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现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如图为一种常见的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的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可以把镜片上的污迹清理掉,说明声波具有能量B 该仪器发出的超声波的发声频率可能是10 000 HzC 超声波可以把镜片上的污迹清理掉,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 该仪器发出的超声波属于噪声2下面是小雨收集的人们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是A 在晴朗的白天,教室里开着灯 B 音乐课上同学们按老师要求放声歌唱C 公交车上乘客把矿泉水瓶扔出窗外 D 实验课上同学用导线将插座的两孔连接起来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B 人们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4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 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 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 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C 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D 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5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期间全国上下要燃放大量鞭炮,气氛甚是热烈!据报道由此引发的大大小小火灾甚多,造成损失很大,国家提倡要改良。今年小军同学放假回家,先到网上下载了别人录制好的鞭炮声mp3到U盘,到时插到身边听音乐用的随身听上播放,呵呵!这电子鞭炮声效果妙极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保证了声音音色的逼真 B 可随意调节声音响度到最合适C 轻松避免了火灾,不留垃圾,更加环保 D 使声能转化成电能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 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C 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 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7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 人耳可以听到超声,不能听到次声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音色不同8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B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m/sC 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D 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9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真空不能传声C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 在城市主要道路两边,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11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 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C 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D 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12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识别的B 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C 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D 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13如图所示,在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同学们表演了“威风锣鼓”节目。表演中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鼓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C 用力打鼓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D 鼓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14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A 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 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C 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D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15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 在学校周围植树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 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D 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二、填空题16为了提醒人们不忘国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在南京大屠杀50周年之际,南京市民捐资铸造了警世钟,警世钟高3m,口径约2m,当用木棒撞击大钟时,大钟振动的振幅_,而振动的频率_,能发出洪亮而低沉的声音。(均选填“很大”或“很小”)17(1)在乡村工作的王老师乘坐公交车上班,王老师感觉到远处的村庄不断向他靠近,村庄向他靠近是以_为参照物。公交车以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30min,这段时间汽车行驶了_km。(2)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_而产生的,震耳欲聋的雷声是指雷声的_大,如果在看到闪电后4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米(声速取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18为营造清静的生活环境,近两年来,咸宁市已经实现所有城区“禁鞭”。燃放鞭炮产生的烟尘飞扬_(选填“是”或“不是”)分子运动;“禁鞭”是通过在_来控制噪声这种公害。19辽篮刚刚落户沈阳,主场气氛异常火爆,当辽篮队员有精彩表现时,现场主持人就会高呼队员名字,这个声音是有扬声器的锥形纸盆 _ 产生的,通过_传到现场观众耳中,而且这样的声音还可以传递 _ (选填“信息”、“能量”),激励辽篮队员战胜对手。20下列关于声的利用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有:_;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有_。(只填序号)超声波碎结石;医院的B超检查病情;声呐探测鱼群;超声波清洗精密零件。21热机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也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热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有:热污染、空气污染和_污染。22将粗细相同的吸管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排在一起做成吸管乐器,如图所示,对着管口吹气时,长短不同的吸管发出声音的_不同,用更大的力向同一支吸管吹气时发出声音的响度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计算题23在汽车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43.2km/h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2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求听到回声时两者距离。第 7 页参考答案1A【解析】A.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可以把镜片上的污迹清理掉,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A正确;B. 该仪器发出的超声波的发声频率一定大于20190Hz,即超也了人耳的听觉范围,不可能是10 000 Hz,故B错误;C. 超声波可以把镜片上的污迹清理掉,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D. 该仪器发出超声波,而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故不能算噪声,故D错误;点睛:注意牢记人耳的听觉范围,即20Hz-2019Hz,高于此频率的为超声波,低于此频率的为次声波,人耳都是听不到的。2B【解析】A. 在晴朗的白天,教室里开着灯,不符合节约用电的原则,故A错误;B. 音乐课上同学们按老师要求放声歌唱,音乐课上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故B正确;C. 公交车上乘客把矿泉水瓶扔出窗外,即车窗抛物,是不文明的行为,故C错误;D. 实验课上同学用导线将插座的两孔连接起来,这样会造成短路,是非常危险的,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故D错误;故选B。3D【解析】“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A错误;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而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理解,声音的利用和减弱噪声的方法,是一道综合性的声学问题,但难度不大。4D【解析】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解答: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因此声音的音调相同;由图知,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音色是不变的,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5D【解析】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1)声音有三个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响度取决于物体振动的幅度;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可以减少鞭炮的燃放,有利环保;(3)随身听上播放音乐的能量转化;解答:A、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别人录制好的鞭炮声mp3到U盘,到时插到身边听音乐用的随身听上播放保证了声音音色的逼真,此说法正确;B. 可用音量开关随意调节声音响度到最合适,此说法正确;C. 可以减少鞭炮的燃放, 轻松避免了火灾,不留垃圾,更加环保,此说法正确;D、随身听上播放音乐是把电能转化为声能,故此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熟练掌握声音有三个特性、特别是音色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C【解析】A.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但物体振动时,其频率可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所以人们可能是听不到此声音的,故A错误;B. 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所以人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C. 学校周边“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正确;D. 人们利用超声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纹,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C。点睛: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7D【解析】分析:(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190Hz,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高于20190Hz的声波为超声,都是人耳听不到(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解答:A、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A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0m/s。故B错误;C、超声波和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都是人耳听不到的,故C错误;D、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声音的三个特征,声音的传播速度及人耳听到的范围等知识,综合性强,但是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8A【解析】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时需要介质。(2)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3)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4)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解答: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朗读时是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B.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C. 观众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C错误;D. 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振幅很大,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A【点睛】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难点是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9A【解析】解:“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选:A。点睛: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10B【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老师讲课时声音洪亮是指声音的很大,是指响度,故A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正确;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在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大小,并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11C【解析】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哨声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B、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传播的,听到的哨声也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正确;C、哨音的响度由吹的力度决定,吹的力度不同管内空气柱振动幅度不同则响度不相同故C错误;D、音调的高度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向下拉活塞空气柱变长,振动变慢,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故D正确。故选:C。点睛:管乐器是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这种介质传播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12C【解析】解:A、“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的,故A错误;B、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故B错误;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与地面的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D错误。故选:C。点睛:(1)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2)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3C【解析】A. 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越用力击鼓,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故C正确;D.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的都是噪声,鼓声也可能成为噪音,故D错误。故选C。点睛: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B、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C、声音的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D、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14A【解析】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2)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探究的是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点睛: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15B【解析】控制噪声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在学校周围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音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教室安装隔音玻璃、在靠近学校的道路旁安装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对减弱噪声具体做法的理解,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难度不大。16 很大 很小【解析】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a、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b、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决定的,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解答:当用木棒撞击大钟时,大钟振动的振幅很大,故其响度很大;但是其振动的频率很小,故其音调较低,所以能发出洪亮而低沉的声音。故答案为: (1). 很大 (2). 很小【点睛】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要素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17 公交车 27 振动 响度 1360【解析】(1)王老师乘坐公交车上班,感到远处的村庄不断向他靠近,是因为他选择了自己或公交车为参照物;若公交车行驶的时间是t=30min=3060s=1800s,则由v=s/t知道,公交车行驶的路程是:s=vt=15m/s1800s=27000m=27km;(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振动而产生的,雷声“振耳欲聋”是说明声音很大,即响度大;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由v=s/t可知,闪电处距人的距离是:s=vt=340m/s4s=1360m。18 不是 声源处【解析】为营造清静的生活环境,近两年来,咸宁市已经实现所有城区“禁鞭”。燃放鞭炮产生的烟尘飞扬不是分子运动,因为与微观的分子相比,烟尘仍然是很大的宏观物体,不能代表分子的运动;“禁鞭”是控制噪声的产生,所以是通过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这种公害。点睛:要理解分子是看不见的,因为分子太小了,而能看到的灰尘、烟尘一类的物体仍属宏观的物体运动,比分子还是大得多的,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19 振动 空气 信息【解析】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现场主持人的声音是由扬声器(喇叭)的锥形纸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代课教师管理办法
- 仓储物流中心管理办法
- 财务决策保税管理办法
- 中国移动调账管理办法
- 业务指标预警管理办法
- iso热处理管理办法
- 上海联诚销售管理办法
- 规范报销费用管理办法
- 中央企业资金管理办法
- 中央投资补助管理办法
- 基孔肯雅热防控指南专题课件
- 2025年中级钳工技能鉴定考核试题库(附答案)
- 2025秋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动物的家
- GB/T 15620-2025镍及镍合金实心焊丝和焊带
- 名誉顾问聘任管理办法
- 牧昆:亚朵星球怎样用内容打增量 洞察无法逃离日常用真人秀的思路打增量
- 养老机构出入管理办法
- 中医康复科业务学习课件
- DB11-T 751-2025 住宅物业服务标准
- 科技型中小企业教程课件
- 公司董事会会议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