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林学类论文-清代前期林业思想初探摘要:清代前期,中国林业处于古代传统林业阶段。在林业思想上,表现为受农本思想和风水思想的深刻影响。对林业的认识基本上局限于农业的水平,主要是追求森林的经济效益,强调发展经济林。在民间乃至上层统治者,林业思想中包含着相当程度的迷信成分,风水说相当盛行。同时,少数先进人物已能较深刻地认识到森林的生态作用,提出了森林防灾和多效益的思想,尽管其内容还不完善,还主要是为了保护农田、为农服务,但森林生态思想毕竟已经初步形成。关键词林业思想农本思想风水清代前期思想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这种认识既是从实践中产生,反过来又指导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林业思想是制定并实行林业政策的理论基础,同时又反映这一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林业生产状况,以及人们对森林作用认识的程度。清前期的林业思想既包含了前代人的成果,又有所突破和发展。清代,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期社会尚未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同时该时期人口增长迅猛,从数千万增长到4亿;棚民大量涌现,毁林开荒问题突出;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等生态灾难频繁发生。在这种形势下,林业思想作为现实的反映和林政的灵魂,从形式到内容都表现出一些与明代以前及鸦片战争以后不同的特点,反映出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过渡性和独创性。研究这一时期的林业思想及其特点,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和弘扬传统思想,而且对于今天的林业和生态建设不无借鉴意义。1农本思想中的林业思想我国自古以来,就主张农为邦本。农本思想对林业发展影响很大,清代当然也不例外。一方面,发展农业要占用耕地,在人口增长的情况下,毁林开垦就成为天经地义之事。另一方面,林业当中含有类农的成分,如桑、果、茶、柴、材等经济林就是属农的部分。所谓发展农业,就理应包含这种林业。故自古就是“农桑”并称、“种树”齐举。康熙帝曾专门为“耕织图”制诗,写序。序言中曰:“朕早夜勤毖研求治理,念生民之本,以衣食为天。欲令环宇之内皆敦崇本业,勤以谋之,俭以积之,衣食丰饶以共跻于安和富寿之域。”1可见康熙帝对农本的认识。关于林业的地位和作用价值,清前期诸位皇帝多有论述和诏令。顺治“十二年(1655)覆准,民间树植以补耕获,地方官加意劝课,如私伐他人树株者,按律治罪。十五年(1658)覆准,桑柘榆柳,令民随地种植,以资财用。”2康熙十年(1671)覆准,“民间农桑令督抚严饬有司加意督课,毋误农时,毋废桑麻。”雍正二年(1724),清世宗谕令:“舍旁田畔,以及荒山旷野,量度土宜,种植树木。桑柘可以饲蚕,枣栗可以佐食,桕桐可以资用,即榛楛杂木,亦可以供炊爨,其令有司督率指画,课令种植。仍严禁非时之斧斤,牛羊之践踏,奸徒之盗窃,亦为民利不小。”还告诫地方官员要“各体朕拳拳爱民之意,实心奉行。”3五年(1727)议准,“直隶州县闲旷之地,令相其土宜,各种薪果,如各处河堤栽种柳树其地宜桑麻者,尤当勤于栽种,令地方官察其勤惰,分别奖惩。”同年谕令:“修举水利种植树木等事,原为利济民生,必须详谕劝导,令其鼓舞从事,不得绳之以法。”2乾隆帝对林业的论述则更多一些。乾隆三年(1738),乾隆帝谕:“据河南巡抚奏称,种树为天地自然之利,臣经钦奉谕旨,随饬地方官多方劝谕,桑柘榆柳枣梨桃杏,各就土性所宜,随处种植。一年之内,成活之树,共计百九十一万有余等语。朕御极以来,轸念民依,于劝农教稼之外,更令地方有司化导小民,时勤树植,以收地利,以益民生。今览该抚所奏,是豫省一年之内,已种树百余万之多。朕思中州接壤畿辅,为南北往来之冲,并未闻有教民种植滋事繁扰之处。安见豫省之法不可仿行于他省耶?可将此传谕各督抚善体朕心,勉力为之。”2乾隆七年(1742)谕:“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其为天下万世筹赡足之计者,不独以农事为先务,而兼修园圃虞衡薮牧之政。故因地之利,任圃以树事,任牧以畜事,任衡以山事,任虞以泽事。使山林川泽丘陵之民,得享山林川泽丘陵之利。夫制田里、教树畜,岐周之善政。管敬仲亦云: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如果园圃虞衡薮牧之职以次修举,于民生日用,不无裨益。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凡资生养赡之源,不可不为急讲。至于竭泽焚林,并山泽树畜一切侵盗等事,应行禁饬申理之处,转饬地方官实力奉行,该督抚不时稽查,务令从容办理,以期实效。”4九年(1744)又提出三农、园圃、虞衡、薮牧四职皆为“资生养赡之术”,故应重视“田里树畜”之事。同年题准:“直隶、天津、河间各属,土性宜枣,种植最多。深、冀亦产桃、梨,至于榆柳杨树之类,河洼碱地,各有所宜。令民间于村头屋角、地亩四至,随宜广种,始足以资利益。如有旗地可种树木之处,广令该管各官,劝谕旗人,亦可多为栽种。”2道光年间,道光帝曾批准在山东等地种桑养蚕。“道光十七年(1837)奏准:山东登、莱、青三府属多山,其平衍处间有种桑,而饲养野蚕,别有一种桲椤树,亦名槲叶,将蚕放置树间,收茧取丝,获利甚广,其余各府州民,向勤蚕桑,现已饬广行栽植。”2由此可见,顺康雍乾诸帝对林业的认识,还主要是从经济效益方面来强调林业的发展,把林业视为补耕获、资财用、饲蚕、佐食、供炊爨、利济民生、资生养赡之源,认识的高度从总体没有超出农业的范畴。农学家杨屾(1699-1794)在豳风广义中说得更明确:“农非一端,耕、桑、树、畜,四者备而农道全矣;若缺其一,终属不足。”5这些论述很类似于现代“大农业”的思想,把林业看作大农业的一方面。清代全国各地广泛竖立护林碑。透过护林碑上的内容可以看出,人们对林业经济价值的认识已不限于木材、薪柴,而是包括多种林产品。如乾隆四十六年(1781)云南楚雄市紫溪护林碑:“在昔周礼,土木水草之资必深为谓谋之,而不惜委曲护持之力者,盖谓一年种谷所以养生济物也,十年栽松,所以为栋梁。”再如,据古丈坪厅志卷16载,湖南省古丈县道光三年(1823)碑记:“吾乡之中,贫寒日甚,生产不繁,土地皆瘠,山广田少,惟桐茶此地方之一大利也”。有的把林业与农业、国家赋税联系起来:“倘山荒无树,大水淹闭,种植无资,有关田赋。”6这种认识是深刻的。农本思想是我国以农立国、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社会的必然产物。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面性:一方面也是主要方面,重农轻林,对生态有破坏作用;另一次要方面,林在农中占一席之地,有时候也想到发展林业。在农本思想的指导下,清政府组织大规模的毁林开荒,所谓“屯田”,有兵屯、旗屯、民屯、回屯和遣屯。如顺治十三年(1656),顺治皇帝诏令招垦:“各省屯田荒地,已行归并,有司即照二年起科事例,广行招垦。如有殷实人户,能开至二千亩以上者,照辽阳招民事例,量为录用。”7为了解决因人口增长而产生的粮食问题,这在当时有其必然和合理因素。同时,我国东南山区、长江流域也产生了数以千万计的“棚民”,他们进驻山林、刀耕火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长江流域生态失调,水灾频频发生。2森林有益于风水的思想清代,人们对森林社会效益的认识更为深化。林业在军事上的作用,顾炎武把森林地区视为“天堑长城”(天下郡国利病书卷46)。何秋涛则说,森林“较之长城巨防,尤为险阻。”8一些护林碑也讲到森林的社会效益,包括美化环境、社会平安、人文发达等。如“栽培树木,壮丽观瞻”;“一望青葱堪图画,万顷风涛入云霄,壮一邑之威风,增他乡之光彩。”;“梵净山,层峦耸翠居其地者,咸享平安之福”9;“常思地灵人杰,此语诚然。回忆吾族,代有伟人,迄于今风木颓败,人文渐稀。”10这其中有的虽含迷信夸大的成分,但也不乏真知卓见。清代风水理论中包含着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思想。风水,又称堪舆,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尽管目前对风水理论评价不一,但都认为剔除其迷信成分和神秘外壳,它本身拥有合理的有价值的精华内容。它是我国古代为阳基阴宅建设选择理想环境条件的一种应用地理理论11。它主要属于民间地理学,是把地理理论转化为现实的桥梁,在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2。风水理论及活动到明清两代发展到极点,在理论上形成两大流派赣派和闽派。风水的核心是探求建筑的择地、方位、布局与天道自然、人类命运的协调关系,含有人地合谐、环境保护的思想。如风水认为龙脉是第一重要的,是生存者的生命之源,是大家的保护神,做为兴旺发达的象征。故龙脉砂穴之树木不能砍伐,土石不能乱动。这就将大面积自然生态环境保留下来。总之,风水思想,有科学的成分,也有迷信的糟粕,应该区别对待。风水思想,对当时社会森林生态保护和城市园林建设有重要影响。例如,清代统治阶级为了保护祖宗的发祥之地东北长白山,特制定“四禁”政策,把东北划为禁伐森林、禁采矿产、禁渔猎、禁农牧的“四禁”地区,这恐怕受风水思想、“龙兴圣地”说的影响。这项政策,从清初开始一直持续到嘉庆朝后期(北部则到咸丰年间),实行了170年之久,对保护东北原始林起到积极作用。又如,国都、城市的选址,都考虑风水形胜因素。明清国都都选在北京,与这里的地理环境有关13。宋代朱熹曾概括北京形势:“冀都天地间好个大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前面黄河环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五岭诸山为三重案。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过于冀都。”14按风水理论,把城市建在森林多的地方,无疑会造成大量的森林破坏,但又会在某种程度上保护周围的森林生态环境,使森林破坏的程度受到制约。此外,园林艺术所强调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也与主张保护山水龙脉的风水理论有关。故皇家苑囿、陵寝、私家园林、寺庙等的建筑选址、建造风格、周围环境保护等,都有章法可循和具体措施予以保证。在清代林业法律中,严格规定了对园陵树木的保护。大清律例盗园陵树木规定:“凡盗园陵内树木者,皆(不分首从)杖一百,徒三年。若盗他人坟莹内树木者(首)杖八十,(从减一等)。若计(入己)赃重于(徒杖)本罪者,各加盗罪一等。”条例规定:“凡(皇陵)山前山后各有禁限,若有盗砍树株者,验实桩楂,比照盗大祀神御物律斩,奏请定夺。为从者发近边充军。取土取石开窑烧造放火烧山者,俱照律分别首从拟断。”同时规定,“凡历代帝王陵寝及先圣先贤忠臣烈士坟墓(所在有司当加护守),不许于上樵采耕种及牧放牛羊等畜,违者杖八十。”15在民间的族谱、村规、祠规、庙规中也有保护风水龙脉的条文。如,“保龙脉,来龙为一村之命脉,不能伐山木”(翀麓齐氏族谱卷1);“树木砍伐,有伤风水”(欧宁祖氏族谱);“灵山重地,严禁伐木掘窑,以培风脉事”9;“统山梓木皆系坟荫,有关风水,仍照向例概不砟伐各宜当心保护。”16此类言辞不胜枚举,表明风水意识已深入民间。风水理论虽然包含迷信的成分,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客观上确实起到了保护森林生态、促进墓地植树的作用。3森林防灾的思想林木可以护堤,发挥防护作用。康熙、乾隆诸帝都相当重视河堤植树。康熙九年(1670)康熙帝诏令,“查黄运两河所栽之柳,每岁果能如该督疏内所定之数成活者,其栽柳之人三年后授以巡检录用”17康熙十七年(1678),清圣祖诏令治理河患,“按里设兵,分驻运堤,自清口至邵伯镇南,每兵管两岸各90丈,责以栽柳蓄草,密种菱荷蒲苇,为永远护岸之策。”乾隆提倡植树,尤其重视堤防植树,在治理北京永定河的过程中,他亲自总结了堤防植树的五言诗。乾隆四十八年(1783),清高宗诏令黄河沿堤种柳,并申禁近堤取土。他们的这种思想,显然受前人的影响。春秋时期管子曾建议桓公设“都匠水工”,兴修水利工程,“令之行水道、城郭、堤川、沟池”。而且,他提出在堤防上“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之以柏杨,以备决水。”(管子度地)隋炀帝时期,曾沿汴渠、运河岸边大规模植榆柳。明代的治河名臣刘天和创立“治河六柳法”,即卧柳、低柳、编柳、深柳、漫柳、高柳18。在前人的影响下,加之洪水灾害的频繁,故清代非常重视沿黄、淮、运、永定等河堤植树,并形成一定制度。但是,这些封建帝王并没有认识到,治水的关键在于治山,治山的关键在于兴林的道理,而是在下游河堤两岸大做文章,表现出了历史的局限性。与此同时,一批深入实际的有识之士,如鲁仕骥、梅曾亮、赵仁基等人,鉴于当时因人口暴长、各地大规模毁林而引发的许多生态和社会灾难,诸如水灾、旱灾、饥荒等,他们先后提出了森林可以备荒防灾的科学思想,弥补了帝王认识的不足。鲁仕骥,字洁非,江西新城人,乾隆辛卯(1771年)进士,官夏县知县,有山木居士集。他在备荒管见文中阐发了森林保持水土,以及森林保护农田的思想。他认为:“培山林”是备荒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原因是,“夫山无林木,濯濯成童山,则山中之泉脉不旺,而雨潦时降泥沙石块与之俱下,则田益硗矣!必也使民樵采以时,而广蓄巨木郁为茂林,则上承雨露,下滋泉脉,雨潦时降,甘泉奔注而田以肥美矣。”“凡田地之肥瘠,视山原之美恶。若其山多草木,郁积磅礴,其泉流必厚,而田受其滋。否则春夏多骤雨,沙石随之而下,田虽本肥,受害既深,亦从而瘠矣。”19他对山林对农田的保护作用已有深刻的认识。梅曾亮(1786-1856,号伯言)曾在宣城考察棚民的山地开垦。在书棚民事文中总结群众实践经验论述了滥垦山地的弊端。“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下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二雨未毕,而砂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圩不可贮水,毕至畦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肃2025年西北师范大学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阿拉善盟赛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鞍山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设计与验证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玉职业技术学院《虚拟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热力学与节能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CAD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信息学院《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视觉人脸图像合成与识别》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中外管理思想比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战术导弹工程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小英雄雨来》同步训练题(含答案)(部编版)
- 高中英语:倒装句专项练习(附答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电子产品设计与应用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内镜下ESD护理配合
- 直肠癌课件完整版本
- 2024至2030年中国动画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项训练:世界现代史选择题100题(原卷版)
-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题三(5篇含答案)
- 五年级小数乘法练习题300道及答案
- 万达商家入驻商场合同(2024版)
- 【课件】初心与使命-时代的美术担当+课件-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