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王维诗中的同病相怜之情_第1页
(论文)论王维诗中的同病相怜之情_第2页
(论文)论王维诗中的同病相怜之情_第3页
(论文)论王维诗中的同病相怜之情_第4页
(论文)论王维诗中的同病相怜之情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O FS H A N D O N GN o R M L r r Y ( H u m a n i t i e sa n dS o c i a lS c i M ) 2 0 0 9 年第5 4 卷第1 期( 总第2 2 2 期) 2 0 0 9 V 0 1 5 4N o 1 ( C e n e 耐N o z 2 2 ) 论王维诗中的同病相怜之情岫 韩 朴三洙 ( 韩国蔚山大学中文系) 摘要:王维基于自己坎坷不平的“悲剧性”遭遇,往往在诗歌创作中对一些身处不幸的人表示深切的同病相 怜之情:首先是对贫寒志士、不幸女子以及不遇将军的悲怨处境表达深厚的同情,以此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 幽怨。其次是对那些解印归田、拂衣归山的隐士吐露仰慕和向往的真情,而且表示相从归隐的意愿。 关键词: 王维;悲剧遭遇;同病相怜 中图分类号: 1 2 0 7 2 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1 5 9 7 3 ( 2 0 0 9 ) O l 0 0 3 6 0 4 “同病相怜”,意为患有同类疾病或有同样不幸 遭遇的人,往往会互相同情和怜悯,这应是人之常 情,至于多情善感的王维,则肯定更会如此。有人 说:“中国五大第一流诗人( 指屈原、曹植、陶潜、李 白、杜甫五人) 的本身都带有强烈的悲剧色彩,王摩 诘却没有。”这儿所谓“悲剧”,“绝非仅指人生际遇 上的悲惨无助而已,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永远摆不 平o , , L I X 睇其实,王维一生始终被现实隐忧和苦恼缠 绕不已,即使他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得 到了心理安慰和精神解脱,但也不可排除他理想和 现实的冲突、出吐和人世的彷徨等内心世界的不平。 金五德曾经强调说:王维一生的摹本心态是不平则 鸣幢】( 肿吨;徐乐军也说:王维亦官亦隐的心态是其 悲剧性一生的表征r 3 ( 舢- 4 7 ) ,这些论述,着眼点都是 如此。王维就基于自己“悲剧性”遭遇,往往在诗歌 创作中对一些身处不幸的人表达了深切的同病相怜 之情,本文从三个方面试以论之。 一、对贫寒志士的同病相怜之情 王维在不遇咏诗中说:“济人然后拂衣去,肯 作徒尔一男儿。” 4 J 肿他原有济世救民的政治抱负, 真不甘止于白面书生,但平生并不如意,备尝磨难, 总是感到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正因此故,他诗歌作 品中的同病相怜之情,对那些怀才不遇的寒士表脱 得最为突出。如偶然作其五通过“斗鸡”神童之得 宠幸和“昂藏”贤才之被遗弃的鲜明对比,同情并慨 叹那“客舍儒生”虽然“读书三十年”并服膺圣贤之 教,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4 】( 踊) 。这是王 维对当时不合理、不公正世态的愤懑不平,“特其寄 托高远,意思深厚”( 明钟惺唐诗归卷八) 【4 】( P 丌) 。 西施咏就把对寒士的感慨寄托在西施的故事里。 西施在天下人都看重女人外貌“艳色”的背景之下, 早贱而晚贵,以致“君宠益骄态,君怜无是非”。这对 “邻家子”【4 】( 嘣而言,是决不可希求的。在此,如果 说是以西施比喻当时朝廷的宠臣小人,“邻家子”就 代表外貌虽差些,心性却美好的妇女,也就是比喻出 身贫寒而颇有才德的士人。“这首诗别寓兴意( 沈 德潜说诗啐语卷下) ,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抒发 怀才不遇的下层士人的不平与感慨。”【5J ( 剐洛阳女 儿行也通篇写尽权贵少妇的娇贵之态,最后则以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4 ( 脚作结。 当时王维正年轻气盛,游历两京,谋求进取,在耳闻 目睹豪门红楼玉女的矫情作态之后,禁不住发出不 平而鸣之音。那貌如美玉的西施贫贱时江头浣纱却 无人怜爱,真是世态炎凉,王维在此则以贫女喻寒 士,以美色喻贤才,寄托了对贫寒贤才怀才不遇的同 情和感慨。诗中西施的比喻形象与前诗不同,但两 诗结句的寓意却一脉相通。所以,清人沈德潜说:此 * 收稿日期:2 0 0 8 0 9 1 1 作者简介:朴二三洙( 1 9 5 4 一) ,男,韩国庆北人,韩国蔚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 本文受韩国蔚山大学2 0 0 5 学年度学术基金资助。 3 6 万方数据 诗“结意况君子不遇也,与西施咏同一寄 托o , , 6 J ( S J E , i r 5 ) 冬日游览和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 从弟据诗中又借用汉代司马相如称病辞官家居茂 陵的故事比喻寒士的孤寂,抒发对此强烈的愤慨之 情。 王维对贫寒志士的不幸遭遇的概叹与愤懑,都 源于其对寒士的同病相怜之情。他在哀悼友人夭折 时,对其“才雄望羔雁,寿促背貂蝉”的悲剧人生深表 痛惜,并怨恨上天说:“何辜铩鸾翮,底事碎龙 泉? ”哭祖六自虚) P 7 进而憎恶那些自己并无功德而 “多承明主恩”的权贵,并要求他们“须识苦寒士,莫 矜狐白温。” 4 膏言) 所可见其深厚、真实之情。清 代牟愿相曾说:“王、孟并称,王厚;王、韦并称,王真” ( 小i 解草堂杂论诗) 4 】( 。佣,应即指此而言。 王维对寒士的同病相怜之情,也表现于对他们 失志的安慰、超脱的勉励。如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说:“既至君门远,孰云吾道非? ”“吾谋适不用,勿谓 知音稀! ”【4 ( 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中还说: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 风。“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微物纵可采,其谁 为至公? ” 4 】眩一2 2 3 王维以宽容和超脱的心态,宽慰 落第友人,并对他们怀才不遇的现实遭遇表达了同 情与愤懑之情,并表达了最终能“使落第( 弃官) 人绝 无怨尤” 6 ( 卷一n 酌的美好愿望。王维晚年看透人间 事理,对失志的友人强调“人情翻覆似波澜”,“世事 浮云何足问? ” 4 酌滔与籼 ,咄此则更符合道家的学 说。 此外,王维往往对那些解印归田、拂衣归山的隐 士吐露仰慕和向往的真情,而且表示相从归隐的意 愿,这同样也是基于其同病相怜之情。如济上四贤 咏崔录事说:“解印归田里,贤哉此丈夫! I tO t 已 闻能狎鸟,余欲共乘桴。“ 【4 】【粥送綦毋校书弃官还 江东说:“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余亦从此 去,归耕为老农。” 4 】( 阮2 2 3 他既赞叹和羡慕贤士归 隐田园,又向往罢官归隐后的生活。登楼歌说: “时不可兮再得,君何为兮偃蹇? ”( 脯王维在此奉 劝官场失意的友人说:岁不我与,仕途却不足留恋, 应该早日退隐。送友人归山歌也用欣羡的笔调描 写友人的归山隐逸生活后,还说:“愧不才兮妨贤,嫌 既老兮贪禄。誓解印兮相从,何詹尹兮可 I - ! ” 4 】( 嗍送别说:“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4 ( 嘟基于对人世富贵 荣华的否定,诗人送别友人失意归山竞无离情别绪, 在赞美和艳羡之余,进而劝说:“白云无尽,足以自 乐,勿言不得意也。” 6 】( 巷一朋送张五归山说:“几 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 违! ”【4 ( 朗一扔在身官心隐、久有归意的诗人看来,友 人的“先拂衣”的确是极其羡慕、向往之事。送六舅 归陆浑说:“伯舅吏淮泗,桌鲁方喟然。悠哉自不 竞,退耕东皋田。酌醴赋归去,共知陶令 贤。”【4 J ( 嘲,诗人对于伯舅退隐躬耕,自发共鸣,欣 羡、赞叹不已。 王维是传统官僚门第的长子。由于细年失父, 他在家境式微之时不得不代父负起养家的重担,1 5 岁就背井离乡,以谋取功名富贵,但仕宦生活并非平 步青云。他约在开元十四年自济州归还京都时,目 睹“陌上别离人”,触景生情,就以观别者诗,抒写 贫士不胜贫穷,为全家谋生而不得已辞家远行的悲 哀,寄托了对负责家计的长子贫士的同病相怜之情。 诗中说:“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切切委兄弟,依 依向四邻。”嘲贫士在“饥来驱我去” 7 ( 乞食) 嘲进 退两难的情况之下,谆谆嘱咐兄弟好好侍奉父母,含 泪起程,依依惜别。当时诗人也由于“世网婴我故”, 即“小妹日成长,兄弟未有娶;家贫禄既薄,储蓄非有 素”懈然作 t ,独身宦游已多年。因此,他深切体 谅这位为衣食所驱的贫者的苦衷,进而产生强烈的 共鸣和深切的同情,“看之泪满巾” 4J ( 删。明钟惺 评此诗云:“观别者与自家送别,益觉难堪,非深情人 不暇命如此题。”( 唐诗归) 悔j ( 呦此说颇为中肯。 二、对不幸女子的同病相怜之情 清朝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放臣弃妇,自古 同情。守志贞居,君子所托。” 9 ( 响爱国诗人屈原 曾多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描绘君恩无常。士 人的怀才不遇和女人的貌美见弃在感情上实有相似 之处,便使士人对女人的不幸遭际同情共感、同悲共 叹。后世文士很自然在创作上多以思妇的怨恨寄托 自己仕途上失意的幽怨。王维也不例外,这同样是 以其问病相怜之情为基础,也就是“借他人之洒杯, 浇自己之块垒”。如班婕妤三首写婕好失宠、退居 东宫后的哀怨之情。主人公在孤灯不灭,秋草日生 的冷宫里,不胜无限寂寞,禁不住直发“君王恩幸 疏”、“朝下不相迎”的不平,并倾吐“那堪闻凤吹”、 “花间语笑声” 4 】( 哪一加的叹息,确实“不是思君是恨 君”【1 0 j ( 刘皂长1 缘 ,第七函几1 叫,凄切有情( - J I 。扶南曲歌词 n J 一l p J 口 五首说:“倾国徒相看,宁知心所亲? ”“日暮归何处? 花间长乐官。” 4 】( 嘟1 5 5 2 从中不难窥见宫女外华内空 的孤寂和痛苦的内心世界。 3 7 万方数据 王维几首闺怨诗的基调也是与此如出一辙。 早春行抒写春闺少妇出游弄春,以期驱除别离之 苦,但触景生情,春游却更加深了相思之苦,含悲落 泪返归空闺,想到丈夫迟迟不归,则“更生疑”,还深 切感到:“不及红檐燕,双栖绿草时” 4 “醐) ,可见思 妇“半是悲哀半是愁” 1 0 】杜技棚i ) ,第八函t 啦的曲折之 情。晚春阉思诗中的女人和此诗中的少妇同命相 怜,虽“新妆可怜色”,但无人赏爱,痛恨不已,何况 “向晚多愁思,闲窗桃李时” 4 】( 嗍) ,如之奈何? 羽 林骑闺人写禁兵妻子在秋天月夜,“城中管弦思”的 气氛下,思念丈夫,久待“终不至”的悲怨心情。诗中 “离人堂上愁,稚子阶前戏- 4 1 ( 麟的深层对比,正如 杜甫月夜“今夜郎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 女,未解忆长安。”【1 0 】第四卤踯以稚子不解“堂上悲” 而只耽于“阶前戏”的光景更衬托闺人相思的孤独和 凄苦,深沉动人心弦。末联又以“左右寂无言,相看 共垂泪”【4 】( 蹦间接描述闺人内心的怨恨之情,从中 也足以窥见诗人的同情之至。正如张戒岁寒堂诗 话所言:“盖摩诘古诗能道人心中事而不露筋 骨。” B J ( 嘶失题写征妇的相思之情。诗中所谓 “荡子从戎十载余”,正表示征妇长年盼夫归的无限 苦情。战争给征妇带来的长久思念是一种强烈的煎 熬,但她只在去日叮咛丈夫“归雁来时数寄 书” 4 ( 眦) 。充分流露内心的失望和痛苦。杂诗其 一写闺人的强烈思夫盼归之情,也只问:“寄书家中 否? ”【4 J ( M 二诗都“不作怨语,而遥情深恨,跃然言 外。”( 千首唐人绝句) 阳 ( 嗍 此外,我们还注意王维2 0 岁作于长安的息夫 人一诗:“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 不共楚王言。”【4 “脚当时诗人虽往来诸王之门,但后 来回忆说:“少年不足言”谒墙上人n 引,可见他对自 己“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 4 ( 傅从弟司库员外辞) 嗍的 悔恨。此诗既是咏史诗,也是讽刺诗,借春秋时息侯 夫人的不幸遭遇,讽刺当时宁王李宪夺饼师妻子之 事。诗中末联“即表现出一个无法抗拒强暴势力凌 辱的弱女子内心的无限哀怨,并流露了诗人对她的 同情。“ 【5 n 息夫人和饼师妻都“一妇人而事二 夫” 1 1 庄公十四年,n 拼) ,心却忆念旧夫,深感凄侧,双泪 垂颊,这种处境和王维后来在张九龄失势、李林甫得 宠后“不得已”的亦官亦隐生活,以及晚年“没于逆 贼,不能杀身,负国偷生”责躬荐弟表 n 啦的遭际在意 识心态上颇有相类。无怪乎诗人早已对息夫人“弗 3 8 能死” I I 】( ( 庄公十四年- 脚的软弱态度寄予了解和同情。 这很不同于杜牧对息夫人的评价。杜牧在其题桃 花夫人庙诗中评息夫人说:“至竟息亡缘底事? 可 怜金谷坠楼人! ” 1 0 第八商脚诗中将息夫人与为情 义坠楼而死的绿珠对比,“正言以大义责之”( 清王 士稹渔洋诗话) 1 2 】( 哪) 。 三、对不遇将军的同病相怜之情 王维在盛唐气象蓬勃的时代环境里,早年血气 方刚,处世态度较为积极进取,充满如“一身能擘两 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 闻侠骨香”抄年行) 蹦一茹) 一般的豪迈气魄和激情。 但他初仕则贬后,一生官场坎坷,逐渐体会到政治黑 暗,社会腐败,目睹不少将军有志难酬、有功不赏的 不合理现实。因此,王维既很必然地又很自然地对 一些将军的怀才不遇、不幸身世怀有同病相怜之情, 对他们的不幸表示深切的关心、理解。如陇头吟 以深切同情的笔触抒写“关西老将”屡立战功却得不 到应得升赏的悲愤之情。诗中“长安少年”登上戍楼 满怀建立边功的热忱,让人联想起老将当年的形象; 老将现在的冷落末路,又莫非是少年未来的悲愤结 局? 老将虽曾“身经大小百余战”,而未被重用,只有 “麾下偏裨万户侯”,令人“不胜愁”、“双泪 流”。 4 ( 鹏诗中最后提及汉朝苏武出使匈奴,历尽 艰辛,以身许国,多年才回朝,却只得到闲职一个,以 此揭露和谴责这些朝政黑暗、赏罚失据,并非一朝一 夕之事。老将行写一位百战老将凄凉寂寞的身世 和忠君爱国的精神。他年轻时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而赏薄不侯,有功弃置,之后,“便衰朽”、“成自首”, 生活极其寂寞清贫。他虽雄心未泯,跃跃欲试,以致 “羽檄交驰日夕闻” 4 ( n ,则重燃立功报国的热情, 正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1 3 】( - 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删, 但在赏罚不公,志士见黜的社会里,哪有机会被重 用,能“得燕弓射大将”呢? 诗中所说:“卫青不败由 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4 】( 聃) ,就是他的大发牢骚。 由此可说,诗人“在老将悲壮感人的形象之中,也抒 发了寒士怀才不遇、饱受压抑的愤懑不平。“ 1 4 】嗍) 唐汝询唐诗解所云“摩洁未冠擢进士第,一历三十 年,而官不显,禄山之乱以罪废,故为老将之辞,以自 况也” 1 5 】( 眷九P 1 3 1 即是也。 此外,李陵咏诗中所描绘的李陵是个一代名 将,与上述二老将有所不同,但他也未免“数奇”,终 万方数据 致怀有愤恨之情。该诗题下原注:“时年十九”,写 李陵的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李陵是汉朝出身于 “三代将门”【4 ( 兀4 的虎将,“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 急” 1 6 卷五十四李广苏毒传) , I 2 A a 0 ) 。天汉二年,他又率兵五,l U o ,、n 一 l _ T ,、“ 干人,与匈奴交战,“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对抗 匈奴八万大军,而兵矢既尽,救兵又不到,“遂婴穹庐 耻”。诗中说:“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 报,投躯未能死。” 4 】( 附诗人认为,身为汉将之后,自 小蒙恩的李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 汉” 1 6 卷五十四李广苏建传 脚,而他之所以未能死,仅是 一 , ,= 由于拟欲将得到机会立功自赎以报答汉朝。由此 “也可看到他( 王维) 在安史之乱时忍辱期待唐王朝 恢复两京的思想由来。” 1 7 ( 剐此诗最后还说:“引领 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4 ( n 4 诗人非常同情李陵遭受 遗弃的孤独、投诉无门的寂寞,正如顾可久说:“能道 陵意中事”;黄周星在唐诗快中说:“子长尚不能相 理,子卿安能相理乎! 写出无可奈何,足令鬼神饮 泣。”n 6 ) 清王士模带经堂诗话说:“诗以言志,古之作 者,如王右丞之属,其诗具在,尝试以平生 出处考之,莫不各肖其为人。” 4 ( P 1 冽徐增而庵诗 话又说:“诗到极则,不过是抒写自己胸襟,若 唐之王右丞,其人也。” 4 】( 啪正是如此,王维的人生 历经坎坷不平,始终离不开现实隐忧和苦恼,赋诗言 志时常流露出一代“高士”的幽怨。他在诗歌创作上 借贫寒志士、不幸女子,以及不遇将军的悲叹和哀 怨,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怨愤,这无疑是基 于其同病相怜之情而来的。至少就这些作品而言, 说王维“诗中有画,不若诗中有人”4 1 n 2 8 4 ,无疑是很 正确的。 参考文献: 1 吴可道空灵的脚步 M 台北:枫城出版社。1 9 8 2 2 金五德一位正直而软弱的诗人王维心态探微 J 长沙水 电师院学报,1 9 9 0 ,( 1 ) 3 徐乐军王维亦官亦隐探析 A 王维研究:第4 辑 c 沈阳:辽 海出版社,2 0 0 3 4 陈铁民王维集校注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7 5 陈铁民王维诗选 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2 6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z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丰t ,1 9 7 9 7 龚斌陶渊明集校笺 M 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1 9 9 6 8 杨J 艾生王维诗集笺注 M 成都:州川人民出版社,2 0 0 3 9 清陈沆诗比兴笺 M 台北:鼎文书局1 9 7 9 1 0 清- 曹寅,彭定求,沈立曾等全唐诗 z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 9 8 6 儿 左丘明左传 M 许嘉璐文白对照十三经【c 广州:广东教 育出版社,2 0 0 5 1 2 周锡钹选注杜牧诗选 M 香港:三联书店,1 9 8 0 1 3 傅亚庶三曹诗文全集译注 M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 9 9 7 1 4 乔象镭,陈铁民唐代文学史 M j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5 1 5 吴昌棋评定删订唐诗解 M 续修四库全书 z 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加0 2 1 6 刘华清,李建南刘翔飞汉书全泽 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 9 弓1 5 1 7 邓安生,刘畅,杨永明王维诗选译 M 成都:巴蜀书社1 9 9 0 O nW a n gW e i SS y m p a t h e t i cF e e l i n g st o w a r d sT h o s ei nt h eS a m eB o a tL i k eH i mi nH i sP o e t r y P a r kS a m 一8 0 0 ( D e p a 删o fQ l h 鬻L i t e r a t u r e ,U n i v e r s i t yo fU l s a n ,K o r e a ) A b s t r a c t :D u et oh i so w nt o u g hm i s f o r t u n e si nh i sl i f e ,W a n gW e io f t e ne x p r e s s e ss y m p a t h e t i cf e e l i n g st o w a r d st h o s ei n t h es a m eb o a tl i k eh i m ,i e t o w a r d san u m b e ro fm i s e r a b l ep e r s o n si nh i so w np o e t r y H em a i n l yr e p r e s e n t sh i sd e e p s y m p a t h yf o rt h e8 0 I T O W f n ls i t u a t i o no fp o o rs c h o l a r s ,u n l u c k yw o m e l la n dm i s f o r t u n eg e n e r a l s ,a n de v e n t u a l l yr e v e a l sh i s d e e pe m o t i o n sa n dh i d d e nb i t t e r n e s sf o rh i su n f o z t u n a t ee x p e r i e n c e sb yw a yo fs u c ha ne x p r e s s i o n K e yw o r d s :W a n gW e i ;t r a 西ce x p e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