对关羽的崇拜之情。 现存宋元时期的三国戏有大约四十种,其中,将 关羽作为主角者就有十余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关大王月下斩貂婵关云长古城聚义关云长千 里独行虎牢关三战吕布关云长单刀劈四寇 关大王三捉红衣怪等无不影响深远。 沿着历代文艺作品对关羽重“义”的评价,三 国演义继承发展了宋元文艺作品中关羽的形象, 把关羽“义”的价值推向了高峰。在三国演义中, 关羽的“义”表现得淋漓尽致,围绕其“义”之核心, 关羽的形象塑造得高大、完美,威风凛凛,光彩照人。 如在老家疾恶如仇义杀县令,到了涿郡又义结桃园, 刘备败亡之后义护二位皇嫂,在许都义不降曹,赤壁 战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在这些义举中,尤其是义 结桃园和义释曹操几乎成了关羽义薄云天的化身。 三国演义作者在塑造关羽形象时,甚至不惜 改造许多历史事实来加以敷衍,如亡命奔涿郡之因、 土山约三事、解白马之围、怒斩车胄、单刀赴会、水淹 七军、怒斩貂婵等故事在史书中要么付之阙如,要么 只有一鳞半爪,作者采用无中生有、敷衍藻饰、移花 接木等手法,全部移植到了关羽头上,使关羽的形象 2 3 4 大为丰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对关羽的形象定位,由重武轻义、不偏不倚,将 缺点实事求是地予以罗列( 三国志) ,一变为武、 义并重,淡化缺点( 唐代以前) ,再变为忠义为主、武 勇次之,缺点全无( 宋代以后) 。这种思想具有较为 深远的历史背景,三国志中“寝则同床,恩若兄 弟”这种重视友情的表现,为以后以“忠义”为核心 的形象塑造奠定了基础,成为“武圣人”的历史渊 源。在裴松之注三国志之时,将其“义”这一特点 有意识地表现出来,是其形象进一步演变的重要因 素。宋代以后其形象的急剧变化、忠义形象的得以 形成,是社会政治生活需要所致,是复杂的政治因 素、社会思想、宗教意识、民俗文化等各种因素促成 的结果。 二、关羽形象演变的实质 1 统治者的需要是关羽形象演变的根本动因 关羽形象的演变,归根结底是统治者的需要。 宗教的宣扬如果没有政权的支持,是不可能达到目 的的;而政权的利用也必须借助于宗教这个巨大的 精神力量。所以,政权与神权相互交织,共同作用, 终于导致关羽形象的根本性改变。 宋代郑成元裙重修庙记说: 方汉之将亡,曹孟德以奸雄之姿,挟天子以 据中原,虎视邻国,谓本初犹不足数,而况其下 哉! 独先主区区欲较其力而与之抗,然屡战屡 败矣。士于此时怀去就之计者,得择主而事之, 苟不明于忠义大节,孰肯抗强助弱,去安而即危 者。夫爵禄富贵,人之所甚欲也,视万钟犹一芥 之轻,比千乘于匹夫之贼者,岂有他哉! 忠尽而 义胜耳。 清代张鹏翮关夫子志序说得更明白: 夫侯生于千载之上,千载之下,无论贵贱智 愚,闻侯之名,莫不敬之畏之,夙夜骏奔,若有所 惕,然而不容自已者,何也? 天理之不泯于人 o ,而三代之直道尚存也,充是心也,以之事亲 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如万斛涌泉,取之不 尽,而用之无穷,是则侯之大有造于名教也。 “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如万斛涌泉, 取之不尽,而用之无穷”是统治者神化关羽的真正 目的。因此,历代统治者采取各种手法神化关羽,如 历代对关羽的大加封谥、刻意宣传的显灵现圣、无中 “壮缪”与“义绝”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关羽形象演变的实质及其文化内涵 生有的历史遗物、遍布各地的祠堂庙宇、日渐定型的 美髯赤面、肆意更改的历史事实等,无不在围绕“忠 义”大做文章。 2 民间的英雄崇拜、神灵崇拜心理是关羽形象 演变的基础 从历史文化学的角度考虑,神灵崇拜是先民对 自然畏惧、渴求、盼望、希冀的心理反应,随着对自然 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人们的神灵崇拜心理也日益淡 化。但古代科学技术的落后,限制了人们对自然的 探索,皇权统治下的君权神授说,又人为地制造出了 诸多迷信与盲从,这样的结果只能是高高在上的皇 权,驾驭着亿万愚昧的“子民”,俯首贴耳,任由摆 布,并形成巨大的心理惯性,心甘情愿地接受束缚。 对关羽的崇拜,是沿着两条线索开始的:一条是 英雄崇拜,另一条是神灵崇拜。对关羽的英雄崇拜, 源于关羽生前忠武神勇的表现,从三国志到宋元 明文艺作品对关羽英雄形象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深 刻地体会到民众对关羽英雄表现的由衷敬佩。而对 关羽的神灵崇拜最早开始于关羽丧身的荆楚大地, 据当阳县志载,关羽死后,“邦人墓祭,岁以为 常”,而且关羽的形象是由最初的“厉鬼”演变而来 的,由厉鬼逐渐演变成为善鬼,终至于人人敬而仰 之。这种情况符合荆楚古老的祭祀习惯。英雄崇拜 与神灵崇拜具有相同的心理基础,即弱者对强者的 希冀。民众作为弱势群体,有着太多的企盼与渴求, 当这种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便寄希望于强者能 够为他们说话,希望正义者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梦想。 如果说强者是英雄的表现的话,那么,神灵则是正义 者的化身。关羽由人到神形象的演变正是英雄崇拜 与神灵崇拜共同作用的结果。 3 文学作品的宣传是关羽形象演变的催化剂 清代王侃江州笔谈云:“三国演义可以通妇 孺,今天下无有不知关忠义者,演义之功也。”四甚至 清代有不少官员还误将三国演义之故事当作历 史事实上奏朝廷,陆继辂合肥学舍札记云:“尝见 京朝官论蜀汉事,有误引演义者,颇遭讪笑,甚至 裒然大集其中咏古之作,用及挑袍等事,笑枋流传, 非细故也。” 姚元之竹叶亭杂记云:“尝闻有谈 三国志典故者,其事皆出于演义,不觉失笑,乃竟 有引其事人奏者。辍耕录载院本名目,有赤壁 鏖兵、骂吕布之目,雍正间,札少宗伯因保举人 才,引孔明不识马谡事,宪皇帝怒其不当以小说人 奏,责四十,仍枷示焉。乾隆初,某侍卫擢荆州将军, 人贺之,辄痛哭,怪问其故,将军日:此地关玛法尚 守不住,今遣老夫,是欲杀老夫也。闻者掩口。此 又熟读演义而更加愦愦者矣。玛法,国祖呼祖之 称。” 这种记述屡屡见诸史书,说明文学作品在宣传 历史人物中的巨大作用。其实,不仅仅是三国演 义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宋元以降有关三国故事的 文艺作品已经为三国演义的成功奠定了非常坚 实的基础,只不过,从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感染力方面 看,三国演义更为成功。这种成功与三国演义 作者对历史事实的更改和增添有莫大关系。 如华容道曹操败亡一事,在三国志中也有记 载,但与后来关羽义释颇为不同,三国志武帝 纪裴注引山羊公载记云:“公舰船为备所烧,引 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赢 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 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日: 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 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三国志平话将 曹操败亡之功归到了关羽头上:曹操兵败赤壁,魇尽 艰辛到达华容道,被关羽所拦,曹操试图求关羽放 饶,云:“云长看操亭侯有恩。”关公日:“军师严令。” 曹操撞阵,却说话见面生尘雾,使曹操走脱。关羽面 见刘备,诸葛亮却为关羽辩解道:“走了曹贼,非关 公之过也。”诸葛亮还向众人解释道:“关将仁德之 人,往昔蒙曹相恩,其此而脱矣。”这里说得很清楚, 关羽放过曹操,是因面生尘雾之自然现象,却被诸葛 亮解释成了关羽仁德的表现,这是很明显的矛盾,所 以,到了三国演义中,不但去掉了平话的矛盾 之处,还将关羽义释曹操描写得惊天动地、义干云 霄:曹操败亡赤壁,先被东吴军队和赵云、张飞拦截, 几度冲杀终到华容道,正嘲笑周瑜、诸葛亮,得意非 凡之间,只听一声炮响,关羽横刀立马、拦在面前,曹 操惊慌甫定,苦苦哀求,关羽则仰天长叹,义释曹操。 从文学作品的演变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关羽形 象的成功与文学作品的宣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三、关羽形象演变的文化内涵 如果把关羽形象的演变划分为三个层面的话, 第一就是历史层面,第二是文学层面,第三是文化层 面。在封建社会,历史层面是排斥民众的,因此其影 2 3 5 中州学刊2 0 0 5 年第3 期 响是有限的;文学层面与民众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其 面对的既有知识阶层、官僚阶层,也有更为广大的民 众。实际上,作为文学接受者,民众具有更大的影响 力,这是文学人物之所以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最为 亲近的人物的重要原因。文化层面完全属于大众, 具有普遍性特征,在这个层面,人物与大众生活融为 一体,并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羽形象由普 通的历史人物,衍化成完美无缺、高高在上的神灵, 正是这三个层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综观这三个层 面,关羽由历史人物到文学人物,再到文化人物,反 映了浓厚的传统文化的积淀过程,具有十分丰富的 文化内涵。 第一,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从善、至德的审美取 向。 善善恶恶历来是中华民族心理中最为重要的组 成部分,而追求道德至上则是传统文化中为人处世 的最高标准。关羽的“义”正是善与德的集中体现。 对朋友的帮助、对他人的关心,扶贫济弱,扬善除恶, 也正是关羽形象演变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核心。所 以,关羽最终以“义圣”的形象定型,是民族心理中 以善为基本出发点、以德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审美取 向的反映。宋代郑咸在元桔重修庙记中评价关 羽说:“苟不明忠义大节,孰肯抗强助弱,去安而即 危者? 夫爵禄富贵,人之所甚欲也。视万钟犹一芥 之轻,比千乘于匹夫之贱者,岂有他哉? 忠尽而义胜 耳。” 可谓一语中的。 第二,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多元发展轨迹。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多 元的,是兼容并蓄的0 由历史到文学、再到文化的多 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质量评估与认证体系:2025年行业应用与标准化实施效果评价策略研究创新实施报告
- 2025年供水应急培训试题及答案
- 青少保护海洋环境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农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报告
-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报告
-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的规范化管理创新报告
- 2025年污水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考核试题附答案
- 2025年传染病防控技能竞赛笔试理论考试题库50题(含答案)
- 中级经济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感染性休克教学查房演示文稿
- 碎石组织供应及运输售后服务保障方案
- 护理服务规范整改措施(共15篇)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 张琳主编 PPT
- 建筑施工过程中成品保护施工方案
- 法律职业伦理(第二版)完整版教学课件全书电子讲义(最新)
- 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
- 关键过程(工序)和特殊过程(工序)管理办法
- 整套VI品牌形象设计项目报价(费用明细)
- 武术校本课程武术基本功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