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学类论文-浅析茶叶常见病害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doc_第1页
农林学类论文-浅析茶叶常见病害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doc_第2页
农林学类论文-浅析茶叶常见病害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doc_第3页
农林学类论文-浅析茶叶常见病害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doc_第4页
农林学类论文-浅析茶叶常见病害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林学类论文-浅析茶叶常见病害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技术论文关键词茶叶;常见病害;发病症状;防治方法论文摘要介绍茶树常见病害即茶白星病、茶叶斑病、茶炭疽病、茶饼病的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方法,以期为广大茶农防治茶树常见病害提供参考。近年来,上白石镇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树品种多样化,有黄观音、金观音、早春毫、温州早等茶树新品种。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大,高温高湿的气候使茶叶易发生病害。上白石镇茶树主要病害有茶白星病、茶叶斑病、茶炭疽病及茶饼病,现将它们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茶白星病1.1发病症状在春茶期发生,为害芽梢和有果的果皮。病斑呈褐色小点,暗紫褐色,病斑直径0.32.0mm,圆形。大型病斑周围呈暗紫褐色,中部灰褐色至白色。病原菌在病斑内以菌丝态越冬,翌春在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成为春茶期芽梢的初次侵染源。枝梢上病斑形成的分生孢子量比叶片上多。病斑上必须有水湿润方可形成分生孢子,成熟的病斑用水浸渍46h后即可形成分生孢子。环境温度为532时均可形成孢子,适宜温度为1218,降雨时分生孢子混在雨滴中进行传播。1.2侵染循环病原菌在叶面保持湿润5h以上即可实现侵染,从叶片气孔和茸毛基部细胞侵入。展开的新叶及其下方的3张叶片均可受侵染而发病,但限于成叶。环境温度为1232时可形成侵染,适宜温度为1624。病原菌潜伏期很短,在最适条件下接种后12h即可发病,2448h后80%的病斑即可出现。茶白星病在气温高于16、降雨8h以上的条件下即可发病,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持续时间长,则发病严重。1.3防治方法氮肥施用量与茶白星病发生有关,茶树品种间有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因此,要科学施肥,选择抗病品种栽培。防治药剂可选用甲基托布津和百菌清等杀菌剂,于春茶期及二茶前期喷施。2茶叶斑病2.1发病症状该病在全国各茶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嫩叶、成叶、老叶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处开始产生浅褐色病斑,后扩展到半叶或全叶,形成不规则形大型病斑。病斑颜色较一致,呈深红褐色至赤褐色,边缘具深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界很明显,后期病部生出略凸起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半球形或球形,黑色,大小70100m,具孔口,内壁上着生分生孢子梗,上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无色,圆形至广圆形,大小(712)m(68)m。湿度大时,器孢子似挤牙膏状从分生孢子器中涌出。2.2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茶树病叶组织里越冬。翌年5月开始产生分生孢子,靠风雨及水滴溅射传播,侵染成叶引起发病,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该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56月开始发病,78月进入发病盛期。茶园缺水,茶树水分供应不足,抗性下降易诱发该病。台刈及修剪后抽生嫩枝多,采摘不净留叶多或夏季干旱蒸腾量大,根部供水不足,易遭受病菌侵染。生产上向阳坡地或土层浅及梯田茶园根系发育不好,发病重,致使整个茶园呈红褐色焦枯状,落叶严重。2.3防治方法提倡施用酵素菌或EM活性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和保水保肥,是防治该病的根本措施。夏季干旱要及时灌溉,合理种植遮荫树,减少阳光直射,防止日灼。夏季干旱到来之前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防治。3茶炭疽病3.1发病症状先从叶缘或叶尖产生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后沿叶脉扩大呈不规则形病斑,红褐色,后期变灰白色,病健分界明显。病斑正面密生许多黑色细小突起粒点,病斑上无轮纹。发病重的茶园,可引起大量落叶。3.2侵染循环茶炭疽病的病原是由一种真菌侵染引起,以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越冬。翌年56月间的雨天形成分生孢子,并借雨水传播,从嫩叶背面茸毛处侵入叶片,814d形成小的病斑,发展成大型病斑需30d,此时嫩叶已变为充分展开的成叶。由于炭疽病的潜育期长,病菌在嫩叶期侵入,但在成叶期才出现病斑。在高温和有雨水条件下,形成孢子,可以不断进行重复侵染。全年以梅雨期和秋雨期发生最重。一般偏施氮肥或缺少钾肥的茶园、幼龄茶园及台刈茶园发生较多。3.3防治方法加强茶园管理,做好积水茶园的开沟排水,秋、冬季清除落叶,增强茶树抗病力,选用抗病品种,适当增施磷、钾肥。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秋雨开始前为防治适期。在新梢一芽一叶期喷药防治,可选用50%苯菌灵15002000倍液,或70%百菌清1000倍液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上述农药喷药后安全间隔期为714d。非采摘期还可喷施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4茶饼病茶饼病又称茶疱状叶枯病、叶肿病,此病不仅影响茶叶产量,且由病芽叶所制茶易碎,茶味苦涩,品质大降。4.1发病症状茶饼病主要为害茶树嫩叶和新梢。嫩叶染病初现淡黄色至红褐色半透明小点,后扩展为直径312mm不等的圆形疱斑,背面隆起,表面生灰白色至粉红色的粉霉层,此即为该病病菌子实层,后期粉霉层渐消失,凸起部萎缩成褐色枯斑,边缘具一灰白色晕圈,外观似圆饼,故称为茶饼病。重病叶片疱斑几个至十几个,致使叶片扭曲畸形。嫩梢、叶柄染病亦呈肿胀扭曲,易折断枯死。4.2防治方法应采取以加强茶园管理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苗木检疫,以保护无病区和新区。加强茶园管理。通过善管肥水、适时适度台刈或修剪、合理采摘、摘除发病枝叶、勤除杂草,以及清理遮荫树和野生茶株等一系列措施,以改善茶园通透性,促新梢生长壮旺,使新梢抽生期避开病害盛发期,或在病嫩梢叶的子实体尚未长出之前被摘下,从而减少再侵染源,减轻发病。药剂控病。对台刈及修剪后的园圃及时喷药保新梢12次;在春茶开摘前和冬季采茶结束后各施药1次。可选用20%三唑酮+十三吗啉乳油(2.31)35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45%三唑酮福美双10001500倍液,或5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600800倍液,注意药剂的轮用与混用。5参考文献1田杨东.有机茶病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