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堂检测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课堂检测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选择题1.若以“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的证据来源应该是(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2“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出现最早的是( )A. 北京人 B. 元谋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3. 某外国朋友想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 A.云南元谋县 B.浙江河姆渡 C.北京周口店 D.湖南道县 4.歌星刘德华唱的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可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来源于 ( )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珠江流域D. 松花江流域5.“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6. 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 A.约三四百万年 B.约一百七十万年 C.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D.约七千年 7.根据下列信息判断出的远古人类是()信息一:如图是其头部复原图信息二:生活在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8.北京人的发现:中国重要古人类遗址中记载:“对北京人地层中出土的植物孢粉的分析表明:榛子、胡、桃、榆等植物大量存在另外,还发现了石球,它们可作为砸击坚果的工具(遗址)共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以上的考古发现不能证明北京人( ) A.会使用火 B.依靠采集生活 C.会人工取火 D.会制造石器工具9. 过惯了现代生活,人类似乎忘却了茹毛饮血时代。而一批美国现代人反其道而行之,钻进山林里过起了原始社会的日子。那么,你知道几十万年前北京人摆脱“茹毛饮血”生活的关键是什么吗( )A.使用打制石器 B.使用磨制石器 C.使用天然火 D.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 10.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A. 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B. 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C. 懂得用天然火,追逐野兽D. 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11古人曰:“左图右史”,区区四字道出了图与史的关系。丰富的图片资料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极大地充实、深化和拓展了历史知识。下图是滨州某中学的小史同学搜集到一幅(中国原始人群分布遗址图)。从图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中国原始人群分布广泛北京人己经会制造工具陕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国远古人类的发源地A. B. C. D. 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等。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钴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 韩非子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着怎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