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林学类论文-论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形式桑基鱼塘桑基鱼塘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形式。即桑地依赖于鱼塘肥泥,养蚕依赖桑叶,而鱼塘则依赖于蚕屎、蚕沙这样互相依存的形式。珠江三角洲蚕区布满着“桑基鱼塘”,这种生产形式一直延续至今。1992年,桑基鱼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良性循环典范”。一、珠江三角洲蚕桑业的兴起和发展广东蚕桑生产有悠久的历史,产丝量历史上曾名列前茅。珠江三角洲既是广东省的粮仓,又是盛产蚕桑、塘鱼、甘蔗的重要基地。它是由东、西、北三江汇合冲积而成的肥沃大平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自然条件是亚热带气候环境,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终年无雪,四季常春,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桑蚕的饲养一年达八至九造。区内河网密布,特别是基水地区,四面河涌纵横,桑基鱼塘交错其间,交通方便,对发展农业生产,活跃城乡经济,具备了优越的自然条件1。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种桑养蚕的重要地区,蚕桑业是珠江三角洲的重要经济作物。南海、顺德、中山、三水等地的桑地面积约占全省桑地面积百分之七十五,产茧量占全省百分之九十左右,成为我国著名的生丝产地,和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并列为我国三大蚕桑区。蚕业起源于我国,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而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蚕桑业生产的发展,与中原和长江流域比较,是稍迟而且缓慢的。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在广东省南部的珠崖(今海南岛),西部的德庆,北部的连州,以及中部的广州附近等一带地区,女子已有进行“桑蚕织绩”和“采桑饲蚕”的种桑、育蚕、丝织的生产活动了2。汉朝建安中,交州剌史步隲到南海(今广州附近一带地区)观察地势时,见到广州附近一带“高则桑土,下则沃衍”,反映了当时广州附近已利用高地种植桑树3。唐代,广州已成为我国通往外地的港口,各地的商人和外国人都相继来广州贸易,贩运绢丝,农业生产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当时珠江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已是“田稻再熟,桑蚕五收”。唐、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日渐南移。北宋末年,大批士民渡岭南来,散居于珠江三角洲,大规模兴修水利和围垦土地。北宋徽宗期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修筑了“桑园围”。珠江三角洲的蚕桑生产已伸展到南海县的九江、沙头和顺德县的龙江、龙山一带4。明初,珠江三角洲蚕桑除相继在西、北江沿岸的南海、顺德、中山、新会、番禺等一带地区发展外,还向东江沿岸的东莞、增城,北江沿岸的清远等县扩展。顺德县的平步村已是“四月蚕成麦亦收”,“夏末粜谷春卖丝”。南海县的西樵居民,一年衣食的支出都靠种茶和蚕桑解决5。广州府南海等八县,有夏税畦桑共四万七百五十一株,东莞、增城、香山等县已有小黄桑种植。珠江三角洲蚕桑生产,主要蚕桑产地如南海的九江,顺德的龙山、龙江,尚未围垦利用之前,只能分布于高地,进行小面积的种植。明中至清初,珠江三角洲蚕业生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而土地的利用也有所改进。基地和水塘布局的生产形式相继出现。随着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广东丝织品更远销海外,蚕业的商品性日益增大。广州府各县已是“男勤稼穑,女务蚕桑”的盛况6。顺德县的龙江这时也出产了著名的丝织品“玉阶”和“柳叶”,并成为广东的贡品7。1530年,佛山的丝织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的生产,整个丝织行业划分为十八行,进行分工分业的生产8。由于对丝织品的需要增加,珠江三角洲的南海、三水、东莞等县的桑地面积更为扩大,广东蚕造由唐代桑蚕一年五收发展为“广蚕岁七熟,闽则八熟”。同时,广东丝织品如线纱、牛郎绸、五丝、八丝、云缎、光缎已远销国内外,享有声誉。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写道:“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这是反映当时广东丝织品的品种、质量和对外贸易的概况写照。鸦片战争以后,受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刺激,生丝大量出口。桑塘地区不断扩大,桑地面积也随而增加,加速了珠江三角洲蚕桑生产的发展。南海、顺德等县部分地区,已经是有桑塘无稻田的地区了。种桑和养鱼相结合的专业化生产,已占农业生产的首位或第二位。甚至出现了“弃田筑塘,废稻树桑”的高潮,居民以“农桑养蚕为业”9。二、基塘的形成与修筑桑园围1、围“海”筑塘围“海”筑塘是指将一些河涌堵塞或圈筑河旁来修筑成塘。早在十四世纪中期,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地区的劳动人民已经结合修建水利来“堵河筑堰而养鱼”了。据史料载:明中,顺德县陈村等地区的“筑海为池者”,更是“辄以顷计”。围“海”筑塘的生产活动,六百多年来不断发展,三百多年前相当盛行。广东新语则说:这种“筑海为池”的活动,已遍布于“广州诸大县村落”。后来,由于河流逐渐变狭,围“海”筑塘潜力已不大,又跟不上桑基鱼塘发展的需要,因此,围“海”筑塘的生产活动就逐渐减少了10。2、挖田筑塘唐宋以前,珠江三角洲不少部分地区都是面临大海,地势低洼,水患严重威胁着生产和人民生活。因此,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在一些低洼的地方,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将泥土复于四周成基。既可收到地尽其利,又可收到降低地下水位有利生产的效果,便组成基、塘的生产形式。因这些平旷低洼地势,挖塘蓄水养鱼,不但可以发展生产,又能使挖塘的余泥填高部分地面,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患。这是当时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充分利用低洼地发展生产的方法之一。清中,由于受蚕桑业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少洼田被改成鱼塘,洼田地区变成基塘地区,南海县的九江、顺德县的龙山、龙江等乡,不少池塘都是挖田筑成的。鸦片战争后,蚕桑生产畸形发展,原来已有基础的基塘区,更大规模的挖田筑塘,出现“人与鱼共命,鱼与谷争秋”的情景,挖田筑塘的风气,向邻乡及其附近扩展,达到历史上的高峰。可以看到,珠江三角洲的河涌密布和“地势低洼,水潦频仍”,是形成基塘区的基础。围“海”筑塘和挖田筑塘,是当地劳动人民改造洼地,利用自然的主要途径11。3、修筑桑园围珠江三角洲大规模农业开发是在唐宋以后。此时,人们为防洪水,保护农田,已开始建造堤围。据史志记载,北宋时沿江已建有堤围十余座。从堤围发展趋势看,早期的堤围多建在珠江三角洲的上中部。建于宋代的西江、北江上的堤围绝大多数在鹤山南海一线西北。据罗格围志载:宋代南海县的西北部始筑堤围,最早有北江的罗格围,这段堤围长26005丈,捍卫农田400顷。其次是北江的大富南围、大富北围和西江干流左岸的桑园围,筑堤规模较大。如桑园围,分东、西围,“西围自三水飞鹅翼起至龙江河澎围尾止”,长“万二千余丈,捍田千百顷”12。桑园围修建于1101年至1125年,堤长14700丈,捍卫农田面积1500顷。据宣统二年(1910)南海县志载:“雍正五年(1727),桑园围,海舟堡属之丫基,采石修筑,桑园围修筑用石自此始”。据此记载,桑园围到清初才开始在部分基段上改用石方修筑,而始筑桑园围时极可能是用泥叠成的。桑园围是宋代位于珠江三角洲最南面的河岸堤围,堤大且长,用泥修筑;桑园围的修筑东西两基均“遵海捍筑不与水争地”,并根据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和在桑园围“下流之水较上流差四、五尺”,故筑堤留口,在围东南角的倒流港和龙江滘两水口,“不设闸堵水”,让围内水及江“水从外灌入围内,互相宣泄。”即将桑园围修成开口围而不筑成闭口围。据清同治十三年(1874)南海县志载:“邑内江防之最巨,无过桑园围,形势与它围不同,它围形如碗,桑园围形如箕,东西两堤皆从上游建瓴之地,依山筑堤,从高而下,顺水性,送至下流而止,而下流之水较上流差四五尺,故围尽处,甘竹、龙江两口,其水从外灌入围内,互相宣泄。”13筑堤后,洪水泛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珠江三角洲农田受泥沙淤积的机会也因而大为减少,地势低洼的状况被固定下来。据新建南海县桑园围石堤碑记载:“田之未围堤也,大水浸之则泥沙加积焉,一年积二三分之泥沙,百年积高一二尺之田地,自有堤而田无水患,地亦不复加高。”堤围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加,而且不断地加高培厚,小围联成大围,土围改成石围,有些地方大围之内又建起子围。如著名的桑园围内就有东方子围、五约子围、南方子围等。三、果基鱼塘向桑基鱼塘发展在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出现了新的生产结构方式“果基鱼塘”、“桑基鱼塘”。基塘的利用,最先还是“凿池蓄鱼”,基面“树果木”而成为果基鱼塘。基塘地区的果基鱼塘布局出现在明初池塘养鱼兴起之后。原不很适应果木生长的低洼地区,利用堆土筑墩或挖土筑基,以填高地势,相对降低地下水位种植果树。更利用凹陷的积水池进行养鱼,以收到果鱼两利,后人称为“果基鱼塘”。明万历年间,南海县九江地区的塘基,人们将低洼积水地或易淹的农田挖深作池塘,挖出的泥土培于池塘四周以为基,池中养鱼,基上栽植荔枝、柑橘、龙眼等果树14。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布局,是明代后兴起的。因“桑基鱼塘”布局能够很好地把养鱼业和蚕桑业的生产结合起来,成为比较更合理连环性生产体系。这是“果基鱼塘”所没有的。据史料记载,明末“桑基鱼塘”兴起和发展地区,主要在珠江三角洲西北部的桑园围和古劳围内,其中以南海县的九江,顺德县的龙山、龙江,高鹤县的坡山等乡发展较快15。到清初,由于国际贸易对丝绸需求的扩大,种桑养蚕的获利大大超过了水果的收益。蚕桑不断发展之后,有些地方的“果基鱼塘”仍然继续保存甚至发展,而另一些地方的果基鱼塘很快衰落。史志称“民多改业桑鱼,树艺之夫,百不得一”16。不少地区从原来的果基鱼塘生产形式大量改为桑、塘专业性生产。如南海县九江乡一带,明嘉靖年间蚕桑还未普遍发展,妇女日常劳动是纺织,而龙眼又遍野,那时大面积自然是“果基鱼塘”了17。此后,果基鱼塘的生产方式,逐渐演变为“塘以养鱼,堤以树桑”的桑基鱼塘代替了原来的果基鱼塘生产,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低洼地积水内涝的问题。果基向桑基的发展,为珠江三角洲塘鱼、蚕丝出口的贸易打下了基础。广东新语对广州和南海等地桑基、果基与鱼塘的记载:在各县“广州诸大县村落中,往往弃肥田以为基,以树果木。荔枝最多,茶、桑次,柑、橙次之,龙眼多树宅旁,亦树于基。基下为池以畜鱼,岁暮涸之,至春以播稻秧,大者至数十亩。其筑海为池者,辄以顷计”。珠江三角洲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岭南肥美的稻田被弃,农民筑田为基,或筑海为池,基上植果、植桑、植茶,基下为池养鱼。人们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充分地利用土地的空间与轮作的时间,以求最佳的经济效益。当时已形成了包括南海县的九江、海洲、镇涌、金瓯、缘潭、沙头、大同等乡,顺德县的龙山、龙江等乡,香山县的小榄和鹤山县的坡山、维敦等连为一片的“桑基鱼塘”专业生产区域18。桑基鱼塘,种桑养鱼,已经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商品生产。岭南人把种桑养蚕缫丝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结合为一条龙。由于桑基鱼塘带来的农业生态文明而产生的良性循环,促进了桑蚕生产发展,并牵动了缫丝的发展。据广东新语载:“计一妇之力,岁可得丝40余斤”;“计一亩之地,月可得叶500斤,蚕食之得丝4斤,家有10亩之地,以桑以蚕,亦可充八口之食”。正如广东新语提到:果基鱼塘与桑基鱼塘这一新的生产结构所带来的直接的经济效益,便是使岭南人在商品经济之路上富裕。屈大均生动地描绘了在商品经济之路上发家致富的新型农民的形象“左手数鱼,右手数钱”。四、桑基鱼塘与堤围的结合1、建堤围后筑基塘从基塘与堤围结合的方式看,主要是建堤围后筑基塘。据史料记载,堤围内的桑基鱼塘有:南海县九江乡五子围,“内护桑基鱼塘二十二顷”;东方子围,“通围内桑基鱼塘六十六顷”19。人们根据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将泥土复于四周成基,既可收到地尽其利,又可收到降低地下水位有利生产的效果,便组成了基、塘的生产形式20。如“秀丽围,近年业蚕之家,将洼田挖深取泥覆四周为基,中凹下为塘,基六塘四,基种桑,塘蓄鱼”21。2、先挖基塘后筑围据史料载:顺德县福安围,围内基塘共四十顷余;保康围,内包烟户桑基鱼塘五千八百亩;合安围,内包桑基鱼塘一百亩;东园围,内包桑基鱼塘四百亩;北辅围,内包桑基鱼塘一千亩;乐成围,内包桑基鱼塘二千一百余亩;龙乐围,内包桑基鱼塘七百一十亩;南华围,内包桑基鱼塘四百亩;永福围,内包桑基鱼塘二千零五十亩;富安围,内包桑基鱼塘二千八百零二亩,合德围,内包桑基鱼塘二千七百四十六亩;大成围,内包桑基鱼塘二千八百六十七亩;东洲围,内包桑基鱼塘一百三十二亩五分;安定围,内包桑基鱼塘六百三十八亩;长乐围,基塘三十六顷;凌化围,基塘二十七顷余;里沙围,基塘约十顷余;永丰围,基塘三十余顷;北洲围,基塘约十余顷;沙嘴围,基塘约十顷余;康围,每乡涌口各一基塘22。一县之内,就有20余座堤围内包有桑基鱼塘,少者百亩,多者五千余亩,可见桑基鱼塘与堤围的结合多么普遍了。如顺德县志记载:“旧有大墩障,仅围南便田亩,东北无围闸拦束,每逢潦至,水从径口逆入横流堡内,田禾尽没,基塘半空同治三年春,乡绅倡筑大围名曰玉带告成后,洼田尽变沃壤,租息比旧倍增”。这也说明,桑基鱼塘不能单独抵御洪潦,有必要筑堤围来保障基塘和田地的正常生产。稻田改作桑基鱼塘之后,一方面因田基培高而免除了水潦之患;另一方面因基种桑,塘养鱼,桑叶饲鱼,鱼屎肥塘,塘泥培桑,形成良性循环。在循环中,各种物质得以充分利用,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史志中也多有改田为塘后,“收入自倍”,“十倍禾稼”的记述。这样,堤围为农田提供了保障,桑基鱼塘的高收入,又为修筑堤围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来源。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学影像技术师执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建筑师执业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竞技体育教练员资格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化学基础知识及应用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机械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电力设备检修与供应链管理承包合同
- 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岗位全职聘用及医疗设备租赁合同
- 公众号付费阅读功能与社交媒体互动集成合同
- 个性化别墅庭院景观设计、施工与景观照明工程合同
- 海外留学考试自习室租赁及学习资料供应合同
- 2024年河南省中职对口升学高考语文试题真题(解析版)
- 水利专业技术岗位竞聘演讲稿
-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4年版)
- 主要绿化树种苗木质量(DB14-T 135-2005)
- 《售后服务体系》课件
- 售后服务人员培训资料课件
- 房屋柜子定制合同模板
- 用眼卫生(教学设计) 体育三年级上册
- 小学六年级毕业班家长会课件
- 2024年安徽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投资限公司招聘8人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女性下生殖道粘连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