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MT/T 547-1996 转子式混凝土喷射机》是一项针对转子式混凝土喷射设备的技术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巷道支护、隧道工程及其它类似场合的混凝土喷射作业。该标准对转子式混凝土喷射机的设计、制造、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设计与制造方面,标准规定了机器应具备的基本结构特征和技术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最大输送距离、工作压力范围、生产率等关键指标。同时,还详细描述了喷射机各主要部件如料斗、搅拌装置、旋转体(即转子)、泵送系统等的具体要求,确保其能够满足高效、安全的操作需求。

对于性能要求部分,《MT/T 547-1996》列出了多项重要测试项目,旨在验证产品是否达到预期的功能性和可靠性。例如,通过干混砂浆输送量测定来评估喷射机的工作效率;利用密封性检查保证设备无泄漏现象;进行噪声测量以控制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水平不超过限定值等。

此外,该标准还制定了严格的出厂检验程序与型式检验条件,确保每台出厂设备均符合质量标准。其中,出厂检验通常涵盖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电气安全等方面的常规检测;而型式检验则是在新产品开发或现有产品重大改进后实施的一系列全面测试,用以确认新设计或变更后的机型能否满足所有技术规范的要求。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
  • 1996-04-18 颁布
  • 1996-10-01 实施
©正版授权
58409转子式混凝土喷射机 标准 MT T 547-1996.pdf_第1页
58409转子式混凝土喷射机 标准 MT T 547-1996.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58409转子式混凝土喷射机 标准 MT T 547-1996.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 / T 5 4 7 一1 9 9 6转子式混凝土喷射机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转子式混凝土喷射机( 以下简称“ 喷射机,)的产品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 包装、 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转子式混凝土喷射机和转子式混凝土喷射机组。2 引用标准 G B 1 9 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B / T 5 2 8 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拉伸性能的测定 G B / T 5 3 1 硫化橡胶邵尔A硬度试验方法 G B 1 6 8 9 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 用阿克隆磨耗机) G B 3 8 3 6 . 1 爆炸性环境用防 爆电 气设备 通用要求 G B 3 8 3 6 . 2 爆炸性环境用防 爆电 气设备 隔爆型电 气设备“ d G B / T 1 3 3 0 6 标牌 G B J 8 6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J B 1 6 8 1 截止阀 参数 J J 1 6 建筑机械涂漆通用技术条件 M T 1 5 4 . 1 煤矿机电产品型号的编制导则和管理办法3 术语I, 转子式混凝土喷射机 以绕中心轴旋转的转子和衬板以及结合板等为主要构件, 利用压缩空气为动力, 实现混凝土输送和喷射的作业机械。3 . 2 转子式混凝土喷射机组 以转子式混凝土喷射机为主体, 同时还具备速凝剂添加, 定量配比和搅拌等功能的作业机械。3 . 3 转子 具有若干个特定几何形状的料腔, 沿回转轴中心均匀分布的零件。3 . 4 结合板 主要以橡塑材质制成的扇形或圆形的部件。3 . 5 弹性弯头 主要以橡塑材质制成的出料弯头。3 . 6 干式喷射 进入转子料腔的混合料水灰比在0 . 2 0 以下, 输送至喷嘴处加水湿化, 进行喷射支护的施工方法。I7 潮式喷射 进入转子料腔的混合料水灰比 在。 . 2 0 -0 . 3 5 之间, 输送至喷嘴处再加少量水湿化, 进行喷射支护 一-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 9 9 6 一 0 4 一 1 8 批准1 9 9 6 一 1 0 一 0 1 实施MT / T 5 4 7 一 1 9 9 6的施工方法。3 . 8 湿式喷射 进入转子料腔的混合料水灰比在。 . 3 5 以上, 进行喷射支护的施工方法。4 产品分类4 门型式4 . 1 . 1 按转子中心线相对行走平面的位置, 分为与其垂直的立式喷射机和与其平行的卧式喷射机。4 . 1 . 2 按上座体的装配方式, 分为能绕铰接点翻转的翻转式喷射机, 和不能翻转的普通式喷射机。4 . 1 . 3 按受料斗中心线相对转子中心线的位置, 分为重合的一般式喷射机, 和不重合的错位式喷射机。4 . 1 . 4 按料腔纵剖面内 轮廓线, 分为呈直线状的直通腔式喷射机, 和呈 U ” 字型的U型腔式喷射机。4 . 1 . 5 按转子料腔适用的混合料水灰比, 分为干式喷射机、 潮式喷射机和湿式喷射机。4 . 2 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应符合表1 规定。 表 1序号项目参数干式潮式湿式1适用混合料水灰比 0 . 3 52工作压力, MP a0 . 1 - 0 . 40 . 1 - 0 . 53耗气量, m / m i n4 - 1 04输送距离( 水平/ 高度) , m1 2 0 / 3 06 0 / 2 04 0 / 1 05最大骨料直径. m m8 ;入口处压缩空气压力( MP a )0 . 4 ;清洁中性水源的压力( MP a ) O . 2 .5 . 25 . 2 . 15 . 2 . 25 . 2 . 3装配要求 装配前各零件必须去除毛刺和清洗干净。 衬板上平面的跳动不得大于0 . 3 0 m m ,整机空运转时间不得少于1 5 m i n 。 各运转零部件应运转平稳, 不得有卡阻现象和异常响声。 各密封面无渗漏5 . 3 结合板要求5 . 3 . 1 采用整体式结合板时, 胶体与底板应粘结牢固, 不得有分层和脱胶等缺陷; 采用组装式结合板时, 底板上与胶板结合面的表面平面度不得大于0 . l m m,5 - 3 , 2 胶体内不得有杂质、 分层、 气孔、 缩孔和裂纹等缺陷。5 . 4 U型料杯和弹性弯头要求5 . 4 . 1 在。 . 4 MP a 的水压下, 变形量应为5 -1 4 m m,5 . 4 . 2 在。 . 8 MP 。 的水压下, 不得爆裂。5 , 5 防粘料转子要求 防粘料转子在。 . 6 MP a 的水压下, 3 m i n内料杯不得脱落。5 . 6 性能要求5 . 6 . 1 喷射混凝土混合料的生产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5 . 6 . 2 适用的混合料水灰比和输送距离应符合表 1 规定。5 . 6 . 3 工作压力和耗气量应符合表1 规定。5 . 6 . 4 机旁的粉尘浓度应符合表2 规定。作业工艺粉尘浓度干式喷射簇3 0潮式喷射(2 0湿式喷射(1 0 b5 . 6 . 6噪声值不得大于8 5 d B ( A ) ;减速器油温温升不得超过 2 0 K结合板、料 杯 和 弹 性 弯 头 用 橡 塑 材 质 的 物 理 性 能 应 符 合 表3 规 定 。MT / T 5 4 7 一 1 9 9 6表 3序号项目指标1那尔A型硬度7 5 8 02扯断强度, MP a) 1 73扯断伸长率, %)3 5 04扯断永久变形, %镇1 55阿克隆磨耗, c m / 1 . 6 1 k .0 . 15 . 6 . 了 设置速凝剂添加器时, 粉状速凝剂添加量应在水泥用量的3 0 0 8 %范围( 以重量计) 内, 并可 调。5 . 6 . 8 设置定量配比机构时, 水泥与砂石骨料的重量比应为1 : 4 -1 : 5 ,5 . 了 外观要求5 . 了 . 1 焊缝应光滑平整, 无焊瘤和焊渣。5 . 了 . 2 饭金件应无飞边和毛刺。5 . 7 . 3 铭牌和操作标志必须在醒目 位置安装平整牢固。5 . 7 . 4 凡外露表面, 按J J 1 6 标准规定, 对除结合面外的表面涂漆, 漆层应光亮, 色泽均匀, 无剥落和流痕等缺陷。6 试验方法6 门 基本要求、 外观要求、 装配要求和结合板要求的试验采用常规量具, 以目 测法进行。6 . 2 变形量试验: 将U型料杯和弹性弯头分别装在各自的试验台上, 对其施加0 . 4 MP a 的水压。在保压3 m i n时, 用游标卡测定中间部位最大宽度方向的尺寸。用该尺寸减去原始状态时的尺寸即为变形量。6 . 3 爆裂试验: 将U型料杯和弹性弯头分别装在各自 的试验台 上, 逐渐施加水压至0 . 8 M P a 保压3 m i n ,6 . 4 料杯脱落试验: 将防粘料转子拆去衬板后放置在试验台 上, 对其施加。 . 6 M P a 的 水压保压3 m i n ,6 . 5 适用混合料水灰比的试验: 取水泥与砂石骨料按重量比1 : 4 拌制的混合料, 将输料管道水平铺设, 其长度分别为: 干式5 0 m,潮式4 0 m, 湿式 3 0 m, 在工作压力不大于。 . 3 5 MP a 时, 逐渐提高水灰比进行试喷, 以喷射机连续 l O m i n正常作业, 料腔不粘料、 无堵管事故、 喷嘴出料均匀稳定为判别依据。6 . 6 输送距离试验: 取水灰比干式喷射为0 . 1 5 , 潮式喷射为。2 0 , 湿式喷射为。 . 3 6 的混合料, 以逐渐加长输料管道长度的方法, 在不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条件下进行试喷测定。 以能保证连续l O m i n 正常作业, 料腔不粘料、无堵管事故、 结合板与衬板结合面无跑料现象和喷嘴出料均匀稳定为判别依据。6 . 7 生产能力的测定: 取水灰比干式喷射为0 . 1 5 , 潮式喷射为0 . 2 0 , 湿式喷射为。 . 3 6 的混合料, 输料管道水平铺设, 其长度为干式 5 0 m、 潮式 4 0 m, 湿式 3 0 m, 将转子受料量调至最大, 在工作压力不大于 。 . 3 5 MP a 的条件下进行试喷, 待工作正常时收集5 m i n 的喷射物料, 并计量自由状态下的体积。 以三次的算术平均值为生产能力。6 . 8 工作压力与耗气量的测定:MT / T 5 4 7 一 1 9 9 6 在进行生产能力的测定前, 将玻璃转子流量计串联进气路系统的截止阀前。 在作业正常时, 观察流量计和气路系统截止阀后压力表的显示值。6 . 9 粉尘浓度的测定: 按G B J 8 6 附录五的规定测定。6 门0 噪声和温升的测定: 整机在结合板压紧状态下, 连续空运转Z h 后: a . 在水平距喷射机l m, 离地面高1 . 5 m处的四个方向上, 分别用普通声级计测定。 以四点的算术平均值为噪声值; b . 停机后用普通温度计插人减速器油液中3 m i n 后观察。6 . 1 1 物理性能的测定: a . 邵尔A型硬度按G B / T 5 3 1 规定的方法测定; b . 扯断强度、 扯断伸长率和扯断永久变形按G B / T 5 2 8 规定的方法测定, c . 阿克隆磨耗按G B 1 6 8 9 规定的方法测定。6 门2 粉状速凝剂添加量的测定: 将粉状速凝剂加入添加器, 待开机工作正常时, 用容器接取3 m i n 内添加器排出的粉状速凝剂称重,以最小和最大排量时, 各三次单位时间内的算术平均值为计算依据。6 . 1 3 机组的配合比的N il 宁. 每次取水泥2 0 0 k g , 含水率小于4 %的砂子和含水率小于料, 分别装人各自的料斗。开机至其中有一种物料排完时停机。量的算术平均值计算配合比。1 % 的石子各4 0 0 k g 拌和成的砂石混合除去未排完的物料重量, 以三次实际排7 检验规则7 . 1 产品必须经制造厂检验合格, 并出具合格证书后方能出厂。7 . 2 产品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检验项目 按表 4 进行。7 . 3 每台产品必须进行出厂检验。属于抽检的项目 其抽检数量为每批总量的了 , 4 型式检验:7 . 4 门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 应进行型式检验: a . 新产品定型鉴定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 b . 正式生产后, 如结构、 材料和工艺有较大改变, 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表 41 0 %, 但不得少于2 台。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1基本要求5 . 16 . 12装配要求5 . 26 . 13结合板耍求5 . 36 1 14变形量5 .4 .16 . 25姗裂5 . 4 . 26 . 36料杯脱落5 . 56 . 42生产能力s . 6 . 16 . 7MT / T 5 4 7 一1 9 9 6续表 4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出厂检验型式检验s适用水灰比5 . 6 . 26 . 5s输送距离5 . 6 . 26 . 6n1 0工作压力与耗气量5 . 6 . 36 . 81 1粉尘浓度5 . 6 . 46 . 91 2温升和噪声5 . 6 . 56 . 1 01 3物理 件能5 . 6 . 66 . 1 11 4添加量5 . 6 . 76 . 1 21 5配合比5 . 6 . 86 . 1 31 6外观要求5 . 76 . 11 7工业性试验5 . 86 . 1 4备注表示必检项目表示抽检项目 c . 正常生产每隔三年; d . 停产两年后恢复生产时; e .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7 . 4 . 2 用于型式检验的产品, 必须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任意抽取。 抽检数量为试制时不少于1 台批量生产时不得少于 2台。7 . 4 . 3 型式检验中发现不合格项目 时, 应加倍进行复检。 若复检仍有一项不合格, 则判为不合格。8 标志、 包装、 运翰和贮存8 . 1 标志8 . 1 . 1 产品必须在醒目位置, 牢固地设置铭牌和作业指示牌。8 . 1 . 2 铭牌和指示牌的规格应符合G B / T 1 3 3 0 6 的规定。8 . 1 . 3 铭牌上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a . 产品名称及型号; b . 生产能力; c . 最大输送距离( 水平/ 高度) ; d . 最大骨料直径; e . 工作压力; f . 耗气量; 9 . 电动机功率与电压等级; h . 外形尺寸; 1重量; J . 制造厂名和出厂编号; k . 出厂日 期。8 . 2 包装MT / T 5 4 7 一 1 9 9 68 . 2 . 1 应用坚固的包装箱包装。并在包装箱内 侧衬垫防雨水材料。 产品与包装箱必须可靠固定。8 . 2 . 2 包装箱中应用防潮袋放置下列文件: a . 合格证书; b使用说明书; c . 装箱单。8 . 2 , 3 包装箱上的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 B 1 9 1 规定。B - 2 . 4 包装箱外壁的文字应清晰整齐, 不易模糊。其内容应包括: a . 产品名称型号和数量; b . 收货单位名称及到站; c . 包装箱外形尺寸; d . 净重和毛重; e . 发货单位名称及发货站。8 . 3 运输 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严禁倒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